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02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液和灵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优良的传统美德以及深邃的精神内核,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需要我们不断的传承和发扬。然而,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盲目崇尚西方文化,而这一情况在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对国外文化耳熟能详,如数家珍,对我国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甚至逐步淡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危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摇篮,更是传承文化的主阵地,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和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少年强则国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希望,弘扬传统文化,构建书香校园、文化校园,不仅能培养学生优秀品格,树立远大目标,更能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荣誉感。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与了高度重视和关注,同时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多次做过重要指示。国家教育部也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9年3月11日,国家教育部又研究制定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开始进一步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当前校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和不足
就目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现状来看,很多学校都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提高了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目前,不少学校已经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在校园内建立传统文化长廊,开设综合实践课程;举办艺术节,运动会;举行师生书画比赛、古诗词大赛和汉字听写大赛,同时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馆和博物馆等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文化教育的蓬勃发展,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传统文化教育课堂教学收效不明显。
我们积极倡导传统文化进校园,但因为传统文化教育没有被设定成为一门学科,学校和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性质、目标、实施方式的认识并不明确,对需要教授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法、達到什么目的也没有统一的要求,传统文化教育课堂教学的随意性较大。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考试的科目比较重视,一些与考试关系不大的内容常常被忽视,所以传统文化教育收到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不均衡。
一是地域不均衡。城里学校开展活动较多,乡镇学校开展活动较少。二是学段不均衡。传统文化教育受升学考试压力影响较大,小学阶段活动较多,初中、高中阶段逐渐减少,初三、高三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相对更少。
(三)传统文化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一是对教师课内、课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设计、组织、实施没有评价标准;二是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效果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检测。评价缺失的结果是教师教学随意性较大,学生学习随意性较大,往往是以表面热热闹闹的活动,代替传统文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培养。
(四)教师队伍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多年来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和断层,导致中小学没有专任传统文化教师,现有学科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较为欠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或者在所教学科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时,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二、加强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我们该做些什么?
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主动传承、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一)开展“儒雅教育”,汲取传统文化精髓。
学校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儒雅教育”。“儒雅教育”以传统文化中“仁、孝、勤、诚、信”等核心理念为内核,大力弘扬诚信、感恩、仁孝、勤俭、坚毅等优良传统。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宣传专栏,张贴宣传画,营造“儒雅环境文化”,从而使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得到丰富和升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让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二)推动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中小学全面、均衡地开展。
中小学应结合实际,制定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通过加大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过好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利用传统节日教育学生,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开展“过传统中国节,做现代中国人”的系列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家庭孝道体验活动,让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让学生了解、认识、喜爱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并将节日文化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中;利用清明节、重阳节,组织开展“感恩父母”“关怀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在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中,还可以根据我县地方特色,融入地方的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能对我县的地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喜爱。
(三)培养弘扬传统文化的教师。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意义深远,所以对教师知识层次要求很高。要搞好传统文化教学,必须培训一支热爱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同时,学校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开设一些传统文化的课程,聘请一批文化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学校进行传统文化讲座或教学,使学生能更多、更深入地接触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意义和精髓。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传统文化与教育相结合,能让传统文化有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当传统文化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时候,也能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一抹色彩。
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阵地,学校一直肩负着非常重要的启蒙职责,弘扬传统文化,就要从小抓起,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校园绽放光彩!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液和灵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优良的传统美德以及深邃的精神内核,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需要我们不断的传承和发扬。然而,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盲目崇尚西方文化,而这一情况在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对国外文化耳熟能详,如数家珍,对我国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甚至逐步淡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危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摇篮,更是传承文化的主阵地,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和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少年强则国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希望,弘扬传统文化,构建书香校园、文化校园,不仅能培养学生优秀品格,树立远大目标,更能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荣誉感。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与了高度重视和关注,同时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多次做过重要指示。国家教育部也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9年3月11日,国家教育部又研究制定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开始进一步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当前校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和不足
就目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现状来看,很多学校都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提高了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目前,不少学校已经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在校园内建立传统文化长廊,开设综合实践课程;举办艺术节,运动会;举行师生书画比赛、古诗词大赛和汉字听写大赛,同时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馆和博物馆等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文化教育的蓬勃发展,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传统文化教育课堂教学收效不明显。
我们积极倡导传统文化进校园,但因为传统文化教育没有被设定成为一门学科,学校和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性质、目标、实施方式的认识并不明确,对需要教授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法、達到什么目的也没有统一的要求,传统文化教育课堂教学的随意性较大。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考试的科目比较重视,一些与考试关系不大的内容常常被忽视,所以传统文化教育收到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不均衡。
一是地域不均衡。城里学校开展活动较多,乡镇学校开展活动较少。二是学段不均衡。传统文化教育受升学考试压力影响较大,小学阶段活动较多,初中、高中阶段逐渐减少,初三、高三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相对更少。
(三)传统文化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一是对教师课内、课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设计、组织、实施没有评价标准;二是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效果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检测。评价缺失的结果是教师教学随意性较大,学生学习随意性较大,往往是以表面热热闹闹的活动,代替传统文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培养。
(四)教师队伍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多年来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和断层,导致中小学没有专任传统文化教师,现有学科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较为欠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或者在所教学科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时,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二、加强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我们该做些什么?
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主动传承、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一)开展“儒雅教育”,汲取传统文化精髓。
学校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儒雅教育”。“儒雅教育”以传统文化中“仁、孝、勤、诚、信”等核心理念为内核,大力弘扬诚信、感恩、仁孝、勤俭、坚毅等优良传统。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宣传专栏,张贴宣传画,营造“儒雅环境文化”,从而使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得到丰富和升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让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二)推动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中小学全面、均衡地开展。
中小学应结合实际,制定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通过加大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过好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利用传统节日教育学生,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开展“过传统中国节,做现代中国人”的系列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家庭孝道体验活动,让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让学生了解、认识、喜爱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并将节日文化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中;利用清明节、重阳节,组织开展“感恩父母”“关怀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在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中,还可以根据我县地方特色,融入地方的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能对我县的地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喜爱。
(三)培养弘扬传统文化的教师。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意义深远,所以对教师知识层次要求很高。要搞好传统文化教学,必须培训一支热爱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同时,学校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开设一些传统文化的课程,聘请一批文化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学校进行传统文化讲座或教学,使学生能更多、更深入地接触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意义和精髓。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传统文化与教育相结合,能让传统文化有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当传统文化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时候,也能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一抹色彩。
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阵地,学校一直肩负着非常重要的启蒙职责,弘扬传统文化,就要从小抓起,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校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