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不能联系全诗,片面答题
东 坡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的“东坡”既是他劳动与生活的处所,也是他的“号”的来源。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很多评论者都认为,“雨洗东坡月色清”一句中的“清”字用得极好,你的看法如何?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
缺陷答案:他既写出了月光之洁白、月夜之清静,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清冷。
缺点分析:这个答案的可取之处是看到了“清”不仅指客观的景,也映射诗人主观情感,但显然只注意到了“雨”和“清”的一般意义,便从经验出发(而不是从诗歌本身出发)武断地得出了诗人心情孤寂、凄冷的结论。其实只要考生注意三、四句中的“莫嫌”和“自爱”这些关键词,再联系雨洗月清后东坡清朗澄澈的意境及注解中的说明,是很容易理解到诗中“清”不仅指景物清新宜人,也应指心情的清净无杂。着眼全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这个答案的另一失误是过于笼统,没有考虑到题目中所说的“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这一要求。如果考生注意到了“具体”,自觉地去联系全诗,也许就不会得出这样的错误答案了。
参考答案:这句诗里的“清”字既写出了月色和地面景物,又写出了心情,情景交融,的确很好。一场雨后,天空和地面都很洁净,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倾泻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之上,显出一片澄明清朗的境界,这是写景;诗人虽然被贬黄州。仕途坎坷,但随遇而安,开朗乐观,心净无尘,这是写情。二者和谐统一。
二、不能知人论世,架空分析
咏 风 王 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涧户、山楹:指普通人家。涧户,涧边的人家。山楹,就是山岩凿成的房屋。
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子的形象?请试作具体说明。
缺陷答案:诗人描写的是一位喜欢往返于…水田园、寻常人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乐他人的隐士形象。“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风出没于寻常人家,表明它追求的是闲适安乐的生活;风在日落了山水也静了时,吹动松树发出一阵阵松涛,使夜不沉寂,表明了它的情意。诗人所咏之风,正是诗人自身形象的写照。
缺点分析:这个答案的可取之处是先概括再具体,层次清楚。但说风是一个隐士形象就有点架空分析了。教材中有《滕王阁序》,考生对王勃应该不陌生,他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怎么会成隐士呢?知人论世,这样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答案:诗人笔下的风是一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形象。它使山林清爽,驱散烟雾,并且在日落山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
三、只及一点,答题不周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简要赏析。
缺陷答案:(1)第一句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2)“断弦”的原因,是因为流人心中的情感太深太烈,以至于情到深处竟将琴弦拨断。
缺点分析:这个答案显然考虑不周到。考生既看出了第一句为全诗奠定感情基础,也应该能看出它点出了事情发生的环境,这一点没答出来可能是疏忽了。如果再顺着景与情的关系这一层往深处想,也应该可以想到诗人在景中寄寓的个人情感。第二问考生注意到了事与情的关系,却忽视了事情本身,即断弦与弦律和演奏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1.①交代了环境;⑦为全诗定下了清冷的基调,烘托了气氛;③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2.①反映了筝曲的激越;②反映了弹筝人的忘情;③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
四、画蛇添足,淹没要点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
缺陷答案:诗中写了白雪、牧马、明月等实景,也写了梅花、关山等虚景。从诗句中看,诗人看到了“飘雪”、“牧马还”等景象,由此产生了联想,想到梅花一夜间洒满了关山,表现出一种置身大漠边关的豪壮之情。
缺点分析:题目只要求给出哪些实景哪些虚景,答案中第一句已经回答了,第二句属多余。第二句前半句是第一句的重复,后半句答非所问。诗歌鉴赏答题应该遵循“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不要节外生枝,让多余的话淹没答题要点。
参考答案:前两句写实景——胡人居住的边塞地区,冰雪已经消融,傍晚,放牧的马群陆续归来;一轮明月升起,清辉洒满大地,羌笛悠悠,在戍楼间响起。后两句写虚景——试问梅花被吹到何处了呢,那色那香一夜之间遍布了边塞的关隘山川。
五、迁就术语,乱贴标签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居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两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缺陷答案:连用“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产生了蒙太奇效果。“片云”、“孤月”借写景写情,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落日”、“秋风”则托物言志,表明了诗人壮心不已,愿意为国家效力的心迹。
缺点分析:运用术语进行诗歌鉴赏一定要讲究恰当,那种只要心里有,一股脑儿用上去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这个答案中的“蒙太奇”就用得莫名其妙,弄巧成拙。蒙太奇原是电影术语,是剪辑组合的意思,借用到诗歌中指通过多个意象的紧密组合构成意境的手法。这首诗中的几个意象各自领起一个诗句,不是蒙太奇。
参考答案:“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寂苦和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浑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或者: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写实又有喻意。云在空中飘,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月亮和“我”都如此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喻指自己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落日”虚实相应。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 道远、孤月独照的清冷意境。)
六、主观臆断,无据可凭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浇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
前人评价这首诗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悲壮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缺陷答案:诗人托物言志,用杏花自喻,花被春风缠绕并占尽春色,实写自己官场辉煌,写花纵使被吹作雪也胜过碾作尘泥,也就是说自己纵使客死任上也比一无所用强。以花喻人,写出了自己悲壮的决心。
缺点分析:这个答案显然没有注意到题中的注解,也没有读懂全诗,凭主观猜测答题。这首诗写于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之时,诗人以北陂杏花自喻,以南陌杏花衬托,表白自己宁肯被吹作雪飘,也绝不做那浮世之尘的高洁情操。
参考答案:诗人借助杏花形象,赋予其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以“纵被”和“绝胜”来强调,形象而深沉地表达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七、忽视隐含问点,问答不对应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缺陷答案:“凉”字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第三句一个“凉”字推波助澜,将悲凉的气氛进一步升华,点明主题。作者因思念而难眠,因难眠而觉天凉。
缺点分析:题目要求从二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分析这两句如何营造意境,这道题含四个问点:哪个字;什么情;什么意境;怎样表现。这四者说得清楚准确了,才算答得圆满。这个答案指出了“凉”字,却对其中情感未加说明,对另两个问点也答得不准确,只注意到第三句,把第四句和这两句的关联给丢了,因此,答案失之偏颇,似是而非。
参考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情孤寂。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作者单位:监利实验高级中学)
东 坡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的“东坡”既是他劳动与生活的处所,也是他的“号”的来源。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很多评论者都认为,“雨洗东坡月色清”一句中的“清”字用得极好,你的看法如何?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
缺陷答案:他既写出了月光之洁白、月夜之清静,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清冷。
缺点分析:这个答案的可取之处是看到了“清”不仅指客观的景,也映射诗人主观情感,但显然只注意到了“雨”和“清”的一般意义,便从经验出发(而不是从诗歌本身出发)武断地得出了诗人心情孤寂、凄冷的结论。其实只要考生注意三、四句中的“莫嫌”和“自爱”这些关键词,再联系雨洗月清后东坡清朗澄澈的意境及注解中的说明,是很容易理解到诗中“清”不仅指景物清新宜人,也应指心情的清净无杂。着眼全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这个答案的另一失误是过于笼统,没有考虑到题目中所说的“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这一要求。如果考生注意到了“具体”,自觉地去联系全诗,也许就不会得出这样的错误答案了。
参考答案:这句诗里的“清”字既写出了月色和地面景物,又写出了心情,情景交融,的确很好。一场雨后,天空和地面都很洁净,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倾泻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之上,显出一片澄明清朗的境界,这是写景;诗人虽然被贬黄州。仕途坎坷,但随遇而安,开朗乐观,心净无尘,这是写情。二者和谐统一。
二、不能知人论世,架空分析
咏 风 王 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涧户、山楹:指普通人家。涧户,涧边的人家。山楹,就是山岩凿成的房屋。
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子的形象?请试作具体说明。
缺陷答案:诗人描写的是一位喜欢往返于…水田园、寻常人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乐他人的隐士形象。“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风出没于寻常人家,表明它追求的是闲适安乐的生活;风在日落了山水也静了时,吹动松树发出一阵阵松涛,使夜不沉寂,表明了它的情意。诗人所咏之风,正是诗人自身形象的写照。
缺点分析:这个答案的可取之处是先概括再具体,层次清楚。但说风是一个隐士形象就有点架空分析了。教材中有《滕王阁序》,考生对王勃应该不陌生,他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怎么会成隐士呢?知人论世,这样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答案:诗人笔下的风是一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形象。它使山林清爽,驱散烟雾,并且在日落山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
三、只及一点,答题不周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简要赏析。
缺陷答案:(1)第一句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2)“断弦”的原因,是因为流人心中的情感太深太烈,以至于情到深处竟将琴弦拨断。
缺点分析:这个答案显然考虑不周到。考生既看出了第一句为全诗奠定感情基础,也应该能看出它点出了事情发生的环境,这一点没答出来可能是疏忽了。如果再顺着景与情的关系这一层往深处想,也应该可以想到诗人在景中寄寓的个人情感。第二问考生注意到了事与情的关系,却忽视了事情本身,即断弦与弦律和演奏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1.①交代了环境;⑦为全诗定下了清冷的基调,烘托了气氛;③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2.①反映了筝曲的激越;②反映了弹筝人的忘情;③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
四、画蛇添足,淹没要点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
缺陷答案:诗中写了白雪、牧马、明月等实景,也写了梅花、关山等虚景。从诗句中看,诗人看到了“飘雪”、“牧马还”等景象,由此产生了联想,想到梅花一夜间洒满了关山,表现出一种置身大漠边关的豪壮之情。
缺点分析:题目只要求给出哪些实景哪些虚景,答案中第一句已经回答了,第二句属多余。第二句前半句是第一句的重复,后半句答非所问。诗歌鉴赏答题应该遵循“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不要节外生枝,让多余的话淹没答题要点。
参考答案:前两句写实景——胡人居住的边塞地区,冰雪已经消融,傍晚,放牧的马群陆续归来;一轮明月升起,清辉洒满大地,羌笛悠悠,在戍楼间响起。后两句写虚景——试问梅花被吹到何处了呢,那色那香一夜之间遍布了边塞的关隘山川。
五、迁就术语,乱贴标签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居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两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缺陷答案:连用“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产生了蒙太奇效果。“片云”、“孤月”借写景写情,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落日”、“秋风”则托物言志,表明了诗人壮心不已,愿意为国家效力的心迹。
缺点分析:运用术语进行诗歌鉴赏一定要讲究恰当,那种只要心里有,一股脑儿用上去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这个答案中的“蒙太奇”就用得莫名其妙,弄巧成拙。蒙太奇原是电影术语,是剪辑组合的意思,借用到诗歌中指通过多个意象的紧密组合构成意境的手法。这首诗中的几个意象各自领起一个诗句,不是蒙太奇。
参考答案:“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寂苦和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浑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或者: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写实又有喻意。云在空中飘,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月亮和“我”都如此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喻指自己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落日”虚实相应。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 道远、孤月独照的清冷意境。)
六、主观臆断,无据可凭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浇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
前人评价这首诗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悲壮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缺陷答案:诗人托物言志,用杏花自喻,花被春风缠绕并占尽春色,实写自己官场辉煌,写花纵使被吹作雪也胜过碾作尘泥,也就是说自己纵使客死任上也比一无所用强。以花喻人,写出了自己悲壮的决心。
缺点分析:这个答案显然没有注意到题中的注解,也没有读懂全诗,凭主观猜测答题。这首诗写于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之时,诗人以北陂杏花自喻,以南陌杏花衬托,表白自己宁肯被吹作雪飘,也绝不做那浮世之尘的高洁情操。
参考答案:诗人借助杏花形象,赋予其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以“纵被”和“绝胜”来强调,形象而深沉地表达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七、忽视隐含问点,问答不对应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缺陷答案:“凉”字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第三句一个“凉”字推波助澜,将悲凉的气氛进一步升华,点明主题。作者因思念而难眠,因难眠而觉天凉。
缺点分析:题目要求从二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分析这两句如何营造意境,这道题含四个问点:哪个字;什么情;什么意境;怎样表现。这四者说得清楚准确了,才算答得圆满。这个答案指出了“凉”字,却对其中情感未加说明,对另两个问点也答得不准确,只注意到第三句,把第四句和这两句的关联给丢了,因此,答案失之偏颇,似是而非。
参考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情孤寂。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作者单位:监利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