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出台,说课已经在高职院校中广泛开展起来,并发挥重要的作用。以“急性乳房炎病人的护理”为例进行说课设计,着重从教材的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外科护理急性乳房炎病人护理说课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急性乳房炎病人的护理”是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党世民主编的《外科护理学》第2版第十六章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急性乳房炎”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对急性乳房炎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是外科护士必备的理论知识。在这次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乳房的解剖生理及外科感染的知识,为这节课奠定了良好基础,这节课后又将继续学习乳房癌病人的护理,便于跟特殊类型乳癌鉴别,因此,这节课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第三学年的学生。此时,他们虽然已经学习了医学基础知识如解剖学、病理学等,而且已经学习了外科感染等内容,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对《外科护理》的学习兴趣较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有参与讨论和探索的热情,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基本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课堂纪律较好。但是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及互相合作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3.教学目标分析。基于对教材及学情分析,结合教學大纲及护理临床岗位需要,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急性乳房炎的病因。(2)能记住急性乳房炎病人的护理措施。能力目标:能给急性乳房炎病人正确合理的健康教育。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关心、关爱女性,关注乳房健康。
4.重点难点分析。参照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及学生掌握和接受知识的程度确定重、难点。重点: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依据是掌握了病因可以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学会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有利于观察病情,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从而为以后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教材的处理。通过对教材中本节课内容的精读,以及结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我对部分内容的先后顺序稍作了调整,如教材中把病因相关内容归到健康史中,我将它提前放到概述中讲解,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整体知识框架,便于理解记忆。
二、教学策略
1.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课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2.学法。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选择了预习法、观察法、迁移学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本人精心选编案例,将案例下发给班级内积极、善于表现、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学生,让他们在复习及查阅资料基础上根据案例编写剧本,设计角色,我协助修改并突出重点。
2.课堂教学:
(1)导入新课。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平台,激发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其他学生通过观察熟悉急性乳房炎病因、临床表现等,为教学奠定基础。
(2)复习巩固。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展示乳房解剖生理的视频短片,结合乳房图片讲解乳汁分泌过程,为讲解乳房炎病因病理做好铺垫。
(3)新课讲授。首先,介绍概述。概述中包括定义、病因、病理生理三方面内容,定义的讲解是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外科感染知识分析课题“急性乳房炎”,指出发生在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好发于初产妇哺乳期,产后3~4周。其次,护理评估。讲解身体状况及辅助检查时,先给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结合情景剧描突出了重点。治疗原则的讲解启发式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得出结论,治疗包括局部和全身治疗,脓肿形成切开引流。教师述,总结出“红、肿、热、痛”等。既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又再利用乳房解剖图介绍切开注意的原则,尤其强调避免损伤乳管,最终突破难点。第三,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重点强调护理措施可按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对症护理、特殊护理等进行,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第四,健康指导。学生自学后两人一组自由组合,角色扮演护士给产后哺乳期妇女健康指导。教师抽查一组上讲台表演,并进行查漏补缺,培养学生合作及沟通交流能力。
(4)小结作业。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师自己制作的《急性乳房炎的微课》,对重点内容小结,布置课后思考题为作业。巩固重点。
3.考核评价设计。考核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及学生评价教师。教师利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随堂测试,抽查个别同学回答,检验学习效果。课下教师向学生了解本次课的优缺点,以便后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外科护理急性乳房炎病人护理说课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急性乳房炎病人的护理”是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党世民主编的《外科护理学》第2版第十六章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急性乳房炎”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对急性乳房炎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是外科护士必备的理论知识。在这次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乳房的解剖生理及外科感染的知识,为这节课奠定了良好基础,这节课后又将继续学习乳房癌病人的护理,便于跟特殊类型乳癌鉴别,因此,这节课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第三学年的学生。此时,他们虽然已经学习了医学基础知识如解剖学、病理学等,而且已经学习了外科感染等内容,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对《外科护理》的学习兴趣较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有参与讨论和探索的热情,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基本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课堂纪律较好。但是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及互相合作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3.教学目标分析。基于对教材及学情分析,结合教學大纲及护理临床岗位需要,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急性乳房炎的病因。(2)能记住急性乳房炎病人的护理措施。能力目标:能给急性乳房炎病人正确合理的健康教育。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关心、关爱女性,关注乳房健康。
4.重点难点分析。参照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及学生掌握和接受知识的程度确定重、难点。重点: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依据是掌握了病因可以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学会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有利于观察病情,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从而为以后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教材的处理。通过对教材中本节课内容的精读,以及结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我对部分内容的先后顺序稍作了调整,如教材中把病因相关内容归到健康史中,我将它提前放到概述中讲解,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整体知识框架,便于理解记忆。
二、教学策略
1.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课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2.学法。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选择了预习法、观察法、迁移学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本人精心选编案例,将案例下发给班级内积极、善于表现、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学生,让他们在复习及查阅资料基础上根据案例编写剧本,设计角色,我协助修改并突出重点。
2.课堂教学:
(1)导入新课。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平台,激发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其他学生通过观察熟悉急性乳房炎病因、临床表现等,为教学奠定基础。
(2)复习巩固。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展示乳房解剖生理的视频短片,结合乳房图片讲解乳汁分泌过程,为讲解乳房炎病因病理做好铺垫。
(3)新课讲授。首先,介绍概述。概述中包括定义、病因、病理生理三方面内容,定义的讲解是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外科感染知识分析课题“急性乳房炎”,指出发生在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好发于初产妇哺乳期,产后3~4周。其次,护理评估。讲解身体状况及辅助检查时,先给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结合情景剧描突出了重点。治疗原则的讲解启发式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得出结论,治疗包括局部和全身治疗,脓肿形成切开引流。教师述,总结出“红、肿、热、痛”等。既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又再利用乳房解剖图介绍切开注意的原则,尤其强调避免损伤乳管,最终突破难点。第三,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重点强调护理措施可按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对症护理、特殊护理等进行,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第四,健康指导。学生自学后两人一组自由组合,角色扮演护士给产后哺乳期妇女健康指导。教师抽查一组上讲台表演,并进行查漏补缺,培养学生合作及沟通交流能力。
(4)小结作业。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师自己制作的《急性乳房炎的微课》,对重点内容小结,布置课后思考题为作业。巩固重点。
3.考核评价设计。考核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及学生评价教师。教师利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随堂测试,抽查个别同学回答,检验学习效果。课下教师向学生了解本次课的优缺点,以便后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