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说·参加IYNT比赛感想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han_r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队长怎么说 许个旻
  当IYNT的参赛队员选拔出来后,作为有较多组织经验的我被推选为队长。拿到17道比赛题目,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分配题目。我们6人在看了题目后,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出了自己最擅长的部分进行研究。物理强项的童话选了物理相关的题目,凭借强大的理论知识做出完美的解答;秦辰璐参加化学竞赛,选了几道化学实验题,和朱彦南一起在东南大学的实验室里反复做实验;而我选择了数据分析方面的几道题目,利用午休在学校里开展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在一遍又一遍修改之后,我们在暑假刚开始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大部分题目解答,只差反复练习,把内容流利地表达出来了。
  为了使现场展示能够更精彩,我们6个人每天都挤出时间聚在一起,相互展示自己的内容。我们的指导教师章熙东和许亮亮在忙碌中也抽出时间看我们写的实验报告,并且听我们演练,从不同视角指出我们实验中存在的缺陷。临时的修改总让我们手忙脚乱。还记得当章老师指出我的实验对象过于单一后,我临时拜托父母在他们的同事中帮忙一起调查,以获得不同年龄段的样本;秦辰璐特地向实验室老师批准了暑假那几天泡在实验室里,用更多材料和仪器完善实验;李心月作为我们之中唯一一位有类似比赛参赛经验的同学,和以往的学长一起辅导我们怎样临场随机应变,回答反方和评委的问题,同时在面对别人的展示时如何进行更全面的反方评价。在1个星期的练习后我们迎来了开幕式,IYNT正式开始了。
  在比赛过程中,队友之间的相互鼓励和志愿者们的帮忙也是让我感到温暖的地方。早在比赛前,我们年级里很多同学都主动报名当志愿者,顶着炎热夏天的高温,在比赛教室里为我们调试设备,保证后勤。还记得在展示了一半电脑突然故障时,我们班的志愿者立马跑上前,快速修好设备,使得比赛没有被耽误;在比賽休息期间,观摩我们比赛的郑路潇学长利用茶歇时间赶紧指出我们上一场的不足之处,提醒我们下一场要注意些什么;当童话同学的PPT上呈现了过于复杂的公式,与反方交流产生障碍,不被评委理解而得分较低时,我们小队的队员、志愿者纷纷聚过来安慰他,瑞士队的一个女生塞给他几颗巧克力,让他不要太难过。也许比赛的规则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但是在比赛的过程中,我渐渐感觉结果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那一次次志愿者的帮助和不同国家的青少年之间的学术交流才是比赛真正的意义所在。
  我想我会一直记得这次比赛,不会忘记我们在2017年的夏天聚在一起,反复的实验和演讲,有老师和学长的提点,有志愿者的服务,有多国语言交织的学术交流,把这个夏天衬得熠熠生辉。
  队员怎么说 秦辰路
  赛前准备
  我在赛前2个月左右才加入团队,被分配到制盐(第9题)和探究牛奶性质(第12题)2个课题。此时我的队友们已经开始初步实验,收集数据,我内心焦急,却偏偏无法联系到实验室资源,迟迟没有开始这2个偏化学的实验。队友朱彦南得知我的困境后,主动帮我联系到东南大学的实验室,让我在赛前1个月终于在研究生的指导下开始了实验。
  赛前1周,准备进入白热化阶段。我们几乎每天都在物理教室碰面,熟悉他人的课题,互相汇报点评,商讨比赛战略。我的汇报PPT最初结构并不完整,在队友的提醒下补齐了引用参考文献页。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获得了王煜吴学长的帮助,掌握了一些普遍适用的辩论技巧。这段紧张充实的共同准备的时光为比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赛中配合
  IYNT的比赛赛制是每场比赛3支队伍轮流以正方、反方、评论方的身份发言。其中只有正方汇报赛前研究成果,反方和评论方则需要向对手提出质询,并根据对手的表现临场组织发言。
  尽管每轮只有1名队员发言,但其他队员需要帮助记录对手发言内容、递纸条提供思路、临场制作反方和评论方的PPT等,因此团队配合尤为重要。
  李心月是我们队中唯一有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YPT)参赛经验的队员,对流程和节奏把控较熟悉,她主动在最初的几轮比赛中承担临场PPT制作的重任,凭借快手速帮助当场发言的队友论点详实、有条不紊地进行反方或评论方的汇报。
  童话是队中理论基础最为扎实的同学,每当我们的理论部分遭到质疑,童话都能镇静地列出一行行公式回击。
  队长许倬昱在半决赛的赛前队长对决中独挑大梁,屡屡为我们队取得选择赛题的先机。
  我尤记得巡回赛最后一场是由学校提供材料,现场限时完成实验和汇报。那场我做正方,需要汇报各变量对小球在橡皮膜上反弹高度的影响。准备的1小时内,我的队友们都在尽心竭力地帮助我:陶怡然准备实验材料,我和朱彦南操作实验,许倬昱录像,童话写理论,李心月做PPT框架。最终我的汇报取得了不错的分数,这很大程度归功于我们整支队伍的紧密配合。
  赛后反思
  我们队的IYNT比赛过程充满坎坷,开局平淡,一度落后至淘汰区,又奋起直追,最终以不高的名次获得铜牌,大家还是抱有遗憾的。仔细想来,我们在准备期间没有严格按照比赛流程模拟辩论,在比赛中常常和对手就一个问题死磕而无进展,这些都是本可以通过队友问的督促和提醒而避免的问题。如果要归纳我们团队合作的不足,就是善于鼓励而怯于进谏吧。
  但我还是很想感谢队友和老师,是他们在比赛逆境中的不放弃给了我前进的力量,是他们的支持帮助让我领悟团队合作的真谛。IYNT亦成亦败已是往事,从合作中获取的经验才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其他文献
吴长江君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崛起于画坛的一位有突出艺术成就的艺术家,他是多面手,版画创作尤为杰出,在水墨画领域也有所建树。他的作品以描绘人物形象为主,也画风景和其他题材。他在绘画上的成就,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对具体形象敏感的天赋,由勤奋学习、磨炼而获得的造型基本功,以及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艺术修养。其中,他高度娴熟的写生素描技巧在当代画坛独树一帜,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和赞许。他在这方面取得的经验弥足珍贵,值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95周年校庆重要学术活动之一,“CAFA教师: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创作特展”于2013年11月22日开幕。展览集中展出了中央美院290余位教师的近300件(组)入选作品,这些作品几乎涵盖了中央学院现有的美术类学科,包括中国画、书法、篆刻、油画、版画、雕塑、影像、装置、数码多媒体、交互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首饰设计、时装设计、动画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全面展示了当下中央美院教师
澳门劳工子弟学校是澳门工会联会总会在1950年成立的一所学校,学校现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共15个教学年级93个教学班,是一所“一条龙”学校。在校学生3 200多人,是澳门学生人数较多的学校之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基础目标为本,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成为“勤学守纪、慎行多思、诚恳朴实、互助互爱、勇于进取、爱国爱澳”的新时代人才。  学校至今已走过69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驻科特迪瓦大使馆、科特迪瓦文化和法语国家事务部共同主办的“走进西非——当代中国画精品展”于当地时间5月21日下午在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La Rotonde des Arts)隆重开幕,共展出刘大为、吴长江、龙瑞、许钦松、于志学、姜宝林等40位中国当代美术名家的40幅精品力作。中国驻科特迪瓦大使张国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钦松、科特迪瓦文化和法语国家事务部长邦达芒,以及来自美
[编者按]  15世纪下半叶是文艺复兴的中期。早期的诸多大师在15世纪中叶相继离世,人文主义潮流在王公贵族们的庇护下日益壮大,在盛期三杰来临之前,文艺复兴需要一个丰富厚重的积累过渡期。我们不再按照建筑、雕塑和绘画的三分法,因为绘画更能激发我们的热情。早期风格上的优雅和“似真”两条脉络都在寻求它的新主人:马萨乔和多纳泰罗虽然在佛罗伦萨有众多传人,但其衣钵似乎在威尼斯等东北部更获成功,而佛罗伦萨的君主
2018年4月9日,2018年科学教育国际论坛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举办。论坛由经济合作组织科学基金会、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国际科学院组织科学教育项目和巴基斯坦科学院共同主办,以“高质量学校科学教育”为主题,讨论了如何提高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应对社会发展,解决人类及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来自马来西亚、苏丹、肯尼亚、印度尼西亚、泰国、伊朗、哈萨克斯坦及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科学教育
[编者按]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的想你!(1969~1972)》是“漫画大王”丁武去世后发现的遗作,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结集成书,全篇充满着浓的化不开的父女之爱。这本书是特别年代特别生活最如实的记录,是特别年代特别情感发自内心的表露。它是历史,是人心的历史,也是社会的历史,是活灵活现的中国一隅的生活史。没有什么文字和图像能比这些写画给年幼女儿的信件更能让今天的人们身临其境地感知那个让人难以理解的年代
有一天,我们终将赢回艺术,也就是说,赢回人生的乐趣,让艺术重新回到我们的日常劳动中来。  ——(英)雷蒙·威廉斯《艺术与社会》  《艺术影响中国——百年中国油画名作十谈》是一本讲述最近100年来中国油画发展历程的书。它选取中国近现代油画史上的10幅经典作品,讲述其创作始末以及这些作品在诞生前后所经历的历史变迁。  我虽然毕业于美术学院,但惭愧的是,我一直没有老老实实地读过艺术史,客观原因就是又大又
展览时间:2012.12.29至2013.01.14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一个 “八五”弄潮却淡出中国艺术界20多年的艺术家,一个足迹遍及全世界却过着“隐居”生活的艺术家,一个用独特色彩进行心灵告白的唯美主义艺术家……著名华裔新西兰艺术家晨晓带着他的最新力作,回归祖国怀抱。从中国美术馆开始,开始为期4年、历经24个城市的全国巡展。  晨晓出身浙江名门世家。自1979年起他足迹遍布中国各地,四
一个人接触何种人物,就可能受到什么影响,尤其是年轻之际。这句话,使我感触颇深。年轻时,我曾向一代书法大家郑诵先学习书法,虽至今未修成正果,却对我一生成长教益极大。  记忆犹新的是,1974年下半年,我患重疴而病休在家。为静心养病,我遂制订一个作息计划——上午读书,下午习字,晚上学戏。其问,我偶然从同学处借得一本《各种书体源流浅说》,读过之后颇感受益匪浅。见著作者乃郑诵先,我遂突发奇想,如能到先生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