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必不可少,可以分层推进,让劳动在学生当中异彩纷呈。劳动是快乐的,劳动是光荣的;知行合一,劳美润心。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实践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小时候,总伴随着这悦耳的歌声劳动、成长。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可见,开展劳动教育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一、劳动,在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
出生在21世纪的学生大多是家中的掌上明珠,自小娇生惯养,缺乏独立性,加上学习压力大、作业任务重,有的家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主动把孩子的日常包揽,尤其是爷爷奶奶这些长辈们,有的学生甚至上小学了还要大人喂饭。溺爱,导致新时代学生的动手能力弱、自理能力差。其实,家长们的这份过度的爱,是在逐步毁掉学生的未来。学习、休息于学生来说固然重要,但劳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劳动让学生健体、树德、益智、润美。
学生从事劳动的时间与其自立的形成有着明显的关系,即学生参与劳动的时间越长,其独立性就越强。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动手可增强学生的体质,动脑可锻炼他们的思维。劳动是通过手脚的活动来实现的,当学生在生活自理的过程和积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情时,既使得学生的双手与大脑得到协调发展,也更好地刺激他们的脑细胞,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学生进行劳动,学会干活,减少对大人的依赖,促进他们形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的独立意识。因此,开展劳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不但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而且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劳动,在学生学习中分层推进
劳动,重在实践。知与行的融合,才能促进劳动课程的有效开展,真正达到劳动课的教学目的。小学阶段涵括6-13岁的学龄儿童,学生年龄特点不一、认知水平参差、接受能力各异,要很好地开展劳动教育,除了遵循劳动的自身特点外,还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成长认知规律等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热爱劳动,主动参与劳动学习和实践。因此,我校在开展劳动教育中试行分层推进——
(一)低年段,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
一、二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低、自理能力差,在劳动教育内容的编排上,重点围绕“自我服务”开展教学活动。自我服务不局限于自身的服务,还可以是为班级、为家庭付出自己的劳动。从学生的学习上、生活中的小事甄选感兴趣的开展教学活动,教育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逐步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安排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衣服、为父母做一件事等教学内容,学习后还可以组织相关实践评比,颁发奖状鼓励学生,使其从小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
(二)中年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自制”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動情感
三、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与自制能力,开始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事情会自己做,逐渐减少对别人的依赖。在安排劳动教育内容、组织劳动实践活动时,可以适当寓情感教育于劳动中,合理加强劳动情感教育。虽然学生在低年段逐步走向中年段表现出来的自立能力相对较脆弱,但教师应该放手,不包办代替,不扼杀他们的劳动积极性、自主性。在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时,注意低、中年段的过渡衔接,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活动,如,“小鬼当家”“小巧手PK”等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他们自主、自制能力的形成。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把握分寸、多设情境,不但给学生创设多动脑、动手的机会,而且避免扶而不放。赞美、表扬是学生特别喜欢的礼物,也是他们前进的无穷动力。在组织劳动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夸赞,是他们积极劳动的源泉。
(三)高年段,注重培养学生“自强”“创新”能力,赋予学生劳动使命
五、六年级的学生在几年的学习与实践中,习得一定的能力,具备独立的思维,他们开始厌烦教师的“啰嗦”,逐渐抗拒教师的“框条”。在劳动实践中,部分学生自我表现独特、卓越,往往超出教师的想像。因此,教师应该把握机遇,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自强”“创新”的能力。而面对后进生,教师应该充分尊重与信任,努力发掘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使之发扬光大。在高年段(尤其是六年级)学生当中开展劳动教育,教师应当做好正确指引,悉心指导他们恰当处理劳动实践与文化课的学习,不借口因学习文化知识而懒惰、依赖,甚至不劳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其实,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的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会让其想象力和实操能力得到发展,并促进其文化知识的巩固。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添劳动责任感,养成勤劳动、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三、劳动,在学生践行中美丽绽放
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为了探索构建学校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又能让他们亲近生命的成长过程,我校十分重视在学生中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在“乐行· 悦雅”——“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的育人理念引领下,立足课堂、家校携手、联系社区,紧贴生活、动手实践,巧用节日和寒暑二假,在“格物苑”、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让他们感悟劳动的艰辛、磨炼坚毅的性格、分享收获的喜悦,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将来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校园教育,夯实基础
学校在做好综合实践学科课程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和宣传栏,大力宣传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使劳动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全体师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积极投身到各种各样的劳动竞赛中。德育处邀请有经验的教师,为全体班主任和各班学生代表作劳动技巧专门培训,让参会师生掌握步骤,学会方法,提高能力,在随后的推广实施和应用中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充分发挥“格物苑”的作用,在每周的智雅选修课——智美劳动课上,由富有种植经验的教师带领学生到“格物苑”,从教学生认识蔬菜、农作物的名称以及其生长特点,到了解种植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在家委的协助下学会栽种一种植物,再到了解植物简单的病虫害症状以及处理技巧等。同时,我们将种植的成果进行展示和拍卖,将拍卖所得捐入学校的“智雅扶贫济困”慈善基金,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学生深刻认识“劳动最光荣”。学校还建立了比较系统的评价体系,通过每日的量化评比、每周的智雅班级评比、每月的班主任工作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了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学生的保洁意识、劳动能力及良好习惯的形成。同时,开展校园“劳动小能手”评比活动。
(二)家校共育,提升水平
学校通过班级群进行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合力开展劳动教育。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发展,可以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内务等自我服务劳动及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主动做,集体事情积极做。可以倡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安全使用电器炉具,了解基本的烹饪常识,让孩子学会做简单的饭菜,让孩子在参与揉面、包水饺、沏茶、烘焙、蒸烤、煮面条等劳动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自立、自理的乐趣,深刻认识“一日三餐”做之不易,感受生活的“真”味。还可以让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手工制作,利用橡皮泥、手抄报、剪纸等进行精美的手工劳作,让他们在一捏一塑、一构一誊、一裁一刻中,既锻炼了实操能力,做到心灵手巧,又提升了艺术鉴赏水平。
(三)校社研学,拓展能力
学校抓住教育节点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環保小卫士”清扫活动,在每年的寒暑假都与村居联手,布置德育作业,围绕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等,号召广大学生“小手牵大手”,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卫生创建活动;在2020年起,将“格物乐趣 携手共创”种植活动与顺德慈善会·惠妍教育助学基金资助的公益助学项目“青苗筑梦·未来职业成长计划”生涯学堂课程有机整合,带领学生们走进社区、工厂等,进一步认识劳动与职业的关系,在参与体验中深入感悟劳动创造的价值。
劳动是快乐的,它让学生的双手与大脑得到解放,在劳动践行中愉悦身心。劳动是光荣的,它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不断丰富劳动知识,提升劳动技能,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而创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实践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小时候,总伴随着这悦耳的歌声劳动、成长。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可见,开展劳动教育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一、劳动,在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
出生在21世纪的学生大多是家中的掌上明珠,自小娇生惯养,缺乏独立性,加上学习压力大、作业任务重,有的家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主动把孩子的日常包揽,尤其是爷爷奶奶这些长辈们,有的学生甚至上小学了还要大人喂饭。溺爱,导致新时代学生的动手能力弱、自理能力差。其实,家长们的这份过度的爱,是在逐步毁掉学生的未来。学习、休息于学生来说固然重要,但劳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劳动让学生健体、树德、益智、润美。
学生从事劳动的时间与其自立的形成有着明显的关系,即学生参与劳动的时间越长,其独立性就越强。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动手可增强学生的体质,动脑可锻炼他们的思维。劳动是通过手脚的活动来实现的,当学生在生活自理的过程和积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情时,既使得学生的双手与大脑得到协调发展,也更好地刺激他们的脑细胞,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学生进行劳动,学会干活,减少对大人的依赖,促进他们形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的独立意识。因此,开展劳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不但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而且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劳动,在学生学习中分层推进
劳动,重在实践。知与行的融合,才能促进劳动课程的有效开展,真正达到劳动课的教学目的。小学阶段涵括6-13岁的学龄儿童,学生年龄特点不一、认知水平参差、接受能力各异,要很好地开展劳动教育,除了遵循劳动的自身特点外,还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成长认知规律等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热爱劳动,主动参与劳动学习和实践。因此,我校在开展劳动教育中试行分层推进——
(一)低年段,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
一、二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低、自理能力差,在劳动教育内容的编排上,重点围绕“自我服务”开展教学活动。自我服务不局限于自身的服务,还可以是为班级、为家庭付出自己的劳动。从学生的学习上、生活中的小事甄选感兴趣的开展教学活动,教育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逐步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安排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衣服、为父母做一件事等教学内容,学习后还可以组织相关实践评比,颁发奖状鼓励学生,使其从小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
(二)中年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自制”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動情感
三、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与自制能力,开始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事情会自己做,逐渐减少对别人的依赖。在安排劳动教育内容、组织劳动实践活动时,可以适当寓情感教育于劳动中,合理加强劳动情感教育。虽然学生在低年段逐步走向中年段表现出来的自立能力相对较脆弱,但教师应该放手,不包办代替,不扼杀他们的劳动积极性、自主性。在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时,注意低、中年段的过渡衔接,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活动,如,“小鬼当家”“小巧手PK”等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他们自主、自制能力的形成。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把握分寸、多设情境,不但给学生创设多动脑、动手的机会,而且避免扶而不放。赞美、表扬是学生特别喜欢的礼物,也是他们前进的无穷动力。在组织劳动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夸赞,是他们积极劳动的源泉。
(三)高年段,注重培养学生“自强”“创新”能力,赋予学生劳动使命
五、六年级的学生在几年的学习与实践中,习得一定的能力,具备独立的思维,他们开始厌烦教师的“啰嗦”,逐渐抗拒教师的“框条”。在劳动实践中,部分学生自我表现独特、卓越,往往超出教师的想像。因此,教师应该把握机遇,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自强”“创新”的能力。而面对后进生,教师应该充分尊重与信任,努力发掘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使之发扬光大。在高年段(尤其是六年级)学生当中开展劳动教育,教师应当做好正确指引,悉心指导他们恰当处理劳动实践与文化课的学习,不借口因学习文化知识而懒惰、依赖,甚至不劳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其实,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的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会让其想象力和实操能力得到发展,并促进其文化知识的巩固。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添劳动责任感,养成勤劳动、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三、劳动,在学生践行中美丽绽放
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为了探索构建学校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又能让他们亲近生命的成长过程,我校十分重视在学生中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在“乐行· 悦雅”——“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的育人理念引领下,立足课堂、家校携手、联系社区,紧贴生活、动手实践,巧用节日和寒暑二假,在“格物苑”、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让他们感悟劳动的艰辛、磨炼坚毅的性格、分享收获的喜悦,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将来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校园教育,夯实基础
学校在做好综合实践学科课程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和宣传栏,大力宣传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使劳动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全体师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积极投身到各种各样的劳动竞赛中。德育处邀请有经验的教师,为全体班主任和各班学生代表作劳动技巧专门培训,让参会师生掌握步骤,学会方法,提高能力,在随后的推广实施和应用中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充分发挥“格物苑”的作用,在每周的智雅选修课——智美劳动课上,由富有种植经验的教师带领学生到“格物苑”,从教学生认识蔬菜、农作物的名称以及其生长特点,到了解种植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在家委的协助下学会栽种一种植物,再到了解植物简单的病虫害症状以及处理技巧等。同时,我们将种植的成果进行展示和拍卖,将拍卖所得捐入学校的“智雅扶贫济困”慈善基金,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学生深刻认识“劳动最光荣”。学校还建立了比较系统的评价体系,通过每日的量化评比、每周的智雅班级评比、每月的班主任工作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了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学生的保洁意识、劳动能力及良好习惯的形成。同时,开展校园“劳动小能手”评比活动。
(二)家校共育,提升水平
学校通过班级群进行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合力开展劳动教育。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发展,可以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内务等自我服务劳动及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主动做,集体事情积极做。可以倡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安全使用电器炉具,了解基本的烹饪常识,让孩子学会做简单的饭菜,让孩子在参与揉面、包水饺、沏茶、烘焙、蒸烤、煮面条等劳动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自立、自理的乐趣,深刻认识“一日三餐”做之不易,感受生活的“真”味。还可以让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手工制作,利用橡皮泥、手抄报、剪纸等进行精美的手工劳作,让他们在一捏一塑、一构一誊、一裁一刻中,既锻炼了实操能力,做到心灵手巧,又提升了艺术鉴赏水平。
(三)校社研学,拓展能力
学校抓住教育节点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環保小卫士”清扫活动,在每年的寒暑假都与村居联手,布置德育作业,围绕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等,号召广大学生“小手牵大手”,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卫生创建活动;在2020年起,将“格物乐趣 携手共创”种植活动与顺德慈善会·惠妍教育助学基金资助的公益助学项目“青苗筑梦·未来职业成长计划”生涯学堂课程有机整合,带领学生们走进社区、工厂等,进一步认识劳动与职业的关系,在参与体验中深入感悟劳动创造的价值。
劳动是快乐的,它让学生的双手与大脑得到解放,在劳动践行中愉悦身心。劳动是光荣的,它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不断丰富劳动知识,提升劳动技能,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而创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