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文化,它语言凝练,蕴含情感,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中引用了经典诗词,让更多的人更好地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趋势,教师应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有道德、有素质、有创新和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各个地方的教学环境不同,需要寻求不同的教学方式,由于交通、通信等原因,对农村学生来说各方面的见识相对不足,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其教学活力的探究,有必要结合教学实际在农村小学开展古诗词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向多方面、多元化、有活力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拓宽学生的思想视野,夯实文化基础,崇尚文学,激发兴趣,提升活力。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活力探究;多样化;兴趣
小学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总目标中提出,培养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素质、有创新和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是教师的使命。在农村小学的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我们觉得既要意识到农村小学生见识的局限性,也要联想到农村学生思想相对单纯,求知欲也相对强烈,潜在的兴趣有待激发,蕴藏的无边活力也在等待发掘。因此,很有必要改变简单的古诗词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扎实学识,灵活使用的教学技能,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个要求现在看来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要有一潭取之不尽的泉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熟悉了解诗词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在教学中运用声音、表情、语调去感染学生。要求农村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掌握吟、诵、唱、读、跳等学习方法,经过反复吟诵,反复咀嚼,进而读出画面,读出意境,读出情感。
“古诗词教学活力的探究”这一个论题思路首先是从笔者听到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吟唱《詠鹅》而得到启发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红掌拨清波……”每当耳边响起小丫头清脆悦耳的天籁之音时,笔者总会提醒自己不仅要鼓励自家的孩子在古诗词的学习方式要多样化,更是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一线语文教师要在古诗词教学方式上寻找新出路。笔者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有了大胆的想法:把文字作品的无声转为“有声”,把无色的文字作品转为有色的图画,把婀娜多姿的舞蹈和温文雅静的文字作品相结合……基于这样的想法,笔者在理论学习方面下功夫,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现实的古诗词教学活动过程中,笔者结合实际不断去思考传统教学中“讲、解、背”的方式。在理论丰实的基础上,做出了新的探究和尝试。
一、把文字作品的无声转为“有声”
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是相当有限的,学生的见识、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亦是有待提升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再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将会面对什么样的教育局面呢?古诗词的文字再优美,意蕴再丰富,仅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被动的听、死记硬背,也是很难体现出来的。因此,笔者在平时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吟、诵、唱、悟等能力的培养。农村小学的学生比较腼腆,自我表现能力是需要教师去鼓励和发掘的,因此在教授一年级教材中的《咏鹅》一诗时,笔者把家里的小丫头带到了课堂上,一个三岁不到的孩子站在讲台上,本来就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当笔者播放配乐时,小丫头就情不自禁把《咏鹅》用歌声表达出来了,歌声刚落,课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引入新课的一个很特别的方式,起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学生们热情洋溢不约而同就随着乐声吟唱着,笔者也激情四射地跟着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吟唱起来。学生们在吟唱的过程中就把这首小诗背诵了,在吟唱过程中仿佛看到了大白鹅的样子……诗歌的意蕴很美,学生们的歌声也很美,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给他们带来了学习古诗词的乐趣,对于刚刚踏入古诗词学习大门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二、无色的文字作品转为有色的图画
苏轼观王维所画《蓝田烟雨图》后的题跋:“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北宋苏轼对诗画风格的一种美学评价。在农村小学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必要的,学生能够从古诗词的意境中领悟诗人的情感是教学活动的教学重点。在领悟意境方面,长期生活在山水之间的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想象力不受局限,求知欲更强。在给学生教授《望庐山瀑布》的时候,笔者先给出学习小任务,让学生通过吟诵《望庐山瀑布》一诗,结合自己在农村生活中所见到的山间溪流、瀑布,加以大胆想像未曾看到过的庐山瀑布情景。学生大胆想像,畅所欲言,从学生有声有色的描述中,那壮观的瀑布景象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学生似乎身临其境,笔者一边吟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边引导学生感受香炉峰瀑布的壮观,感悟诗人的兴奋心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等词语的引导,让学生动手把自己领悟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经过反复推敲,不仅体会到诗人看见瀑布时的兴奋心情,还能够把素未谋面的壮观的瀑布描绘得栩栩如生。
三、婀娜多姿的舞蹈与温文雅静的文字作品相结合
舞蹈作为一种极具特殊性的文化象征,主要通过身体动作实现感情的传递和沟通,舞者会通过高超的表演技术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在古诗词教学中,笔者曾经和学生一起探讨、分享过唐代诗人杜甫的乐府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人目睹李十二娘的舞姿,得知其先师,记起童年时观看公孙大娘的剑舞的情景,赞叹其武技高超,诗歌中以咏李氏、思公孙、咏公孙、思先帝作为点缀,表达诗人哀叹当今衰落之情。全诗语言华丽而不浮艳,音节顿挫而多变。通过简短的视频让学生欣赏李十二娘舞姿的婀娜,领悟诗人的写诗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情感。把直观的婀娜多姿的舞姿与温文雅静的文字作品联系起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把古诗词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诗词的语言凝练,蕴含情感,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要明确育人目标,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词教学有活力,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体现出知识的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活力探究;多样化;兴趣
小学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总目标中提出,培养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素质、有创新和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是教师的使命。在农村小学的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我们觉得既要意识到农村小学生见识的局限性,也要联想到农村学生思想相对单纯,求知欲也相对强烈,潜在的兴趣有待激发,蕴藏的无边活力也在等待发掘。因此,很有必要改变简单的古诗词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扎实学识,灵活使用的教学技能,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个要求现在看来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要有一潭取之不尽的泉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熟悉了解诗词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在教学中运用声音、表情、语调去感染学生。要求农村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掌握吟、诵、唱、读、跳等学习方法,经过反复吟诵,反复咀嚼,进而读出画面,读出意境,读出情感。
“古诗词教学活力的探究”这一个论题思路首先是从笔者听到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吟唱《詠鹅》而得到启发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红掌拨清波……”每当耳边响起小丫头清脆悦耳的天籁之音时,笔者总会提醒自己不仅要鼓励自家的孩子在古诗词的学习方式要多样化,更是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一线语文教师要在古诗词教学方式上寻找新出路。笔者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有了大胆的想法:把文字作品的无声转为“有声”,把无色的文字作品转为有色的图画,把婀娜多姿的舞蹈和温文雅静的文字作品相结合……基于这样的想法,笔者在理论学习方面下功夫,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现实的古诗词教学活动过程中,笔者结合实际不断去思考传统教学中“讲、解、背”的方式。在理论丰实的基础上,做出了新的探究和尝试。
一、把文字作品的无声转为“有声”
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是相当有限的,学生的见识、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亦是有待提升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再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将会面对什么样的教育局面呢?古诗词的文字再优美,意蕴再丰富,仅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被动的听、死记硬背,也是很难体现出来的。因此,笔者在平时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吟、诵、唱、悟等能力的培养。农村小学的学生比较腼腆,自我表现能力是需要教师去鼓励和发掘的,因此在教授一年级教材中的《咏鹅》一诗时,笔者把家里的小丫头带到了课堂上,一个三岁不到的孩子站在讲台上,本来就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当笔者播放配乐时,小丫头就情不自禁把《咏鹅》用歌声表达出来了,歌声刚落,课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引入新课的一个很特别的方式,起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学生们热情洋溢不约而同就随着乐声吟唱着,笔者也激情四射地跟着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吟唱起来。学生们在吟唱的过程中就把这首小诗背诵了,在吟唱过程中仿佛看到了大白鹅的样子……诗歌的意蕴很美,学生们的歌声也很美,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给他们带来了学习古诗词的乐趣,对于刚刚踏入古诗词学习大门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二、无色的文字作品转为有色的图画
苏轼观王维所画《蓝田烟雨图》后的题跋:“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北宋苏轼对诗画风格的一种美学评价。在农村小学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必要的,学生能够从古诗词的意境中领悟诗人的情感是教学活动的教学重点。在领悟意境方面,长期生活在山水之间的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想象力不受局限,求知欲更强。在给学生教授《望庐山瀑布》的时候,笔者先给出学习小任务,让学生通过吟诵《望庐山瀑布》一诗,结合自己在农村生活中所见到的山间溪流、瀑布,加以大胆想像未曾看到过的庐山瀑布情景。学生大胆想像,畅所欲言,从学生有声有色的描述中,那壮观的瀑布景象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学生似乎身临其境,笔者一边吟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边引导学生感受香炉峰瀑布的壮观,感悟诗人的兴奋心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等词语的引导,让学生动手把自己领悟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经过反复推敲,不仅体会到诗人看见瀑布时的兴奋心情,还能够把素未谋面的壮观的瀑布描绘得栩栩如生。
三、婀娜多姿的舞蹈与温文雅静的文字作品相结合
舞蹈作为一种极具特殊性的文化象征,主要通过身体动作实现感情的传递和沟通,舞者会通过高超的表演技术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在古诗词教学中,笔者曾经和学生一起探讨、分享过唐代诗人杜甫的乐府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人目睹李十二娘的舞姿,得知其先师,记起童年时观看公孙大娘的剑舞的情景,赞叹其武技高超,诗歌中以咏李氏、思公孙、咏公孙、思先帝作为点缀,表达诗人哀叹当今衰落之情。全诗语言华丽而不浮艳,音节顿挫而多变。通过简短的视频让学生欣赏李十二娘舞姿的婀娜,领悟诗人的写诗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情感。把直观的婀娜多姿的舞姿与温文雅静的文字作品联系起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把古诗词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诗词的语言凝练,蕴含情感,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要明确育人目标,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词教学有活力,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体现出知识的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