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学习、掌握语文知识不可或缺的能力。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形成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进而不断拓宽知识面,内化为知识获取与阅读能力的良性循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阅读方法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字词句段的积累与运用等语文要素的培养,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和阅读习惯的形成,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
【关键词】语文要素;阅读;能力;技能技巧
阅读是学习、掌握语文知识不可或缺的能力。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形成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进而不断拓宽知识面,内化为知识获取与阅读能力的良性循环。小学是阅读文本的起始阶段。小学统编新教材体现“重建语文知识体系”“课外阅读课程化”“语文能力与习惯培养序列化”等观点,提出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实施以“教读、自读、课外读”为综合体系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主体性,阐明了语文要素中阅读知识、阅读能力、阅读策略、阅读习惯等方面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阅读方法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字词句段的积累与运用等语文要素的培养,着力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和阅读习惯的形成,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
一、发挥主体作用,培养阅读技巧
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习惯把传道授业当成向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主体,轻视了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传授与训练。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有一定的识字量,过去低年级段课文大部分篇幅较短,比较容易理解、接受。随着学段及科目的增加,知识目标的要求不断提高,如果还是停留在阅读的“老路上”是不能适应发展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步骤、技能、技巧是我们在组织教学中要引起足够重视的一环:教会他们如何通读、细读、复读;了解文本的写作要素,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知识;清楚文章中关键句的作用,如点明主旨的中心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这些技能技巧能让学生主体读懂文章写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要学什么?
如在讲授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人教部编版,版本下同)这一课时,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技发展历程?面对时间跨度大,认知容易混淆的情况,我创设了100年的时间柱,按照课文介绍的科学技术发展阶段“分段”,学生阅读到那段,在对应时间柱上进行标记。小小的阅读技巧,简单明了,让他们通过阅读,领略、感受到我国惊人的科技成就和光明前景,这对进一步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在时间柱对应地方,把教学目标:认识5个生字,正确朗读16个词语,对应写在时间柱里,无论是理解、掌握还是背诵、运用,都能让学生收获更多的成就感。
二、巧用教学媒质,创设阅读情境
尽管小学课文大都图文并茂、知识趣味性强,但缺少可见的、生动活泼的灵气。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的使用,使借助音频、视频、图文创设与课文相应的情景成为可能。教师籍此创设有利于阅读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既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又在宽松和谐、催人奋进的氛围中阅读收获体验,容易理解、感受哪怕是年代久远的情景,也能有一种置身其中、感同身受的感受,领会到文章的意境和内涵,从而达到理性与感性的转化认知。这些文本转化为集形、色、声、乐为一体,使他们能集中精力,专注于课堂,再现相关情景,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了主动学习新知的源动力。
如《海上日出》(四年级下册),大部分学生都未曾观看过作家巴金先生笔下描述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较难理解、感受巴金先生笔下那大自然风景的壮观、美丽。如此笔触清新的文章,借助多媒体展示不同的海上日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更好地感受行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接下来的组织范读、情景分类读、音乐背景读等形式阅读,诸如“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努力上升”“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等语句,就容易让学生与作者达成感情上的共鸣。
三、掌握技能策略,培养阅读习惯
小学三、四年級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阶段,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要重视阅读技能和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带着创设问题、带着任务去阅读课文。引领学生挖掘阅读的内在动力,进行探究、交流、互动。如何跟上老师的步伐、做好笔记、划出重点、标记知识点,明确文中的字、词、句、段以及句子的构成方式、表达效果,并理解其意,掌握文章内容和主旨。学生经过反复的阅读,慢慢就能仿效,敢说、想说、能写、会写,达到知识积累、迁移内化,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学生也就能慢慢养成较为自觉、稳定的阅读习惯。
如指导学习《麻雀》(四年级语文上册)这一课,教师应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结合“从文本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先通读一遍,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老麻雀、小麻雀、猎狗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中那些句子体现了他们的这些特点,为什么?” 这其中的语文要素既突出自主性、又体现合作性。让学生阅读中找、画、议的方法,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仔细体会,深入理解,使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感,积累了词汇。探究出文本中的描述,更好地理解、赏析,从而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在阅读中带着问题的习惯,如此积累语文要素,就能奠定较好的阅读基础。
四、融合资源配置,优化阅读环境
优秀的环境成就优秀的人才,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阅读,能保持一种持续稳定的怡悦心情。从语文本身具有的工具性来看,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及语文思维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我们必须摒弃以“讲析”为主,把自己当成“说书人”、把学生当成“听客”,积极引导学生融入创设的情景。因此,融合资源,在图书室、阅览室、教室、走廊等场所,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和好书推荐、精彩介绍。在班级举办读书沙龙,发动学生从家里带来书籍,并鼓励摘录精彩语段,张贴在读书角。定期整理读书笔记,供同学传阅、赏析、讨论、学习。学生们既能从收获成功的喜悦,又培养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此外,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很多家长依赖于手机、电脑、电视信息上的摄取,而忽略了必要的书本阅读,形成家庭从不读书的负面氛围。因此,我们应争取家长配合,优化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能影响孩子的阅读的兴趣。家长在业余时,不在手机、网络上消磨时光,取而代之的是阅读健康杂志、名著经典,时而还与孩子分享讨论一些常识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读书心得,孩子就能在耳濡目染之中爱上阅读,爱上读书,有助于激发形成稳定、持久的阅读兴趣和动力。
总而言之,阅读作为学习、掌握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我们要及时关注学生、跟进学生学习状态,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方法上、技能上、习惯上全面培养学生积累字词、句段及其运用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语文要素,从而加强对文本的认知、理解,内化为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分析、比较与判断,形成积极、主动的阅读习惯,从而奠定坚实的语文阅读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飞. 基于课标的语文科核心术语研究 [R]. 聊城大学,2015.
[2]宋冰冰. 语文新课程拓展性阅读教学探索 [R]. 山东师范大学,2007.
[3]王岩.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J]. 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19(8).
【关键词】语文要素;阅读;能力;技能技巧
阅读是学习、掌握语文知识不可或缺的能力。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形成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进而不断拓宽知识面,内化为知识获取与阅读能力的良性循环。小学是阅读文本的起始阶段。小学统编新教材体现“重建语文知识体系”“课外阅读课程化”“语文能力与习惯培养序列化”等观点,提出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实施以“教读、自读、课外读”为综合体系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主体性,阐明了语文要素中阅读知识、阅读能力、阅读策略、阅读习惯等方面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阅读方法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字词句段的积累与运用等语文要素的培养,着力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和阅读习惯的形成,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
一、发挥主体作用,培养阅读技巧
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习惯把传道授业当成向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主体,轻视了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传授与训练。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有一定的识字量,过去低年级段课文大部分篇幅较短,比较容易理解、接受。随着学段及科目的增加,知识目标的要求不断提高,如果还是停留在阅读的“老路上”是不能适应发展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步骤、技能、技巧是我们在组织教学中要引起足够重视的一环:教会他们如何通读、细读、复读;了解文本的写作要素,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知识;清楚文章中关键句的作用,如点明主旨的中心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这些技能技巧能让学生主体读懂文章写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要学什么?
如在讲授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人教部编版,版本下同)这一课时,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技发展历程?面对时间跨度大,认知容易混淆的情况,我创设了100年的时间柱,按照课文介绍的科学技术发展阶段“分段”,学生阅读到那段,在对应时间柱上进行标记。小小的阅读技巧,简单明了,让他们通过阅读,领略、感受到我国惊人的科技成就和光明前景,这对进一步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在时间柱对应地方,把教学目标:认识5个生字,正确朗读16个词语,对应写在时间柱里,无论是理解、掌握还是背诵、运用,都能让学生收获更多的成就感。
二、巧用教学媒质,创设阅读情境
尽管小学课文大都图文并茂、知识趣味性强,但缺少可见的、生动活泼的灵气。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的使用,使借助音频、视频、图文创设与课文相应的情景成为可能。教师籍此创设有利于阅读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既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又在宽松和谐、催人奋进的氛围中阅读收获体验,容易理解、感受哪怕是年代久远的情景,也能有一种置身其中、感同身受的感受,领会到文章的意境和内涵,从而达到理性与感性的转化认知。这些文本转化为集形、色、声、乐为一体,使他们能集中精力,专注于课堂,再现相关情景,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了主动学习新知的源动力。
如《海上日出》(四年级下册),大部分学生都未曾观看过作家巴金先生笔下描述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较难理解、感受巴金先生笔下那大自然风景的壮观、美丽。如此笔触清新的文章,借助多媒体展示不同的海上日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更好地感受行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接下来的组织范读、情景分类读、音乐背景读等形式阅读,诸如“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努力上升”“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等语句,就容易让学生与作者达成感情上的共鸣。
三、掌握技能策略,培养阅读习惯
小学三、四年級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阶段,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要重视阅读技能和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带着创设问题、带着任务去阅读课文。引领学生挖掘阅读的内在动力,进行探究、交流、互动。如何跟上老师的步伐、做好笔记、划出重点、标记知识点,明确文中的字、词、句、段以及句子的构成方式、表达效果,并理解其意,掌握文章内容和主旨。学生经过反复的阅读,慢慢就能仿效,敢说、想说、能写、会写,达到知识积累、迁移内化,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学生也就能慢慢养成较为自觉、稳定的阅读习惯。
如指导学习《麻雀》(四年级语文上册)这一课,教师应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结合“从文本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先通读一遍,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老麻雀、小麻雀、猎狗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中那些句子体现了他们的这些特点,为什么?” 这其中的语文要素既突出自主性、又体现合作性。让学生阅读中找、画、议的方法,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仔细体会,深入理解,使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感,积累了词汇。探究出文本中的描述,更好地理解、赏析,从而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在阅读中带着问题的习惯,如此积累语文要素,就能奠定较好的阅读基础。
四、融合资源配置,优化阅读环境
优秀的环境成就优秀的人才,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阅读,能保持一种持续稳定的怡悦心情。从语文本身具有的工具性来看,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及语文思维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我们必须摒弃以“讲析”为主,把自己当成“说书人”、把学生当成“听客”,积极引导学生融入创设的情景。因此,融合资源,在图书室、阅览室、教室、走廊等场所,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和好书推荐、精彩介绍。在班级举办读书沙龙,发动学生从家里带来书籍,并鼓励摘录精彩语段,张贴在读书角。定期整理读书笔记,供同学传阅、赏析、讨论、学习。学生们既能从收获成功的喜悦,又培养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此外,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很多家长依赖于手机、电脑、电视信息上的摄取,而忽略了必要的书本阅读,形成家庭从不读书的负面氛围。因此,我们应争取家长配合,优化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能影响孩子的阅读的兴趣。家长在业余时,不在手机、网络上消磨时光,取而代之的是阅读健康杂志、名著经典,时而还与孩子分享讨论一些常识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读书心得,孩子就能在耳濡目染之中爱上阅读,爱上读书,有助于激发形成稳定、持久的阅读兴趣和动力。
总而言之,阅读作为学习、掌握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我们要及时关注学生、跟进学生学习状态,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方法上、技能上、习惯上全面培养学生积累字词、句段及其运用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语文要素,从而加强对文本的认知、理解,内化为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分析、比较与判断,形成积极、主动的阅读习惯,从而奠定坚实的语文阅读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飞. 基于课标的语文科核心术语研究 [R]. 聊城大学,2015.
[2]宋冰冰. 语文新课程拓展性阅读教学探索 [R]. 山东师范大学,2007.
[3]王岩.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J]. 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