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演化入手,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高等院校 专职教师
当今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已是一个影响十分广泛的概念,从中共中央的文件到一年级小学生的课本,都可以见到。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却是众说纷纭,并常常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相混淆,使从业人员与管理人员都无所适从,从而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演化入手,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演化
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高校心理咨询开始的。仅仅20来年的时间,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关注问题到关注发展的转变,从“六无”(即无组织、无政策、无经费、无场地、无设施、无待遇)发展到2004年后多数学校能够“六保”(即机构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场地保障、设施保障、待遇保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但各地发展并不平衡,许多高校教师、管理者、以及人民群众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关注学生的心理障碍上。对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界定和宣传是现阶段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回顾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演化,当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源起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是随着心理卫生运动的进展,人们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变化而逐步被提出来的,其产生经历了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几个阶段,从本质上反映了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运动从心理救助到心理帮助再到主动的心理帮助进而到现在的心理素质建构的整个发展历程[1]。
首先,心理治疗的起源是19世纪末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或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催眠术的施行。作为一种医学模式,心理治疗与任何医疗方法一样,都旨在解除病人的症状与痛苦,以帮助患者由一个心理异常的人转变为一个心理正常的人为主要任务,其本质内涵是医学性的救助。
其次,心理咨询源于20世纪初的职业指导运动、心理卫生运动和心理测量运动,及至20世纪40年代初,以罗杰斯为代表的非医学的和非心理分析的心理治疗成为现实,心理咨询正式诞生。心理咨询旨在帮助来访者由一个正常人转变为人格健全且能向自我实现不断迈进的人,其本质内涵是教学性的帮助。
第三,心理辅导是心理咨询在学校中逐步发展的结果。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有远见的学校心理学家提出在学校中将被动的咨询过程转变为主动的辅导过程,以谋求与学校教育目标的融合,在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促进学生的成长,其本质内涵是教学性的主动帮助。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辅导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来,随着素质教育思想在我国的逐步确立,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作为素质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再只是单纯帮助的教学过程,而是教育者主动地、超前地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品质进行培养,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其本质内涵是教育性的心理素质的积极建构。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应于四种实践模式,涉及到四个层次的活动方式,每种模式或每个层次都面对着不同性质的问题、涉及到不同方式与性质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怎样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目标出发,增强各模式之间的协调,加强各层次之间的沟通,以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进而形成优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这的确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界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前景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均源自于同一的实践活动,因而它们之间的相似也是显然的:(1)都是从心理上帮助人、教育人的过程;(2)有基本一致的理论方法和技术;(3)在不同层面上处理大致相同的问题;(4)都注重建立助人者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并将之看作是促进求助者成长的条件。因此,四种模式都可以涵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概念下。
从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显得愈加重要。影响当代学校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两大教育理念是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和终身学习理念。二者都要求学校教育应更多地关注受教育者心理世界的丰富与主体性的养成,以及人格的完善[2]。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从主导方面来看,关注的是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展与人格的完善,让受教育者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整个生活与人生都充满意义与愉悦。为实现这一目标,人本主义教育论者把受教育者放在整个学校教育的起点和中心位置上,提倡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研究每个受教育者的独特性。人本主义以人性“善”为出发点.在教学中反对压抑个性发展的强制与灌输,因人“引导”、“协助”、“对话”、“交流”,张扬学生良好的心理个性,发展其主体性,自主完成发展目标。这些主张无不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相吻合。
终身学习的理念更是把形成受教育者“继续不断求知学习的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之一。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作为对学校教学的一种组织原则,要求所有教学都要建立在对受教育者心理的深入研究、理解的基础上,以更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受教育者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得到大的发展,这必然涉及到各种学习理论的研究和运用,关注引起学习行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心理准备状态、思维品质、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等问题。对“学习的革命”的期待是终身学习理念的必然指向。以“终身学习”为基点和核心展开的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统整,时刻也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助和维持。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这一教育理念贯彻的应有之义。
2l世纪是人学的世纪,是以脑科学研究与发展为特征的世纪。可以断言,2l世纪必然是以脑科学发展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发展的时代。2l世纪也是一个人们更加追求生活质量的世纪,好的生活质量当之无愧从“心”开始。面对现实,展望未来,2l世纪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成为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并重的一育,构成全面发展教育的丰富内涵,共同承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来看,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育信念和态度。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又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活动构成的教育工作[3]。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该朝着专职、专业、专家的方向发展,担负起历史赋予的角色使命。受过专业培养与训练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里的心理和行为科学家。他们运用心理学理论和经验,设计、管理或参与心理服务,促进学生的教育发展和精神健康,通过心理科学的运用,建立起学生心理与学校教育需要的评价体系。
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心理辅导员和咨询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专业责任感,积极为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为教师和家长进行心理咨询:因为学生的心理障碍与环境、尤其是与家长和教师密切相关,通过诊断教师及家长在管理和教育上的失误,提高他们教育和管理水平,使之认识并改进自身不适应学生的特点,就会彻底改变教育者与学生交互作用模式,促使大量学生的改变,这样做既经济,又有效。为学校管理工作者进行咨询: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校制定课程计划、教学目标和行为管理目标,并对这些环节的缺陷进行评估与诊断,确立督促和检查的指标,从而使学校教学与行政管理都能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服务。
3.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的实践者与发展者。从有助于心理科学发展的角度看,他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了传统教师角色的新型教师,是作为掌握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其他理论与技术并有效服务于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员而出现的,是在学校中运用相关的知识与技能,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科学规律,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发展的教师。对不同时期、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研究并发展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与方法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石文山,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4,(1)16-17
[2] 刘晓红.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定位[J]教育探索,2005,(4)402-403.
[3] 张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定位及实践走向[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4(1):43-44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高等院校 专职教师
当今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已是一个影响十分广泛的概念,从中共中央的文件到一年级小学生的课本,都可以见到。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却是众说纷纭,并常常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相混淆,使从业人员与管理人员都无所适从,从而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演化入手,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演化
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高校心理咨询开始的。仅仅20来年的时间,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关注问题到关注发展的转变,从“六无”(即无组织、无政策、无经费、无场地、无设施、无待遇)发展到2004年后多数学校能够“六保”(即机构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场地保障、设施保障、待遇保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但各地发展并不平衡,许多高校教师、管理者、以及人民群众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关注学生的心理障碍上。对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界定和宣传是现阶段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回顾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演化,当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源起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是随着心理卫生运动的进展,人们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变化而逐步被提出来的,其产生经历了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几个阶段,从本质上反映了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运动从心理救助到心理帮助再到主动的心理帮助进而到现在的心理素质建构的整个发展历程[1]。
首先,心理治疗的起源是19世纪末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或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催眠术的施行。作为一种医学模式,心理治疗与任何医疗方法一样,都旨在解除病人的症状与痛苦,以帮助患者由一个心理异常的人转变为一个心理正常的人为主要任务,其本质内涵是医学性的救助。
其次,心理咨询源于20世纪初的职业指导运动、心理卫生运动和心理测量运动,及至20世纪40年代初,以罗杰斯为代表的非医学的和非心理分析的心理治疗成为现实,心理咨询正式诞生。心理咨询旨在帮助来访者由一个正常人转变为人格健全且能向自我实现不断迈进的人,其本质内涵是教学性的帮助。
第三,心理辅导是心理咨询在学校中逐步发展的结果。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有远见的学校心理学家提出在学校中将被动的咨询过程转变为主动的辅导过程,以谋求与学校教育目标的融合,在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促进学生的成长,其本质内涵是教学性的主动帮助。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辅导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来,随着素质教育思想在我国的逐步确立,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作为素质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再只是单纯帮助的教学过程,而是教育者主动地、超前地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品质进行培养,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其本质内涵是教育性的心理素质的积极建构。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应于四种实践模式,涉及到四个层次的活动方式,每种模式或每个层次都面对着不同性质的问题、涉及到不同方式与性质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怎样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目标出发,增强各模式之间的协调,加强各层次之间的沟通,以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进而形成优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这的确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界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前景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均源自于同一的实践活动,因而它们之间的相似也是显然的:(1)都是从心理上帮助人、教育人的过程;(2)有基本一致的理论方法和技术;(3)在不同层面上处理大致相同的问题;(4)都注重建立助人者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并将之看作是促进求助者成长的条件。因此,四种模式都可以涵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概念下。
从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显得愈加重要。影响当代学校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两大教育理念是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和终身学习理念。二者都要求学校教育应更多地关注受教育者心理世界的丰富与主体性的养成,以及人格的完善[2]。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从主导方面来看,关注的是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展与人格的完善,让受教育者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整个生活与人生都充满意义与愉悦。为实现这一目标,人本主义教育论者把受教育者放在整个学校教育的起点和中心位置上,提倡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研究每个受教育者的独特性。人本主义以人性“善”为出发点.在教学中反对压抑个性发展的强制与灌输,因人“引导”、“协助”、“对话”、“交流”,张扬学生良好的心理个性,发展其主体性,自主完成发展目标。这些主张无不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相吻合。
终身学习的理念更是把形成受教育者“继续不断求知学习的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之一。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作为对学校教学的一种组织原则,要求所有教学都要建立在对受教育者心理的深入研究、理解的基础上,以更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受教育者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得到大的发展,这必然涉及到各种学习理论的研究和运用,关注引起学习行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心理准备状态、思维品质、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等问题。对“学习的革命”的期待是终身学习理念的必然指向。以“终身学习”为基点和核心展开的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统整,时刻也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助和维持。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这一教育理念贯彻的应有之义。
2l世纪是人学的世纪,是以脑科学研究与发展为特征的世纪。可以断言,2l世纪必然是以脑科学发展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发展的时代。2l世纪也是一个人们更加追求生活质量的世纪,好的生活质量当之无愧从“心”开始。面对现实,展望未来,2l世纪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成为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并重的一育,构成全面发展教育的丰富内涵,共同承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来看,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育信念和态度。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又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活动构成的教育工作[3]。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该朝着专职、专业、专家的方向发展,担负起历史赋予的角色使命。受过专业培养与训练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里的心理和行为科学家。他们运用心理学理论和经验,设计、管理或参与心理服务,促进学生的教育发展和精神健康,通过心理科学的运用,建立起学生心理与学校教育需要的评价体系。
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心理辅导员和咨询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专业责任感,积极为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为教师和家长进行心理咨询:因为学生的心理障碍与环境、尤其是与家长和教师密切相关,通过诊断教师及家长在管理和教育上的失误,提高他们教育和管理水平,使之认识并改进自身不适应学生的特点,就会彻底改变教育者与学生交互作用模式,促使大量学生的改变,这样做既经济,又有效。为学校管理工作者进行咨询: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校制定课程计划、教学目标和行为管理目标,并对这些环节的缺陷进行评估与诊断,确立督促和检查的指标,从而使学校教学与行政管理都能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服务。
3.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的实践者与发展者。从有助于心理科学发展的角度看,他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了传统教师角色的新型教师,是作为掌握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其他理论与技术并有效服务于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员而出现的,是在学校中运用相关的知识与技能,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科学规律,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发展的教师。对不同时期、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研究并发展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与方法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石文山,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4,(1)16-17
[2] 刘晓红.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定位[J]教育探索,2005,(4)402-403.
[3] 张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定位及实践走向[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4(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