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欠发展地区旅游规划中旅游区位的变化以及影响区位变化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依据旅游区位研究中四个区位断面的理论,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为例,对该地旅游区位的渐变及引起渐变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旅游业关联性极强的特点也同样适用于旅游区位的分析,政府发展战略的变化、周边旅游目的地建设情况的改变、交通条件的变化、游客审美和消费趋向的变化都有可能使旅游区位发生渐变与重构。旅游区位发生渐变与重构对中国许多欠发展地区的旅游开发,有较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旅游区位;来凤;渐变;重构;欠发展地区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141-05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中,关于区位的理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研究较为系统和全面,有关成果在旅游规划和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中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2002年,国家旅游局已经把区位列为旅游业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作为地区旅游发展规划的评审标准。当旅游规划文本对一地的旅游区位分析完成后,就会在此基础上形成该地区旅游发展战略和旅游发展总体思路。这种思路一旦形成,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改变。众所周知,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许多人主观上认为不相关的因素会改变旅游业的状态。旅游地的区位会不会也因为众多未知因素而产生变化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旅游地的区位产生变化呢?在较早研究中有人对非优区域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探讨(要轶丽,2002,张秉福,2005),作者也对旅游交通区位较好地区区位的渐变做了探索性的研究(张军,2005)。虽然非优区域的区位评估变化及变化因素等问题涉及国内许多欠发展地区的旅游开发策略,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但在研究中还属空白。在相关研究分析中,旅游区位通常被分为资源区位、市场区位、交通区位和认知区位四个断面(孙年根,2001,马丽卿,2004),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为案例,对在2001年编写的《来凤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后简称《规划》)中对该地的旅游区位判断和8年以后笔者2008年8月实地考察后的四个区位断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引起该地旅游区位渐变的诸多因素,以区位重构后的来凤县旅游区位重新组织旅游发展思路,并从中得出结论。
二、来凤县传统区位描述
地处湖北省西南边陲的来凤县,位于湖北、湖南和重庆三省市的交界处(见下页图1),历史上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来凤县南与湖南龙山县隔河相望,与该县共享许多旅游资源;西南与重庆酉阳交界;东北、西北分别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和咸丰县接壤。来凤县城北距恩施市135公里,南距张家界220公里。无论从《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或《恩施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还是2001版《来凤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区位分析来看,来凤县都属于一个典型的旅游区位非优区。
1.资源区位。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资源区位这两个概念的最大区别在于,资源禀赋是指旅游目的地资源本身的客观价值,或者是专家认定的资源饱满程度和品级,资源区位则是一种旅游资源在空间位置上与临近区域旅游资源的组配关系和相对价值,旅游资源区位实际上是反映旅游资源在现实旅游市场中所能占有的价值份额。
来凤县拥有较高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禀赋。县境内有大小河流25条,主河道酉水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县东部边境,沿途峡谷多呈原生态状,植被保存完好。众多峡谷风景各具特色,千姿百态。位于酉水河关口村西岸绝壁上的仙佛寺摩岩石像群为国家级文物,保存较为完好,是当地有名的宗教圣地;龙嘴峡地段水急且河道蜿蜒,两岸青山碧水,秀丽多姿,是探险漂游的好地方;阿塔峡两岸山高峡深,岩壁陡峭,属峡谷原始风貌;卯洞峡段布满溶洞,风光迤逦,一年大多时候水雾缭绕,宛如仙境。由于修建水库,阿塔峡及卯洞峡段水流变得平缓,为船游赏景的理想地段。来凤县是土家族的集居地,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土家摆手舞。据称来凤县是土家族传统舞蹈摆手舞的发源地,摆手舞在来凤开展得最普遍,表演最有特色,保存得最完好。摆手堂是土家族祭奠祖先和跳摆手舞的场所,全县现有摆手堂三个:舍米湖摆手堂、茶堰坪摆手堂和来凤县城摆手堂。
然而,来凤县的旅游资源区位却不尽如人意。从自然资源来看,恩施州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峡谷风光,其中恩施大峡谷、梭布垭石林、清江闯滩已是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产品。邻县相似的旅游资源也被先行开发成旅游产品,如利川县的腾龙洞和鱼木寨,咸丰县的坪坝营和土司皇城,巴东县的神农溪漂游等旅游产品在湖北省内的旅游者中早已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虽然整个恩施州在湖北省的旅游资源中属于禀赋较高的地区,但根据当时湖北省“两山一江”的旅游开发策略,恩施州并不在近期重点开发的计划中,况且来凤县旅游资源和上述旅游产品属同类,差异性并不明显,开发前景不大。从人文资源来看,土家族民族文化不但是整个恩施自治州的文化形象,而且也是清江下游的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文化形象。长阳县的旅游发展先于来凤县,土家摆手舞已被该县抢先一步注册。虽然来凤县自2001年举办“来凤摆手节”,但知名度都不及长阳县。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来凤县虽拥有较好的资源禀赋,但资源区位却不尽如人意。
2.交通区位。旅游项目的交通区位反映了其与其他相关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距离的约束下发生相互作用的机会和程度。旅游者决定旅程长短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时间、旅程费用和旅途舒适度。因此,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与其交通区位状况休戚相关。旅游区位的判别在交通区位上则体现为旅游目的地的通达程度。
交通闭塞,可到达性差,流通困难本来是制约恩施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当时恩施和武汉市主要交通通道是连接两地的公路,路程641公里。由于所经地段地势险峻,来往十分不便,需14小时左右。联接武汉和恩施的空中航线运载量十分有限,当时每周仅有两个航班,单程票价660元,相当于国内许多主要旅游城市的机票票价,且远远高出了一般大众旅游所能接受的价格。
来凤的情况就更加糟糕,《来凤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对来凤县的交通情况进行了简单描述,认为来凤县属典型的内陆山区,交通运输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公路运输。即使今后开通来凤与外界的空中走廊,由于其交通运输能力有限,公路运输在来凤县各种运输载体中仍将占据着主导地位。
3.客源区位。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区位是指旅游目的地相对于有地域差异的居民出游能力的空间关系。出游能力是指某一区域居民群体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参与户外休闲或旅游活动的综合能力。游客出游活动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距离衰减规律。客源区位的判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目的地所在的区域居民本身出游能力,二是目的地与附近高出游能力的客源市场的距离。
从自身旅游消费能力来讲,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于湖北省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而来凤县又是这个贫困州内最穷的一个县,是武汉市的直接帮扶对象,当时最为急迫的任务是脱贫,当地居民的旅游消费能力非常弱,且游客主要集中在仙佛寺和卯洞漂流两个景区。恩施市的出游能力虽高于来凤县,但由于当时来凤县离恩施市路途较远,而且来凤的旅游景点相对于其他邻近县来说既没有特色又开发较晚,吸引力不大。
武汉市是来凤县真正具有高出游能力的客源市场,长期以来,整个恩施地区都将旅游业发展的希望寄托在武汉市场。然而,交通是连接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的生命线,目的地交通区位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客源区位的状况,介于前面描述的恩施州和来凤县的交通区位情况,要在短期内提高武汉市到来凤的可到达性,打开来凤旅游的局面,在中、短期之内很难达到目的。
4.认知区位。认知区位是一种较为抽象的心理认知感受,主要表现为客源地居民对旅游区景物的认知程度和认同感。恩施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独特旅游资源在湖北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然而,由于来凤县地处恩施州边远地区,加之其旅游资源又同恩施州内其他旅游发展较好的县无差异性,因而成为恩施旅游形象感知的屏蔽区,它的区位感知度并没有因为恩施地区近年来知名度的提高而有所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鄂西地区在许多旅游者心中早已形成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的负面认知印象。尤其是对于拥有“九省通衢”出游便利的武汉人来说,到恩施或来凤旅游所花费的时间、金钱足以让他们游历国内许多著名城市或名山大川的旅游景点。所以在选择出游目的地时,交通的不便和旅游成本偏高这些不利因素足以抵消来凤的旅游吸引力。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来凤的区位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属于非优类型。正是因为区位的劣势,《来凤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该地旅游业发展思路有相当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在旅游资源开发上仍着重打造仅有的几个现已开发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项目,如仙佛寺景区;在客源市场定位方面主要着重本地有限客源,并在中远期规划中严重依赖武汉的客源市场;在交通条件的改善方面主要计划打通武汉与恩施以及恩施与来凤之间的通道,而尚未计划改善与其他省市之间的通道;另外,在提高来凤旅游感知度方面则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消除对来凤县的负面影响。虽然《规划》中对来凤“一脚踏三省”的区位优势也有所描述,但由于当时交通建设和邻近省市整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及当时行政管理状况等原因,这个优势还是潜在的,并不具备得以利用的外部条件。
三、来凤县旅游区位的渐变与重构
2001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旅游业更是发展迅猛,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与来凤旅游发展相关联的或之前不可预测的因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对来凤旅游区位的四个断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使来凤旅游资源价值提升。湖北省政府继已制定的“一江两山”旅游发展战略之后,又着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省西部的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八个市州(区),其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50%和70%,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其中,利川市、建始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属于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竹溪县、竹山县、房县、丹江口市、神农架林区、郧西县、郧县、保康县、南漳县属于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湖北省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资1 664亿元,开发鄂西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着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使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从而推进鄂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已初步建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项目库,包括520个项目,总投资预计1 664亿元。其中,2009年先期启动项目383个,总投资预计1 222亿元。项目涉及基础设施、文化设施、景点景区、服务设施等四类。力争通过五至十年努力,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成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文化考察、康体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全国示范旅游圈。这一发展战略为来凤的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就意味着,来凤县的旅游发展将被纳入整个湖北西部的开发战略中,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来凤在空间位置上与临近区域旅游资源的组配关系和相对价值比较中的不利影响,从而使来凤能够搭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这艘巨轮前进。
2.湖北省内和跨省的区域合作使交通区位有了改变。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意味着湖北西部几个地区的合作将更加紧密,而合作的主要项目之一就是打通这几个地区的交通网络。在公路建设方面,为了发展恩施州的旅游业,国家和湖北省政府部门花费大量资金改善恩施州的交通状况,209国道和318国道已通往恩施市大部分地方,省级公路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正在施工的恩施连珠大桥及接线工程一旦完工,可大大缩短恩施市通往其他相邻地区的路程和花费的时间,从恩施市到武汉市的车程也将缩短为6个小时。恩施市到来凤的省级公路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从来凤到恩施市仅需两小时左右,大大提高了来凤旅游景点的可到达性,来凤到恩施州各县的公路网络已经形成,公路情况均达到省级标准。在航空方面,恩施机场扩建工程已经完工,开通了至武汉、宜昌、重庆等多条航线,恩施至武汉的航班也增加到每天6班,成为武汉去往全国各地的理想中转站。而且因为航空业的快速发展使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加剧,乘客可以购买到价格十分低廉的机票。便利的交通、较低的成本为恩施人出外游玩以及外界游客进入州内游玩都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在铁路建设方面,2010年8月18日,宜万铁路全线铺通,这条线路的建成不仅连接了宜昌和万州两地,将恩施段也并入到全国的铁路网中,更为三峡的客流进入来凤提供极大的方便。在省际合作方面,209国道将来凤县和湖南省龙山县连接在一起,车程仅需几分钟。248省道北面从咸丰县的忠堡镇进入来凤县三胡乡的老鸦关,贯穿来凤县东南边的几个乡镇,到达南面百福司镇的智勇关,出省后直达重庆市。交通条件的改变为省内和省际的旅游合作创造了必备条件。
3.来凤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使来凤的客源区位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与来凤县一桥之隔的龙山县近年来旅游业突飞猛进,特别是龙山县的里耶古城和秦简牍则的发现,被称为中国21世纪考古的惊世大发现,迅速提高了龙山县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兵马俑和里耶秦简牍同为秦朝的珍贵文物,两者分别以实物和文字的形式揭示了秦代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文化内涵。龙山县率先提出了联手打造“秦文化之旅”文化品牌的提议,得到了临潼的共鸣。借兵马俑这个旅游景点的知名度,龙山县的旅游业上了一个新平台。仅以2008年“十一”黄金周为例,龙山县“十一”旅游黄金周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0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 187.56万元。与此同时,龙山已发展成为拥有90万固定人口的县城,该县与来凤历来就有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现在正开展“龙凤融城”的联合项目,所以龙山县旅游的振兴为来凤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较为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据统计张家界客流量现已保持在每年200万左右,湖南省也非常重视这部分客流,正着力把张家界的游客引入湘西,来凤县距张家界仅230公里,在空间分布上同湘西紧密相连,如加以强有力的宣传和推广,这部分客源也极有可能被引入来凤。
与来凤相邻的重庆酉阳县近年来旅游产业也有了很大进展。据统计,酉阳县2008年前三季度接待游客23.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 760万元。同酉阳县有悠久的经济合作传统和新的区域联合开发计划的来凤县也有望分享这部分客源。
更为重要的是,长江三峡的黄金航道从恩施北部巴东县穿过,每日有几十余班客轮途径巴东,分快艇和普通客船,主要目的地为重庆和宜昌,同时三峡游轮也会停靠巴东。巴东与来凤的公路交通接驳状态良好,如果能将三峡的客流引入来凤,这部分市场的前景将会非常可观。
至此,来凤在东南西北各个方位都拥有国内顶级旅游目的地的客流,经过区位重构以后的来凤县处于三峡旅游线与张家界的黄金结合地帶,同时又可发挥其“一脚踏三省”的区位优势,与邻近湖南龙山县、重庆酉阳县联合发展,共享客源。如果以这个思路来重新定位来凤的旅游区位,就可摆脱其在湖北省内地处边远地带而又严重依赖武汉客源市场的被动局面,使来凤的旅游发展进入一个更为丰富、更为多元的新境界。
4.消费者新的旅游需求的产生和网络的普及性利用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来凤的认知区位。近年来,中国拥有私车的人数不断增长,旅游方式也因此而发生很大变化,传统包价组团的方式逐步被自驾旅游和其他旅游方式代替。自驾旅游者大多来自大城市,他们普遍青睐生态保持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加上交通工具的便利,在选择目的地时不像团队旅游者那样从众。这些特点使离客源地较远的非热门景点有可能受到关注。另外,自驾游旅游者又是使用网络交流较多的人群,他们在网络上对景点的评论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宽。这就可能使很多以前在传统旅游中认知区位不佳的目的地发生变化,来凤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笔者于2008年11月在中国户外资料网中对湖北来凤县进行搜索,得出102条查询结果,其中大部分是自驾游推荐路线和到来凤旅游后的留贴。笔者同时在百度帖吧中随意点击一组转自新恩施论坛的旅游者发布的名为来凤县百福司镇和穿越卯洞的图片,跟贴发表评论的达62篇,不少人对卯洞的原生态风景表示赞赏。自驾游的方式使来凤的认知区位在小众旅游者中得到改变,而通过网络交流,这种认知又极有可能传播给不同地域不同旅游方式的其他游客,从而全面改变来凤的认知区位,使该地从探险自驾游的目的地变为大众旅游的目的地。
四、区位重构后的来凤县旅游发展新思路
区位的变化为来凤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而把握这些新机遇需要有更为创新和灵活的思路。首先,依据重构以后的旅游区位,来凤县应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方面主动把自己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整体发展之中。恩施突出的是以山水、溶洞和土家民俗旅游资源,处于湖北、湖南和重庆三省市交界处的来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应该实行突出差异性旅游,在与自己邻近的目的地竞争中找准位置。如与龙山县联合开发酉水河,在旅游资源方面实现真正的“龙凤融城”,挖掘自身自然资源,如河流溶洞等,使龙山县“秦文化之旅”更加丰富并增加其娱乐性,使来凤的旅游景点成为龙山旅游景点的自然延伸部分。其次,在营销宣传中应调整目标市场,改变传统的将武汉市作为主要客源地的策略,从三峡、恩施、张家界和重庆四个方面争取客源。同时,加强目的地营销,努力改变旅游者对本地形成的路程遥远及交通不安全的负面认知。同恩施市和周边合作地区展开联合营销,特别注意利用网络等现代营销工具,吸引自驾游消费群体,利用网络传播优势改变来凤地区山高路险的负面形象。
五、结论
通过对来凤县旅游区位发生渐变与重构的分析,提出了来凤县旅游发展的新思路。从来凤县旅游区位渐变与重构的案例可以发现,虽然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都具有不可移动的特性,但旅游业关联性极强的特点也同样适用于旅游区位的分析。政府发展战略的变化、周边旅游目的地建设情况的改变、交通条件的变化、游客审美和消费趋向的变化都会使旅游区位发生渐变与重构。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那些传统上被划定为旅游区位非优的地区,极有可能在区位渐变与重构中抓住有利因素,改变旅游区位不佳的被动局面。至于在本案例中导致旅游区位重构的条件是否适合其他案例或这种旅游区位的渐变有无普遍规律可寻,这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求。
参考文献:
[1] 要轶丽,郑国.旅游区位非优区的旅游业发展研究——以山西运城为例[J].旅游学刊,2002,(5):58-61.
[2] 张秉福.如何开发非优区旅游资源[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5,(12):10-12.
[3] 张军,蒋昕.论武汉市旅游业九省通衢区位优势的潜移与再兴[J].学习与实践,2005,(10):28-31.
[4] 孙年根.论旅游业的区位开发与区域联合开发[J].人文地理,2001,(4):1-5.
[5] 马丽卿.论舟山海洋旅游产业区位重构[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3):28-34.
[6]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1-06-08.
The Evolvement and Reconstitution of Tourism Location
—— A Case Study of Laifeng County
ZHANG Jun1,2,KUANG Yao-qiu1,HUANG Ning-sheng1
(1.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angzhou 510640,China;
2.Marketing & Tourism Department,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Abstract:The study of tourism location is very sophisticated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ourism planning. However,once the location of one destination has been settled in a tourism planning,the strateg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is destination has to be made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This strategy will last for at least 20 years in China. Are there any possibilities that can cause the change of the location? This study,takes Laifeng County as an example,studies the factors that might cause the evolvement and the reconstitution of the unfavorable tourism location. Kaifeng,a remote country of Enshi Tu and Miao autonomous Region,Hubei Provence,is a typical unfavorable tourism location area according to its master tourism planning made in 2001.This study compares the data in the master planning with the data collected in the field trip in the summer of 2008,finds out the critical factors which caused the evolvement of the tourism location of Laifeng County. Based on the analysis,the study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ourism location is not always invariabl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which could possibly trigger the evolvement and the reconstitution of the location.
Key words:tourism location;Laifeng County;evolvement;reconstitution;less developed areas
[責任编辑 吴 迪]
关键词:旅游区位;来凤;渐变;重构;欠发展地区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141-05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中,关于区位的理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研究较为系统和全面,有关成果在旅游规划和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中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2002年,国家旅游局已经把区位列为旅游业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作为地区旅游发展规划的评审标准。当旅游规划文本对一地的旅游区位分析完成后,就会在此基础上形成该地区旅游发展战略和旅游发展总体思路。这种思路一旦形成,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改变。众所周知,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许多人主观上认为不相关的因素会改变旅游业的状态。旅游地的区位会不会也因为众多未知因素而产生变化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旅游地的区位产生变化呢?在较早研究中有人对非优区域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探讨(要轶丽,2002,张秉福,2005),作者也对旅游交通区位较好地区区位的渐变做了探索性的研究(张军,2005)。虽然非优区域的区位评估变化及变化因素等问题涉及国内许多欠发展地区的旅游开发策略,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但在研究中还属空白。在相关研究分析中,旅游区位通常被分为资源区位、市场区位、交通区位和认知区位四个断面(孙年根,2001,马丽卿,2004),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为案例,对在2001年编写的《来凤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后简称《规划》)中对该地的旅游区位判断和8年以后笔者2008年8月实地考察后的四个区位断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引起该地旅游区位渐变的诸多因素,以区位重构后的来凤县旅游区位重新组织旅游发展思路,并从中得出结论。
二、来凤县传统区位描述
地处湖北省西南边陲的来凤县,位于湖北、湖南和重庆三省市的交界处(见下页图1),历史上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来凤县南与湖南龙山县隔河相望,与该县共享许多旅游资源;西南与重庆酉阳交界;东北、西北分别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和咸丰县接壤。来凤县城北距恩施市135公里,南距张家界220公里。无论从《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或《恩施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还是2001版《来凤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区位分析来看,来凤县都属于一个典型的旅游区位非优区。
1.资源区位。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资源区位这两个概念的最大区别在于,资源禀赋是指旅游目的地资源本身的客观价值,或者是专家认定的资源饱满程度和品级,资源区位则是一种旅游资源在空间位置上与临近区域旅游资源的组配关系和相对价值,旅游资源区位实际上是反映旅游资源在现实旅游市场中所能占有的价值份额。
来凤县拥有较高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禀赋。县境内有大小河流25条,主河道酉水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县东部边境,沿途峡谷多呈原生态状,植被保存完好。众多峡谷风景各具特色,千姿百态。位于酉水河关口村西岸绝壁上的仙佛寺摩岩石像群为国家级文物,保存较为完好,是当地有名的宗教圣地;龙嘴峡地段水急且河道蜿蜒,两岸青山碧水,秀丽多姿,是探险漂游的好地方;阿塔峡两岸山高峡深,岩壁陡峭,属峡谷原始风貌;卯洞峡段布满溶洞,风光迤逦,一年大多时候水雾缭绕,宛如仙境。由于修建水库,阿塔峡及卯洞峡段水流变得平缓,为船游赏景的理想地段。来凤县是土家族的集居地,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土家摆手舞。据称来凤县是土家族传统舞蹈摆手舞的发源地,摆手舞在来凤开展得最普遍,表演最有特色,保存得最完好。摆手堂是土家族祭奠祖先和跳摆手舞的场所,全县现有摆手堂三个:舍米湖摆手堂、茶堰坪摆手堂和来凤县城摆手堂。
然而,来凤县的旅游资源区位却不尽如人意。从自然资源来看,恩施州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峡谷风光,其中恩施大峡谷、梭布垭石林、清江闯滩已是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产品。邻县相似的旅游资源也被先行开发成旅游产品,如利川县的腾龙洞和鱼木寨,咸丰县的坪坝营和土司皇城,巴东县的神农溪漂游等旅游产品在湖北省内的旅游者中早已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虽然整个恩施州在湖北省的旅游资源中属于禀赋较高的地区,但根据当时湖北省“两山一江”的旅游开发策略,恩施州并不在近期重点开发的计划中,况且来凤县旅游资源和上述旅游产品属同类,差异性并不明显,开发前景不大。从人文资源来看,土家族民族文化不但是整个恩施自治州的文化形象,而且也是清江下游的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文化形象。长阳县的旅游发展先于来凤县,土家摆手舞已被该县抢先一步注册。虽然来凤县自2001年举办“来凤摆手节”,但知名度都不及长阳县。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来凤县虽拥有较好的资源禀赋,但资源区位却不尽如人意。
2.交通区位。旅游项目的交通区位反映了其与其他相关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距离的约束下发生相互作用的机会和程度。旅游者决定旅程长短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时间、旅程费用和旅途舒适度。因此,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与其交通区位状况休戚相关。旅游区位的判别在交通区位上则体现为旅游目的地的通达程度。
交通闭塞,可到达性差,流通困难本来是制约恩施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当时恩施和武汉市主要交通通道是连接两地的公路,路程641公里。由于所经地段地势险峻,来往十分不便,需14小时左右。联接武汉和恩施的空中航线运载量十分有限,当时每周仅有两个航班,单程票价660元,相当于国内许多主要旅游城市的机票票价,且远远高出了一般大众旅游所能接受的价格。
来凤的情况就更加糟糕,《来凤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对来凤县的交通情况进行了简单描述,认为来凤县属典型的内陆山区,交通运输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公路运输。即使今后开通来凤与外界的空中走廊,由于其交通运输能力有限,公路运输在来凤县各种运输载体中仍将占据着主导地位。
3.客源区位。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区位是指旅游目的地相对于有地域差异的居民出游能力的空间关系。出游能力是指某一区域居民群体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参与户外休闲或旅游活动的综合能力。游客出游活动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距离衰减规律。客源区位的判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目的地所在的区域居民本身出游能力,二是目的地与附近高出游能力的客源市场的距离。
从自身旅游消费能力来讲,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于湖北省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而来凤县又是这个贫困州内最穷的一个县,是武汉市的直接帮扶对象,当时最为急迫的任务是脱贫,当地居民的旅游消费能力非常弱,且游客主要集中在仙佛寺和卯洞漂流两个景区。恩施市的出游能力虽高于来凤县,但由于当时来凤县离恩施市路途较远,而且来凤的旅游景点相对于其他邻近县来说既没有特色又开发较晚,吸引力不大。
武汉市是来凤县真正具有高出游能力的客源市场,长期以来,整个恩施地区都将旅游业发展的希望寄托在武汉市场。然而,交通是连接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的生命线,目的地交通区位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客源区位的状况,介于前面描述的恩施州和来凤县的交通区位情况,要在短期内提高武汉市到来凤的可到达性,打开来凤旅游的局面,在中、短期之内很难达到目的。
4.认知区位。认知区位是一种较为抽象的心理认知感受,主要表现为客源地居民对旅游区景物的认知程度和认同感。恩施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独特旅游资源在湖北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然而,由于来凤县地处恩施州边远地区,加之其旅游资源又同恩施州内其他旅游发展较好的县无差异性,因而成为恩施旅游形象感知的屏蔽区,它的区位感知度并没有因为恩施地区近年来知名度的提高而有所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鄂西地区在许多旅游者心中早已形成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的负面认知印象。尤其是对于拥有“九省通衢”出游便利的武汉人来说,到恩施或来凤旅游所花费的时间、金钱足以让他们游历国内许多著名城市或名山大川的旅游景点。所以在选择出游目的地时,交通的不便和旅游成本偏高这些不利因素足以抵消来凤的旅游吸引力。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来凤的区位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属于非优类型。正是因为区位的劣势,《来凤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该地旅游业发展思路有相当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在旅游资源开发上仍着重打造仅有的几个现已开发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项目,如仙佛寺景区;在客源市场定位方面主要着重本地有限客源,并在中远期规划中严重依赖武汉的客源市场;在交通条件的改善方面主要计划打通武汉与恩施以及恩施与来凤之间的通道,而尚未计划改善与其他省市之间的通道;另外,在提高来凤旅游感知度方面则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消除对来凤县的负面影响。虽然《规划》中对来凤“一脚踏三省”的区位优势也有所描述,但由于当时交通建设和邻近省市整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及当时行政管理状况等原因,这个优势还是潜在的,并不具备得以利用的外部条件。
三、来凤县旅游区位的渐变与重构
2001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旅游业更是发展迅猛,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与来凤旅游发展相关联的或之前不可预测的因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对来凤旅游区位的四个断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使来凤旅游资源价值提升。湖北省政府继已制定的“一江两山”旅游发展战略之后,又着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省西部的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八个市州(区),其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50%和70%,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其中,利川市、建始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属于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竹溪县、竹山县、房县、丹江口市、神农架林区、郧西县、郧县、保康县、南漳县属于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湖北省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资1 664亿元,开发鄂西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着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使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从而推进鄂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已初步建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项目库,包括520个项目,总投资预计1 664亿元。其中,2009年先期启动项目383个,总投资预计1 222亿元。项目涉及基础设施、文化设施、景点景区、服务设施等四类。力争通过五至十年努力,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成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文化考察、康体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全国示范旅游圈。这一发展战略为来凤的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就意味着,来凤县的旅游发展将被纳入整个湖北西部的开发战略中,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来凤在空间位置上与临近区域旅游资源的组配关系和相对价值比较中的不利影响,从而使来凤能够搭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这艘巨轮前进。
2.湖北省内和跨省的区域合作使交通区位有了改变。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意味着湖北西部几个地区的合作将更加紧密,而合作的主要项目之一就是打通这几个地区的交通网络。在公路建设方面,为了发展恩施州的旅游业,国家和湖北省政府部门花费大量资金改善恩施州的交通状况,209国道和318国道已通往恩施市大部分地方,省级公路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正在施工的恩施连珠大桥及接线工程一旦完工,可大大缩短恩施市通往其他相邻地区的路程和花费的时间,从恩施市到武汉市的车程也将缩短为6个小时。恩施市到来凤的省级公路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从来凤到恩施市仅需两小时左右,大大提高了来凤旅游景点的可到达性,来凤到恩施州各县的公路网络已经形成,公路情况均达到省级标准。在航空方面,恩施机场扩建工程已经完工,开通了至武汉、宜昌、重庆等多条航线,恩施至武汉的航班也增加到每天6班,成为武汉去往全国各地的理想中转站。而且因为航空业的快速发展使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加剧,乘客可以购买到价格十分低廉的机票。便利的交通、较低的成本为恩施人出外游玩以及外界游客进入州内游玩都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在铁路建设方面,2010年8月18日,宜万铁路全线铺通,这条线路的建成不仅连接了宜昌和万州两地,将恩施段也并入到全国的铁路网中,更为三峡的客流进入来凤提供极大的方便。在省际合作方面,209国道将来凤县和湖南省龙山县连接在一起,车程仅需几分钟。248省道北面从咸丰县的忠堡镇进入来凤县三胡乡的老鸦关,贯穿来凤县东南边的几个乡镇,到达南面百福司镇的智勇关,出省后直达重庆市。交通条件的改变为省内和省际的旅游合作创造了必备条件。
3.来凤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使来凤的客源区位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与来凤县一桥之隔的龙山县近年来旅游业突飞猛进,特别是龙山县的里耶古城和秦简牍则的发现,被称为中国21世纪考古的惊世大发现,迅速提高了龙山县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兵马俑和里耶秦简牍同为秦朝的珍贵文物,两者分别以实物和文字的形式揭示了秦代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文化内涵。龙山县率先提出了联手打造“秦文化之旅”文化品牌的提议,得到了临潼的共鸣。借兵马俑这个旅游景点的知名度,龙山县的旅游业上了一个新平台。仅以2008年“十一”黄金周为例,龙山县“十一”旅游黄金周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0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 187.56万元。与此同时,龙山已发展成为拥有90万固定人口的县城,该县与来凤历来就有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现在正开展“龙凤融城”的联合项目,所以龙山县旅游的振兴为来凤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较为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据统计张家界客流量现已保持在每年200万左右,湖南省也非常重视这部分客流,正着力把张家界的游客引入湘西,来凤县距张家界仅230公里,在空间分布上同湘西紧密相连,如加以强有力的宣传和推广,这部分客源也极有可能被引入来凤。
与来凤相邻的重庆酉阳县近年来旅游产业也有了很大进展。据统计,酉阳县2008年前三季度接待游客23.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 760万元。同酉阳县有悠久的经济合作传统和新的区域联合开发计划的来凤县也有望分享这部分客源。
更为重要的是,长江三峡的黄金航道从恩施北部巴东县穿过,每日有几十余班客轮途径巴东,分快艇和普通客船,主要目的地为重庆和宜昌,同时三峡游轮也会停靠巴东。巴东与来凤的公路交通接驳状态良好,如果能将三峡的客流引入来凤,这部分市场的前景将会非常可观。
至此,来凤在东南西北各个方位都拥有国内顶级旅游目的地的客流,经过区位重构以后的来凤县处于三峡旅游线与张家界的黄金结合地帶,同时又可发挥其“一脚踏三省”的区位优势,与邻近湖南龙山县、重庆酉阳县联合发展,共享客源。如果以这个思路来重新定位来凤的旅游区位,就可摆脱其在湖北省内地处边远地带而又严重依赖武汉客源市场的被动局面,使来凤的旅游发展进入一个更为丰富、更为多元的新境界。
4.消费者新的旅游需求的产生和网络的普及性利用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来凤的认知区位。近年来,中国拥有私车的人数不断增长,旅游方式也因此而发生很大变化,传统包价组团的方式逐步被自驾旅游和其他旅游方式代替。自驾旅游者大多来自大城市,他们普遍青睐生态保持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加上交通工具的便利,在选择目的地时不像团队旅游者那样从众。这些特点使离客源地较远的非热门景点有可能受到关注。另外,自驾游旅游者又是使用网络交流较多的人群,他们在网络上对景点的评论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宽。这就可能使很多以前在传统旅游中认知区位不佳的目的地发生变化,来凤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笔者于2008年11月在中国户外资料网中对湖北来凤县进行搜索,得出102条查询结果,其中大部分是自驾游推荐路线和到来凤旅游后的留贴。笔者同时在百度帖吧中随意点击一组转自新恩施论坛的旅游者发布的名为来凤县百福司镇和穿越卯洞的图片,跟贴发表评论的达62篇,不少人对卯洞的原生态风景表示赞赏。自驾游的方式使来凤的认知区位在小众旅游者中得到改变,而通过网络交流,这种认知又极有可能传播给不同地域不同旅游方式的其他游客,从而全面改变来凤的认知区位,使该地从探险自驾游的目的地变为大众旅游的目的地。
四、区位重构后的来凤县旅游发展新思路
区位的变化为来凤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而把握这些新机遇需要有更为创新和灵活的思路。首先,依据重构以后的旅游区位,来凤县应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方面主动把自己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整体发展之中。恩施突出的是以山水、溶洞和土家民俗旅游资源,处于湖北、湖南和重庆三省市交界处的来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应该实行突出差异性旅游,在与自己邻近的目的地竞争中找准位置。如与龙山县联合开发酉水河,在旅游资源方面实现真正的“龙凤融城”,挖掘自身自然资源,如河流溶洞等,使龙山县“秦文化之旅”更加丰富并增加其娱乐性,使来凤的旅游景点成为龙山旅游景点的自然延伸部分。其次,在营销宣传中应调整目标市场,改变传统的将武汉市作为主要客源地的策略,从三峡、恩施、张家界和重庆四个方面争取客源。同时,加强目的地营销,努力改变旅游者对本地形成的路程遥远及交通不安全的负面认知。同恩施市和周边合作地区展开联合营销,特别注意利用网络等现代营销工具,吸引自驾游消费群体,利用网络传播优势改变来凤地区山高路险的负面形象。
五、结论
通过对来凤县旅游区位发生渐变与重构的分析,提出了来凤县旅游发展的新思路。从来凤县旅游区位渐变与重构的案例可以发现,虽然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都具有不可移动的特性,但旅游业关联性极强的特点也同样适用于旅游区位的分析。政府发展战略的变化、周边旅游目的地建设情况的改变、交通条件的变化、游客审美和消费趋向的变化都会使旅游区位发生渐变与重构。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那些传统上被划定为旅游区位非优的地区,极有可能在区位渐变与重构中抓住有利因素,改变旅游区位不佳的被动局面。至于在本案例中导致旅游区位重构的条件是否适合其他案例或这种旅游区位的渐变有无普遍规律可寻,这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求。
参考文献:
[1] 要轶丽,郑国.旅游区位非优区的旅游业发展研究——以山西运城为例[J].旅游学刊,2002,(5):58-61.
[2] 张秉福.如何开发非优区旅游资源[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5,(12):10-12.
[3] 张军,蒋昕.论武汉市旅游业九省通衢区位优势的潜移与再兴[J].学习与实践,2005,(10):28-31.
[4] 孙年根.论旅游业的区位开发与区域联合开发[J].人文地理,2001,(4):1-5.
[5] 马丽卿.论舟山海洋旅游产业区位重构[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3):28-34.
[6]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1-06-08.
The Evolvement and Reconstitution of Tourism Location
—— A Case Study of Laifeng County
ZHANG Jun1,2,KUANG Yao-qiu1,HUANG Ning-sheng1
(1.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angzhou 510640,China;
2.Marketing & Tourism Department,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Abstract:The study of tourism location is very sophisticated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ourism planning. However,once the location of one destination has been settled in a tourism planning,the strateg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is destination has to be made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This strategy will last for at least 20 years in China. Are there any possibilities that can cause the change of the location? This study,takes Laifeng County as an example,studies the factors that might cause the evolvement and the reconstitution of the unfavorable tourism location. Kaifeng,a remote country of Enshi Tu and Miao autonomous Region,Hubei Provence,is a typical unfavorable tourism location area according to its master tourism planning made in 2001.This study compares the data in the master planning with the data collected in the field trip in the summer of 2008,finds out the critical factors which caused the evolvement of the tourism location of Laifeng County. Based on the analysis,the study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ourism location is not always invariabl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which could possibly trigger the evolvement and the reconstitution of the location.
Key words:tourism location;Laifeng County;evolvement;reconstitution;less developed areas
[責任编辑 吴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