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他要履行一个承诺;每年,有一批贫困孩子因为这个承诺获得读书的机会。他说,“要将这个承诺坚持一辈子,因为赚钱就是为了回报社会。”——这就是平民慈善家陈逢干的真实写照。
从2005年开始,陈逢干连续五年获得“中国十大慈善家”称号,也是中国唯一一位连续五年获此殊荣的企业家。
慈善的种子
陈逢干出生在浙江省天台县白鹤镇左溪二甲村。7岁那年,体弱多病的父亲撒手人寰,撇下了母亲、哥哥和他。屋漏偏逢连阴雨,在父亲去世后不久,一场火灾将原来就家徒四壁的房子化为灰烬。母子三人不得不用少得可怜的自留地,换了间破旧的房子栖身。
为了生存,陈逢干只好远走他乡乞讨为生。在乞讨中,他虽也遭受了不少的冷遇,但记得最多的,却是好心人的施舍救助。在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农民的儿子陈逢干在苦难中慢慢长大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18岁的陈逢干不甘贫困,怀揣东拼西凑借来的100元,在家乡开办了制袜厂,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创业路程。
没有文化,没有背景,没有资本,没有经验,陈逢干到大工厂去回收下脚料、残次袜,通过再加工,走街串巷兜售。就这样,他得到了第一桶金。
2002年,他响应中央开发大西北的号召,从浙江来到宁夏,支援宁夏建设,购买了一个濒临倒闭的煤矿,成立了煤炭产销公司,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干部群众的帮助下,公司经营情况逐渐转好。
陈逢干出身贫苦,来宁夏后又得到当地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因此,陈逢干想做一些慈善事业来回报社会。2005年,他创办了“宁夏陈逢干大学生助学基金会”,用于资助宁夏当年考上高等院校的贫困学子,并分别奖励全区当年高考文科、理科前5名考生各1万元,解决每年860位贫困大学生的入学难题。
造福乡梓
“商人不能把钱看得太重,要懂得回报社会。在我落魄的时候有很多人帮助过我,现在我也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这是陈逢干经常对外界说的一句话。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陈逢干的慈善也做得越来越大。据了解,陈逢干每年个人捐款额高达300万元,主要资助当年考上大学却上不起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年来,他共计出资2220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6000多人。
在陈逢干的表率作用下,现在有许多人自觉地进入到捐赠和资助孩子的事业中来。
从美丽的浙东天台山,到雄浑的西部高原宁夏,人们都知道有个陈逢干。在天台,人们这样评价,“他不是最有钱的人,而是最有爱心的人。”
不单是资助大学生,十几年来,陈逢干一直不忘反哺家乡。从捐钱修路、修桥,到建幼儿园、造敬老院,他为乡亲做了很多。
他明白,要想真正让家乡致富,光靠捐钱是不够的。只读了四年书的陈逢干比任何人都懂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的道理。
陈逢干在家乡建了一个袜子市场,让乡亲们加工袜子半成品,将成品通过市场进行销售。10年来,陈逢干坚持不提高市场摊位租金。因为工艺简单,所有农户都可以参与,打工家庭中的老人和妇女也能通过加工袜子,赚取加工费补贴家用。
家乡袜子市场在周围的县市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为了更好地发展左溪的袜业,陈逢干提出提高袜业技术含量的口号。他个人出资,集中解决了当地袜业加工者染色定性的问题,让当地袜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正是靠着陈逢干的帮助,如今的左溪早已从原来的贫穷乡变为富裕乡。
至今,陈逢干一直从未停下慈善的脚步,践行着他“把慈善坚持一辈子”的承诺。
从2005年开始,陈逢干连续五年获得“中国十大慈善家”称号,也是中国唯一一位连续五年获此殊荣的企业家。
慈善的种子
陈逢干出生在浙江省天台县白鹤镇左溪二甲村。7岁那年,体弱多病的父亲撒手人寰,撇下了母亲、哥哥和他。屋漏偏逢连阴雨,在父亲去世后不久,一场火灾将原来就家徒四壁的房子化为灰烬。母子三人不得不用少得可怜的自留地,换了间破旧的房子栖身。
为了生存,陈逢干只好远走他乡乞讨为生。在乞讨中,他虽也遭受了不少的冷遇,但记得最多的,却是好心人的施舍救助。在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农民的儿子陈逢干在苦难中慢慢长大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18岁的陈逢干不甘贫困,怀揣东拼西凑借来的100元,在家乡开办了制袜厂,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创业路程。
没有文化,没有背景,没有资本,没有经验,陈逢干到大工厂去回收下脚料、残次袜,通过再加工,走街串巷兜售。就这样,他得到了第一桶金。
2002年,他响应中央开发大西北的号召,从浙江来到宁夏,支援宁夏建设,购买了一个濒临倒闭的煤矿,成立了煤炭产销公司,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干部群众的帮助下,公司经营情况逐渐转好。
陈逢干出身贫苦,来宁夏后又得到当地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因此,陈逢干想做一些慈善事业来回报社会。2005年,他创办了“宁夏陈逢干大学生助学基金会”,用于资助宁夏当年考上高等院校的贫困学子,并分别奖励全区当年高考文科、理科前5名考生各1万元,解决每年860位贫困大学生的入学难题。
造福乡梓
“商人不能把钱看得太重,要懂得回报社会。在我落魄的时候有很多人帮助过我,现在我也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这是陈逢干经常对外界说的一句话。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陈逢干的慈善也做得越来越大。据了解,陈逢干每年个人捐款额高达300万元,主要资助当年考上大学却上不起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年来,他共计出资2220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6000多人。
在陈逢干的表率作用下,现在有许多人自觉地进入到捐赠和资助孩子的事业中来。
从美丽的浙东天台山,到雄浑的西部高原宁夏,人们都知道有个陈逢干。在天台,人们这样评价,“他不是最有钱的人,而是最有爱心的人。”
不单是资助大学生,十几年来,陈逢干一直不忘反哺家乡。从捐钱修路、修桥,到建幼儿园、造敬老院,他为乡亲做了很多。
他明白,要想真正让家乡致富,光靠捐钱是不够的。只读了四年书的陈逢干比任何人都懂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的道理。
陈逢干在家乡建了一个袜子市场,让乡亲们加工袜子半成品,将成品通过市场进行销售。10年来,陈逢干坚持不提高市场摊位租金。因为工艺简单,所有农户都可以参与,打工家庭中的老人和妇女也能通过加工袜子,赚取加工费补贴家用。
家乡袜子市场在周围的县市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为了更好地发展左溪的袜业,陈逢干提出提高袜业技术含量的口号。他个人出资,集中解决了当地袜业加工者染色定性的问题,让当地袜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正是靠着陈逢干的帮助,如今的左溪早已从原来的贫穷乡变为富裕乡。
至今,陈逢干一直从未停下慈善的脚步,践行着他“把慈善坚持一辈子”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