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与竞赛中运动表现的差异分析及应对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成绩对每一名田径运动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运动员成绩的体现主要表现在运动竞赛中,而训练是运动成绩体现的基础。由于各种内外在因素的不同导致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时呈现出的运动表现和运动成绩不同。这里探讨的运动表现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运动条件发生变化时的各种身体动作、技能、心理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包括主观因素(自身训练积累、神经系统的调节、身心变化及适应、临场发挥、身体动作调控、伤病恢复及心理素质等)和客观因素(对手临场影响、场地环境、风向、裁判、规则、观众等)。
  在田径比赛时,学生的运动表现主要从运动成绩、个人在赛场的状态和动作技术的完成度等方面判定。运动表现决定了训练和竞赛中运动能力的呈现,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中的运动表现有各自不同的呈现方式,也就导致了运动员的专项成绩在训练和竞赛中出现不一致性,这种训练与竞赛表现出来的运动成绩差异性,一般来说,初中学生大于高中学生,训练程度低的学生大于训练程度高的学生。通常情况下,按照教练员预设强度表现出来的运动成绩叫正常发挥,达不到预设成绩的表现叫运动失常,超过预设成绩的表现叫超常发挥。田径教练员也一直在训练实施和学习过程中,寻找着运动员的超常发挥,这也是训练的乐趣和成就所在。而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与训练中的表现差距较大,则会引起田径教练员的纠结和苦恼,因为比赛成绩是检验训练实施的重要依据,也是建立运动员自信心的基础。因此,对于中学田径教练员和运动员来说,分析运动表现的差异成因对提高训练质量有直接的帮助。
  一、训练与竞赛中运动表现差异的主观因素及应对
  主观因素是可以通过训练和竞赛的积累来进行强化训练和克服的,是自身的、可控的。自身训练积累是指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身体素质及相关主要运动素养的训练状况的积累,是运动训练的基础,对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有着最基础、最根本的作用,同时还对运动员以后的运动生涯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训练和竞赛中的运动表现来说,自身训练积累的多少和优劣决定了运动员在紧张、激烈的竞赛过程中能否稳定发挥技战术水平,取得良好成绩,如果教练员平时对训练数据的掌握、对学生训练状态的观察缺乏分析,缺乏教(训)到学(练)之间的过渡,一旦面对比赛环境、对手、场景等不同的情况,学生对于自身的要求及由此带来的对结果的期待和压力,就会引起心理变化,出现身心波动和动作变化。
  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田径领域对训练型和比赛型运动员的分析研究,逐渐弄清楚了运动员心理素质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重要性。若运动员在赛前更加集中注意力于自我的身体感受,忽视比赛的对手和结果,就能在比赛过程中稳定发挥技战术水平,其取得的竞赛成绩就会与训练成绩基本一致,也就是正常发挥。如果静心于享受因运动负荷调整而引起的自己身心变化及参与比赛的过程,并及时果断地处理和选择最优化的身体感觉和动作表現,就有可能超越训练成绩,达到超常发挥。训练型的运动员则恰好相反,在比赛过程中给自身的压力太大,过于思考竞赛结果及带来的后果,不能集中表现自己的技术水平,导致竞赛成绩不如训练成绩,造成比赛发挥失常。
  临场发挥是指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自身技战术水平的发挥状况。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比赛条件中与对手进行同场竞技并要取得好的成绩,就需要控制自己的身心状况,将自己具备的技战术水平稳定发挥出来,且遇事能有自主灵活的临场应变处理能力。这就需要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逐步由要求学生必须达到要求,到由学生自我设定训练强度,逐步实现自我制定的目标。在训练过程中递次增加学生的自我判断和自我选择,提高学生在不同的身体状态下自我对技术理解和表现的准确性,提高自身运动训练的积累,而不是单纯听教练员的安排,忽略自我主张抉择,因为田径运动必定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比赛。
  通常情况下,教练员都会重视赛前的训练安排,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去观察和关注学生的变化。赛前减少运动量,让机体得到调整休息,恢复体力,储备体能;同时,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以适应高强度的比赛。如,平时跑6个100m,赛前就跑2个100m;平时跑100m全程,赛前就跑前30m或50m分段。心理上的调节主要以观察交流为前提,在放松心态、正视比赛、恢复体力的调整过程中,集中精力于比赛,使人兴奋度慢慢提高,以便接受高强度的刺激,通常采用如换项换场地训练、加音乐放松调节、加强身体各部位拉伸、增加游戏娱乐、畅谈比赛规划等手段。此外,还要加强营养及伤病的治疗与恢复措施,使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处于良好状态投入比赛。
  比赛中的训练安排及心理问题,赛前准备活动的时间、内容安排,听学生自述,观其对赛事的态度和自身特点的把控。教练员有针对性地强化重点,使学生保持放松自然的心理状态,进入自我的准备活动。通过自我的动作准备逐步集中自己的身体感觉,保持良好的身体体验,排除干扰,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对于高一的学生,教练员要密切关注赛前的各种准备和临场准备活动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把问题带到比赛中,影响教练员对竞赛成绩分析判断的准确性。当然,赛前多次从动作表现到训练归因,从动作感受到个人特点的集中强化也是激发学生自主意识、拼搏精神,建立自信心的有效手段。教练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二、训练与竞赛中运动表现差异的客观因素及应对
  客观方面是外部环境或条件来决定的,是自身不可控的因素,但会直接影响学生比赛的情绪和表现。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往往通过比赛分析,提出自己的参赛条件、获胜行为准备、应激处理预案,通过赛前的现场适应性训练,去验证自己的设想和准备,进一步建立自我参赛的信心和比赛规划。对于对手的情况了解、比赛的环境体验、可能出现的观众情况等,要通过适应性训练提出来,带着问题去稳定自己的心理状态,发挥出自己良好的技战术水平。
  比赛的场地、环境、观众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环境中根据比赛的综合需要安排设定的,而运动员个体如何去适应,如何在特定的条件下表现自己的最佳竞技状态,则需要教练员精心了解、准备、分析,以排除或弱化一些运动员个体不喜欢的特殊条件,调整运动员的习惯性训练状态去适应并借此发挥自己的优势。如,跳远场地在整个运动场的位置,与看台上教练员出现的位置,场地与助跑道的弹性质量、方向、光线、风向等,在适应性训练中都要逐一细化体验,拿出应对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适应,丰富自己的见识积累和比赛阅历。再如,南方和北方学生对季节气候的适应,生活中饮食、睡眠的变化应对措施等细节,都常常间接影响比赛过程中的运动表现。比赛所处的环境是大多数运动员在比赛前都未接触到的,所以这就需要自身调节。观众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对于青春期的学生而言,往往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现象,都会引起比赛心理的变化,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和动作的变形。教练员在赛前的训练中一定要细心观察,全面引导。从不同的切入点去化解和引导刺激学生积极参赛、积极表现的动机,尽量保持自身调节的兴奋点与观众的呐喊声节奏一致。
  裁判在田径比赛中的存在和执法状态对学生也有一定影响。当然这些客观因素是自身不可控的,教练员可以从尊重、礼貌等方面去引导学生,以达到优化比赛环境以利于自我成绩的发挥。
  总之,运动表现在训练和竞赛中的差异原因主要在于自身训练积累、临场水平发挥、心理素质、场地、环境、规则、观众、裁判等因素方面,运动员要想取得好的运动成绩,使运动表现在训练和竞赛中表现出一致性,甚至超常发挥,就要集中精力于自己可控的,以不变应万变,提早训练准备,练就稳定、强大的内心,保持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激情,在一次次比赛中积累,在一场场比赛中实现自我超越。
其他文献
一、引領学生尝试触摸悬挂的小彩旗  目的:学生对悬挂物体很感兴趣,跃跃欲试。让学生以不同的跳跃方式尝试触摸悬挂的小彩旗,以提升学生的跳跃能力。  方法:为了提高练习密度和关注学生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笔者选用小彩旗作为悬挂物,将学生分成4排进行练习(图1-1)。为了关注到每组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制作了3个不同高度的小彩旗(图1-2),每1个小彩旗高度相差3cm,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要触摸的小
约翰·艾薇、罗伯特·波特曼将运动肌肉24小时代谢循环分为三个时期,即能量期、合成期和生长期。[1]笔者从以上三个时期进行系统叙述,为高三体育特长生科学训练、合理补充营养提供借鉴指导。  一、能量期营养摄入与建议  能量期即能量消耗期,指训练前10分钟和训练过程中,是和训练一致的时间阶段,这个阶段,肌肉的主要代谢目的是释放足够的能量以驱动肌肉收缩,运动中消耗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是阻止肌糖元储备的消耗(
编者按:运动能力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什么是运动能力、如何培养运动能力、运动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运动能力如何评价等诸多问题是广大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从本期起,本刊邀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于素梅研究员,结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与测评系统研究”围绕“运动能力”撰写系列文章,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体育教育教学实践
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升,学校体育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从“一球一堂课”到现在的人手一球,从之前的无器材、少器材到如今器材丰富、引进多样器材,从之前的“人人都是体育教师”到现在的专职体育教师,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当下,体育教师又面临新的挑战,“一校多品”的蓬勃发展,各类体育社团的开设、涉及面较为广泛的体育教师基本功竞赛等都对体育教师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笔者所在学校从最
一、案例背景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重要过渡阶段。此时期,恰好对应着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中,培养勤奋感和避免自卑感初期,可见其是培養学生习惯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无论是身体的发展还是心理的发展相对来说都比较复杂。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体育课充满着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信任教师,相信教师的每一句话,渴望着自己能拥有一个教师和其他学生心目中好学生的形象。他们善于模仿,更
随着预备铃声响起,学生们像展翅的雏鹰一样飞到体育课的集合地点。他们兴高采烈地围拢着我,七嘴八舌地问:“老师,今天我们做什么游戏?”“今天我们继续复习运球和双手胸前传接球!”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话音刚落,只见学生们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无精打采,高扬的小脑袋耷拉了下来。平时整队时口令响亮的体育委员,也失去了往日的精神,有气无力地“例行公事”。这时一个学生嘀咕道:“又是复习动作,真没意思。”这句话正好被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立足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的基本理念。教材贴近生活,落实学校“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防身术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武术技击方法,以制服对方、保护自己为目的的专门技术。作为学校高二年级一项校本选修课程,防身术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授基本姿势、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坚持全面开展运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专项运动能力。笔者所在团队通过对青少年学生的体质与体形进行分析后,设计出了减脂模块教学方法,以期能够促进学生体脂率下降,且降低心血管系统压力促进学生积极锻炼,使学生形成勇于克服困难和突破自身极限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减脂指消耗人体内过多的脂肪堆積,增强青少年运动能力,提高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在垫上利用自制低单杠进行辅助练习。降低杠的高度可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使保护与帮助更容易操作,而且还可以利用器材做增强上肢、腰腹力量的练习,为学习屈臂引体腹部贴杠动作打好基础。  低单杠用废旧的钢管(外径3.34cm)和三角铁(边宽4cm)焊接而成,表面喷漆。横杠和立柱均为钢管,底座为三角铁。底座与立柱用钢管斜拉连接,以增强稳定性。杠长80cm、高75~80cm,底座长80cm(图1
“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得鹅卵石美轮美奂……”每每细细品读林格老师所写的《教育的温度》,心底便想起了泰戈尔的这句让人敬畏的小诗。而后心中便浮想联翩,不甘寂寞且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便会对“如何做一个有温度的体育老师”反复地进行一些思考,试图将这种宜人的温度带入课堂,甚至带进学生的心里,让课堂滋养人的心灵、唤醒人的觉悟。  2018年《中国学校体育》的一线话题计划里,映入眼帘的是“让体育教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