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识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使人在身体、道德、智慧上得到和谐自由的发展。高端培训是成人、继续教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通识教育在北京大学高端培训中的实践,一方面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成长规律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关键词:高端培训;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通识教育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比较热门的课题之一,也是我国近年来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又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起源于希腊,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使人在身体、道德、智慧上得到和谐自由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高端培训是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阶段,它是专门针对高级公务人员、高级商务人员、高级技术人员、高校教师等高层次人才所开展的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处于塔尖的那一部分。某种程度上,高端培训代表着成人、继续教育发展中的趋势与方向。在高端培训中实践通识教育理念,全面提升高端人群的素养和能力,不仅有其必要,而且有其可能。
一、学员特点与实施通识教育之必要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大陆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通识教育”的概念已经被众多高校明确提出,并通过各种“实验班”等多种形式在不断探讨、实践。虽然这种探讨与实践范围一般局限于本科生的一、二年级阶段,但由于通识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在价值取向、培养目标等方面所具有的普适性,结合高端培训学员的实际情况分析,在高端培训中实施通识教育完全有其必要。
(一)学员群体差异
从一个班级中的学员群体来看,与全日制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相区别,高端培训中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学员群体之间的差异,包括学员年龄的差异、岗位职责要求的差异、专业背景的差异,还有兴趣爱好的差异等等。即便是同一个系统范围内的培训,这种差异也是非常明显。如何满足不同学员的个性需求,如何从众多学员的个性需求中寻找共性,那就要求在培训中首先打破“专业教育”的界限,树立起“通识教育”理念,为学员提供多学科的培训。
(二)岗位职责要求
从高端培训学员个人的发展情况来看,学员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个人职位的不断升迁、岗位职责的不断调整等问题。有的是技术骨干,现在或将来要提拔重用为领导干部;有的是做销售出身,被提拔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有的以前是主管科教文卫,现在主管城市规划建设等等,这种岗位的不断调整、流转、升迁等,必须要给学员以多学科的培训。既帮助学员建立广博的、综合的知识结构,又培养他们从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等多学科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整体教学既满足学员当前的实际需求,又要适当引领他们长远发展的未来需要。
(三)个人素养提升
如果说岗位职责的变化对学员实施通识教育是一种外在要求的话,那从高端培训学员以往的教育背景以及个体发展来看,实施通识教育也是提升学员个人素养的必需。我国高等教育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学习前苏联模式而实行“专才教育”。这种“专才教育” 由于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将专业划分得非常细致,给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带来很多弊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和高校就过于专业化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改革和调整,学校层面拓宽专业口径,实行学分制和选修制度等等,国家层面则调整专业目录,减少专业种类。但是,本科生教育阶段中的“专才教育”并没有完全打破。而高端培训的学员所接受的大学教育,基本上是以强化专业为主的教育,在“广博”、“通识”中还比较欠缺。从学员的实际需求来看,无论是党政领导干部、还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高级技术骨干,他们最渴望学习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即文、史、哲等国学的课程。而这些课程的学习对于他们的工作也许不能“立竿见影”地起作用,但是对于他们人文素养的提升却至关重要。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从历史看管理”、北大哲学系“乾元国学班”、北大经济学院的“企业家特训班”等等,均打破专业界限的局限,注重传播为人处世的哲学与修养、传统文化的智慧及借鉴,深受各界学员的欢迎。
二、综合性大学与实施通识教育之可能
由于高端培训学员的高层次性,学员对于培训学校也有很高的期望与要求。一般来说,举办高端培训的学校绝大部分是顶尖高校,有其巨大的品牌影响力。这类学校自身的学科特点、师资优势等等决定了其有能力在高端培训中实施通识教育。
(一)学科的综合性
开展高端培训的学校一般都是国内实力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的综合性能直接保证培训课程的综合性,能够给学员提供跨学科的、综合性质的课程体系,涵盖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人文、艺术等学科门类范畴,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某个学科甚至某个专业。因此,综合性大学有条件能开出这样的课程体系。作为国内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拥有哲学、文学、法学、史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中的十大学科;北京大学拥有81个全国重点学科,重点学科的数量在全国高校中居第一。
(二)师资的广泛性
师资队伍是高端培训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培训的质量、品牌和声誉。综合性大学本身大师云集,除了安排学校自身的优秀教师给学员授课之外,还能云集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的官员来授课,还有一些港、澳、台以及国际上的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授课。这些教师有的以学术见长、有的实战经验丰富,有着较大的广泛性。
(三)校园的多元化
校园氛围也是影响高端培训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委托单位、学员个人在培训期间要求住在学校内部的酒店,感受学校的氛围。综合性大学良好的校园氛围不仅包括了良好的学风、校风,更重要的是每天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精彩的、前沿的学术讲座,使他们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搏。同时还有各种大型、高水准的音乐会演出,还能提供体育健身的场所等等。这种多元的校园氛围对学员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通识教育理念的深入
在综合性大学内部,通识教育的改革可谓如火如荼,通识教育的研究也正深入进行。北京大学2001年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元培”计划,举办“元培”实验班,明确提出,实践本科阶段低年级通识教育和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突出基础、能力、素质三要素的全面培 养;2007年,北大在“元培”计划的基础上又正式成立元培学院,为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体制保障。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继续教育部、元培学院等院系、机构的相关专家在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种通识教育理念的深入,也正影响着高端培训的发展。
综上所述,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综合性大学在高端培训中实践通识教育,有着深厚的、综合的学科基础,又有广泛的、优秀的师资队伍,同时还有多元的校园氛围,加上正在进行着的本科教育的通识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这些都为通识教育在高端培训领域的贯通、实践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三、高端培训开展通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高端培训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安排等方面虽然灵活多样,但在其背后起主导支配作用的还是教育理念。教育理念代表着一定的教育价值取向。北京大学由于其历史地位和学科特点,决定了北京大学着重开展综合性、跨学科的高端培训。这种综合性、跨学科的特点实质上就是通识教育理念在高端培训领域的体现。虽然这种理念在高端培训的实践过程中,经常要受到培训经费、委托单位等的局限,也不如本科生教育那么系统、体制上不那么完备。但这种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跨学科培训机构的设立
2004年之前,凡是有关综合性的大型培训项目,一般由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的培训办公室承担。这个机构可以从学校层面更好地协调各个院系的优秀师资,从而将培训项目办好。
2004年,北京大学召开全校继续教育工作会议,将北大继续教育定位在“高水平、高层次、高效益,并且要有学科综合与渗透的特点”;决定成立“北京大学培训中心”。“北京大学培训中心为全校性综合培训的平台,主要职能为开展综合性、跨学科的培训项目”。北京大学培训中心除了接管北大继续教育部培训办公室所承担的一些大型综合性培训项目之外,还承接了一些新的综合性、跨学科培训项目。培训学员既有组织部、人事局、财政、税务、妇联、路政等党政机构的领导干部,也有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技术骨干和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等。这些培训项目时间相对要长,通常有2-3个月脱产学习,也有1-2年的业余学习,课程设置上采取核心课程加专题讲座的模式,课程内容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这种传统的跨学科项目还在继续举办,新的跨学科项目也在不断增加。北京大学培训中心的设立,从机制体制上确保了通识教育在高端培训领域的实施。
(二)课程的融合贯通
课程是培训的核心,也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体现。如前所述,北大跨学科、综合性的培训项目,主要以核心课程加上各类专题讲座为主。这种课程模式最大限度保证了培训内容的完善与系统,课程内容既有各学科的课程,还有各类前沿形势讲座,以使学员在长达3个月的脱产学习中建立起比较广博的知识结构,促进学员自身素养的提升。
课程的融合还体现在北大讲座上,使得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北京大学校内每天都有各种精彩的学术讲座,如果说培训中的课程属于规定的、必修课程的话,那么这种讲座属于让学员可以多样的、自由的选择的课程。很多学员结业后对北大的讲座念念不忘、赞不绝口。
将面授课程与网络课程结合起来,给高端培训学员在学习方面以更大的自由选择度,这是北大高端培训实施通识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做法。由北大继续教育部主办,北大培训中心和北大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开发的“北京大学网络学堂”,是北大开展高端培训的重要网络平台。目前,北大网络学堂已经形成“国学与管理”、“未名之星”等两大课件系列,已经有上百门的精品课程可供学员选择。
此外,北京大学在高端培训中还将西学与国学结合起来,让学员既掌握西方的先进理论和知识,又充分了解中华传统的文化精髓,使学员在培训中做到中西融合。
(三)培训模式的灵活多样
培训模式的灵活多样可以确保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畅通无阻。高端培训的学员毕竟属于在职学习,他们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兼顾自己的工作。因此,北大在高端培训的模式上实行灵活多样的模式,其中举办“北京大学高端培训黄金周”以及“北京大学管理创新大讲堂”就是很好的体现。
培训模式的灵活性还体现在课堂讲授与课外的交流沟通、课外的参观考察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北大还安排各地学员参加在北大百周年讲堂举办的各种高规格的音乐会等,让学员在一个更加宽松的学习氛围中使自身的素养得到内化、提升。
高端培训与全日制学历教育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就培养人这一根本目的来说,他们的性质是一样的。因此,在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中实行的通识教育,非常有必要在高端培训中得以体现。从某种意义来说,高端培训的学员更需要通识教育的培养和熏陶。而综合性大学的良好条件则具备了提供这种教育的可能。北京大学高端培训中实施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既丰富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又为进一步探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成长规律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责任编辑:王红军 匡春凤]
关键词:高端培训;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通识教育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比较热门的课题之一,也是我国近年来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又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起源于希腊,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使人在身体、道德、智慧上得到和谐自由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高端培训是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阶段,它是专门针对高级公务人员、高级商务人员、高级技术人员、高校教师等高层次人才所开展的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处于塔尖的那一部分。某种程度上,高端培训代表着成人、继续教育发展中的趋势与方向。在高端培训中实践通识教育理念,全面提升高端人群的素养和能力,不仅有其必要,而且有其可能。
一、学员特点与实施通识教育之必要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大陆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通识教育”的概念已经被众多高校明确提出,并通过各种“实验班”等多种形式在不断探讨、实践。虽然这种探讨与实践范围一般局限于本科生的一、二年级阶段,但由于通识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在价值取向、培养目标等方面所具有的普适性,结合高端培训学员的实际情况分析,在高端培训中实施通识教育完全有其必要。
(一)学员群体差异
从一个班级中的学员群体来看,与全日制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相区别,高端培训中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学员群体之间的差异,包括学员年龄的差异、岗位职责要求的差异、专业背景的差异,还有兴趣爱好的差异等等。即便是同一个系统范围内的培训,这种差异也是非常明显。如何满足不同学员的个性需求,如何从众多学员的个性需求中寻找共性,那就要求在培训中首先打破“专业教育”的界限,树立起“通识教育”理念,为学员提供多学科的培训。
(二)岗位职责要求
从高端培训学员个人的发展情况来看,学员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个人职位的不断升迁、岗位职责的不断调整等问题。有的是技术骨干,现在或将来要提拔重用为领导干部;有的是做销售出身,被提拔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有的以前是主管科教文卫,现在主管城市规划建设等等,这种岗位的不断调整、流转、升迁等,必须要给学员以多学科的培训。既帮助学员建立广博的、综合的知识结构,又培养他们从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等多学科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整体教学既满足学员当前的实际需求,又要适当引领他们长远发展的未来需要。
(三)个人素养提升
如果说岗位职责的变化对学员实施通识教育是一种外在要求的话,那从高端培训学员以往的教育背景以及个体发展来看,实施通识教育也是提升学员个人素养的必需。我国高等教育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学习前苏联模式而实行“专才教育”。这种“专才教育” 由于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将专业划分得非常细致,给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带来很多弊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和高校就过于专业化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改革和调整,学校层面拓宽专业口径,实行学分制和选修制度等等,国家层面则调整专业目录,减少专业种类。但是,本科生教育阶段中的“专才教育”并没有完全打破。而高端培训的学员所接受的大学教育,基本上是以强化专业为主的教育,在“广博”、“通识”中还比较欠缺。从学员的实际需求来看,无论是党政领导干部、还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高级技术骨干,他们最渴望学习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即文、史、哲等国学的课程。而这些课程的学习对于他们的工作也许不能“立竿见影”地起作用,但是对于他们人文素养的提升却至关重要。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从历史看管理”、北大哲学系“乾元国学班”、北大经济学院的“企业家特训班”等等,均打破专业界限的局限,注重传播为人处世的哲学与修养、传统文化的智慧及借鉴,深受各界学员的欢迎。
二、综合性大学与实施通识教育之可能
由于高端培训学员的高层次性,学员对于培训学校也有很高的期望与要求。一般来说,举办高端培训的学校绝大部分是顶尖高校,有其巨大的品牌影响力。这类学校自身的学科特点、师资优势等等决定了其有能力在高端培训中实施通识教育。
(一)学科的综合性
开展高端培训的学校一般都是国内实力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的综合性能直接保证培训课程的综合性,能够给学员提供跨学科的、综合性质的课程体系,涵盖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人文、艺术等学科门类范畴,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某个学科甚至某个专业。因此,综合性大学有条件能开出这样的课程体系。作为国内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拥有哲学、文学、法学、史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中的十大学科;北京大学拥有81个全国重点学科,重点学科的数量在全国高校中居第一。
(二)师资的广泛性
师资队伍是高端培训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培训的质量、品牌和声誉。综合性大学本身大师云集,除了安排学校自身的优秀教师给学员授课之外,还能云集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的官员来授课,还有一些港、澳、台以及国际上的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授课。这些教师有的以学术见长、有的实战经验丰富,有着较大的广泛性。
(三)校园的多元化
校园氛围也是影响高端培训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委托单位、学员个人在培训期间要求住在学校内部的酒店,感受学校的氛围。综合性大学良好的校园氛围不仅包括了良好的学风、校风,更重要的是每天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精彩的、前沿的学术讲座,使他们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搏。同时还有各种大型、高水准的音乐会演出,还能提供体育健身的场所等等。这种多元的校园氛围对学员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通识教育理念的深入
在综合性大学内部,通识教育的改革可谓如火如荼,通识教育的研究也正深入进行。北京大学2001年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元培”计划,举办“元培”实验班,明确提出,实践本科阶段低年级通识教育和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突出基础、能力、素质三要素的全面培 养;2007年,北大在“元培”计划的基础上又正式成立元培学院,为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体制保障。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继续教育部、元培学院等院系、机构的相关专家在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种通识教育理念的深入,也正影响着高端培训的发展。
综上所述,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综合性大学在高端培训中实践通识教育,有着深厚的、综合的学科基础,又有广泛的、优秀的师资队伍,同时还有多元的校园氛围,加上正在进行着的本科教育的通识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这些都为通识教育在高端培训领域的贯通、实践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三、高端培训开展通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高端培训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安排等方面虽然灵活多样,但在其背后起主导支配作用的还是教育理念。教育理念代表着一定的教育价值取向。北京大学由于其历史地位和学科特点,决定了北京大学着重开展综合性、跨学科的高端培训。这种综合性、跨学科的特点实质上就是通识教育理念在高端培训领域的体现。虽然这种理念在高端培训的实践过程中,经常要受到培训经费、委托单位等的局限,也不如本科生教育那么系统、体制上不那么完备。但这种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跨学科培训机构的设立
2004年之前,凡是有关综合性的大型培训项目,一般由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的培训办公室承担。这个机构可以从学校层面更好地协调各个院系的优秀师资,从而将培训项目办好。
2004年,北京大学召开全校继续教育工作会议,将北大继续教育定位在“高水平、高层次、高效益,并且要有学科综合与渗透的特点”;决定成立“北京大学培训中心”。“北京大学培训中心为全校性综合培训的平台,主要职能为开展综合性、跨学科的培训项目”。北京大学培训中心除了接管北大继续教育部培训办公室所承担的一些大型综合性培训项目之外,还承接了一些新的综合性、跨学科培训项目。培训学员既有组织部、人事局、财政、税务、妇联、路政等党政机构的领导干部,也有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技术骨干和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等。这些培训项目时间相对要长,通常有2-3个月脱产学习,也有1-2年的业余学习,课程设置上采取核心课程加专题讲座的模式,课程内容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这种传统的跨学科项目还在继续举办,新的跨学科项目也在不断增加。北京大学培训中心的设立,从机制体制上确保了通识教育在高端培训领域的实施。
(二)课程的融合贯通
课程是培训的核心,也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体现。如前所述,北大跨学科、综合性的培训项目,主要以核心课程加上各类专题讲座为主。这种课程模式最大限度保证了培训内容的完善与系统,课程内容既有各学科的课程,还有各类前沿形势讲座,以使学员在长达3个月的脱产学习中建立起比较广博的知识结构,促进学员自身素养的提升。
课程的融合还体现在北大讲座上,使得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北京大学校内每天都有各种精彩的学术讲座,如果说培训中的课程属于规定的、必修课程的话,那么这种讲座属于让学员可以多样的、自由的选择的课程。很多学员结业后对北大的讲座念念不忘、赞不绝口。
将面授课程与网络课程结合起来,给高端培训学员在学习方面以更大的自由选择度,这是北大高端培训实施通识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做法。由北大继续教育部主办,北大培训中心和北大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开发的“北京大学网络学堂”,是北大开展高端培训的重要网络平台。目前,北大网络学堂已经形成“国学与管理”、“未名之星”等两大课件系列,已经有上百门的精品课程可供学员选择。
此外,北京大学在高端培训中还将西学与国学结合起来,让学员既掌握西方的先进理论和知识,又充分了解中华传统的文化精髓,使学员在培训中做到中西融合。
(三)培训模式的灵活多样
培训模式的灵活多样可以确保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畅通无阻。高端培训的学员毕竟属于在职学习,他们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兼顾自己的工作。因此,北大在高端培训的模式上实行灵活多样的模式,其中举办“北京大学高端培训黄金周”以及“北京大学管理创新大讲堂”就是很好的体现。
培训模式的灵活性还体现在课堂讲授与课外的交流沟通、课外的参观考察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北大还安排各地学员参加在北大百周年讲堂举办的各种高规格的音乐会等,让学员在一个更加宽松的学习氛围中使自身的素养得到内化、提升。
高端培训与全日制学历教育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就培养人这一根本目的来说,他们的性质是一样的。因此,在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中实行的通识教育,非常有必要在高端培训中得以体现。从某种意义来说,高端培训的学员更需要通识教育的培养和熏陶。而综合性大学的良好条件则具备了提供这种教育的可能。北京大学高端培训中实施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既丰富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又为进一步探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成长规律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责任编辑:王红军 匡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