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 是培养护理技术人才所必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与临床密切相关。它承担着生物学和化学知识的教学重任。现阶段我国大专教育模式为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三部分,这种教育模式在当下新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下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加之大专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不高,所学不能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不能满足临床职业岗位要求。因此,坚持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出发点,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需要,积极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进一步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基础知识水平进行不同教育,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是当前生物化学教育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生物化学 教学 临床实践 脱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5-0235-01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 是培养护理技术人才所必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与临床密切相关。不论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的机制, 还是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护理等, 都离不开生物化学的理论与技术。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教育的基础。要掌握医学理论与护理知识,就要具备相当程度的生物化学知识。但生物化学内容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学生经常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热情不高。加之在当下新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下,为了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许多院校都在进行大规模的教学改革,大幅度精简专业基础课,增加专业课和实验实训课的比例,生物化学学时数被大幅度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涵盖该课程方方面面的内容,一味的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不顾专业特点和学生将来就业面临的实际需求,单纯的罗列基础内容的重要性,也将是毫无意义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化学,坚持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出发点,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需要,积极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进一步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基础知识水平进行不同教育,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是当前生物化学教育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大专生物化学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现象
现在的大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由于平时教学和临床实践差距较大,导致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或者说学生面对一些临床实际问题,不知如何切入,如何解释,更不会使用生物化学知识。这种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是目前较为严重,也是亟待解决的教学现状。根据笔者的观察和研究发现,生物化学教学和临床实践脱节的最大差别在于:学校教育将生物化学分成若干模块进行教学,如静态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有机体的化学组成与性质,动态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有机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静态生物化学还包括了不同生物中,次生代谢物(如生物碱、毒素、抗生素等),动态生物化学则囊括了同化及异化过程。学生进入到临床实践阶段要求更加全面、细致的整体临床知识,要学会运用生物化学知识来帮助患者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学生面对患者,常常会感觉到无从下手,这需要在学校教学阶段建立整体观,真正体会生物化学在临床实践中对疾患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等操作。
二、大专生物化学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原因
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落后是目前导致生物化学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医疗技术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先进的诊疗技术和仪器相继问世。但是学校的教学设备仍然停留在陈旧和落后层面,使学生无法掌握更多新兴的操作技术。另外,由于学校上课时间有限,教师怕影响教学进度或者出于设备保护心理,很少让学生直接接触操作仪器,甚至直接砍掉实验,学生的实践能力自然受到限制。因此,只有不断改善教学手段,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临床实践需求。
教师与临床实践脱离是导致生物化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根本原因。很多生物化学教师缺乏熟练的临床实践技能和经验。长期以来,生物化学教育要求教师要多参与到临床实践中。但因现在我国的教学体制限制,每个学校的临床实践都成为无法解决的难题,再加上很多学校本身缺乏培养教师临床实践技能的意识,导致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无法及时更新,仍以理论教学为主,不重视临床实践教学,使教学与临床脱节。
教材内容陈旧,与临床实践脱节也会造成教学内容与临床需求的矛盾。教材内容多是二十世纪总结出的结论,教材并没有跟上现代科学的发展步伐。特别是在大专院校中,这样的现象尤为明显。笔者认为,大专教育实时跟进前沿科学是很有必要的。
三、大专生物化学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问题的解决对策
教学过程中适当结合临床知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适当结合临床知识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过程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同时引入适当的临床知识可以变枯燥的理论知识为灵动的实践知识,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在讲授糖代谢章节时,我们可以将一些糖尿病患者的病例情况提供给学生,包括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血液检查、化学诊断等,最后就患者的这些情况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三高现象?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规律是什么?胰岛素的降糖机制?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代谢异常会出现什么样的并发症?通过与临床实际结合紧密的相关案例,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中设计综合性实验是解决教学与临床脱节的有效手段。在实践教学中不难发现,如果教师能够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的学习自动性会得到很大提升。在常规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应付了事的心态,对于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往往不太关心,更无法理解实验数据对于临床的意义。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实验方式,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综合性实验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将各章节内容结合起来,还会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综合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而综合性实验的考核方式与传统方式有所不同,学生不会感到受挫和排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综合性实验中往往会涉及到疾病的病因、病理、病变部位、病情分析、病理变化等,学生缺乏临床方面的知识,不能很好的进行鉴别,不同的临床表现也容易引起学生的不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查资料、小组讨论、教师引导、课后补习等方式加强临床知识的理解是综合性实验的最终目的。
带领学生进入临床科室见习,真实感受临床氛围。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带领学生进入临床科室见习,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临床氛围,以真实的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真实感受。按照目前我国大专院校生物化学教学进程,可以安排4-6次不等的临床科室见习,在学生没学到一定深度后,安排学生进行半小时或一小时的临床科室见习,了解医院的运行情况、诊断过程及诊断学的应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总结。由于学生对于临床实践没有较深的概念,所以临床科室见习时,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学生的见习时间,与医生或科室事先沟通,在不影响医院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进行科室见习,整个过程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医院规定和科室纪律,做好課前准备工作,并阅读相关的医学知识。
总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生物化学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现象是生物化学教育教学漫长而艰辛的改革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从而培养出适合新世纪的优秀生物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丽娟,鄢雯,古同男.基于创新实践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05):34-35.
【关键词】生物化学 教学 临床实践 脱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5-0235-01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 是培养护理技术人才所必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与临床密切相关。不论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的机制, 还是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护理等, 都离不开生物化学的理论与技术。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教育的基础。要掌握医学理论与护理知识,就要具备相当程度的生物化学知识。但生物化学内容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学生经常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热情不高。加之在当下新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下,为了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许多院校都在进行大规模的教学改革,大幅度精简专业基础课,增加专业课和实验实训课的比例,生物化学学时数被大幅度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涵盖该课程方方面面的内容,一味的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不顾专业特点和学生将来就业面临的实际需求,单纯的罗列基础内容的重要性,也将是毫无意义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化学,坚持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出发点,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需要,积极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进一步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基础知识水平进行不同教育,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是当前生物化学教育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大专生物化学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现象
现在的大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由于平时教学和临床实践差距较大,导致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或者说学生面对一些临床实际问题,不知如何切入,如何解释,更不会使用生物化学知识。这种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是目前较为严重,也是亟待解决的教学现状。根据笔者的观察和研究发现,生物化学教学和临床实践脱节的最大差别在于:学校教育将生物化学分成若干模块进行教学,如静态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有机体的化学组成与性质,动态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有机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静态生物化学还包括了不同生物中,次生代谢物(如生物碱、毒素、抗生素等),动态生物化学则囊括了同化及异化过程。学生进入到临床实践阶段要求更加全面、细致的整体临床知识,要学会运用生物化学知识来帮助患者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学生面对患者,常常会感觉到无从下手,这需要在学校教学阶段建立整体观,真正体会生物化学在临床实践中对疾患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等操作。
二、大专生物化学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原因
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落后是目前导致生物化学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医疗技术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先进的诊疗技术和仪器相继问世。但是学校的教学设备仍然停留在陈旧和落后层面,使学生无法掌握更多新兴的操作技术。另外,由于学校上课时间有限,教师怕影响教学进度或者出于设备保护心理,很少让学生直接接触操作仪器,甚至直接砍掉实验,学生的实践能力自然受到限制。因此,只有不断改善教学手段,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临床实践需求。
教师与临床实践脱离是导致生物化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根本原因。很多生物化学教师缺乏熟练的临床实践技能和经验。长期以来,生物化学教育要求教师要多参与到临床实践中。但因现在我国的教学体制限制,每个学校的临床实践都成为无法解决的难题,再加上很多学校本身缺乏培养教师临床实践技能的意识,导致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无法及时更新,仍以理论教学为主,不重视临床实践教学,使教学与临床脱节。
教材内容陈旧,与临床实践脱节也会造成教学内容与临床需求的矛盾。教材内容多是二十世纪总结出的结论,教材并没有跟上现代科学的发展步伐。特别是在大专院校中,这样的现象尤为明显。笔者认为,大专教育实时跟进前沿科学是很有必要的。
三、大专生物化学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问题的解决对策
教学过程中适当结合临床知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适当结合临床知识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过程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同时引入适当的临床知识可以变枯燥的理论知识为灵动的实践知识,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在讲授糖代谢章节时,我们可以将一些糖尿病患者的病例情况提供给学生,包括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血液检查、化学诊断等,最后就患者的这些情况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三高现象?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规律是什么?胰岛素的降糖机制?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代谢异常会出现什么样的并发症?通过与临床实际结合紧密的相关案例,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中设计综合性实验是解决教学与临床脱节的有效手段。在实践教学中不难发现,如果教师能够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的学习自动性会得到很大提升。在常规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应付了事的心态,对于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往往不太关心,更无法理解实验数据对于临床的意义。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实验方式,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综合性实验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将各章节内容结合起来,还会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综合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而综合性实验的考核方式与传统方式有所不同,学生不会感到受挫和排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综合性实验中往往会涉及到疾病的病因、病理、病变部位、病情分析、病理变化等,学生缺乏临床方面的知识,不能很好的进行鉴别,不同的临床表现也容易引起学生的不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查资料、小组讨论、教师引导、课后补习等方式加强临床知识的理解是综合性实验的最终目的。
带领学生进入临床科室见习,真实感受临床氛围。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带领学生进入临床科室见习,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临床氛围,以真实的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真实感受。按照目前我国大专院校生物化学教学进程,可以安排4-6次不等的临床科室见习,在学生没学到一定深度后,安排学生进行半小时或一小时的临床科室见习,了解医院的运行情况、诊断过程及诊断学的应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总结。由于学生对于临床实践没有较深的概念,所以临床科室见习时,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学生的见习时间,与医生或科室事先沟通,在不影响医院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进行科室见习,整个过程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医院规定和科室纪律,做好課前准备工作,并阅读相关的医学知识。
总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生物化学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现象是生物化学教育教学漫长而艰辛的改革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从而培养出适合新世纪的优秀生物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丽娟,鄢雯,古同男.基于创新实践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0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