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品德作为一门社会理论实践类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一改传统“重说教、轻实践”的教学弊端,理论和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过种种的尝试,总结成败经验,认为在教学中实行“开放式”的思想品德教学,开放导入、开放教学、开放评价,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开放式”;注意力;思想品德
小学思想品德作为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就当下的思想品德教育来看,学生“知行脱节”“说做不一”情况普遍,严重地影响着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所谓“开放式”的教学,就是要在教学中冲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思想、模式和方法,打破课堂局限性,参与社会实践,通过课内理论和课外社会实践的结合教学,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思想、知识、趣味和实践的统一,提高教学效率
一、实施开放式导入
好的课堂导入,犹如歌曲前奏,悠扬婉转;犹如电影序幕,情趣丰富;犹如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如果我们在教学的伊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自主进入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之中,那便是成功教学的开始,便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因此,良好的课堂导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开放式的导入,可以是音乐导入。通过播放“平安是福”的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和学唱,在美妙音乐的渲染和烘托中,揭示课堂《平安回家》的教学课题。利用音乐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安全防范的意识;也可以是游戏导入。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此,在游戏导入中,我们在游戏的趣味性上大做文章,在开放性上下大功夫,趣味横生、简单易行的游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施开放式教学
1.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的好不好,在于教师应用的好不好。因此,对于我们手中的教材,需要我们深入地研读和探究,创造性地使用,既要应用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开放教学内容,充分结合教材内容、社会实际、时代特点进行教学。开放式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向生活实际开放。越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要找准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切合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巧妙选择和整合教学实例,促进学生道德的形成和提高;另一方面要向社会开放。造成学生“知行不一”的罪魁祸首就是实践,只有学生深入到社会实践中,走进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开放性的教学过程
德育教学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更应当以德育人,以情感人。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諧、欢乐、宽松的教学氛围,还主动权给学生,让他们在童趣童乐中自由学习和成长。这也就要求我们要开放教学,突破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开展“人人参与”的开放式活动课堂。
一方面,突破传统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分析、解答,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不但能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可组织小组竞赛,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对抗,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辱感;另一方面要开展人人参与的课堂。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好学生“吃饱”,中等生“吃好”,还要让差等生“吃了”,让每一个学生的情感都能得到激发,都能学有所得。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典型的“人人参与”的教学模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教学的机会和空间。
三、实施开放式评价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如何检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从事思想品德教学多年,在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上做过多次的尝试和改革,认为实施“开放式”的教学评价,效果还是较为明显的。
实施开放式的评价,首先,要调整教学评价目标。评价不能只看结果,要重视过程评价,例如,学生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参与度如何,参与的态度如何,思维活动如何,合作能力如何,在社会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心理素质如何,关注生活、社会的程度如何,对待生活、社会的态度又是如何等等,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评价。其次,要充实教学评价内容。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认知的掌握,可以是“再认”。应试并不是考查学生思想道德的唯一标准,开放性的教学测试,就是相对于闭卷考试来说,不限制考试内容、时间、地点,甚至没有教师监考。学生可以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进行实况调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了解,进行课题的解答,加深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李雪红.小学品德教学拓新[J].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 王团兰
关键词:“开放式”;注意力;思想品德
小学思想品德作为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就当下的思想品德教育来看,学生“知行脱节”“说做不一”情况普遍,严重地影响着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所谓“开放式”的教学,就是要在教学中冲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思想、模式和方法,打破课堂局限性,参与社会实践,通过课内理论和课外社会实践的结合教学,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思想、知识、趣味和实践的统一,提高教学效率
一、实施开放式导入
好的课堂导入,犹如歌曲前奏,悠扬婉转;犹如电影序幕,情趣丰富;犹如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如果我们在教学的伊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自主进入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之中,那便是成功教学的开始,便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因此,良好的课堂导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开放式的导入,可以是音乐导入。通过播放“平安是福”的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和学唱,在美妙音乐的渲染和烘托中,揭示课堂《平安回家》的教学课题。利用音乐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安全防范的意识;也可以是游戏导入。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此,在游戏导入中,我们在游戏的趣味性上大做文章,在开放性上下大功夫,趣味横生、简单易行的游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施开放式教学
1.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的好不好,在于教师应用的好不好。因此,对于我们手中的教材,需要我们深入地研读和探究,创造性地使用,既要应用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开放教学内容,充分结合教材内容、社会实际、时代特点进行教学。开放式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向生活实际开放。越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要找准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切合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巧妙选择和整合教学实例,促进学生道德的形成和提高;另一方面要向社会开放。造成学生“知行不一”的罪魁祸首就是实践,只有学生深入到社会实践中,走进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开放性的教学过程
德育教学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更应当以德育人,以情感人。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諧、欢乐、宽松的教学氛围,还主动权给学生,让他们在童趣童乐中自由学习和成长。这也就要求我们要开放教学,突破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开展“人人参与”的开放式活动课堂。
一方面,突破传统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分析、解答,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不但能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可组织小组竞赛,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对抗,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辱感;另一方面要开展人人参与的课堂。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好学生“吃饱”,中等生“吃好”,还要让差等生“吃了”,让每一个学生的情感都能得到激发,都能学有所得。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典型的“人人参与”的教学模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教学的机会和空间。
三、实施开放式评价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如何检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从事思想品德教学多年,在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上做过多次的尝试和改革,认为实施“开放式”的教学评价,效果还是较为明显的。
实施开放式的评价,首先,要调整教学评价目标。评价不能只看结果,要重视过程评价,例如,学生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参与度如何,参与的态度如何,思维活动如何,合作能力如何,在社会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心理素质如何,关注生活、社会的程度如何,对待生活、社会的态度又是如何等等,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评价。其次,要充实教学评价内容。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认知的掌握,可以是“再认”。应试并不是考查学生思想道德的唯一标准,开放性的教学测试,就是相对于闭卷考试来说,不限制考试内容、时间、地点,甚至没有教师监考。学生可以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进行实况调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了解,进行课题的解答,加深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李雪红.小学品德教学拓新[J].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