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和文化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就必须适当的进行英语文化导入。本文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文化导入原则和方法,目的在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导入原则 导入方法
教育部办公厅《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是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在学分制体系中占大约10%。然而,在初中及高中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再经过两学年左右的大学英语学习,很多学生通过了各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英语学习的考核,甚至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却仍然在实际的语言运用和跨文化交际中遇到重重障碍。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culture)是一个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胡文仲教授在其所著《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中提及“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不懂得文化就不能真正学好一门语言。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化,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语言本身的特点和使用规则等各方面无一不在体现着该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差异,这往往成为困扰甚至影响英语语言学习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当学生遇到“You can trust him because he eats no fish.”这个句子时,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纵使绞尽脑汁,也难得其解。而实际上,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规定了英国国教的教义与仪式。对此,一部分教徒表示支持,另一部分则坚决反对。那些支持政府决定的教徒为了表示对英国政府的忠诚,不再遵守罗马天主教规定的每星期五都要吃鱼的规定。这些“不吃鱼”的教徒便被认为是“好人”,而“to eat no fish”一语便被用来喻指“忠于政府的人,诚实的人”了。可见,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对短语、句子甚至整篇文章的理解。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影响了语言的学习,可能导致直接的语言错误,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尤其在与母语国家的人的交往中,单纯的语言错误往往很容易得到宽容和谅解。
反过来讲,如果某位同学英语成绩很好,口语很流利,表达也很自信,在跨文化交际中会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也会让人觉得这位同学对英语文化背景非常了解。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同学却出现了语用失误,就会让对方怀疑是其有意为之,从而导致不必要的误会、矛盾甚至冲突。胡文仲教授也曾表示“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加严重,因为前者容易造成外国人和中国人之间感情上的不愉快”。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英语文化导入很重要也非常有必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英语语言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应该适当地导入英语文化,将英语文化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英语文化背景下更好、更有效的学习并掌握英语。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导入的原则
1.相关性原则。中国与英语国家在信仰文化、生存环境、审美情趣、价值观以及社会习俗等多方面都有着众多的差异,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无法覆盖到英语文化的各个方方面面。因而,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有针对性的导入相关文化内容,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语境下理解英语文化,并在对英语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消化并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点。例如,在讲解president一词时,可以适当补充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或者总统职能等相关文化知识。
2.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应于文化导入的一个度,不能太多太复杂,也不能太少太简单,既要充分考虑所导入文化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又要照顾到具体的课程进度和教学安排等,文化导入的程度应服从于语言技能培养的目的;既要合理的导入英语文化,也要适时弘扬本国文化。这就要求教师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循序渐进的导入既定目标相关的英语文化,在向学生渗透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差异的同时,使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知识,加深对两种文化以及这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的理解,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导入的方法
1.直接导入法。直接导入法是指充分利用教材,对教材中所涉及英语文化的某一方面直接加以阐述说明。例如,在讲授《希望英语》综合教程1第四单元Hawaii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夏威夷的地理位置、气候、风土人情甚至是其与美国本土的联系等进行全面生动的介绍;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前任务,引导学生分小组课前对即将学习的课文进行相关文化知识的搜集,并在上课前引导学生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讲解和讨论,不足之处,再由教师进行补充介绍。无论是教师直接讲解,还是小组展示讲解,都能够使学生既了解了相关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相应的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和应用能力。
2.对比分析法。在前文的英语文化导入原则之适度性原则介绍中,笔者提到,既要合理的导入英语文化,也要适时弘扬本国文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英语课文都会涉及到中西文化差异,通过对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比较分析,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发现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而对两者差异的对比分析,既能够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理解英语文化的导入,同时又加深学生对汉语文化的理解,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例如,在讲授The Younger Generation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英语文化背景下,父母与孩子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关系及责任义务等,再将之与自己所处文化背景下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意识,不但理解了英语文化,促进了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流,而且增强了自己作为家庭一份子的成员意识的同时,弘扬了汉语文化。 3.亲身实践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所学知识不断应用于实践,才能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所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师不但要负责课堂上对学生英语知识的传授和英语文化的导入,还要适时、适度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在实践中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文化的掌握程度。例如,组织课堂上的演讲或辩论,鼓励学生参与各个级别的英语演讲比赛或辩论赛,创设校园英语角,鼓励并督促学生在全英文环境下进行交流,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除此之外,更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接触地道英语的机会,多组织学生和外籍教师或者留学生的交流互动活动。在注重学生听力和口语技能提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读、写、译技能的提高,传统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各级各类翻译及写作竞赛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和展示的平台。
4.信息辅助法。传统的大学英语教与学中,主要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多媒体课件以及少量的音频或视频资源辅助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化手段也就仅限于此,而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现代电子产品和设备的普及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其中英文音乐和影视剧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影响尤为突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或影视片段,并对相关内容采取角色扮演发进行模仿,在模拟情境中加深对知识和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教师也可充分合理使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网站、相关微课资源教学平台、兼具一对一交流与群体即时交流功能的社交软件、各类英语学习APP等,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带逼真任务的学习情境中,涉猎知识和文化,探究问题解决方法,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四、结语
不同的语言承载了不同的文化,英语学习者不但要学习语音、语法、词汇和语句,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导入英语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而且在提高学生文化意识和素养的同时,促进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曲巍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的渗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4]吴峰松.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英语广场.2013.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导入原则 导入方法
教育部办公厅《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是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在学分制体系中占大约10%。然而,在初中及高中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再经过两学年左右的大学英语学习,很多学生通过了各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英语学习的考核,甚至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却仍然在实际的语言运用和跨文化交际中遇到重重障碍。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culture)是一个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胡文仲教授在其所著《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中提及“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不懂得文化就不能真正学好一门语言。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化,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语言本身的特点和使用规则等各方面无一不在体现着该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差异,这往往成为困扰甚至影响英语语言学习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当学生遇到“You can trust him because he eats no fish.”这个句子时,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纵使绞尽脑汁,也难得其解。而实际上,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规定了英国国教的教义与仪式。对此,一部分教徒表示支持,另一部分则坚决反对。那些支持政府决定的教徒为了表示对英国政府的忠诚,不再遵守罗马天主教规定的每星期五都要吃鱼的规定。这些“不吃鱼”的教徒便被认为是“好人”,而“to eat no fish”一语便被用来喻指“忠于政府的人,诚实的人”了。可见,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对短语、句子甚至整篇文章的理解。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影响了语言的学习,可能导致直接的语言错误,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尤其在与母语国家的人的交往中,单纯的语言错误往往很容易得到宽容和谅解。
反过来讲,如果某位同学英语成绩很好,口语很流利,表达也很自信,在跨文化交际中会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也会让人觉得这位同学对英语文化背景非常了解。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同学却出现了语用失误,就会让对方怀疑是其有意为之,从而导致不必要的误会、矛盾甚至冲突。胡文仲教授也曾表示“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加严重,因为前者容易造成外国人和中国人之间感情上的不愉快”。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英语文化导入很重要也非常有必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英语语言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应该适当地导入英语文化,将英语文化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英语文化背景下更好、更有效的学习并掌握英语。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导入的原则
1.相关性原则。中国与英语国家在信仰文化、生存环境、审美情趣、价值观以及社会习俗等多方面都有着众多的差异,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无法覆盖到英语文化的各个方方面面。因而,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有针对性的导入相关文化内容,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语境下理解英语文化,并在对英语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消化并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点。例如,在讲解president一词时,可以适当补充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或者总统职能等相关文化知识。
2.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应于文化导入的一个度,不能太多太复杂,也不能太少太简单,既要充分考虑所导入文化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又要照顾到具体的课程进度和教学安排等,文化导入的程度应服从于语言技能培养的目的;既要合理的导入英语文化,也要适时弘扬本国文化。这就要求教师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循序渐进的导入既定目标相关的英语文化,在向学生渗透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差异的同时,使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知识,加深对两种文化以及这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的理解,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导入的方法
1.直接导入法。直接导入法是指充分利用教材,对教材中所涉及英语文化的某一方面直接加以阐述说明。例如,在讲授《希望英语》综合教程1第四单元Hawaii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夏威夷的地理位置、气候、风土人情甚至是其与美国本土的联系等进行全面生动的介绍;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前任务,引导学生分小组课前对即将学习的课文进行相关文化知识的搜集,并在上课前引导学生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讲解和讨论,不足之处,再由教师进行补充介绍。无论是教师直接讲解,还是小组展示讲解,都能够使学生既了解了相关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相应的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和应用能力。
2.对比分析法。在前文的英语文化导入原则之适度性原则介绍中,笔者提到,既要合理的导入英语文化,也要适时弘扬本国文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英语课文都会涉及到中西文化差异,通过对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比较分析,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发现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而对两者差异的对比分析,既能够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理解英语文化的导入,同时又加深学生对汉语文化的理解,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例如,在讲授The Younger Generation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英语文化背景下,父母与孩子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关系及责任义务等,再将之与自己所处文化背景下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意识,不但理解了英语文化,促进了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流,而且增强了自己作为家庭一份子的成员意识的同时,弘扬了汉语文化。 3.亲身实践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所学知识不断应用于实践,才能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所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师不但要负责课堂上对学生英语知识的传授和英语文化的导入,还要适时、适度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在实践中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文化的掌握程度。例如,组织课堂上的演讲或辩论,鼓励学生参与各个级别的英语演讲比赛或辩论赛,创设校园英语角,鼓励并督促学生在全英文环境下进行交流,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除此之外,更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接触地道英语的机会,多组织学生和外籍教师或者留学生的交流互动活动。在注重学生听力和口语技能提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读、写、译技能的提高,传统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各级各类翻译及写作竞赛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和展示的平台。
4.信息辅助法。传统的大学英语教与学中,主要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多媒体课件以及少量的音频或视频资源辅助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化手段也就仅限于此,而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现代电子产品和设备的普及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其中英文音乐和影视剧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影响尤为突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或影视片段,并对相关内容采取角色扮演发进行模仿,在模拟情境中加深对知识和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教师也可充分合理使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网站、相关微课资源教学平台、兼具一对一交流与群体即时交流功能的社交软件、各类英语学习APP等,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带逼真任务的学习情境中,涉猎知识和文化,探究问题解决方法,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四、结语
不同的语言承载了不同的文化,英语学习者不但要学习语音、语法、词汇和语句,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导入英语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而且在提高学生文化意识和素养的同时,促进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曲巍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的渗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4]吴峰松.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英语广场.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