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社会需求的技能人才的重担,这也是提高高职院校就业率的基本要求;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生技能质量的关键。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许多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模式,让教师走进合作企业提高自身技能,为提高技能教学质量奠定基础。阐述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对如何利用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高职;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114-02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专业的操作性非常强,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因此,实践在各个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学前专业而言,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非常关键,更是提高该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要想长远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许多专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人才,但是从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
一、“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研究
本文研究的“双师型”,就是教师不仅要具备理论教学素质,还要具备实践教学素质;对高职院校教师而言,大多都是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理论教学素质有一定高度,但是实践方面还需要加强。在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只有打造一批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才能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理论落到实处,成为应用型人才。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通过校企合作,教师能够走进合作企业一线,全面了解企业对现代知识的需求,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企业中各种新技术与新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所需知识必然超前学校所教授的知识,教师到企业中能够学习相关知识与技术,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提高专业实践技术,提高技能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内涵建设。
(二)促进高职教育改革
校企合作能够增强教师服务社会的意识,这些教师进入企业参与实践与研发,能够推动企业技术的改造,加快产品研发速度,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通过合作,能够为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够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而且还可以将企业的核心技术带入院校,为院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为院校考核教师带来新的模式。校企合作,不仅为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且还能够促进高职教育不断改革。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许多专业采取校企合作模式,这样可以加强教师与社会间的交流,也便于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从校企合作实际情况来看,在实习中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校企合作就只是一个空噱头,不会产生实际效果。总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企业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
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寻求合作企业,这样能够为专业寻找一个实习场所,也能为教师提供一个实践交流的机会。但是从实践情况来看,大多数校企合作只是名存实亡,说是合作,实质上就是签订一个合同,高职院校偶尔送几个学生去实习就完事,根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就是双方没有利益,企业沒有重视。即便高职院校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也只是象征性地安排一个人带一下,不能为其安排课程与教学任务;甚至有一些企业连指导老师都不安排,要求教师自己观察。从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现状来看,许多企业不愿意与高职院校合作,只让实践教师拿到一个实践证明,但是并没有学到应有的技能,这影响校企合作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二)实践内容单一,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安排教师下企,重点应该是放到一日保教工作上,这是实践的根本与关键。但是大多数教师忙于教学和参与评职称,实践时也将重点放到理论研究,不重视企业的实践,根本没有全身心参与一日保教工作,实践时主要是观摩企业的各项活动,仅仅是观课和评课,并未积极参与其中,实践也就流于形式,没有深入了解企业的各个方面。现实中,许多企业未让下企教师参与各项科研活动,实践内容比较片面,形式单一,难以让下企教师真正有所收获,更不能发挥实践的作用。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实践流于形式
从目前情况来看,各个专业的合作企业大小不同,有一些实力较强、生产水平高,而且环境及办学质量都很好,属于当地示范性企业;也有一些企业一般,水平不高、质量不高。大多数专业安排教师下企时,并不太重视企业的质量,重点是寻求生活及工作条件方便,选择距离较近、比较方便的企业。这种现象必然会影响实践的效果。而且教师下企后,高职院校没有系统管理,企业认为是外校教师,也没有进行日常管理,导致下企教师处于无管理状态。高职院校更未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与规划,没有给教师下达实践的具体要求,出现制度不健全、协议不规范及实践不统一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下企教师的实践效果,还极易造成校企合作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出现合作破裂现象。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开展校企合作,也在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但是效果不佳,存在许多问题,所以需要结合高职院校专业实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培养。 (一)实现共赢发展,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
从校企合作现状来看,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必然会影响合作效果。高职院校要认识到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优势,而企业应从长远发展着手,要认识到高校参与能带来新方法与新理念。在合作模式上,双方必须互利平等,要建立深入、持久的合作模式。高职院校与企业必须依托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构建校企合作机制,让校企合作成为常态化与规范化。高职院校可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联系,由其介绍辖区企业,共同形成合作联盟,双方形成教师置换、学生实习及课题研究等多方合作,各自发挥自身优势,从而实现合作共赢。只有在这种基础上实现校企合作,专业教师才能进入企业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丰富合作形式,提高实践积极性
1.一日保教的实践
在企业工作中,日常工作属于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教师下企实践时,必须将日常工作作为实践的重要内容,不能只参与半日活动,甚至只参与某个领域或某个活动实践,教师要亲自参与其中,不能只在旁边观摩。只有真正参与到日常工作,才能体会到其内容的重要性,感受保教的价值,从中获取专业技能。只有这样实践,才能通过反思得到提高。同时,教师下企必须要持续实践,至少要持续下企一年时间,对各项保教活动进行学习与组织,才能够系统性地进行实践。
2.参与各类研究活动
在企业实践期间,下企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各类研究活动,这样能够让下企老师得到专业指导,能够从中感受到企业相关的课题项目,同时还应从高职院校角度给予指导与交流。比如,下企教师指导企业开展研究活动,共同开展相关课题研究,让企业真正掌握科研方法;也可與企业共同开展联合课题,形成优势互补,有效加强下企教师与企业人员的合作、沟通。
(三)完善管理制度,改善合作效果
1.完善教师实践的管理制度
首先,高职院校必须对实践统筹规划,要制定制度,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必须对到企业实践的教师提出条件,只有达到条件才能下企,要规定下企管理制度、期限等各方面内容,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支持,这样才能为教师实践提供保障。其次,为避免流于形式,必须不断规范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要安排专人进行规划与管理,合理制订工作流程,加强教师的权利管理,实行统一安排、统一协调。同时,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教师下企,加强实践意义的宣传,让教师意识到实践的必要性,有效调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2.加强实践全过程的痕迹管理
对于下企实践,教师必须要强化管理,高职院校与企业要加强沟通合作,采用双重管理模式,强化实践过程的管理。下企教师必须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办事,接受企业管理,遵守章程,不能影响企业的日常工作,要履行实践岗位的职责,每天还要针对实践撰写日记或周记,对实践过程进行反思,按照周进行工作总结。同时,下企教师还必须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及娱乐活动,感受企业日常工作氛围。高职院校还要不定期安排督导人员检查下企教师的实践情况,采用访谈企业管理人员、与本人谈话等多种模式,掌握下企教师的情况。当实践结束时,教师还必须撰写实践报告,要对整个实践过程撰写鉴定小结。
3.科学制定评价机制
为提高教师下企的积极性,还应该科学制定评价机制,其中包含激励机制。比如完善实践有关制度,解决下企实践后的顾虑;下企实践作为评职称的条件等;通过各种手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锻炼。对于下企表现优秀的教师,还应该适当给予薪酬奖励,也可以采用津贴形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锻炼。在教师实践期间,还要及时进行跟踪调查,确保评价的公平、客观;不仅要重视锻炼结果,还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不仅要采用他人评价,还要重视教师自评。
四、“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建议
如今,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办专业后,都在不断构建校企合作,不仅能为学生实习提供场地,还可培养“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应从实况入手,从校企合作中分析影响教师实践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强化对策。只有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才能够为专业提供师资力量,推动专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以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7).
[2]崔海军,刘荣红.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途径研究[J].学园,2017(31).
[3]左瑞红,姜珊珊.高校专业双师型教师驻园培养模式探索[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4).
[4]张冬梅,杨飞龙.基于园校互动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探究[J].教书育人,2017(7).
◎编辑 栗国花
[关 键 词] 高职;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114-02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专业的操作性非常强,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因此,实践在各个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学前专业而言,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非常关键,更是提高该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要想长远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许多专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人才,但是从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
一、“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研究
本文研究的“双师型”,就是教师不仅要具备理论教学素质,还要具备实践教学素质;对高职院校教师而言,大多都是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理论教学素质有一定高度,但是实践方面还需要加强。在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只有打造一批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才能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理论落到实处,成为应用型人才。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通过校企合作,教师能够走进合作企业一线,全面了解企业对现代知识的需求,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企业中各种新技术与新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所需知识必然超前学校所教授的知识,教师到企业中能够学习相关知识与技术,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提高专业实践技术,提高技能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内涵建设。
(二)促进高职教育改革
校企合作能够增强教师服务社会的意识,这些教师进入企业参与实践与研发,能够推动企业技术的改造,加快产品研发速度,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通过合作,能够为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够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而且还可以将企业的核心技术带入院校,为院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为院校考核教师带来新的模式。校企合作,不仅为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且还能够促进高职教育不断改革。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许多专业采取校企合作模式,这样可以加强教师与社会间的交流,也便于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从校企合作实际情况来看,在实习中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校企合作就只是一个空噱头,不会产生实际效果。总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企业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
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寻求合作企业,这样能够为专业寻找一个实习场所,也能为教师提供一个实践交流的机会。但是从实践情况来看,大多数校企合作只是名存实亡,说是合作,实质上就是签订一个合同,高职院校偶尔送几个学生去实习就完事,根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就是双方没有利益,企业沒有重视。即便高职院校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也只是象征性地安排一个人带一下,不能为其安排课程与教学任务;甚至有一些企业连指导老师都不安排,要求教师自己观察。从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现状来看,许多企业不愿意与高职院校合作,只让实践教师拿到一个实践证明,但是并没有学到应有的技能,这影响校企合作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二)实践内容单一,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安排教师下企,重点应该是放到一日保教工作上,这是实践的根本与关键。但是大多数教师忙于教学和参与评职称,实践时也将重点放到理论研究,不重视企业的实践,根本没有全身心参与一日保教工作,实践时主要是观摩企业的各项活动,仅仅是观课和评课,并未积极参与其中,实践也就流于形式,没有深入了解企业的各个方面。现实中,许多企业未让下企教师参与各项科研活动,实践内容比较片面,形式单一,难以让下企教师真正有所收获,更不能发挥实践的作用。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实践流于形式
从目前情况来看,各个专业的合作企业大小不同,有一些实力较强、生产水平高,而且环境及办学质量都很好,属于当地示范性企业;也有一些企业一般,水平不高、质量不高。大多数专业安排教师下企时,并不太重视企业的质量,重点是寻求生活及工作条件方便,选择距离较近、比较方便的企业。这种现象必然会影响实践的效果。而且教师下企后,高职院校没有系统管理,企业认为是外校教师,也没有进行日常管理,导致下企教师处于无管理状态。高职院校更未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与规划,没有给教师下达实践的具体要求,出现制度不健全、协议不规范及实践不统一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下企教师的实践效果,还极易造成校企合作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出现合作破裂现象。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开展校企合作,也在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但是效果不佳,存在许多问题,所以需要结合高职院校专业实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培养。 (一)实现共赢发展,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
从校企合作现状来看,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必然会影响合作效果。高职院校要认识到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优势,而企业应从长远发展着手,要认识到高校参与能带来新方法与新理念。在合作模式上,双方必须互利平等,要建立深入、持久的合作模式。高职院校与企业必须依托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构建校企合作机制,让校企合作成为常态化与规范化。高职院校可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联系,由其介绍辖区企业,共同形成合作联盟,双方形成教师置换、学生实习及课题研究等多方合作,各自发挥自身优势,从而实现合作共赢。只有在这种基础上实现校企合作,专业教师才能进入企业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丰富合作形式,提高实践积极性
1.一日保教的实践
在企业工作中,日常工作属于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教师下企实践时,必须将日常工作作为实践的重要内容,不能只参与半日活动,甚至只参与某个领域或某个活动实践,教师要亲自参与其中,不能只在旁边观摩。只有真正参与到日常工作,才能体会到其内容的重要性,感受保教的价值,从中获取专业技能。只有这样实践,才能通过反思得到提高。同时,教师下企必须要持续实践,至少要持续下企一年时间,对各项保教活动进行学习与组织,才能够系统性地进行实践。
2.参与各类研究活动
在企业实践期间,下企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各类研究活动,这样能够让下企老师得到专业指导,能够从中感受到企业相关的课题项目,同时还应从高职院校角度给予指导与交流。比如,下企教师指导企业开展研究活动,共同开展相关课题研究,让企业真正掌握科研方法;也可與企业共同开展联合课题,形成优势互补,有效加强下企教师与企业人员的合作、沟通。
(三)完善管理制度,改善合作效果
1.完善教师实践的管理制度
首先,高职院校必须对实践统筹规划,要制定制度,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必须对到企业实践的教师提出条件,只有达到条件才能下企,要规定下企管理制度、期限等各方面内容,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支持,这样才能为教师实践提供保障。其次,为避免流于形式,必须不断规范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要安排专人进行规划与管理,合理制订工作流程,加强教师的权利管理,实行统一安排、统一协调。同时,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教师下企,加强实践意义的宣传,让教师意识到实践的必要性,有效调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2.加强实践全过程的痕迹管理
对于下企实践,教师必须要强化管理,高职院校与企业要加强沟通合作,采用双重管理模式,强化实践过程的管理。下企教师必须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办事,接受企业管理,遵守章程,不能影响企业的日常工作,要履行实践岗位的职责,每天还要针对实践撰写日记或周记,对实践过程进行反思,按照周进行工作总结。同时,下企教师还必须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及娱乐活动,感受企业日常工作氛围。高职院校还要不定期安排督导人员检查下企教师的实践情况,采用访谈企业管理人员、与本人谈话等多种模式,掌握下企教师的情况。当实践结束时,教师还必须撰写实践报告,要对整个实践过程撰写鉴定小结。
3.科学制定评价机制
为提高教师下企的积极性,还应该科学制定评价机制,其中包含激励机制。比如完善实践有关制度,解决下企实践后的顾虑;下企实践作为评职称的条件等;通过各种手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锻炼。对于下企表现优秀的教师,还应该适当给予薪酬奖励,也可以采用津贴形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锻炼。在教师实践期间,还要及时进行跟踪调查,确保评价的公平、客观;不仅要重视锻炼结果,还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不仅要采用他人评价,还要重视教师自评。
四、“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建议
如今,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办专业后,都在不断构建校企合作,不仅能为学生实习提供场地,还可培养“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应从实况入手,从校企合作中分析影响教师实践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强化对策。只有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才能够为专业提供师资力量,推动专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以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7).
[2]崔海军,刘荣红.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途径研究[J].学园,2017(31).
[3]左瑞红,姜珊珊.高校专业双师型教师驻园培养模式探索[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4).
[4]张冬梅,杨飞龙.基于园校互动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探究[J].教书育人,2017(7).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