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受民族地区独特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远远落后于我国中东部地区。本文试图在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落后的原因基础上,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在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课上的应用。
[关键词]民族地区 大学英语视听说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251-02
随着现代化的来临,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用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工具之一,英语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我国,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已成为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因此全国各地掀起一波又一波学习英语的狂潮。然而,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由于受地域、民族文化背景、教育、生活环境和语言思维模式的影响,相对于中东部地区来说差距甚大。由于基础英语教学的落后,民族地区大学英语的教学,特别是视听说教学,受教学设备、现代科学技术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远远落后于中东部地区的大学。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水平,是广大民族地区大学英语从教者一直以来努力尝试和钻研的问题之一。根据已有的英语教学经验和成就来看,合作学习不论是在英语教学已经取得显著成绩的国家,还是在英语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对学生的学习、交流与交际、综合能力的提高、个性健康发展来说,不失为一种积极和行之有效的途径。合作学习模式在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推行,也必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一、合作学习的概述
合作学习的概念首先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倡导并实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发展。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或“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的,且在一定的奖励制度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建立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把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根据需要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主体,其核心是让每一组成员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它可以是解决问题,也可以是专题研究,还可以是个案设计。合作学习区分于以往传统的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它的特点在于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互相帮助,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按分工不同,紧密沟通,互相帮助,在高效率掌握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这种学习方式特别适合于民族地区大学英语的学习,因为民族地区大学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民族,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并且学生之间英语水平各有高低,通过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又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了解,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人道的合作的教育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1986:18)。
二、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发展缓慢,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育从实际意义上来讲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起步晚,师资设备短缺是英语教学落后的主要原因。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的投入,部分地区大学英语教学有了明显改变,学生们在读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在视听说教学方面一直没有明显进步,大部分学生还是处于一种“听不懂,讲不出”,的状态,综合起来,我国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落后
所谓的“视听说”,“视”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学生们通过看视频这种直观的方式来获取信息,通过观看视频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服饰及背景,了解该视频中的语境,从而辅助学生听懂视频中的内容。而在部分民族地区,由于资金和技术的不足,在有的大学全校只建立一两间语音室,根本无法满足整个学校学生学习使用,所以,大部分老师还是采取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方式,即老师用录音机播放磁带,学生听录音完成听力任务,这种教学形式极大增加了学生的听力理解的难度。我们知道,一句话放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而学生单凭听磁带是很难猜测出当时的语境的,特备是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是如此,久而久之就会挫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教材内容不适合
大多数民族院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与内地大学的一模一样,而我国现行教材的内容和课程设计理念都体现了以城市化倾向为主,比如我们视听说课文上经常出现的surfing the net,shopping mall,KFC等,而这些“新鲜事物”对于那些来自偏远地区和贫困山区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这无形中增加了学习过程中理解和记忆的难度,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因此,老师在教学时很难把握教学进度和难度。
(三)学生成绩两级分化严重
民族学生由于受居住地文化氛围、经济教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有着很大的区别。偏远的边贫山区,经济教育发展落后,基本的教学设施都得不到满足,更无从谈起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手段进行视听说教学,在进入大学以后,听说能力几乎是“零”起点。而在大中型民族城市,民族地区经济改革,对外开放的步伐较快,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杂志报刊和英语音像资料。而在一些少数民族旅游地,学生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外国到访者,这其中也包括英语国家的到访者,这都为他们练习英语听力和口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外在的语言环境。另外,在一些发达的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地,民族学生从小学习本民族语言和汉语两种语言,到中学阶段和汉族学生同时学英语,这些地区的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自然胜过来自偏远山区的民族生,因此,在进入大学阶段,同一个班级民族学生的听说能力两极分化现象特别严重。
三、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研究
基于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存在的以上问题, 笔者建议在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上进行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首先,混合编组,所谓混合编组就是指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当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取长补短,即小组成员是异质的、互补的。因此,在视听说课堂上,老师在分组的时候,要保证在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混合听说能力好、中、差的学生,由听说能力好的学生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教会或带动听说能力中等或差的学生,这样差学生能够得到教师以外的来自本组的其他同学的更多帮助,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可以减低他们的焦虑程度,减轻心理压力。因此,敢于在小组内积极锻炼听力和口语,而好的学生在帮助差生的同时也提高和锻炼了自己的听说水平。
其次,课前引导。结合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特点,在每一次视听说课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前引导,在每一新的单元开始之前,老师要求每组成员在网上选出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视听说材料,每组成员必须各有分工,各司其职,材料的难易程度必须反映出组员的各自水平和特点。在完成搜集材料后,小组内部对所选材料进行合作学习,消化理解,然后设置出相应的口语练习,最后整理汇总材料,以备全班同学资源共享。
最后,课堂检查与评价。在合作学习模式下,老师的任务不仅限于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和进行课前引导,老师始终都起着指导监督作用。在课堂上随机抽查学生完成学习的情况,答疑解惑。同时,老师在每一单元结束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检查小组功能发挥程度,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学习成果,并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合作学习模式在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的推行,不仅能提高民族地区英语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视听说能力,还能通过合作学习增强不同民族间学生的交流与感情,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必将推动这一课程全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Davis,P
[关键词]民族地区 大学英语视听说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251-02
随着现代化的来临,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用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工具之一,英语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我国,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已成为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因此全国各地掀起一波又一波学习英语的狂潮。然而,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由于受地域、民族文化背景、教育、生活环境和语言思维模式的影响,相对于中东部地区来说差距甚大。由于基础英语教学的落后,民族地区大学英语的教学,特别是视听说教学,受教学设备、现代科学技术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远远落后于中东部地区的大学。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水平,是广大民族地区大学英语从教者一直以来努力尝试和钻研的问题之一。根据已有的英语教学经验和成就来看,合作学习不论是在英语教学已经取得显著成绩的国家,还是在英语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对学生的学习、交流与交际、综合能力的提高、个性健康发展来说,不失为一种积极和行之有效的途径。合作学习模式在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推行,也必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一、合作学习的概述
合作学习的概念首先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倡导并实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发展。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或“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的,且在一定的奖励制度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建立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把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根据需要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主体,其核心是让每一组成员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它可以是解决问题,也可以是专题研究,还可以是个案设计。合作学习区分于以往传统的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它的特点在于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互相帮助,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按分工不同,紧密沟通,互相帮助,在高效率掌握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这种学习方式特别适合于民族地区大学英语的学习,因为民族地区大学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民族,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并且学生之间英语水平各有高低,通过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又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了解,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人道的合作的教育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1986:18)。
二、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发展缓慢,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育从实际意义上来讲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起步晚,师资设备短缺是英语教学落后的主要原因。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的投入,部分地区大学英语教学有了明显改变,学生们在读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在视听说教学方面一直没有明显进步,大部分学生还是处于一种“听不懂,讲不出”,的状态,综合起来,我国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落后
所谓的“视听说”,“视”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学生们通过看视频这种直观的方式来获取信息,通过观看视频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服饰及背景,了解该视频中的语境,从而辅助学生听懂视频中的内容。而在部分民族地区,由于资金和技术的不足,在有的大学全校只建立一两间语音室,根本无法满足整个学校学生学习使用,所以,大部分老师还是采取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方式,即老师用录音机播放磁带,学生听录音完成听力任务,这种教学形式极大增加了学生的听力理解的难度。我们知道,一句话放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而学生单凭听磁带是很难猜测出当时的语境的,特备是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是如此,久而久之就会挫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教材内容不适合
大多数民族院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与内地大学的一模一样,而我国现行教材的内容和课程设计理念都体现了以城市化倾向为主,比如我们视听说课文上经常出现的surfing the net,shopping mall,KFC等,而这些“新鲜事物”对于那些来自偏远地区和贫困山区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这无形中增加了学习过程中理解和记忆的难度,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因此,老师在教学时很难把握教学进度和难度。
(三)学生成绩两级分化严重
民族学生由于受居住地文化氛围、经济教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有着很大的区别。偏远的边贫山区,经济教育发展落后,基本的教学设施都得不到满足,更无从谈起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手段进行视听说教学,在进入大学以后,听说能力几乎是“零”起点。而在大中型民族城市,民族地区经济改革,对外开放的步伐较快,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杂志报刊和英语音像资料。而在一些少数民族旅游地,学生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外国到访者,这其中也包括英语国家的到访者,这都为他们练习英语听力和口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外在的语言环境。另外,在一些发达的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地,民族学生从小学习本民族语言和汉语两种语言,到中学阶段和汉族学生同时学英语,这些地区的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自然胜过来自偏远山区的民族生,因此,在进入大学阶段,同一个班级民族学生的听说能力两极分化现象特别严重。
三、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研究
基于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存在的以上问题, 笔者建议在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上进行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首先,混合编组,所谓混合编组就是指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当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取长补短,即小组成员是异质的、互补的。因此,在视听说课堂上,老师在分组的时候,要保证在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混合听说能力好、中、差的学生,由听说能力好的学生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教会或带动听说能力中等或差的学生,这样差学生能够得到教师以外的来自本组的其他同学的更多帮助,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可以减低他们的焦虑程度,减轻心理压力。因此,敢于在小组内积极锻炼听力和口语,而好的学生在帮助差生的同时也提高和锻炼了自己的听说水平。
其次,课前引导。结合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特点,在每一次视听说课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前引导,在每一新的单元开始之前,老师要求每组成员在网上选出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视听说材料,每组成员必须各有分工,各司其职,材料的难易程度必须反映出组员的各自水平和特点。在完成搜集材料后,小组内部对所选材料进行合作学习,消化理解,然后设置出相应的口语练习,最后整理汇总材料,以备全班同学资源共享。
最后,课堂检查与评价。在合作学习模式下,老师的任务不仅限于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和进行课前引导,老师始终都起着指导监督作用。在课堂上随机抽查学生完成学习的情况,答疑解惑。同时,老师在每一单元结束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检查小组功能发挥程度,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学习成果,并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合作学习模式在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的推行,不仅能提高民族地区英语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视听说能力,还能通过合作学习增强不同民族间学生的交流与感情,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必将推动这一课程全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Davi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