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逐步拓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建构的基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为此,思想品德教师应努力将课本的知识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或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把大社会融入小课堂,把课本的抽象概念、观点和原理还原于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并使用理论分析说明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热点的引用,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提出想了解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关心时事的习惯、学以致用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投身于教学活动中。热点问题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唤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扩大了学生的知识接触面,让学生在社会环境及其周围事件的互动中获得完善和发展,在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过程中,学会明辨是非,明白真假善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学会做人、做事。
在思想品德课中,对社会热点、时代焦点和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选择和应用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注意热点选择的正面性
思想品德教师运用时事热点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多用正面、积极的事例激励学生。如果教师上课时总是大谈消极现象,这对于是非判断、分析能力尚有欠缺的初中容易产生错觉,不利于思想品德课程德育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消极事例应当少用、慎用、有技巧地使用。
第二。注意热点选择的贴近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非常喜欢了解与自己周围有关的人和事。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若想使自己所举事例有亲近感,真实可信,除运用国内外重大事件外,要积极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这有感染力、说服力,使学生倍感亲切。
第三,注意热点选择的时效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是思想品德课生命力的所在。客观世界是时刻发展变化的,特别是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学生接触到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教师在选材时,要力求在时间上接近学生,在情节上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实例、有新意,并借以增添教材的时代气息,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悟、理解。
第四,注意热点选择的生成性
不少的思想品德课,社会热点的引入自然而真切,不需要教师的准备,学生便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非常自然、贴切地引进教学中。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关注课堂,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抓住学生在课堂中即时生成的亮点加以运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
事实证明,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利用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不断挖掘教材,进行导学、导疑,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合作学习,做到深入浅出,实现“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材料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才能真正落实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目标,实现德育生活化。
通过热点的引用,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提出想了解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关心时事的习惯、学以致用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投身于教学活动中。热点问题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唤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扩大了学生的知识接触面,让学生在社会环境及其周围事件的互动中获得完善和发展,在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过程中,学会明辨是非,明白真假善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学会做人、做事。
在思想品德课中,对社会热点、时代焦点和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选择和应用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注意热点选择的正面性
思想品德教师运用时事热点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多用正面、积极的事例激励学生。如果教师上课时总是大谈消极现象,这对于是非判断、分析能力尚有欠缺的初中容易产生错觉,不利于思想品德课程德育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消极事例应当少用、慎用、有技巧地使用。
第二。注意热点选择的贴近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非常喜欢了解与自己周围有关的人和事。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若想使自己所举事例有亲近感,真实可信,除运用国内外重大事件外,要积极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这有感染力、说服力,使学生倍感亲切。
第三,注意热点选择的时效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是思想品德课生命力的所在。客观世界是时刻发展变化的,特别是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学生接触到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教师在选材时,要力求在时间上接近学生,在情节上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实例、有新意,并借以增添教材的时代气息,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悟、理解。
第四,注意热点选择的生成性
不少的思想品德课,社会热点的引入自然而真切,不需要教师的准备,学生便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非常自然、贴切地引进教学中。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关注课堂,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抓住学生在课堂中即时生成的亮点加以运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
事实证明,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利用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不断挖掘教材,进行导学、导疑,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合作学习,做到深入浅出,实现“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材料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才能真正落实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目标,实现德育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