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快速发展,电线电缆行业涌现出一批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优秀企业,像宝胜、远东、上上这样的大型电缆生产企业,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营销数字神话的同时,也将行业的准入门槛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着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进入电线电缆行业,尤其是进入电力电缆行业也就变得越来越难。但是难进入并不意味着不可能进入,1979年出生的林志彬和他2002年创办索谷电缆一起,入行伊始就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谁能料到在短短10年间,其销售额就突破了30亿元大关。
上海是他梦想起飞的地方
林志彬,是浙江人,他的学生时代也都是在自己的家乡——乐清度过。但自从他决定放弃在家乡轻松安逸的工作,踏上自主创业道路的那一刻起,年轻的林志彬,便与上海这座同样年轻并充满活力的城市有了紧密的联系。
2000年大学毕业后,林志彬顺利进了浙江的一家知名电气公司工作。凭着比一般年轻人更为出众的才能和勤奋,林志彬很快在公司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研发部的一名得力副手。2002年,怀揣创业梦想、寻求更大发展平台的林志彬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规划——去上海创业,开创自己人生的辉煌。
人生向往辉煌,辉煌体现人生价值。这句话是林志彬的座右铭。23岁的林志彬在家人和亲戚朋友的鼓励之下,踏上了集聚风险、挑战、困难、机遇的自主创业艰辛历程。“一开始,有些亲戚朋友担心上海的竞争环境太激烈,害怕我‘赔了夫人又折兵’。”林志彬笑着说道,“我当时在公司工作,熟悉的环境,得心应手的工作,没有风险,也没有挑战。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在企业打工,只能填饱自己一个人的肚子,要想生活过得更好,或者说在更高层次上解决一大批人的富裕问题,就只能另谋出路。”在林志彬看来,上海,人才济济、信息发达,这里不仅仅是公司拓展市场的首选之地,更是他创业梦想起飞佳地。
受董事会的委托,在上海历经4个多月的实地踏访、政策环境比对、市场调查,林志彬最终相中了奉贤——这个有着巨大后发优势的地方,在与当地政府的多次沟通后,最终决定把工厂设在奉贤。就这样2002年7月,上海索谷实业有限公司终于水到渠成,在奉贤挂牌成立。年仅24岁的林志彬出任公司(后更名为上海索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的总裁。虽然开始并非一帆风顺,但是在他带领团队的努力下,上海索谷实业有限公司还是凭借着良好的客户服务,绝不怠慢的质量控制,几年内就与国内一些电力企业建立起了合作关系,业务规模逐步扩大。
他的事业梦想在上海开始起飞,同时他也拥有了越来越多与上海市、奉贤区有关的社会头衔和荣誉:第四届上海市奉贤区政协委员、奉贤区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奉贤区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市光彩事业理事会理事、上海市科技企业联合会执行会长、奉贤区青年创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等。并荣获“第十届中国改革优秀人物”、“中国经济百家创新人物”、“中国百位优秀民营企业家‘金舵手’奖”、“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第三届十大青年创业先锋”……
成就辉煌 他不曾停步
经过3年的发展,2005年的索谷,生产能力已经无法跟上几乎呈几何级增长的接单能力。为了寻求企业更大发展,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空间,26岁的林志彬再一次走在行业的前列,决定拿出大额资金用于采购一批欧洲进口的先进加工设备,提高生产能力。
“当时工厂的二期工程还在建设中,要额外拿出大额资金用于买进口先进设备,这无疑让我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回忆道。此后的事实得以证明,他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购买进口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为今后的业务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且在当年12月,上海索谷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海索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11亿元,完成了集团化发展的第一步。
2008年初,为了寻求企业集团化发展的新思路,29岁的林志彬毅然提出要在安徽淮北建立工厂,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专业生产矿用电缆。经过和当地政府及开发区领导沟通协商,一举买下近500亩土地用来做厂房建设。次年3月,安徽索谷电缆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一期投资2.4亿元。在安徽索谷电缆有限公司业务正常运营之后,林志彬并没有终止他的扩张之路,而是进一步结合当前市场发展需求,开拓创新,果断提出进军风能和超高压电缆市场,在内蒙古包头市建立分公司,专业生产风能和超高压电缆,进军新市场,逐步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如今,在这位年轻总裁的带领下,集团电缆业务收入由2007年的9.3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35亿元,其利润总额与资产总额也持续、快速增长。
创新转型 他永远的追求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电线电缆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大幅波动,已是而立之年、经历过一番市场摸爬滚打的林志彬,有了更为敏锐和成熟的市场洞察力。索谷集团要走稳、走远,必须下好两步棋:一是管理上做成本“减法”;二是产品上抢占核心技术“高地”。实践证明,他是正确的。
实施了ERP管理体系,公司从此建立起更为科学的管理模式。原来,销售部门往往凭经验报价,缺乏较为准确的成本参考;成品仓库数据构成复杂,销售部门通常无法掌握实时的多种成品库存数据;难以控制客户信用额度,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物料的进出库没有严格提交相关单据,造成库存账与实际库存不符;呆滞料库存多,库存成本高,导致资金周转率降低;生产计划人员无法准确掌握各道工序产品负荷和进度,订单交期难以把握;财务报表编制工作量大,数据准确率低等。有了ERP管理体系,不仅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工作效率也有了质的提升。
拥有“奉贤区企业技术中心”和“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两大技术平台,并同国内十余所科研院所建立了横向协作联系,索谷集团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独立自主的研究开发体系。在自主开展研发创新工作的同时,“索谷”还十分重视“产学研”的合作,来提升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使“索谷”在多项技术应用创新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如已开发的环保安全型耐火电力电缆、环保安全型控制电缆等多项自主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是当今全球经济不景气大背景下,企业必走之路。林志彬从未停止对此课题的深远思考和实践。“其实,我们现在提供的不仅仅是电线电缆产品,而是针对客户的需求,努力转变为供电系统综合解决方案的服务商。通过对客户固有供电方式的优化,来提高客户降低成本的可能性。”林志彬解释道,“2011年,我们为非洲的加纳共和国提供了公司新研制的高性价比铝合金复合导体电缆,既降低了对方的建设成本,又提高了可靠、安全的供电模式,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客户的困扰,当地的供电公司因此在2012年和我们签订了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动,却为我们双方的长久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林志彬似乎再一次在创新升级上走在了同行的前面,但他自己却又有不同的看法:“电线电缆行业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大创新大革新可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目前我们有40余名全职研发人员,会将每年4%到5%的营业收入投入技术研发,希望依靠我们的研发团队积极开发新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增加附加值。”
正因为林志彬带领他的团队走活了“苦练管理内功”、“坚持创新转型”两步棋,在2012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索谷集团依旧保持平稳增长。企业还在业界裁员、减薪的浪潮中继续招贤纳士,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快步迈入了2013年发展的“春天”。
现年34岁的林志彬用他的年轻告诉我们,年轻人有着独特的能量与激情,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新思维,去做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疯狂尝试。对于那些保持年轻心态和狂热思想的人来说,创业永远都为时不晚。
随着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进入电线电缆行业,尤其是进入电力电缆行业也就变得越来越难。但是难进入并不意味着不可能进入,1979年出生的林志彬和他2002年创办索谷电缆一起,入行伊始就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谁能料到在短短10年间,其销售额就突破了30亿元大关。
上海是他梦想起飞的地方
林志彬,是浙江人,他的学生时代也都是在自己的家乡——乐清度过。但自从他决定放弃在家乡轻松安逸的工作,踏上自主创业道路的那一刻起,年轻的林志彬,便与上海这座同样年轻并充满活力的城市有了紧密的联系。
2000年大学毕业后,林志彬顺利进了浙江的一家知名电气公司工作。凭着比一般年轻人更为出众的才能和勤奋,林志彬很快在公司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研发部的一名得力副手。2002年,怀揣创业梦想、寻求更大发展平台的林志彬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规划——去上海创业,开创自己人生的辉煌。
人生向往辉煌,辉煌体现人生价值。这句话是林志彬的座右铭。23岁的林志彬在家人和亲戚朋友的鼓励之下,踏上了集聚风险、挑战、困难、机遇的自主创业艰辛历程。“一开始,有些亲戚朋友担心上海的竞争环境太激烈,害怕我‘赔了夫人又折兵’。”林志彬笑着说道,“我当时在公司工作,熟悉的环境,得心应手的工作,没有风险,也没有挑战。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在企业打工,只能填饱自己一个人的肚子,要想生活过得更好,或者说在更高层次上解决一大批人的富裕问题,就只能另谋出路。”在林志彬看来,上海,人才济济、信息发达,这里不仅仅是公司拓展市场的首选之地,更是他创业梦想起飞佳地。
受董事会的委托,在上海历经4个多月的实地踏访、政策环境比对、市场调查,林志彬最终相中了奉贤——这个有着巨大后发优势的地方,在与当地政府的多次沟通后,最终决定把工厂设在奉贤。就这样2002年7月,上海索谷实业有限公司终于水到渠成,在奉贤挂牌成立。年仅24岁的林志彬出任公司(后更名为上海索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的总裁。虽然开始并非一帆风顺,但是在他带领团队的努力下,上海索谷实业有限公司还是凭借着良好的客户服务,绝不怠慢的质量控制,几年内就与国内一些电力企业建立起了合作关系,业务规模逐步扩大。
他的事业梦想在上海开始起飞,同时他也拥有了越来越多与上海市、奉贤区有关的社会头衔和荣誉:第四届上海市奉贤区政协委员、奉贤区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奉贤区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市光彩事业理事会理事、上海市科技企业联合会执行会长、奉贤区青年创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等。并荣获“第十届中国改革优秀人物”、“中国经济百家创新人物”、“中国百位优秀民营企业家‘金舵手’奖”、“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第三届十大青年创业先锋”……
成就辉煌 他不曾停步
经过3年的发展,2005年的索谷,生产能力已经无法跟上几乎呈几何级增长的接单能力。为了寻求企业更大发展,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空间,26岁的林志彬再一次走在行业的前列,决定拿出大额资金用于采购一批欧洲进口的先进加工设备,提高生产能力。
“当时工厂的二期工程还在建设中,要额外拿出大额资金用于买进口先进设备,这无疑让我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回忆道。此后的事实得以证明,他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购买进口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为今后的业务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且在当年12月,上海索谷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海索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11亿元,完成了集团化发展的第一步。
2008年初,为了寻求企业集团化发展的新思路,29岁的林志彬毅然提出要在安徽淮北建立工厂,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专业生产矿用电缆。经过和当地政府及开发区领导沟通协商,一举买下近500亩土地用来做厂房建设。次年3月,安徽索谷电缆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一期投资2.4亿元。在安徽索谷电缆有限公司业务正常运营之后,林志彬并没有终止他的扩张之路,而是进一步结合当前市场发展需求,开拓创新,果断提出进军风能和超高压电缆市场,在内蒙古包头市建立分公司,专业生产风能和超高压电缆,进军新市场,逐步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如今,在这位年轻总裁的带领下,集团电缆业务收入由2007年的9.3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35亿元,其利润总额与资产总额也持续、快速增长。
创新转型 他永远的追求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电线电缆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大幅波动,已是而立之年、经历过一番市场摸爬滚打的林志彬,有了更为敏锐和成熟的市场洞察力。索谷集团要走稳、走远,必须下好两步棋:一是管理上做成本“减法”;二是产品上抢占核心技术“高地”。实践证明,他是正确的。
实施了ERP管理体系,公司从此建立起更为科学的管理模式。原来,销售部门往往凭经验报价,缺乏较为准确的成本参考;成品仓库数据构成复杂,销售部门通常无法掌握实时的多种成品库存数据;难以控制客户信用额度,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物料的进出库没有严格提交相关单据,造成库存账与实际库存不符;呆滞料库存多,库存成本高,导致资金周转率降低;生产计划人员无法准确掌握各道工序产品负荷和进度,订单交期难以把握;财务报表编制工作量大,数据准确率低等。有了ERP管理体系,不仅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工作效率也有了质的提升。
拥有“奉贤区企业技术中心”和“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两大技术平台,并同国内十余所科研院所建立了横向协作联系,索谷集团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独立自主的研究开发体系。在自主开展研发创新工作的同时,“索谷”还十分重视“产学研”的合作,来提升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使“索谷”在多项技术应用创新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如已开发的环保安全型耐火电力电缆、环保安全型控制电缆等多项自主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是当今全球经济不景气大背景下,企业必走之路。林志彬从未停止对此课题的深远思考和实践。“其实,我们现在提供的不仅仅是电线电缆产品,而是针对客户的需求,努力转变为供电系统综合解决方案的服务商。通过对客户固有供电方式的优化,来提高客户降低成本的可能性。”林志彬解释道,“2011年,我们为非洲的加纳共和国提供了公司新研制的高性价比铝合金复合导体电缆,既降低了对方的建设成本,又提高了可靠、安全的供电模式,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客户的困扰,当地的供电公司因此在2012年和我们签订了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动,却为我们双方的长久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林志彬似乎再一次在创新升级上走在了同行的前面,但他自己却又有不同的看法:“电线电缆行业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大创新大革新可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目前我们有40余名全职研发人员,会将每年4%到5%的营业收入投入技术研发,希望依靠我们的研发团队积极开发新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增加附加值。”
正因为林志彬带领他的团队走活了“苦练管理内功”、“坚持创新转型”两步棋,在2012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索谷集团依旧保持平稳增长。企业还在业界裁员、减薪的浪潮中继续招贤纳士,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快步迈入了2013年发展的“春天”。
现年34岁的林志彬用他的年轻告诉我们,年轻人有着独特的能量与激情,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新思维,去做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疯狂尝试。对于那些保持年轻心态和狂热思想的人来说,创业永远都为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