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学故事,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rius1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的学习?数学知识有些内容对孩子来说学起来确实挺难,而且枯燥乏味,再加上教师一味的去讲解和灌输,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如果能在教学中融入些数学故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理解新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巧用数学故事引入新知,激发学生兴趣
  任何地方都有不爱学习的学生,但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应该不多,用数学故事引入新知,能让学生快速的集中注意力,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如苏教版教材三年级《24时记时法》后面有“你知道吗?”我在公开课教学中把它编成一个故事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古代人怎么确定时间的吗?(不知道)看屏幕(学生立刻有了兴趣)开始我们的祖先白天到外面去打猎,晚上回到居住的山洞里休息。他们只知道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聪明的人们学会利用测太阳影子的方法来确定时间……正当学生听的津津有味的时候,我话锋一转,今天我们是用什么来确定时间的?(钟表)这样的故事引入,不但让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了解人类研究时间的发展历程,对接下来自主探究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 巧用数学故事,突破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教学中教师经常碰到学生不容易理解,老师也没什么好办法讲解的内容。比如苏教版六年级的《成反比例的量》一课,这个内容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大部分老师都是通过让学生观察表格中两种量的变化趋势,再比较分析来教学的,但结果学生表面上理解,自己一做题就錯。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成反比例关系”这一概念。
  因此我教学时编了《裁缝和地主》的故事:一个地主是个守财奴,干什么事都不愿意多出一分钱,还特别爱占便宜。有一次地主拿着一匹布去做衣服,问裁缝:“这匹布能做两件衣服吗?”裁缝说:“可以啊”地主一看裁缝答应的那么爽快,心想裁缝做衣服肯定占很多便宜,于是又问:“能做3件吗?”“能”裁缝又爽快的答应了,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地主试探着问:“多好的布,想做10件可以吗?”裁缝迟疑了一下,说:“可以啊”。这时地主想要让他做两件衣服不亏大了,心里暗暗得意。过了几天,地主到裁缝店取衣服,一看傻了,10件衣服小的只够刚生的婴儿穿的!
  学生听完后哈哈大笑,我立刻问:“你们笑什么?”“为什么裁缝说2件、3件……10件都可以做呢?”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自己的想法。最后讨论得出:每件衣服用布量×衣服数量=布匹的总量,因为总量不变,所以做的衣服越多,每件衣服用布量就会越少,所以衣服会越来越小。通过故事融入,不但学生兴趣盎然,而且自主的找到对应量的数量关系式,并真正理解了“成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三、 巧用故事背景,让练习“动”起来
  苏教版教材中,课后练习很多都有主题图,题中的数学信息都融在主题图中,因此完全可以让这些主题图“动”起来,变成一个个故事片段或故事情境,让学生在练习中充满乐趣。
  如我在教学《纳税》一课练习时,融入故事背景:我们班王成同学父母开了一家家电店,每个月的营业额是38000元,如果按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每月应缴税多少元?练习后我趁机让学生根据自己家的情况或对生活的了解,自己编题,自己解答汇报。这样,同学们兴趣高涨,感觉不到一点枯燥;再如教学《24时记时法》把练习串成一个故事背景,带着学生去逛街:通过课件,一路带着学生经过熟悉的早餐店、银行、超市和公交车站台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把24时记时法转换成普通记时法,学生练习也能越练越高兴。
  巧用数学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也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还可以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独立操作的能力、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是学生创造能力的萌芽和基础。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创造能力 环境 观察能力 创造性思维 想象力  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
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問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生只有具备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独具个性的学习者。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期刊
摘要:在经济与科技大力发展的今天,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学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了人才培养项目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科目,同时也是教师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环节。本文就初中教学课堂教学的优化进行了以下的分析探讨,提出几点优化途径予以教师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 优化教学 途径  数学作为一门主要课程,保证其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实现教师教学目标和学校人才培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近几年来,中考加强了对实验的考查,实验题已成为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实验题占全卷分值的比例已略有增加(由前几年的12%增至今年的17%),而且實验题的要求也逐年升高,由单纯
期刊
【摘要】作业评价是数学教学的有效辅导手段,是十分有效的师生沟通方式.教师利用作业评语传送期待,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合理的作业评语能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学习效果,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还给学生以温馨和关怀,有不可低估的心理教育作用。本文主要阐述积极的作业评语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学教学 作业评语  数学课程评价涉及多方面,包括学生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学习评价等。它们
【内容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条件,促使迁移顺利进行。抓好预备铺垫,促进知识的迁移。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实现迁移的基本条件,要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教师必须注意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顺利通过的桥梁,那就必须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充分的预备知识。要求教师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作好新授前的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关键词】精心设计 运用迁移 优化 提高  面对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针对我国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或者说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其目的,一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智能,特别是自我评价的能力;二是通过作业这个"窗口"获得信息,及时反馈,调整教学。作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作业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作业的数量影响着学生作业心态,而作业心态左右着作业的质量。我在此谈谈作业布置、完成和批改中的一些问题。  一
期刊
摘要:此文章主要是探讨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效率和质量,初中生在思想方面正是一个过渡期,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相较小学数学初中初学的逻辑思维更强,也比较抽象。所以要更好的使学生能够适应初中数学,提高学习效率就更  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以下几点方法,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学能力 效率 质量 现代信息技术  1积极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
[摘要]函数的连续性对微积分学习非常重要,要掌握好函数的连续就要掌握函数连续的定义、连续与间断的关系、以及连续函数的一些结论等,只要掌握了这些,对函数连续性问题的研究就基本能够解决。  [关键词]函数连续的定义 连续与间断的关系 连续与极限的关系  在生产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连续变化的问题,如河水的连续流动、气压的连续变化等,这些连续变量都各自对应着一个连续函数,在微积分中,函数的连续性也是学习
"激励性教育是指:用激励性语言、行动去触动心灵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情"为主体,感化学生并促进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笔者通过实践、反复调整、修正,最后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1.层次性提问与赞许式评价  授课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  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教师的作用是导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