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加强对学生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为学生今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奠定坚实基础。虽然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已经更加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心理,这就为学生喜爱和接纳思想品德课提供了可能,但是在教学中特别是农村,我的观察调查结果是:学生对思想品德新课程感觉好,教材贴近生活;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了很多的亮点,但也存在问题和困难,如:专业教师缺乏,其他学科老师兼任思品老师现象突出;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一上课不是空洞说教,就是勾划问题和答案,除了念与背所谓的考试知识点,就是反复做很多似是而非的题目,新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教师的教学行为形式变了,但有效性值得怀疑;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滞后,束缚了思品教师进行课改的手脚;硬件设施的落后,师生视野不够开阔等等原因,制约了新课程实施。鉴于以上种种原因,要改变这一种状况,达到素质教育目的,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就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得出以下五点看法:
1. 中学思想品德课老师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拓宽信息渠道。
步入二十一世纪,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处在知识、信息激增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当前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已经是比较紧跟时代的发展了,特别是近年新编的,并且每年重印时,还会有新的材料补充进来,所以在学生获取信息渠道日益方便的今天,老师如果还死报教材,按部就搬,不人为地增加新的知识,则思想品德课很难富有时代气息,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将会降低,其教育功能将会丧失,学科教师假如不及时参加培训和学习,将无法胜任这门学科的教学。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的老师要不断地补充新知识,引用新事例,新材料,阐述新情况,把课上好上活。这对思想品德课老师来说,无疑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我们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觉得要做好以下几点:
(1) 教师要认真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
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建立稳定的在职教师培训制度,用制度形式保证教师有时间有机会学习新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并熟练把握现代先进教育技术,能很好地利用视听设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等来为教学服务。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新教材要求教师有宽同视野、渊博的知识,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对自己所从事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有较深的了解与把握,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继续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当然继续教育不要成为形式,应及时增加相关的新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今年全省开展的教师暑期培训,虽然只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培训学习,其中研修的教育思想和教法学法,对我们思想品德教师来说,也同样受益。
(2) 培养良好的知识、信息增长行为习惯。
如准时收看央视一套的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央视二套第一时间、全球资讯榜等栏目,有条件可抽空上网浏览,如信息量较多的新华网、人民网等,如在复习道德知识点——责任专题时,我们可以联系20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这样效果就很好,因为这是当前比较典型的新闻。当然也要看看报纸,同时还要注意信息的积累和整理。
(3) 加强同学科以及相异学科教师的交流,提高信息转化能力。
作为思想品德课的专任老师,只有加强信息的交流与转化,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否则拥有的信息量再多,亦是无用,所作所为亦是徒劳。
2. 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所以思想品德课老师培养学生兴趣应做到:
(1) 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好说、好动、好参与的特点,做到讲解与讨论的结合,课本知识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积累知识与亲身实践的结合等。我曾经做过一个课堂调查,让学生总结“你最喜欢怎样上思想品德课”,有80%的学生回答是上成活动课,这是比较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因为通过让学生参与不同现形式的活动,如个案分析、经验交流、角色扮演、小组研讨、辩论等形式,引起他们的学习爱好,感知、体验、领会、探究学习内容、探索学习方法,可以通过活动来明白一些道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以最大的热情和浓厚的求知欲完成学习的任务。
(2) 老师要做到可敬、可亲。这要求老师一方面上课要对学生充满激情,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亲切自然,学会关心学生,随时注意观察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反映情况,为学生释疑解惑,不可太严肃,板起面孔,不可不顾学生,一味讲课。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有话敢说,有疑敢问,允许和鼓励学生和老师争论,探讨问题。另一方面,老师应当有较高的师德修养,能严于律己,虚心好学,敬业爱生,尽职尽责,言谈举止要文明高雅,处处为人师表。所以说只有老师可亲可敬,才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如果老师态度冷漠,知识浅薄,既不可亲,又不可敬,那么,学生必然心灰意冷,对学习没兴趣。
(3) 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举行讨论课、报告会等,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效果也不错。
(4)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质疑。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过去满堂灌,学生厌学或死学现象较重;素质教育了,必须让学生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我在教学中,总喜欢提问一些问题,更喜欢让学生提问,大家共同探讨。有时课上,有时课下,给学生一个评价标准:谁提问的问题好,属于思考性学者;谁会回答的问题多而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只会学习不会发问,不是老师的好学生。或许是一种培养吧,我的学生很善于表现自己,非常善于发问,课堂上少了些书呆子,多了些智慧的火花。由此可见,适当的表扬会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5) 平等看待不同水平的学生。现在大都是小组教学,老师在分组时也考虑的比较周到,好中差均衡于各组。其目的很明显,希望大家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这种和谐关系的维系有待于老师的强化。老师在驾驭课堂时,要面向全体。对于优生,要满足他解疑答惑的需求,更要关注差生的情绪,他们的优点甚至一点进步,我们都应给与肯定,一个赞许的眼神都有可能唤起一个孩子的信心,甚至创造奇迹。
3. 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资料。
新编思想品德课本有一个重要特点:相当多课都配有插图资料。教师不能视之可有可无,应十分重视,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做到:认真钻研教材,注意插图和教材内容的关系。如九年级第89-90页通过观察四幅插图引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挖掘教材,把插图意思讲清楚,以达到理解观点,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掌握特点,注意插图的使用方式,特别是须注意交换方式,避免单调乏味:反映教材重点难点的插图应在讲课中使用,印证教材理论观点的插图,一般在课后使用,富有吸引力的插图,最好在导入新课时使用。
4. 工作中应当有“勤”字观念。
在我们农村初中学校,我认为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是由相当复杂的综合因素造成的,如生源的好坏,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否,教师的素质高下,社会的环境优劣等,在这些诸因素中,我觉得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是否有“勤”的观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谓“勤”,是指尽力多做或不断地做。勤体现在:
(1) 勤于疏通教材;(2) 勤于阅读参考资料;(3) 勤于参加教研活动;(4) 勤于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作业笔记完成的情况;(5) 勤于整理教学反思。特别是教学反思,我觉得很重要,每个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总会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经验和失败经过总结与疏通会让人聪明起来,只要我们认真总结每一堂课、每一阶段、每一学期的教学得失、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样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
5. 重视转化和辅导差生 。
差生每所学校都是有,特别是我们农村“留守”孩子的增多,这个问题更加严峻。转化差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差生要热心、耐心,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首先转换教育观念,认识到差生学习基础差,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精心培育,更需要得到教师和全体同学的尊重。对差生,决不歧视他们,切忌一味指责。课外多花一点时间与差生谈心、谈学习,帮助他们分析落后的原因所在,指导他们查漏补缺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差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其次要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每位差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常为自己的优点不被人所知而感到委屈。如有这样一位学生,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可是手却很巧,会折纸、剪纸,能用塑料瓶制成各种形象的动物。我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在学习《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时,课堂上肯定了他的优点和长处。并指出学习基础差只是暂时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勤能补拙,只要自己有信心,讲究学习方法,一定能够补上来的。此后,这位学生学习上有了变化。到学期结束,他的各门功课的成绩都有了很大提高,得到全体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最后,要耐心辅导,逐步提高。教学上要充分考虑到差生的接受能力,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特别像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基础差,只有耐心辅导,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经常利用早晚自修等课余时间,每次组织三至五名差生,给予耐心辅导,决不歧视、讽刺、打击他们。在辅导中,主要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态度,使他们不致于破罐子破摔,而成为社会的负担。台下十年功,台上几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部分差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总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思想品德课老师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和挑战,但不论怎样,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脚踏实地,真正做到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就会使这门课唤发生机和活力,展现出思想品德课应有的魅力。
1. 中学思想品德课老师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拓宽信息渠道。
步入二十一世纪,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处在知识、信息激增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当前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已经是比较紧跟时代的发展了,特别是近年新编的,并且每年重印时,还会有新的材料补充进来,所以在学生获取信息渠道日益方便的今天,老师如果还死报教材,按部就搬,不人为地增加新的知识,则思想品德课很难富有时代气息,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将会降低,其教育功能将会丧失,学科教师假如不及时参加培训和学习,将无法胜任这门学科的教学。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的老师要不断地补充新知识,引用新事例,新材料,阐述新情况,把课上好上活。这对思想品德课老师来说,无疑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我们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觉得要做好以下几点:
(1) 教师要认真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
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建立稳定的在职教师培训制度,用制度形式保证教师有时间有机会学习新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并熟练把握现代先进教育技术,能很好地利用视听设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等来为教学服务。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新教材要求教师有宽同视野、渊博的知识,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对自己所从事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有较深的了解与把握,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继续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当然继续教育不要成为形式,应及时增加相关的新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今年全省开展的教师暑期培训,虽然只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培训学习,其中研修的教育思想和教法学法,对我们思想品德教师来说,也同样受益。
(2) 培养良好的知识、信息增长行为习惯。
如准时收看央视一套的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央视二套第一时间、全球资讯榜等栏目,有条件可抽空上网浏览,如信息量较多的新华网、人民网等,如在复习道德知识点——责任专题时,我们可以联系20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这样效果就很好,因为这是当前比较典型的新闻。当然也要看看报纸,同时还要注意信息的积累和整理。
(3) 加强同学科以及相异学科教师的交流,提高信息转化能力。
作为思想品德课的专任老师,只有加强信息的交流与转化,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否则拥有的信息量再多,亦是无用,所作所为亦是徒劳。
2. 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所以思想品德课老师培养学生兴趣应做到:
(1) 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好说、好动、好参与的特点,做到讲解与讨论的结合,课本知识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积累知识与亲身实践的结合等。我曾经做过一个课堂调查,让学生总结“你最喜欢怎样上思想品德课”,有80%的学生回答是上成活动课,这是比较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因为通过让学生参与不同现形式的活动,如个案分析、经验交流、角色扮演、小组研讨、辩论等形式,引起他们的学习爱好,感知、体验、领会、探究学习内容、探索学习方法,可以通过活动来明白一些道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以最大的热情和浓厚的求知欲完成学习的任务。
(2) 老师要做到可敬、可亲。这要求老师一方面上课要对学生充满激情,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亲切自然,学会关心学生,随时注意观察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反映情况,为学生释疑解惑,不可太严肃,板起面孔,不可不顾学生,一味讲课。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有话敢说,有疑敢问,允许和鼓励学生和老师争论,探讨问题。另一方面,老师应当有较高的师德修养,能严于律己,虚心好学,敬业爱生,尽职尽责,言谈举止要文明高雅,处处为人师表。所以说只有老师可亲可敬,才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如果老师态度冷漠,知识浅薄,既不可亲,又不可敬,那么,学生必然心灰意冷,对学习没兴趣。
(3) 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举行讨论课、报告会等,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效果也不错。
(4)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质疑。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过去满堂灌,学生厌学或死学现象较重;素质教育了,必须让学生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我在教学中,总喜欢提问一些问题,更喜欢让学生提问,大家共同探讨。有时课上,有时课下,给学生一个评价标准:谁提问的问题好,属于思考性学者;谁会回答的问题多而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只会学习不会发问,不是老师的好学生。或许是一种培养吧,我的学生很善于表现自己,非常善于发问,课堂上少了些书呆子,多了些智慧的火花。由此可见,适当的表扬会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5) 平等看待不同水平的学生。现在大都是小组教学,老师在分组时也考虑的比较周到,好中差均衡于各组。其目的很明显,希望大家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这种和谐关系的维系有待于老师的强化。老师在驾驭课堂时,要面向全体。对于优生,要满足他解疑答惑的需求,更要关注差生的情绪,他们的优点甚至一点进步,我们都应给与肯定,一个赞许的眼神都有可能唤起一个孩子的信心,甚至创造奇迹。
3. 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资料。
新编思想品德课本有一个重要特点:相当多课都配有插图资料。教师不能视之可有可无,应十分重视,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做到:认真钻研教材,注意插图和教材内容的关系。如九年级第89-90页通过观察四幅插图引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挖掘教材,把插图意思讲清楚,以达到理解观点,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掌握特点,注意插图的使用方式,特别是须注意交换方式,避免单调乏味:反映教材重点难点的插图应在讲课中使用,印证教材理论观点的插图,一般在课后使用,富有吸引力的插图,最好在导入新课时使用。
4. 工作中应当有“勤”字观念。
在我们农村初中学校,我认为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是由相当复杂的综合因素造成的,如生源的好坏,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否,教师的素质高下,社会的环境优劣等,在这些诸因素中,我觉得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是否有“勤”的观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谓“勤”,是指尽力多做或不断地做。勤体现在:
(1) 勤于疏通教材;(2) 勤于阅读参考资料;(3) 勤于参加教研活动;(4) 勤于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作业笔记完成的情况;(5) 勤于整理教学反思。特别是教学反思,我觉得很重要,每个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总会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经验和失败经过总结与疏通会让人聪明起来,只要我们认真总结每一堂课、每一阶段、每一学期的教学得失、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样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
5. 重视转化和辅导差生 。
差生每所学校都是有,特别是我们农村“留守”孩子的增多,这个问题更加严峻。转化差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差生要热心、耐心,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首先转换教育观念,认识到差生学习基础差,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精心培育,更需要得到教师和全体同学的尊重。对差生,决不歧视他们,切忌一味指责。课外多花一点时间与差生谈心、谈学习,帮助他们分析落后的原因所在,指导他们查漏补缺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差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其次要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每位差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常为自己的优点不被人所知而感到委屈。如有这样一位学生,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可是手却很巧,会折纸、剪纸,能用塑料瓶制成各种形象的动物。我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在学习《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时,课堂上肯定了他的优点和长处。并指出学习基础差只是暂时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勤能补拙,只要自己有信心,讲究学习方法,一定能够补上来的。此后,这位学生学习上有了变化。到学期结束,他的各门功课的成绩都有了很大提高,得到全体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最后,要耐心辅导,逐步提高。教学上要充分考虑到差生的接受能力,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特别像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基础差,只有耐心辅导,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经常利用早晚自修等课余时间,每次组织三至五名差生,给予耐心辅导,决不歧视、讽刺、打击他们。在辅导中,主要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态度,使他们不致于破罐子破摔,而成为社会的负担。台下十年功,台上几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部分差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总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思想品德课老师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和挑战,但不论怎样,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脚踏实地,真正做到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就会使这门课唤发生机和活力,展现出思想品德课应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