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因“后进生”而感到焦头烂额,也常常因恨铁不成钢而感到无奈。作为教师,不能因后进生学习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文章结合笔者自身的经验,简单分析了有效帮助后进生健康成长的相关策略。首先,了解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其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再次,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最后,捕捉最佳时机对后进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后进生;转化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就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他们,了解他们,才能使他们改正缺点,走出学习困境,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面对“后进生”,教师的责任重大,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转化后进生这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认真了解、分析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对症下药
据心理学家测试,智力超常者和智力低下者仅占少数,约95%的人是中等智力,绝大多数人的智力相差不大。一些后进生甚至比一般学生还聪明,但就是不爱学习,导致学习暂时落后。可见,许多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不是智力水平低下,而是非智力因素缺陷造成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除认知能力的智力因素之外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及注意力等诸多心理因素的一种综合反映。后进生的主要表现就是学习缺乏明确的动机,兴趣波动较大,注意力分散,学习心灰意懒,缺乏意志力。换言之,他们不是不能学习,而是不肯学习,不懂学习。
那么,如何有效帮助后进生走出学习困境呢?
二、用爱心抚慰心灵,宽容、理解、尊重后进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最有效的手段,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和宽容。优秀的教师会用爱的阳光温暖学生的心灵,融化学生内心的坚冰,让他们健康成长。尤其对后进生这个特殊群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有爱心和耐心。这是促使后进生不断进步、积极向上的基本保证。
后进生由于表现差、成绩落后,常被人遗忘,甚至遭到同学的歧视,有些教师对他们也漠不关心,放任自流。他们得不到教师的关心与重视,感受不到温暖,更不思进取,自暴自弃,心灵逐渐封闭起来,形成恶性循环。其实后进生的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宽容、理解、信任和帮助。教师更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多与他们交流,用真诚感染、打动他们。语文课上,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多关注他们上课的情况,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和重视;用良好的学习氛围影响他们,给他们正确的导向;把他们与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结成互助对子,让身边的优秀生成为他们的榜样。教师也可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心和殷切期望时,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因材施教,善于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
人都喜欢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赞美,后进生更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美。但他们平时表现不好,优点往往会被大家忽视。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做到从教学的各个环节观察发现他们语文学习上的长处;善于从家长、其他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了解后进生语文学习上的闪光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为他们提供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展示。从而改变他们在班级中的地位,获得同学们的尊重、赞赏,以此重塑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
在教学中,笔者常这样帮助后进生: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讲成语故事、名著故事等,特意帮助他们准备故事,指导他们如何演讲,并给予高度肯定和充分鼓励;对成绩不好但书写漂亮的后进生,在点评作业时突出表扬,还请他帮忙出黑板报或帮教师在黑板上抄写答案;对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吐字清晰的后进生,让他早读带读,或介绍他到学校广播站播音……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赞扬,让他们知道教师时刻关注着他们,并为他们的进步而感到高兴。
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帮助的后进生在学习中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四、善于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捕捉最佳时机对后进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标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不仅是人们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还具有人文性。
(一)借助经典文本进行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一向重视“文以载道”,重视渗透德育教育,经典文本不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还对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高尚情操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这些对于后进生尤其重要。如学习《背影》中对父亲那“肥胖的、深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蹒跚”的背影的描写,塑造了一座平凡父爱的丰碑,让学生体味亲情,懂得父爱的深沉,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巴金先生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语文教学可以也应该达到这个目的。
(二)借助写作训练进行心理疏导
中学生的心理正处于“断乳期”,心智尚未成熟,有诸多心理的困惑与矛盾,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疏导,可能会使他们心情郁闷、固执偏激,甚至走向心理极端。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进行说教,处于青春叛逆期、心理封闭、抵触情绪强的后进生是很难接受的。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写作训练中发现教育学生的良机。对于性格内向、不爱与人沟通的后进生,引导他们感到烦恼、苦闷时,可以用笔把内心的痛苦尽情地宣泄出来,并写在日记或周记中。魏书生老师将这种方式称为“道德长跑”。这样不仅能够达到调节学生心理的目的,帮助他们度过一个艰难时期,更重要的是,学生把内心真实的感受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一篇不错的习作。久而久之,他们在“道德长跑”中不仅提高了思想认识,还提高了写作水平,从而促进了语文成績的提高。
(三)借助课外阅读培养精神品质
真正爱读书、会读书的学生中没有差生。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意识地训练后进生的读书习惯,笔者经常向他们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催人上进、能使人受到真善美熏陶的好文章、好读物;常常以课外阅读的形式把范仲淹、成龙、杨利伟、郎朗、袁隆平、霍金等他们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名人的成长历程和故事介绍给他们,让他们意识到成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任何人的成功都跟他们的艰苦奋斗分不开。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开阔了视野,积累了写作素材,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潜移默化中也受到了意志力和精神品质的教育。
转变后进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且语文学习是一门慢艺术,所以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切忌急于求成。另外,教师要正确看待后进生的反复现象,允许他们在失败中崛起,在波折中渐渐走向成熟,鼓励他们敢于自我竞争、自我挑战,在反反复复中把他们引上前进的道路。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对后进生的辅导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对后进生倾注爱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春风化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这样做,后进生是可以后来居上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魏书生.魏书生精讲学生高效学习法[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语文教学;后进生;转化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就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他们,了解他们,才能使他们改正缺点,走出学习困境,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面对“后进生”,教师的责任重大,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转化后进生这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认真了解、分析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对症下药
据心理学家测试,智力超常者和智力低下者仅占少数,约95%的人是中等智力,绝大多数人的智力相差不大。一些后进生甚至比一般学生还聪明,但就是不爱学习,导致学习暂时落后。可见,许多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不是智力水平低下,而是非智力因素缺陷造成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除认知能力的智力因素之外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及注意力等诸多心理因素的一种综合反映。后进生的主要表现就是学习缺乏明确的动机,兴趣波动较大,注意力分散,学习心灰意懒,缺乏意志力。换言之,他们不是不能学习,而是不肯学习,不懂学习。
那么,如何有效帮助后进生走出学习困境呢?
二、用爱心抚慰心灵,宽容、理解、尊重后进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最有效的手段,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和宽容。优秀的教师会用爱的阳光温暖学生的心灵,融化学生内心的坚冰,让他们健康成长。尤其对后进生这个特殊群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有爱心和耐心。这是促使后进生不断进步、积极向上的基本保证。
后进生由于表现差、成绩落后,常被人遗忘,甚至遭到同学的歧视,有些教师对他们也漠不关心,放任自流。他们得不到教师的关心与重视,感受不到温暖,更不思进取,自暴自弃,心灵逐渐封闭起来,形成恶性循环。其实后进生的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宽容、理解、信任和帮助。教师更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多与他们交流,用真诚感染、打动他们。语文课上,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多关注他们上课的情况,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和重视;用良好的学习氛围影响他们,给他们正确的导向;把他们与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结成互助对子,让身边的优秀生成为他们的榜样。教师也可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心和殷切期望时,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因材施教,善于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
人都喜欢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赞美,后进生更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美。但他们平时表现不好,优点往往会被大家忽视。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做到从教学的各个环节观察发现他们语文学习上的长处;善于从家长、其他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了解后进生语文学习上的闪光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为他们提供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展示。从而改变他们在班级中的地位,获得同学们的尊重、赞赏,以此重塑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
在教学中,笔者常这样帮助后进生: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讲成语故事、名著故事等,特意帮助他们准备故事,指导他们如何演讲,并给予高度肯定和充分鼓励;对成绩不好但书写漂亮的后进生,在点评作业时突出表扬,还请他帮忙出黑板报或帮教师在黑板上抄写答案;对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吐字清晰的后进生,让他早读带读,或介绍他到学校广播站播音……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赞扬,让他们知道教师时刻关注着他们,并为他们的进步而感到高兴。
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帮助的后进生在学习中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四、善于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捕捉最佳时机对后进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标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不仅是人们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还具有人文性。
(一)借助经典文本进行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一向重视“文以载道”,重视渗透德育教育,经典文本不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还对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高尚情操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这些对于后进生尤其重要。如学习《背影》中对父亲那“肥胖的、深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蹒跚”的背影的描写,塑造了一座平凡父爱的丰碑,让学生体味亲情,懂得父爱的深沉,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巴金先生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语文教学可以也应该达到这个目的。
(二)借助写作训练进行心理疏导
中学生的心理正处于“断乳期”,心智尚未成熟,有诸多心理的困惑与矛盾,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疏导,可能会使他们心情郁闷、固执偏激,甚至走向心理极端。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进行说教,处于青春叛逆期、心理封闭、抵触情绪强的后进生是很难接受的。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写作训练中发现教育学生的良机。对于性格内向、不爱与人沟通的后进生,引导他们感到烦恼、苦闷时,可以用笔把内心的痛苦尽情地宣泄出来,并写在日记或周记中。魏书生老师将这种方式称为“道德长跑”。这样不仅能够达到调节学生心理的目的,帮助他们度过一个艰难时期,更重要的是,学生把内心真实的感受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一篇不错的习作。久而久之,他们在“道德长跑”中不仅提高了思想认识,还提高了写作水平,从而促进了语文成績的提高。
(三)借助课外阅读培养精神品质
真正爱读书、会读书的学生中没有差生。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意识地训练后进生的读书习惯,笔者经常向他们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催人上进、能使人受到真善美熏陶的好文章、好读物;常常以课外阅读的形式把范仲淹、成龙、杨利伟、郎朗、袁隆平、霍金等他们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名人的成长历程和故事介绍给他们,让他们意识到成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任何人的成功都跟他们的艰苦奋斗分不开。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开阔了视野,积累了写作素材,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潜移默化中也受到了意志力和精神品质的教育。
转变后进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且语文学习是一门慢艺术,所以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切忌急于求成。另外,教师要正确看待后进生的反复现象,允许他们在失败中崛起,在波折中渐渐走向成熟,鼓励他们敢于自我竞争、自我挑战,在反反复复中把他们引上前进的道路。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对后进生的辅导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对后进生倾注爱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春风化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这样做,后进生是可以后来居上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魏书生.魏书生精讲学生高效学习法[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