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3455”课堂教学模式的详细阐释,以期寻找语文课堂改革的新出路。
关键词:语文课堂;“3455”课型;改革;出路
近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海门市四甲中学也构建了富有特色的“3455”课堂教学模式,即“3个环节:先学、后教、练习;4个步骤:解读要点、合作学习、踊跃展示、适时讲授;教学内容5点化:基点内容自求化、要点内容问题化、重点内容习题化、难点内容层次化、亮点内容全面化;教学过程坚持5原则:没有师生互动的课不上、没有学生练习的课不上、没有教学目标检测的课不上、没有使用多媒体的课不上、没有问题驱动的课不上”。以期通过课堂改革,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正本清源、更新观念,促进教学相长。在课堂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有困惑,有不解,有怅惘,但我们始终坚信,只要我们的课堂改革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我们就要坚持做下去。
笔者经过长期的课堂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许多困惑。
困惑一:改革进入深水区,理论支撑不够,原动力不足。中学语文课堂改革一般很少有大动作,有大动作者且成功的更是寥寥无几,而根本原因就在于理论研究滞后。就好比行军打仗一样,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马”好比是课堂改革的实践操作,“粮草”就是课堂改革的理论支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厘清语文学科的本质和特点,更要了解当下语文教学界的流派以及语文教学的新方法等。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缺少理论的实践是不成熟的实践,所以我们课堂改革的前提是必须搞清语文的教学本质,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改革创新,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效的语文课堂改革之路。
困惑二:评价机制立而未破,改革缺乏长效的制度保障。改革的关键在于评价机制,如果用传统的评价机制来衡量改革的效益,那么这样的改革也必将走向失败。课堂改革,尤其是语文课堂改革,它的效益是隐性的、长效的,其效益评价更是复杂的、多元的。有人说:能否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课堂改革成功的关键。我校“3455”课堂教学模式虽形成严谨的考核评价机制,却未取得全面的成功。语文教师在课堂改革上积极踊跃,充满了激情与创意。对于传统的课堂敢于说“不”,大胆地尝试与创新,基本在“3455”课型下探索出一套独具特色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然而每逢大考前夕,语文教师会产生种种顾虑,担心各级各类的“行政考核”,会下意识地改变当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用传统“填鸭式”来应对考试。基于此,我们认为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仅有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是不够的,更要依照评价机制去测量考核。我们不能把基于“3455”课型形成的评价机制束之高阁,必须让其发挥作用,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改革保驾护航。
困惑三:语文学科被淡化、弱化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善。近年来,高考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语文学科更是首当其冲。无论是社会,还是语文界,都希望能够提升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甚至有人提出语文单科200分或180分的设想。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仅靠提高分值无法充分调动当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语文学科被淡化、弱化的状况未得到有效改善。本应受到重视的母语教学,反而被学生淡化、弱化,甚至边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应试教育下,语文学科高考评价的区分度不强。要想改变这种局面不是仅依靠教学单位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从教育管理层面上审视语文学科的考核评价,切实提升语文学科的地位,才能更有效地推动语文课堂改革。
语文课堂改革应坚持以问题设计为起点,自主学习为基础,探究体验为核心,展示交流为途径,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将单向的知识传授变为双向的教学互动,变记忆型教学为思维型教学,以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确保师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广度、深度、有效度。这样就需要我们寻找语文课堂改革的新出路,找到突围的新路径。
一、从局部改革入手,带动整体改革
当下的课堂改革都想快速的、整体的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如果忽视了语文课程内部宏观和微观的关系,盲目地追求快速的、整体的改革,必然会使得改革走向歧途,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语文课堂改革既要有宏观理论的指导,又要有微观的实践操作,以微观实践不断修正和完善整体改革。“3455”课堂教学模式宏观框架基本搭建起来,有了语文课堂改革的理论指导,更有优秀教师的典型示范,但不能求毕一日之功,尤其是語文课堂改革。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任何模式不能简单的复制。所以,语文课堂改革不能盲目地追求快速、整体,而是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对特定的篇目、课型进行深入的研究,哪怕只是在一节课中,有一个创新点也是好的。例如,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的环节,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堂都需要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确定课堂组织形式,不能照搬照抄、生搬硬套。这时需要的是教师的智慧,思考哪些课可以“合作学习”,哪些课不能“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可以设置“合作学习”等问题。语文课堂改革应以局部改革人手,这样不仅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还可以有效地带动整体改革。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相互转化生成效益
中学语文课堂改革在设想付诸实践一段时期后,会遇到改革的瓶颈。主要原因是中学课堂改革者的理论研究滞后,这样就会导致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语文课堂改革需要改革者不断的完善自我,建构改革方案的理论高度,也需要教师深入课堂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实践来关照理论。我校“3455”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一个周期的完善,理论层次基本构建起来,相对来说也比较完善,然而理论与实践有很多地方是脱节的,甚至是背离的。比如,“3455”课堂教学模式的3个环节是先学、后教、练习,而现实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课堂的教学环节是先教、质疑、析疑、练习,没有凸显出课堂改革的要旨——学生主体性。我想中学语文课堂改革需要适当的理论支撑,但更重要的是注重教学实践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真正地做到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丰富完善教学理论,彼此之间相互转化生成效益。
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是要摒弃传统,而是更新教学理念,激活教与学的思维,做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思想理念和实践行动的创新。在改革的路上,我们要不断回顾、反思、展望,改革的道路上虽有种种困惑,但我们终将各个击破,寻求到突围的新路径。
关键词:语文课堂;“3455”课型;改革;出路
近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海门市四甲中学也构建了富有特色的“3455”课堂教学模式,即“3个环节:先学、后教、练习;4个步骤:解读要点、合作学习、踊跃展示、适时讲授;教学内容5点化:基点内容自求化、要点内容问题化、重点内容习题化、难点内容层次化、亮点内容全面化;教学过程坚持5原则:没有师生互动的课不上、没有学生练习的课不上、没有教学目标检测的课不上、没有使用多媒体的课不上、没有问题驱动的课不上”。以期通过课堂改革,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正本清源、更新观念,促进教学相长。在课堂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有困惑,有不解,有怅惘,但我们始终坚信,只要我们的课堂改革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我们就要坚持做下去。
笔者经过长期的课堂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许多困惑。
困惑一:改革进入深水区,理论支撑不够,原动力不足。中学语文课堂改革一般很少有大动作,有大动作者且成功的更是寥寥无几,而根本原因就在于理论研究滞后。就好比行军打仗一样,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马”好比是课堂改革的实践操作,“粮草”就是课堂改革的理论支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厘清语文学科的本质和特点,更要了解当下语文教学界的流派以及语文教学的新方法等。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缺少理论的实践是不成熟的实践,所以我们课堂改革的前提是必须搞清语文的教学本质,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改革创新,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效的语文课堂改革之路。
困惑二:评价机制立而未破,改革缺乏长效的制度保障。改革的关键在于评价机制,如果用传统的评价机制来衡量改革的效益,那么这样的改革也必将走向失败。课堂改革,尤其是语文课堂改革,它的效益是隐性的、长效的,其效益评价更是复杂的、多元的。有人说:能否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课堂改革成功的关键。我校“3455”课堂教学模式虽形成严谨的考核评价机制,却未取得全面的成功。语文教师在课堂改革上积极踊跃,充满了激情与创意。对于传统的课堂敢于说“不”,大胆地尝试与创新,基本在“3455”课型下探索出一套独具特色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然而每逢大考前夕,语文教师会产生种种顾虑,担心各级各类的“行政考核”,会下意识地改变当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用传统“填鸭式”来应对考试。基于此,我们认为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仅有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是不够的,更要依照评价机制去测量考核。我们不能把基于“3455”课型形成的评价机制束之高阁,必须让其发挥作用,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改革保驾护航。
困惑三:语文学科被淡化、弱化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善。近年来,高考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语文学科更是首当其冲。无论是社会,还是语文界,都希望能够提升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甚至有人提出语文单科200分或180分的设想。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仅靠提高分值无法充分调动当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语文学科被淡化、弱化的状况未得到有效改善。本应受到重视的母语教学,反而被学生淡化、弱化,甚至边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应试教育下,语文学科高考评价的区分度不强。要想改变这种局面不是仅依靠教学单位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从教育管理层面上审视语文学科的考核评价,切实提升语文学科的地位,才能更有效地推动语文课堂改革。
语文课堂改革应坚持以问题设计为起点,自主学习为基础,探究体验为核心,展示交流为途径,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将单向的知识传授变为双向的教学互动,变记忆型教学为思维型教学,以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确保师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广度、深度、有效度。这样就需要我们寻找语文课堂改革的新出路,找到突围的新路径。
一、从局部改革入手,带动整体改革
当下的课堂改革都想快速的、整体的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如果忽视了语文课程内部宏观和微观的关系,盲目地追求快速的、整体的改革,必然会使得改革走向歧途,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语文课堂改革既要有宏观理论的指导,又要有微观的实践操作,以微观实践不断修正和完善整体改革。“3455”课堂教学模式宏观框架基本搭建起来,有了语文课堂改革的理论指导,更有优秀教师的典型示范,但不能求毕一日之功,尤其是語文课堂改革。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任何模式不能简单的复制。所以,语文课堂改革不能盲目地追求快速、整体,而是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对特定的篇目、课型进行深入的研究,哪怕只是在一节课中,有一个创新点也是好的。例如,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的环节,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堂都需要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确定课堂组织形式,不能照搬照抄、生搬硬套。这时需要的是教师的智慧,思考哪些课可以“合作学习”,哪些课不能“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可以设置“合作学习”等问题。语文课堂改革应以局部改革人手,这样不仅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还可以有效地带动整体改革。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相互转化生成效益
中学语文课堂改革在设想付诸实践一段时期后,会遇到改革的瓶颈。主要原因是中学课堂改革者的理论研究滞后,这样就会导致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语文课堂改革需要改革者不断的完善自我,建构改革方案的理论高度,也需要教师深入课堂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实践来关照理论。我校“3455”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一个周期的完善,理论层次基本构建起来,相对来说也比较完善,然而理论与实践有很多地方是脱节的,甚至是背离的。比如,“3455”课堂教学模式的3个环节是先学、后教、练习,而现实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课堂的教学环节是先教、质疑、析疑、练习,没有凸显出课堂改革的要旨——学生主体性。我想中学语文课堂改革需要适当的理论支撑,但更重要的是注重教学实践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真正地做到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丰富完善教学理论,彼此之间相互转化生成效益。
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是要摒弃传统,而是更新教学理念,激活教与学的思维,做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思想理念和实践行动的创新。在改革的路上,我们要不断回顾、反思、展望,改革的道路上虽有种种困惑,但我们终将各个击破,寻求到突围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