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音招)歌,是商朝末代君王纣王的都城,在此居住了半个世纪的我,又一次来到位于城东8公里处淇河岸边的纣王墓,望着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的“纣王之墓”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望着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教授孟世凯先生撰写的“商纣传”,我的思绪不禁倏地飞回到延续600多年的商朝的天空,回味着商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初,大都是顺乎民意。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即是如此。当暴君夏桀沉迷于筑倾宫、饰瑶台,生活奢侈腐朽,“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之时,一直臣服于夏并曾被夏桀囚于夏台后来又被释放的商汤,顺应历史潮流,率兵大败夏桀。共传十四世十七君,有过四百七十一年历史的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就这样顷刻间崩溃灭亡了。百姓欢迎商军的到来,“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可见商汤伐夏之举多么的得人心,军纪多么的严明。正如孟子所言:“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商朝之初,一派兴旺,商成为了黄河流域的主要统治者。西至陕西西部,北至河北北部,南至湖南北部,东至海滨,莫不臣服于商,就连西方的氐族和羌族,也俯首称臣。《诗经·商颂·殷武》曰:“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
江山易得而不易守。在没有战乱享受安逸的日子里,商朝的贵族内部发生了长期而又激烈的权力之争,他们于国家的如何发展壮大而不顾,互相倾轧,明争暗斗,甚至不惜刀兵相见,给如火如荼的商朝泼上了一盆又一盆凉水,使商朝火旺的国势由盛而衰。《史记·殷本纪》曰:“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此时,方国叛乱,再加上洪水的不断光顾,更使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族雪上加霜。自汤至阳甲之弟盘庚,“乃五迁,无定处”。直到盘庚毅然从奄(今山东曲阜东)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后,气喘吁吁的商朝方才稳定下来,政治、经济、文化方才有了较大的发展,诸侯纷纷来朝,商朝又恢复了元气。至武丁时,商朝达到了鼎盛时期。西北伐鬼方,西南伐荆楚,还一再征伐土方、马方、羌方等,可谓节节胜利。东至黄海,北至渤海,西至青海湖,南至古云梦泽(今洞庭湖),都在商朝的势力范围之内,商的疆域则比以往更加辽阔。
每一个朝代的灭亡,大都是统治者不得人心,政治腐败,生活糜烂。商朝的灭亡,亦即如此。
商朝的后期,贵族们除对奴隶们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外,最残酷的就是人祭和人殉。他们将奴隶杀死,供奉祖先、鬼神,这就是人祭。据甲骨文记载:商王在祭祀时,一次杀死的奴隶多达数百人。或砍头,或焚烧,或活埋,或宰割等。甲骨文中记载人祭的,其中记有人数的一千九百九十二条,共用一万三千零五十人;未记人数的一千四百四十五条,共用人数不详。
为奴隶主贵族殉葬,便是人殉。据考古发掘发现,为奴隶主贵族殉葬的少则一、二人,最多则达400多人。位于安阳武官村的商王陵墓,仅墓室与墓道内的殉人就有79个。妇好墓中的殉人15个,有男有女,还有小孩。残忍的人祭和人殉,更加剧了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奴隶们或逃亡,或反抗,为风雨飘摇中的商朝走向灭亡埋下了伏笔。
贵族们的生活越发腐朽透顶了,他们沉湎于酒色之中,醉生梦死,荒淫至极。《尚书·无逸》曰:“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
商朝最后一个君王——纣王,天资聪颖,能言善辩,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托梁易柱之力。他即位后,励精图治,以期重振先祖之兴旺。他御驾亲征,平定东夷,把中原文化传播到了江淮地区。战争的胜利,使大批战俘成为商朝的奴隶,有力促进了商朝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战争的胜利,也冲昏了纣王的头脑。爱江山更爱美人的他,为取悦爱妃妲己,不惜重金,大造离宫别馆,筑广厦高台;让乐师创新淫声,引进“北里之舞”;建酒池,“为长夜之饮”;悬肉林,让男女裸体追逐其间;对妲己言听计从。为博妲己一笑,甚至折朝涉者之胫以观其髓,剖孕妇之腹以观其胎。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暴虐残忍荒淫无度越发加重了奴隶和平民的赋税,越发使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矛盾更加尖锐;他万万没有想到,他连年用兵东夷,不仅损耗很大,而且造成了国内兵力空虚,早已忍辱待发的周武王,正磨刀霍霍等待时机……
当年,九侯有美女献给纣王,而纣王却嫌该女不善淫欲,怒而杀之,并把九侯剁为肉酱。鄂侯争谏,纣又脯了鄂侯。西伯暗自叹息,却被谀臣左疆告密,被纣王囚禁7年。后西伯之臣将美女、奇物、良马等屡献纣王,西伯方被放回。西伯回西歧后,对纣王臣服恭敬,并率诸侯进贡。纣大喜,特赐西伯田地千里,还赐弓、矢、斧、钺等兵器。西伯却借此暗地里扩大自己的实力,以与商对抗。他一边整修内政,增强国力,一边又征伐邻近的方国。为消除将来伐纣的后顾之忧,西、北伐犬戎和密须(今甘肃灵台),后又渡河东征,打通了东进伐纣的通道,直接威胁殷都朝歌(今河南淇县)。接着,西伯又回师灭掉商在西方的关系密切的附属国崇(今河南嵩县北),并将国都自西歧迁至崇,建立丰邑。此时,西伯威望大振,许多诸侯纷纷背叛纣王而归顺西伯,而西伯仍不露声色,对纣王毕恭毕敬。众臣在西伯克黎后,都为之震惊,先后向纣王进谏,沉迷酒色而又轻敌的纣王却置之不理,对西伯嗤之以鼻,一个地方百里的小国,岂能撼动我铁桶般的江山?西伯壮志未酬身先死,但他为东进伐纣奠定了基础,铺好了道路。
早已磨刀霍霍的周武王终于等来了伐纣的大好时机,他继承文王西伯的遗志,联合庸、蜀、羌、微、卢、彭、濮等族或方国,慷慨激昂地历数了纣王的罪状,亲率“戎东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最大、人数最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大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大战一开始,周师如貔、如貅、如熊、如罴。而纣王的主力军却在东夷,拼凑起来的由奴隶和东夷战俘组成的军队,根本不愿为纣王卖命,纷纷阵前倒戈,溃不成军,一败涂地。纣王无奈逃往鹿台,自焚而亡。长达600多年的商朝,就这样断送在纣王之手,重蹈了夏桀的覆辙。据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进行认真的考古研究,又通过天文历法回推克商时关于天象的记载,这年为公元前1046年。在此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末代帝王都未以夏桀、商纣为鉴,又步了桀、纣的后尘。
纣王虽为亡国之君,但一代伟人毛泽东还看其主流大节,在评点二十四史中仍给予了他较高的评价:“把纣王……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但他也指出了纣王失败的教训:“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因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较早为纣王翻案的中国社科院原院长、历史考古学家郭沫若1959年6月到安阳考察时,也对纣王高度评价道:“我来洹水忆殷辛(即纣王),统一神州赖此人。百克东夷身自殒,千秋公案与谁论?”他在《驳说儒》中也说:“像纣王这个对于我们民族发展上的功劳倒是不可淹没的。商代末年有一个很宏大的历史事件,便是经营东南,这几乎完全为周以来的史家所抹杀了。这件事,在我看来,比较起周人的剪灭周室,于我们民族的贡献要更伟大。”在郭沫若的眼中,纣王最后兵败自焚,也是“一幕英雄末路的悲剧,大有点像后来的楚霸王……他自己失败了而自焚的一节,不也足见他的气概吗”?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商朝的奴隶制度是一种极其野蛮的社会制度,奴隶们如牛如马地为奴隶主进行着最廉价的劳动,又如牛如马地任奴隶主宰割,无疑这是应当批判谴责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奴隶制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它使农业和手工业大规模地分工,特别使手工业产生了飞跃的发展。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青铜铸造业。举世闻名的在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就是商朝最大的骄傲,它的铜、锡合金比例,在今天分析起来都是基本符合科学要求的。铸造这件重达832.84公斤的大鼎,需要几百人同时用手工操作,这在科学不发达的商朝,是多么了不起的工程!是多么了不起的技术!其他的青铜礼器,造型美观,纹饰华丽,制作技术精湛绝伦。从考古发掘中发现,商代青铜器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夏代。仅在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礼器,就达数千件之多。其中妇好墓陪葬的就达400多件,且以酒器为主,竟占全部青铜器的百分之七十,品种达10余种。由此看来,商朝贵族嗜酒成风,纣王建酒池“为长夜之饮”,并非空穴来风。
商朝在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轰动世界的甲骨文字。近5000个单字,刻在龟甲或牛肩胛骨上,记录着对祭祀、征伐、天气、疾病、收成等占卜的结果,刻成了一套极其宝贵的最原始的历史文献,刻成了世界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它和青铜器一样,向世界展示着商朝的辉煌,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灿烂的篇章。
商朝远去了,远去了3000多年,但它在奴隶制度下高度发展起来的经济和文化艺术,永远定格在商朝的天空,永远闪亮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空;同时,纣王亡国的教训,也永远值得人们思考、回味……■
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初,大都是顺乎民意。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即是如此。当暴君夏桀沉迷于筑倾宫、饰瑶台,生活奢侈腐朽,“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之时,一直臣服于夏并曾被夏桀囚于夏台后来又被释放的商汤,顺应历史潮流,率兵大败夏桀。共传十四世十七君,有过四百七十一年历史的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就这样顷刻间崩溃灭亡了。百姓欢迎商军的到来,“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可见商汤伐夏之举多么的得人心,军纪多么的严明。正如孟子所言:“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商朝之初,一派兴旺,商成为了黄河流域的主要统治者。西至陕西西部,北至河北北部,南至湖南北部,东至海滨,莫不臣服于商,就连西方的氐族和羌族,也俯首称臣。《诗经·商颂·殷武》曰:“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
江山易得而不易守。在没有战乱享受安逸的日子里,商朝的贵族内部发生了长期而又激烈的权力之争,他们于国家的如何发展壮大而不顾,互相倾轧,明争暗斗,甚至不惜刀兵相见,给如火如荼的商朝泼上了一盆又一盆凉水,使商朝火旺的国势由盛而衰。《史记·殷本纪》曰:“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此时,方国叛乱,再加上洪水的不断光顾,更使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族雪上加霜。自汤至阳甲之弟盘庚,“乃五迁,无定处”。直到盘庚毅然从奄(今山东曲阜东)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后,气喘吁吁的商朝方才稳定下来,政治、经济、文化方才有了较大的发展,诸侯纷纷来朝,商朝又恢复了元气。至武丁时,商朝达到了鼎盛时期。西北伐鬼方,西南伐荆楚,还一再征伐土方、马方、羌方等,可谓节节胜利。东至黄海,北至渤海,西至青海湖,南至古云梦泽(今洞庭湖),都在商朝的势力范围之内,商的疆域则比以往更加辽阔。
每一个朝代的灭亡,大都是统治者不得人心,政治腐败,生活糜烂。商朝的灭亡,亦即如此。
商朝的后期,贵族们除对奴隶们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外,最残酷的就是人祭和人殉。他们将奴隶杀死,供奉祖先、鬼神,这就是人祭。据甲骨文记载:商王在祭祀时,一次杀死的奴隶多达数百人。或砍头,或焚烧,或活埋,或宰割等。甲骨文中记载人祭的,其中记有人数的一千九百九十二条,共用一万三千零五十人;未记人数的一千四百四十五条,共用人数不详。
为奴隶主贵族殉葬,便是人殉。据考古发掘发现,为奴隶主贵族殉葬的少则一、二人,最多则达400多人。位于安阳武官村的商王陵墓,仅墓室与墓道内的殉人就有79个。妇好墓中的殉人15个,有男有女,还有小孩。残忍的人祭和人殉,更加剧了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奴隶们或逃亡,或反抗,为风雨飘摇中的商朝走向灭亡埋下了伏笔。
贵族们的生活越发腐朽透顶了,他们沉湎于酒色之中,醉生梦死,荒淫至极。《尚书·无逸》曰:“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
商朝最后一个君王——纣王,天资聪颖,能言善辩,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托梁易柱之力。他即位后,励精图治,以期重振先祖之兴旺。他御驾亲征,平定东夷,把中原文化传播到了江淮地区。战争的胜利,使大批战俘成为商朝的奴隶,有力促进了商朝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战争的胜利,也冲昏了纣王的头脑。爱江山更爱美人的他,为取悦爱妃妲己,不惜重金,大造离宫别馆,筑广厦高台;让乐师创新淫声,引进“北里之舞”;建酒池,“为长夜之饮”;悬肉林,让男女裸体追逐其间;对妲己言听计从。为博妲己一笑,甚至折朝涉者之胫以观其髓,剖孕妇之腹以观其胎。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暴虐残忍荒淫无度越发加重了奴隶和平民的赋税,越发使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矛盾更加尖锐;他万万没有想到,他连年用兵东夷,不仅损耗很大,而且造成了国内兵力空虚,早已忍辱待发的周武王,正磨刀霍霍等待时机……
当年,九侯有美女献给纣王,而纣王却嫌该女不善淫欲,怒而杀之,并把九侯剁为肉酱。鄂侯争谏,纣又脯了鄂侯。西伯暗自叹息,却被谀臣左疆告密,被纣王囚禁7年。后西伯之臣将美女、奇物、良马等屡献纣王,西伯方被放回。西伯回西歧后,对纣王臣服恭敬,并率诸侯进贡。纣大喜,特赐西伯田地千里,还赐弓、矢、斧、钺等兵器。西伯却借此暗地里扩大自己的实力,以与商对抗。他一边整修内政,增强国力,一边又征伐邻近的方国。为消除将来伐纣的后顾之忧,西、北伐犬戎和密须(今甘肃灵台),后又渡河东征,打通了东进伐纣的通道,直接威胁殷都朝歌(今河南淇县)。接着,西伯又回师灭掉商在西方的关系密切的附属国崇(今河南嵩县北),并将国都自西歧迁至崇,建立丰邑。此时,西伯威望大振,许多诸侯纷纷背叛纣王而归顺西伯,而西伯仍不露声色,对纣王毕恭毕敬。众臣在西伯克黎后,都为之震惊,先后向纣王进谏,沉迷酒色而又轻敌的纣王却置之不理,对西伯嗤之以鼻,一个地方百里的小国,岂能撼动我铁桶般的江山?西伯壮志未酬身先死,但他为东进伐纣奠定了基础,铺好了道路。
早已磨刀霍霍的周武王终于等来了伐纣的大好时机,他继承文王西伯的遗志,联合庸、蜀、羌、微、卢、彭、濮等族或方国,慷慨激昂地历数了纣王的罪状,亲率“戎东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最大、人数最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大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大战一开始,周师如貔、如貅、如熊、如罴。而纣王的主力军却在东夷,拼凑起来的由奴隶和东夷战俘组成的军队,根本不愿为纣王卖命,纷纷阵前倒戈,溃不成军,一败涂地。纣王无奈逃往鹿台,自焚而亡。长达600多年的商朝,就这样断送在纣王之手,重蹈了夏桀的覆辙。据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进行认真的考古研究,又通过天文历法回推克商时关于天象的记载,这年为公元前1046年。在此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末代帝王都未以夏桀、商纣为鉴,又步了桀、纣的后尘。
纣王虽为亡国之君,但一代伟人毛泽东还看其主流大节,在评点二十四史中仍给予了他较高的评价:“把纣王……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但他也指出了纣王失败的教训:“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因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较早为纣王翻案的中国社科院原院长、历史考古学家郭沫若1959年6月到安阳考察时,也对纣王高度评价道:“我来洹水忆殷辛(即纣王),统一神州赖此人。百克东夷身自殒,千秋公案与谁论?”他在《驳说儒》中也说:“像纣王这个对于我们民族发展上的功劳倒是不可淹没的。商代末年有一个很宏大的历史事件,便是经营东南,这几乎完全为周以来的史家所抹杀了。这件事,在我看来,比较起周人的剪灭周室,于我们民族的贡献要更伟大。”在郭沫若的眼中,纣王最后兵败自焚,也是“一幕英雄末路的悲剧,大有点像后来的楚霸王……他自己失败了而自焚的一节,不也足见他的气概吗”?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商朝的奴隶制度是一种极其野蛮的社会制度,奴隶们如牛如马地为奴隶主进行着最廉价的劳动,又如牛如马地任奴隶主宰割,无疑这是应当批判谴责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奴隶制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它使农业和手工业大规模地分工,特别使手工业产生了飞跃的发展。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青铜铸造业。举世闻名的在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就是商朝最大的骄傲,它的铜、锡合金比例,在今天分析起来都是基本符合科学要求的。铸造这件重达832.84公斤的大鼎,需要几百人同时用手工操作,这在科学不发达的商朝,是多么了不起的工程!是多么了不起的技术!其他的青铜礼器,造型美观,纹饰华丽,制作技术精湛绝伦。从考古发掘中发现,商代青铜器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夏代。仅在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礼器,就达数千件之多。其中妇好墓陪葬的就达400多件,且以酒器为主,竟占全部青铜器的百分之七十,品种达10余种。由此看来,商朝贵族嗜酒成风,纣王建酒池“为长夜之饮”,并非空穴来风。
商朝在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轰动世界的甲骨文字。近5000个单字,刻在龟甲或牛肩胛骨上,记录着对祭祀、征伐、天气、疾病、收成等占卜的结果,刻成了一套极其宝贵的最原始的历史文献,刻成了世界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它和青铜器一样,向世界展示着商朝的辉煌,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灿烂的篇章。
商朝远去了,远去了3000多年,但它在奴隶制度下高度发展起来的经济和文化艺术,永远定格在商朝的天空,永远闪亮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空;同时,纣王亡国的教训,也永远值得人们思考、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