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浩淼历史烟波,精神的力量从来都是我们民族穿越磨难不断前行的坚强支撑;迈向伟大梦想,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能汇聚起亿万人心的精神力量。
继井冈山、延安后,沂蒙山革命老区正式被中央组织部定为第三大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与领导干部黨性教育培训中心。欣喜,振奋,荣耀,使命……人们不仅看到了党中央对沂蒙山革命老区为人民解放做出巨大牺牲与新时期创新发展进步的充分肯定,人们更期待着:作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样,成为我们党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强大动力。
(一)
蒙山高,沂水长。一片钟灵毓秀的神奇沃土,孕育了多少圣贤奇才,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
在这里,有用乳汁救活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有为中国革命奉献无私无畏大爱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祖秀莲,有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当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概,一举歼灭号称“五大主力之首”的国民党七十四师,沂蒙山的孟良崮,也由此成为人民解放战争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看得见的赫赫史迹让人震撼,看不见的精神往往更令人感怀。计算过孟良崮战役三十万华东野战军需要多少军鞋吗?据蒙阴县史料记载,有一位沂蒙女儿,她的儿子长到八岁还只穿过肚兜,从未穿过鞋和衣服。就是这样一个贫苦家庭,主动承担了做两双军鞋的任务。布从哪儿来?沂蒙女儿撕掉自己大褂上的前襟和家里仅有的棉裤做出了两双漂亮军鞋,在交鞋时,她八岁的儿子死死抱着军鞋不愿放手,他从未穿过鞋啊……八百里沂蒙,十万疆场英烈,“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人人愿毁家支前”,这就是血染的红色沂蒙,这就是足以撼动人心、无处不在的沂蒙精神。
陈毅元帅含泪深情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民。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穿越历史回响,砥砺奋进力量。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沂蒙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奋进。在党和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下,如今的沂蒙山,“地贫人穷”已经化作历史记忆,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昂扬姿态和崭新面貌。沂蒙,正在成为全国革命老区率先发展的一面旗帜。
(二)
英雄的沂蒙山,默默地把它的印迹烙在了它每一个儿女的身上。
作为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沂蒙之子,我16岁参加工作,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扎根核工业建设事业32载,从一名一线工人成长为中央企业高级管理者。成长的人生轨迹中,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离不开沂蒙人“大忠、大爱、大义、大勇”的潜移默化,离不开沂蒙精神和核工业精神的熏陶感染。
我的父亲就是新中国新一代沂蒙人的缩影。他十几岁参加革命工作,把一生献给了中国核建事业。父亲身上有着沂蒙人和核工业人吃苦耐劳不屈不挠、与人为善、不求索取的品质和精神。他退休后返回沂蒙山区,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支持家乡建设。在他患病六年卧床不起的日子里,他还叮嘱家人要尽量少花单位医药费。父亲走前总叮嘱我好好工作,要感恩党和人民,清清白白干事,堂堂正正做人,传承和发扬沂蒙优良传统与“爱党爱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沂蒙精神;传承和发扬“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
父亲的叮咛,孩子永远铭记!
核工业是一个承载着国人的梦想和激情、自强和荣耀,支撑起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性事业。作为一名“核二代”,耳闻过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等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的无私奉献,见证过父辈们自力更生的艰苦奋斗,我深深热爱着这份事业。沂蒙精神与核工业精神让我坚定信仰,经受住各种考验与诱惑,守住了心中那片绿洲。在持续前行中,我一定尽职尽责,让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与核工业精神在下一代身上得到延续。
奉献不为回报,恩情永不相忘。为支持沂蒙山革命老区建设,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党组书记、总经理王寿君同志的带领下,将沂蒙山革命老区建设作为中国核建“两业并重、适度多元”发展战略的重点布局。目前,中国核建已在临沂拓展多个项目支持沂蒙山建设,让革命老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我深信:今后定会有更多的央企共同来关心支持帮助沂蒙山革命老区的发展建设,代代薪火相传。
(三)
优秀的品质需要代代传承,时代的发展呼唤着不断创新。
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沂蒙山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革命遗址遗迹众多,事迹生动感人,正是实施群众路线教育的典范。如何把沂蒙老区所蕴含的宝贵资源与财富开发好、继承好、建设好、发扬好,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搭建党性教育和教育实践活动的新平台,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提升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工作水平、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沂蒙山”、“六姐妹”、“红嫂”、“孟良崮”,这些凝聚红色文化内涵、见证革命建设实践的形象标识,将发展成为红色文化产业更知名的品牌。
越是多元化的社会,越需要社会优秀主流价值的回归与重塑。新形势下,我们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时期,理想信念、是非曲直、善恶美丑、荣辱得失,迫切需要主流价值的传递引领。沂蒙精神产生于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存续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升华于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新时代。深入挖掘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作用。
伟大的精神永不过时,奋进的脚步永不停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征程中,道路和旗帜至关重要,精神和力量必不可少。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宝贵精髓,具有极大的精神动力,对于万众一心实现“中国梦”具有不可替代的激励力量。
“两战圣地,红色沂蒙”,家乡沂蒙山始终牵动着我的心,影响并指引着我人生的方向,激励我一路向前!
继井冈山、延安后,沂蒙山革命老区正式被中央组织部定为第三大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与领导干部黨性教育培训中心。欣喜,振奋,荣耀,使命……人们不仅看到了党中央对沂蒙山革命老区为人民解放做出巨大牺牲与新时期创新发展进步的充分肯定,人们更期待着:作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样,成为我们党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强大动力。
(一)
蒙山高,沂水长。一片钟灵毓秀的神奇沃土,孕育了多少圣贤奇才,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
在这里,有用乳汁救活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有为中国革命奉献无私无畏大爱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祖秀莲,有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当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概,一举歼灭号称“五大主力之首”的国民党七十四师,沂蒙山的孟良崮,也由此成为人民解放战争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看得见的赫赫史迹让人震撼,看不见的精神往往更令人感怀。计算过孟良崮战役三十万华东野战军需要多少军鞋吗?据蒙阴县史料记载,有一位沂蒙女儿,她的儿子长到八岁还只穿过肚兜,从未穿过鞋和衣服。就是这样一个贫苦家庭,主动承担了做两双军鞋的任务。布从哪儿来?沂蒙女儿撕掉自己大褂上的前襟和家里仅有的棉裤做出了两双漂亮军鞋,在交鞋时,她八岁的儿子死死抱着军鞋不愿放手,他从未穿过鞋啊……八百里沂蒙,十万疆场英烈,“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人人愿毁家支前”,这就是血染的红色沂蒙,这就是足以撼动人心、无处不在的沂蒙精神。
陈毅元帅含泪深情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民。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穿越历史回响,砥砺奋进力量。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沂蒙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奋进。在党和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下,如今的沂蒙山,“地贫人穷”已经化作历史记忆,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昂扬姿态和崭新面貌。沂蒙,正在成为全国革命老区率先发展的一面旗帜。
(二)
英雄的沂蒙山,默默地把它的印迹烙在了它每一个儿女的身上。
作为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沂蒙之子,我16岁参加工作,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扎根核工业建设事业32载,从一名一线工人成长为中央企业高级管理者。成长的人生轨迹中,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离不开沂蒙人“大忠、大爱、大义、大勇”的潜移默化,离不开沂蒙精神和核工业精神的熏陶感染。
我的父亲就是新中国新一代沂蒙人的缩影。他十几岁参加革命工作,把一生献给了中国核建事业。父亲身上有着沂蒙人和核工业人吃苦耐劳不屈不挠、与人为善、不求索取的品质和精神。他退休后返回沂蒙山区,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支持家乡建设。在他患病六年卧床不起的日子里,他还叮嘱家人要尽量少花单位医药费。父亲走前总叮嘱我好好工作,要感恩党和人民,清清白白干事,堂堂正正做人,传承和发扬沂蒙优良传统与“爱党爱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沂蒙精神;传承和发扬“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
父亲的叮咛,孩子永远铭记!
核工业是一个承载着国人的梦想和激情、自强和荣耀,支撑起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性事业。作为一名“核二代”,耳闻过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等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的无私奉献,见证过父辈们自力更生的艰苦奋斗,我深深热爱着这份事业。沂蒙精神与核工业精神让我坚定信仰,经受住各种考验与诱惑,守住了心中那片绿洲。在持续前行中,我一定尽职尽责,让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与核工业精神在下一代身上得到延续。
奉献不为回报,恩情永不相忘。为支持沂蒙山革命老区建设,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党组书记、总经理王寿君同志的带领下,将沂蒙山革命老区建设作为中国核建“两业并重、适度多元”发展战略的重点布局。目前,中国核建已在临沂拓展多个项目支持沂蒙山建设,让革命老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我深信:今后定会有更多的央企共同来关心支持帮助沂蒙山革命老区的发展建设,代代薪火相传。
(三)
优秀的品质需要代代传承,时代的发展呼唤着不断创新。
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沂蒙山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革命遗址遗迹众多,事迹生动感人,正是实施群众路线教育的典范。如何把沂蒙老区所蕴含的宝贵资源与财富开发好、继承好、建设好、发扬好,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搭建党性教育和教育实践活动的新平台,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提升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工作水平、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沂蒙山”、“六姐妹”、“红嫂”、“孟良崮”,这些凝聚红色文化内涵、见证革命建设实践的形象标识,将发展成为红色文化产业更知名的品牌。
越是多元化的社会,越需要社会优秀主流价值的回归与重塑。新形势下,我们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时期,理想信念、是非曲直、善恶美丑、荣辱得失,迫切需要主流价值的传递引领。沂蒙精神产生于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存续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升华于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新时代。深入挖掘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作用。
伟大的精神永不过时,奋进的脚步永不停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征程中,道路和旗帜至关重要,精神和力量必不可少。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宝贵精髓,具有极大的精神动力,对于万众一心实现“中国梦”具有不可替代的激励力量。
“两战圣地,红色沂蒙”,家乡沂蒙山始终牵动着我的心,影响并指引着我人生的方向,激励我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