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初中美术老师来说,一个无法避免的尴尬是大多数学生对于美术课没有兴趣。一来是大多数学生的美术基础不好,感觉自己画出来的习作不是那么回事,干脆就没了兴趣;二来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依靠通过文化考试走上升学之路的,所以他们就误以为上美术课完全是时间浪费,也就没有时间对美术感兴趣。实际上,美术课是最讲究观察与发现的一门学科了,美术课上培养出来的观察力、创新力对于文化课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而美术课上培养出的美感更是个人优良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美术教师一定要抓住美术课堂,积极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
一、吃透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上多下工夫,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事物的程度有重要的关系,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它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相互融合的产物,美术是学生对身边世界认识过程的一种表现。他们常将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转化为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好的作品就会被其中的感染力鼓舞。老师就要抓住这个契机,利用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比如在学习人物线造型时,我们布置的作业明明是妈妈的头像绘画,可是却有部分学生在下面悄悄耳语说要画老师,有的还要画路边的警察,更有甚者,他们要画家里的宠物狗。很有可能这些同学真的会将自己所想画的头像画得很好,而我们所指定的妈妈的头像他们可能画的一般或者很差。此时我们完全不必要动怒,更不要以为他们就是在挑战老师的权威。实际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完全可以同意他们的要求,让他们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绘画作业,这样既避免了以后的课堂上他们因为有自己的想法而出现随便私自讲话打乱课堂纪律的情形,也没有伤害他们的绘画热情,同样达到了熟悉了人物造型的画法。在兴趣的引领下,他们的习作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此时我们要把握好学生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欣赏学生个性,激发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不同的生活经历可能会造成观察事物时的不同方向与习惯,作为初中美术老师,我们一定要支持他们看起来甚至是异想天开的画法,或许这种奇妙的思想仅仅体现在绘画的一个局部,但是却能真正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审美感觉。在文化课学习中,教师的一个鼓励眼神与一句简单的表扬都可以给课堂带来轻松的气氛,也能便学生的羞涩为大胆的表达。所以,我们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想方设法让它辉煌灿烂,而是不是随意用冷水浇灭。为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带着对艺术的兴趣走进课堂。让大家一起来分享自己的创作情趣,并且在交流中吸取同学的艺术创作经验,让美术课变得有趣、生动,从而激发全体同学积极的去创造性审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美术兴趣,如手工编织、剪纸、沙绘等行为。我们要爱护学生的不同爱好与兴趣,让他们有机会显示自己的特长,在应用中增长才艺。其实,种种艺术行为将会带来一件件精妙的作品,而这些体验过程便是进行绘画创作的素材,这些来自生活的素材,学生们表现起来顺手,也因此生动活泼。
我们还要坚持让美术课适时走出课堂,让学生有亲近自然的机会。比如以《我们的校园》为主题的绘画,我们完全可以带领学生走出美术室,让他们看看校园每天的变化,还可利用便利,走进自然区。感知和领会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新世纪的学生不再是死读书的苦行僧,而要求学生学会独立地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自主的创造能力上。
三、利用教学设备,实现直观教学
我们知道,表象以感知为基础,没有感知,表象就不可能形成。因此,对事物的充分感知是表象形成的前提条件。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地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真正领会美的内涵的最好方法。比如:挂图、教师示范、多媒体电教手段等,通过声音、图像、音乐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兴趣,而学生也在这种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以《身边的动物》为主题的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外形相对简单的蝴蝶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对称”的概念表象,在新授过程中我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蝴蝶,使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感受了蝴蝶的形状美、色彩美、花纹美。这样做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宽了学生的思路。然后组织各小组学生观察蝴蝶标本,进行讨论:蝴蝶哪些地方是对称的?讨论之后请学生看着屏幕上的蝴蝶图片回答问题:蝴蝶的触角、花纹、翅膀的形状、大小等是对称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了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同时也使学生认识了对称形。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举出在我们的自然界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称形的物体的例子,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了对称。
一、吃透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上多下工夫,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事物的程度有重要的关系,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它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相互融合的产物,美术是学生对身边世界认识过程的一种表现。他们常将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转化为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好的作品就会被其中的感染力鼓舞。老师就要抓住这个契机,利用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比如在学习人物线造型时,我们布置的作业明明是妈妈的头像绘画,可是却有部分学生在下面悄悄耳语说要画老师,有的还要画路边的警察,更有甚者,他们要画家里的宠物狗。很有可能这些同学真的会将自己所想画的头像画得很好,而我们所指定的妈妈的头像他们可能画的一般或者很差。此时我们完全不必要动怒,更不要以为他们就是在挑战老师的权威。实际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完全可以同意他们的要求,让他们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绘画作业,这样既避免了以后的课堂上他们因为有自己的想法而出现随便私自讲话打乱课堂纪律的情形,也没有伤害他们的绘画热情,同样达到了熟悉了人物造型的画法。在兴趣的引领下,他们的习作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此时我们要把握好学生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欣赏学生个性,激发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不同的生活经历可能会造成观察事物时的不同方向与习惯,作为初中美术老师,我们一定要支持他们看起来甚至是异想天开的画法,或许这种奇妙的思想仅仅体现在绘画的一个局部,但是却能真正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审美感觉。在文化课学习中,教师的一个鼓励眼神与一句简单的表扬都可以给课堂带来轻松的气氛,也能便学生的羞涩为大胆的表达。所以,我们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想方设法让它辉煌灿烂,而是不是随意用冷水浇灭。为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带着对艺术的兴趣走进课堂。让大家一起来分享自己的创作情趣,并且在交流中吸取同学的艺术创作经验,让美术课变得有趣、生动,从而激发全体同学积极的去创造性审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美术兴趣,如手工编织、剪纸、沙绘等行为。我们要爱护学生的不同爱好与兴趣,让他们有机会显示自己的特长,在应用中增长才艺。其实,种种艺术行为将会带来一件件精妙的作品,而这些体验过程便是进行绘画创作的素材,这些来自生活的素材,学生们表现起来顺手,也因此生动活泼。
我们还要坚持让美术课适时走出课堂,让学生有亲近自然的机会。比如以《我们的校园》为主题的绘画,我们完全可以带领学生走出美术室,让他们看看校园每天的变化,还可利用便利,走进自然区。感知和领会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新世纪的学生不再是死读书的苦行僧,而要求学生学会独立地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自主的创造能力上。
三、利用教学设备,实现直观教学
我们知道,表象以感知为基础,没有感知,表象就不可能形成。因此,对事物的充分感知是表象形成的前提条件。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地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真正领会美的内涵的最好方法。比如:挂图、教师示范、多媒体电教手段等,通过声音、图像、音乐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兴趣,而学生也在这种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以《身边的动物》为主题的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外形相对简单的蝴蝶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对称”的概念表象,在新授过程中我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蝴蝶,使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感受了蝴蝶的形状美、色彩美、花纹美。这样做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宽了学生的思路。然后组织各小组学生观察蝴蝶标本,进行讨论:蝴蝶哪些地方是对称的?讨论之后请学生看着屏幕上的蝴蝶图片回答问题:蝴蝶的触角、花纹、翅膀的形状、大小等是对称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了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同时也使学生认识了对称形。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举出在我们的自然界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称形的物体的例子,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了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