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强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今天,求异思维激活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兴趣,开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马达,使学生思维训练拾级而上,最终爆发出创造的火花。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求异”,主动“求异”,勤于“求异”。学生通过求异思维,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开启了创新意识,发展了创新能力能力。
【关键词】质疑; 独立; 创新; 勤于“求异”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地、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地探求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所以说,求异思维的训练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在阅读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求异思维的情境,使日益深化的智力不断发展更新,培养智能型全方位人才。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的:
1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积极“求异”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提出疑问是“求异”的开端,也是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问,才会产生兴趣,才会有积极解决问题的想法。教师的责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尽量使我们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明白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
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学生在预习中就产生了不少问题,激起了浓厚的兴趣;讲读课文时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恨不能立刻就解决。我在课内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提出疑问,气氛比较活跃。比如开始的时候有学生问: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的“语言”是什么?它的“语言”我们能听得懂吗?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又有学生发问:课文中说物候学对农业很重要,可以前大多数农民根本就没学过物候知识,他们又是怎样从事农业生产的呢?过去农民伯伯听到布谷鸟的歌声,就知道要播种了,万一没有了布谷鸟,那他们又该咋办呢?还有学生这样问:我们怎样才能“听”得明白大自然的“语言”呢?我们人类的语言算不算大自然的“语言”呢?
短暂的一节课,一篇课文,学生提出了多个类似的“怪”问题,这不是思维活跃的表现吗?看到这种现象,让人倍感欣慰,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使学生从敢于质疑逐步做到善于质疑。恰当的解决学生的疑问,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领会和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启发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养成“好问”的好习惯。
2 组织学生热烈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求异”
在强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今天,讨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讨论能够诱发学生探求未知、获取新知的欲望。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通过语言来同大家交流与分享。在热烈的讨论中难免会发生争论,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分析分歧的原因,逐步达成共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求异,这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很有帮助的。
讨论时学生会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挑疑”。如学习《论语》
十则一课,文中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时,教师可以“挑疑”让学生讨论:大家想想,怎样理解“君子”的内涵呢?“君子”在我们生活中到底有没有呢?什么人才算是真正的“君子”?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君子动口不动手”,这里是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也不跟别人争得面红耳赤,这种做人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有的说:“该出手时就出手”,如要做“君子”,别人欺负你时就不能还手,有谁愿意做这样的“君子”呢?有的说:“君子”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但绝不是“懦夫”。也有的说:我们社会中不乏“正人君子”,但也不缺“伪君子”。还有的说:要做“君子”不难,但要一辈子做“君子”,就难了。
学生的讨论,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大家肯动脑,愿思考,对问题都有独立的见解,尽管说法不一,但都有理有据。我又要求学生分组再讨论,力求达成共识。学生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起了强烈的表现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如果这样的讨论多一些,久而久之,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大有裨益的。
3 开启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求异”
杜威说过:“科学最伟大的进步是由大胆的幻想带来的。”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幻想,不断提出新的想法,并通过诱发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夯实学生想象的的基础,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创新能力。
如《皇帝的新装》中的两个骗子是反面人物,这是大家一层不变的说法,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以想象为训练点,要求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骗子的骗术有多高明?为什么“轻柔的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东西”一句话竟骗到了皇帝,骗到了诸位大臣?学生尽想象之所能,众说纷纭,可喜的是竟然有两个学生对两个骗子作了重新的评价:“两个骗子为皇帝制作新装,高明就高在他们具有惊人的、丰富的、奇特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是超群的、科学的,从这个角度讲,两个骗子早该得诺贝尔奖了。”
学生如此新颖独到的见解,的确闪烁着创造思维的火花,让我震惊、感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不要人云亦云,引导学生对某些定论多点想象思维,多点求异思维,这对开启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这也会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4 重视学生揣摩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勤于“求异”
阅读教学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认真钻研、仔细领会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逐步学会欣赏佳词妙句。通过精读深思,细细品味,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揣摩语言文字,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他人说啥就说啥。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中有这样的问题: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该如何理解呢?有位学生说了自己的看法: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去。又如: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有学生这样理解的: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时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大困难。当然,重要的是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地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关键词】质疑; 独立; 创新; 勤于“求异”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地、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地探求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所以说,求异思维的训练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在阅读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求异思维的情境,使日益深化的智力不断发展更新,培养智能型全方位人才。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的:
1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积极“求异”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提出疑问是“求异”的开端,也是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问,才会产生兴趣,才会有积极解决问题的想法。教师的责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尽量使我们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明白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
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学生在预习中就产生了不少问题,激起了浓厚的兴趣;讲读课文时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恨不能立刻就解决。我在课内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提出疑问,气氛比较活跃。比如开始的时候有学生问: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的“语言”是什么?它的“语言”我们能听得懂吗?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又有学生发问:课文中说物候学对农业很重要,可以前大多数农民根本就没学过物候知识,他们又是怎样从事农业生产的呢?过去农民伯伯听到布谷鸟的歌声,就知道要播种了,万一没有了布谷鸟,那他们又该咋办呢?还有学生这样问:我们怎样才能“听”得明白大自然的“语言”呢?我们人类的语言算不算大自然的“语言”呢?
短暂的一节课,一篇课文,学生提出了多个类似的“怪”问题,这不是思维活跃的表现吗?看到这种现象,让人倍感欣慰,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使学生从敢于质疑逐步做到善于质疑。恰当的解决学生的疑问,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领会和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启发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养成“好问”的好习惯。
2 组织学生热烈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求异”
在强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今天,讨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讨论能够诱发学生探求未知、获取新知的欲望。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通过语言来同大家交流与分享。在热烈的讨论中难免会发生争论,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分析分歧的原因,逐步达成共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求异,这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很有帮助的。
讨论时学生会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挑疑”。如学习《论语》
十则一课,文中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时,教师可以“挑疑”让学生讨论:大家想想,怎样理解“君子”的内涵呢?“君子”在我们生活中到底有没有呢?什么人才算是真正的“君子”?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君子动口不动手”,这里是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也不跟别人争得面红耳赤,这种做人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有的说:“该出手时就出手”,如要做“君子”,别人欺负你时就不能还手,有谁愿意做这样的“君子”呢?有的说:“君子”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但绝不是“懦夫”。也有的说:我们社会中不乏“正人君子”,但也不缺“伪君子”。还有的说:要做“君子”不难,但要一辈子做“君子”,就难了。
学生的讨论,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大家肯动脑,愿思考,对问题都有独立的见解,尽管说法不一,但都有理有据。我又要求学生分组再讨论,力求达成共识。学生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起了强烈的表现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如果这样的讨论多一些,久而久之,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大有裨益的。
3 开启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求异”
杜威说过:“科学最伟大的进步是由大胆的幻想带来的。”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幻想,不断提出新的想法,并通过诱发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夯实学生想象的的基础,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创新能力。
如《皇帝的新装》中的两个骗子是反面人物,这是大家一层不变的说法,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以想象为训练点,要求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骗子的骗术有多高明?为什么“轻柔的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东西”一句话竟骗到了皇帝,骗到了诸位大臣?学生尽想象之所能,众说纷纭,可喜的是竟然有两个学生对两个骗子作了重新的评价:“两个骗子为皇帝制作新装,高明就高在他们具有惊人的、丰富的、奇特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是超群的、科学的,从这个角度讲,两个骗子早该得诺贝尔奖了。”
学生如此新颖独到的见解,的确闪烁着创造思维的火花,让我震惊、感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不要人云亦云,引导学生对某些定论多点想象思维,多点求异思维,这对开启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这也会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4 重视学生揣摩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勤于“求异”
阅读教学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认真钻研、仔细领会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逐步学会欣赏佳词妙句。通过精读深思,细细品味,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揣摩语言文字,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他人说啥就说啥。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中有这样的问题: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该如何理解呢?有位学生说了自己的看法: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去。又如: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有学生这样理解的: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时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大困难。当然,重要的是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地坚持不懈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