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稳定、社会和谐的基础,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立足我国未富先老、“空巢老人”多、独生子女养老压力大等国情,传承和发展孝文化“善事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及“社会有孝”尊老敬老思想,构建政府、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对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建设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孝文化;农村老年人;健康
在老龄化背景下,对于占人口多数的农村来说,养老问题,老年人健康问题必将成为今后农村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1]。改善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农村养老水平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未富先老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典型特征,再加上农村的变迁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发展更为复杂。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情,着眼实际,勇于创新,科学构建我国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
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至今散发着勃勃生机。本文试图立足于我国国情,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孝文化的作用,对我国农村老人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孝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一)传统孝文化提倡尊老敬老,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事父母”。孝文化精华既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及“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都是中华民族一贯的传统博爱思想。赡养父母,孝敬老人、为老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愉快地度过晚年,已被我国人民视为高尚的社会风尚[3]。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而尊老行为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德育的活教材,只有尊老爱幼,我们的家庭及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健康。
(二)当代孝文化提倡“老有所乐”、“社会有孝”
当代孝文化不仅继承了传统观念中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也派生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新思想。如:当代孝文化认为老人不仅要有口腹之养,而且要有精神之养,也就是说子女不仅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而且要在精神上赡养父母。当代孝文化提倡“老有所乐”,即要让老人活得有尊严,健康、快乐地安度晚年。当代孝文化认为,家庭有孝,尊老爱幼,其情融融;单位有孝,上行下效,事业兴旺;社会有孝,人人抱有一份尊重情怀,社会便会和谐[4]。由于独生子女要赡养多位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导致的农村空巢老人的现实,“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再局限于家庭,全社会都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和义务。家庭、政府及社会要以实际的孝行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氛围。老年人身心健康既是孝行的追求,也是我国养老体系的重要目标。
二、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
近些年来,尽管社会养老保障和基本医疗等保障体系逐步惠及农村,农村老人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基本衣食无忧,但很多子女在外打工造成的农村空巢老人及子女对老人的不支持、不关心等现实,使得农村老年人健康前景复杂多变。
(一)农村老年人健康知识缺乏,健身意识不强
农村老年人知识层次普遍较低,多数处于文盲与半文盲状态,有不少农村老人还有着严重的封建迷信思想,这些导致农村老人难以对健康有科学的认识,没有科学的认识,就不会有正确的健康意识。至今,不少的农村老人还有着“劳动就是锻炼”的片面认识。农村的经济条件普遍较差,多数老人不具备健身消费的经济能力,部分身体好的老人还依旧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农闲时还要外出打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有些农村子女道德缺失,对老人不理解、不支持、不关心,甚至还有虐待老人的现象。部分经济条件允许且有健身意愿的老人,也常碍于子女的面子,放弃了主动锻炼的机会。自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及“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以来,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全民健身设施[5]。然而,真正适宜农村老人的健身设施、场所并不多。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老人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全民健身的活动中来,他们自觉锻炼的意愿并不强。当前农村老人的主要文体活动方式也就是串串门、听听广播、打打牌、晒晒太阳等,当然也有部分发达地区农村开展了一些现代体育活动,如门球、舞蹈、太极拳等。总体来说农村老人活动方式单一,精神生活非常空虚。
(二)农村老年人健身保健知识、意识、能力差,慢性病患病率较高
农村老年人对健身保健知识了解很少,他们的健身意识、锻炼能力一般较差。不少的农村老人由于年轻时过度劳累而又不注意及时恢复调整,长此以往致使他们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一体多病,腰腿疼、风湿及各种心血管疾病时常困扰农村老人。2011年,陈凌玉以浙江省农村为例进行的调查显示:农村老人总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自我健康评价较好者仅有21.1%,而且患有一种、两种、三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人分别达到42.1%、28.9%、36.8%[6]。2009年,谢爱萍以湖南某农村为例,抽查的1208名农村老年人中,有835人患有各种慢性病,患病率为69.1%,其中患一种慢性病的有421名(50.4%),患两种慢性病以上的有414名(49.6%)[7]。种种迹象显示,我国农村老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三、基于孝文化视阈的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
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应基于我国未富先老和独生子女要赡养多位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导致的农村空巢老人的现实,借鉴当代孝文化“善事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社会有孝”的尊老敬老爱老的理念,全面推进和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普及和培养“善事父母”、“及人之老”、“社会有孝”的当代孝文化意识
通过弘扬当代孝文化,使广大农民逐步形成养亲、敬亲的自觉行为。全国公民要积极参加敬老公益活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要自觉投入到提供老年人健康服务的事业中来。对孝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要以学校为媒介推广孝文化,由于核心家庭对子女孝道教育的作用减弱,学校的教育作用应该在孝道推广过程中得以凸显以弥补家庭教育之不足[8]。其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宣传栏、网络等媒介多方位多角度对新型孝文化知识进行宣传,通过不断地宣传教育,培养广大农民孝的意识,使当代孝道伦理和孝意识深入人心,并逐步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最后,应开展富有特色的孝文化活动,如文化下乡等活动,通过孝贤电影扬孝义,还可把孝文化融入到各种民俗特色活动中,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的孝文化教育,同时也展示出农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建立政府、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保障体系
敬老精神的有无是老年人幸福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9]。也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必备良药。当代孝文化不再局限于“家庭”,也提倡“社会有孝”。因此,政府、社区和家庭应分别担当起孝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以实际的孝行,营造出一个爱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保障体系需要政府社会提供养老保障和基本医疗等保障体系,子女在物质和精神上支持父母。
资金短缺问题是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的一个主要问题。政府可走一条政府拨款,并引领社会资助的道路,对资助的民间组织和爱心企业,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等,以使更多的民间组织和社会企业投身到老年健康事业当中来。同时,政府、社区、家庭及各民间组织之间要加强协助意识,形成完善的、高效的农村老人健康保障体系。
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更离不开子女的支持,子女要从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关心他们。多鼓励老人参加各种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多与老人交流锻炼情况,经常询问父母的健康状况。
加强农村社区在老年人健康服务方面的作用,通过农村社区提供安老服务、医护服务、健身设施服务等。社区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普及农村老年人在疾病防治、心理保健、养生保健、老年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增强农村老人的健康意识。社区还应帮助他们科学制定出适合自己体质特征的运动处方和保健养生方法。
(三)建设一定数量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和适宜于老年人的体育及健身基础设施
父母健康长寿、开心快乐是人口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也是实践孝行的主要目标。在日本百岁老人中有运动习惯者(包括身体活动)的比例:男性为54.14%,女性为40.12%[10]。农村社区建设,要本着“立足实际、方便实用、服务老人”的原则,为农村老人提供足够的运动健身条件。各村、镇根据实际情况,也可选择闲置的学校、农房等地方建立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让老年人有聚会、聊天的场所,解决他们孤独的问题。政府对于开办老年人活动中心好的村,应给予奖励。要充分发挥农村老年人协会的作用,让老年人自己组织起来,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建立健全老年人自我服务体系,提倡低龄健康的老年人为高龄生病的老年人服务。
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体育及健身设施的建设要本着就近方便、环境安静等原则,可以充分利用广场、绿地甚至田野等公共空间,开辟农村老年人运动健身场所。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农村老年人需求,完善农村老年活动场所,通过资源整合,加强农村“老年人生活圈”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缓解老年生活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
(四)建立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内容体系和健身咨询服务
大量资料表明,体育运动对提高心血管机能水平、增进中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预防治疗、康复心血管疾病都具有良好的作用。但老年人因其年龄、性别、体质状况等的不同,在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频率方面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运动处方,选择适宜本人锻炼的项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高血压病人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研究和确立适宜于农村老年人锻炼的体育活动内容体系,建立农村老年人健身咨询服务体系,为每一位农村老年人量身定制运动处方,指导中老年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锻炼,必将对提高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有较好的效果。
一般来说,应选择简单易学、能够坚持、运动强度不大和能体验乐趣的锻炼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以散步为主的耐力体育活动,如健身跑、自行车、远足、登山和各种球类等。对中老年人来说,散步是最容易掌握,随时随地都可进行的体育活动。②以太极拳为主的传统体育健身运动:导引、五禽戏、太极推手和各种保健气功等。太极拳是人人可参与的健身运动,非常适合中老年人。③以扭秧歌为主的民俗特色文体活动:各地方特色舞蹈、健身操、棋牌等。秧歌源于插秧耕地的劳动生活,主要在春节和元宵节等重大节日时表演,对于中老年来说扭秧歌是一项集文化、健身和娱乐为一体的锻炼项目。另外可创新一些锻炼项目,如老人与孩子互动游戏活动,既能促进老人的身心健康,也能加深老幼两代人的亲情,又能弘扬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
(五)发展农村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全面促进农村老人的身心健康
由于工作原因,许多农村子女不能留在老人身边尽孝,致使农村老人内心常感孤独。长此以往有碍于老人的心理健康,另外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也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因此,有必要大力发展农村老人志愿者服务。你在外地不能为自己的父母尽孝,可以在外地为别人的父母尽孝,而别人同样也在为你的父母尽孝,实现孝的共赢,这实际上是一种孝的交换,这也是解决子女在外工作不能为父母尽孝的可行路径之一。
通过学会感恩、实践孝行等活动,发动社会青年及在校学生提供志愿服务,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考虑成立“农村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并成立“青年志愿者”队伍,定期为农村老人提供照料服务,尤其为孤寡老人提供志愿扶助服务,在两代人之间构筑良好的代际关系。孝行天下,创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既能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又能促进我国农村老人的身心健康。 (六)培养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医护人员为主导的农村老人健康人才服务体系
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要以具有一定资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医护人员等人才为基础。当前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村与村合并后形成很多大的农村社区,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医护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医护人员针对农村老人的职责主要包括:指导农村老人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传授老年体育健身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定期组织农村老年人进行健身、娱乐、康复等活动;开展农村老人的体质测定、监测、评价等活动;承担经营、管理及服务工作;医护人员要以家庭为重点提供服务,特别是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老人在休养时,要定期为老人提供诊断服务并能保持与医院的联系,使老人的病情得到动态的监控。
四、结 语
农村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对提高农村养老水平、改善农村人口质量及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华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稳定、社会和谐的基础。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立足我国未富先老、“空巢老人”多、独生子女养老压力大等国情,借助我国当代孝文化“善事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及“社会有孝”尊老敬老思想,构建政府、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对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要立足实际,勇于创新,切实做好农村基层老年工作,全面推进我国农村老年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凯,吴松伟.基于孝文化视阈的农村老年体育健康发
展服务体系构建[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3,(2):
125-128.
[2] 胡泽勇.孝文化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复兴与重构[J].江
西社会科学,2008,(4):206-209.
[3] 常青.健康促进理念下的老年健康教育[J].体育科技文
献通报,2013,(6):11-13.
[4] 高岩.发扬孝忠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J].河南商业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2009,(4):94-96.
[5]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
[2010-04-01].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
n1467/n1843577/1843747.html.
[6] 陈凌玉,曹梅娟.农村老人健康及健康管理现状调查
[J].中国老年杂志,2011,(12):4875-4877.
[7] 谢爱萍.农村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
[J].天津护理,2009,(3):157-158.
[8] 韩广忠,肖群忠.韩国孝道推广运动及其立法实践述评
[J].道德与文明,2009,(3):39-43.
[9] 雷秀雅.关于老年人主观幸福的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
2004,(6):104-109.
[10] 余建华.日本老年人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分析[J].武汉
体育学院学报,2004,(3):24-26.
关键词:孝文化;农村老年人;健康
在老龄化背景下,对于占人口多数的农村来说,养老问题,老年人健康问题必将成为今后农村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1]。改善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农村养老水平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未富先老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典型特征,再加上农村的变迁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发展更为复杂。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情,着眼实际,勇于创新,科学构建我国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
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至今散发着勃勃生机。本文试图立足于我国国情,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孝文化的作用,对我国农村老人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孝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一)传统孝文化提倡尊老敬老,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事父母”。孝文化精华既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及“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都是中华民族一贯的传统博爱思想。赡养父母,孝敬老人、为老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愉快地度过晚年,已被我国人民视为高尚的社会风尚[3]。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而尊老行为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德育的活教材,只有尊老爱幼,我们的家庭及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健康。
(二)当代孝文化提倡“老有所乐”、“社会有孝”
当代孝文化不仅继承了传统观念中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也派生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新思想。如:当代孝文化认为老人不仅要有口腹之养,而且要有精神之养,也就是说子女不仅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而且要在精神上赡养父母。当代孝文化提倡“老有所乐”,即要让老人活得有尊严,健康、快乐地安度晚年。当代孝文化认为,家庭有孝,尊老爱幼,其情融融;单位有孝,上行下效,事业兴旺;社会有孝,人人抱有一份尊重情怀,社会便会和谐[4]。由于独生子女要赡养多位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导致的农村空巢老人的现实,“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再局限于家庭,全社会都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和义务。家庭、政府及社会要以实际的孝行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氛围。老年人身心健康既是孝行的追求,也是我国养老体系的重要目标。
二、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
近些年来,尽管社会养老保障和基本医疗等保障体系逐步惠及农村,农村老人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基本衣食无忧,但很多子女在外打工造成的农村空巢老人及子女对老人的不支持、不关心等现实,使得农村老年人健康前景复杂多变。
(一)农村老年人健康知识缺乏,健身意识不强
农村老年人知识层次普遍较低,多数处于文盲与半文盲状态,有不少农村老人还有着严重的封建迷信思想,这些导致农村老人难以对健康有科学的认识,没有科学的认识,就不会有正确的健康意识。至今,不少的农村老人还有着“劳动就是锻炼”的片面认识。农村的经济条件普遍较差,多数老人不具备健身消费的经济能力,部分身体好的老人还依旧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农闲时还要外出打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有些农村子女道德缺失,对老人不理解、不支持、不关心,甚至还有虐待老人的现象。部分经济条件允许且有健身意愿的老人,也常碍于子女的面子,放弃了主动锻炼的机会。自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及“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以来,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全民健身设施[5]。然而,真正适宜农村老人的健身设施、场所并不多。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老人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全民健身的活动中来,他们自觉锻炼的意愿并不强。当前农村老人的主要文体活动方式也就是串串门、听听广播、打打牌、晒晒太阳等,当然也有部分发达地区农村开展了一些现代体育活动,如门球、舞蹈、太极拳等。总体来说农村老人活动方式单一,精神生活非常空虚。
(二)农村老年人健身保健知识、意识、能力差,慢性病患病率较高
农村老年人对健身保健知识了解很少,他们的健身意识、锻炼能力一般较差。不少的农村老人由于年轻时过度劳累而又不注意及时恢复调整,长此以往致使他们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一体多病,腰腿疼、风湿及各种心血管疾病时常困扰农村老人。2011年,陈凌玉以浙江省农村为例进行的调查显示:农村老人总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自我健康评价较好者仅有21.1%,而且患有一种、两种、三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人分别达到42.1%、28.9%、36.8%[6]。2009年,谢爱萍以湖南某农村为例,抽查的1208名农村老年人中,有835人患有各种慢性病,患病率为69.1%,其中患一种慢性病的有421名(50.4%),患两种慢性病以上的有414名(49.6%)[7]。种种迹象显示,我国农村老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三、基于孝文化视阈的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
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应基于我国未富先老和独生子女要赡养多位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导致的农村空巢老人的现实,借鉴当代孝文化“善事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社会有孝”的尊老敬老爱老的理念,全面推进和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普及和培养“善事父母”、“及人之老”、“社会有孝”的当代孝文化意识
通过弘扬当代孝文化,使广大农民逐步形成养亲、敬亲的自觉行为。全国公民要积极参加敬老公益活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要自觉投入到提供老年人健康服务的事业中来。对孝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要以学校为媒介推广孝文化,由于核心家庭对子女孝道教育的作用减弱,学校的教育作用应该在孝道推广过程中得以凸显以弥补家庭教育之不足[8]。其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宣传栏、网络等媒介多方位多角度对新型孝文化知识进行宣传,通过不断地宣传教育,培养广大农民孝的意识,使当代孝道伦理和孝意识深入人心,并逐步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最后,应开展富有特色的孝文化活动,如文化下乡等活动,通过孝贤电影扬孝义,还可把孝文化融入到各种民俗特色活动中,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的孝文化教育,同时也展示出农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建立政府、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保障体系
敬老精神的有无是老年人幸福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9]。也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必备良药。当代孝文化不再局限于“家庭”,也提倡“社会有孝”。因此,政府、社区和家庭应分别担当起孝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以实际的孝行,营造出一个爱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保障体系需要政府社会提供养老保障和基本医疗等保障体系,子女在物质和精神上支持父母。
资金短缺问题是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的一个主要问题。政府可走一条政府拨款,并引领社会资助的道路,对资助的民间组织和爱心企业,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等,以使更多的民间组织和社会企业投身到老年健康事业当中来。同时,政府、社区、家庭及各民间组织之间要加强协助意识,形成完善的、高效的农村老人健康保障体系。
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更离不开子女的支持,子女要从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关心他们。多鼓励老人参加各种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多与老人交流锻炼情况,经常询问父母的健康状况。
加强农村社区在老年人健康服务方面的作用,通过农村社区提供安老服务、医护服务、健身设施服务等。社区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普及农村老年人在疾病防治、心理保健、养生保健、老年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增强农村老人的健康意识。社区还应帮助他们科学制定出适合自己体质特征的运动处方和保健养生方法。
(三)建设一定数量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和适宜于老年人的体育及健身基础设施
父母健康长寿、开心快乐是人口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也是实践孝行的主要目标。在日本百岁老人中有运动习惯者(包括身体活动)的比例:男性为54.14%,女性为40.12%[10]。农村社区建设,要本着“立足实际、方便实用、服务老人”的原则,为农村老人提供足够的运动健身条件。各村、镇根据实际情况,也可选择闲置的学校、农房等地方建立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让老年人有聚会、聊天的场所,解决他们孤独的问题。政府对于开办老年人活动中心好的村,应给予奖励。要充分发挥农村老年人协会的作用,让老年人自己组织起来,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建立健全老年人自我服务体系,提倡低龄健康的老年人为高龄生病的老年人服务。
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体育及健身设施的建设要本着就近方便、环境安静等原则,可以充分利用广场、绿地甚至田野等公共空间,开辟农村老年人运动健身场所。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农村老年人需求,完善农村老年活动场所,通过资源整合,加强农村“老年人生活圈”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缓解老年生活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
(四)建立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内容体系和健身咨询服务
大量资料表明,体育运动对提高心血管机能水平、增进中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预防治疗、康复心血管疾病都具有良好的作用。但老年人因其年龄、性别、体质状况等的不同,在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频率方面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运动处方,选择适宜本人锻炼的项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高血压病人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研究和确立适宜于农村老年人锻炼的体育活动内容体系,建立农村老年人健身咨询服务体系,为每一位农村老年人量身定制运动处方,指导中老年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锻炼,必将对提高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有较好的效果。
一般来说,应选择简单易学、能够坚持、运动强度不大和能体验乐趣的锻炼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以散步为主的耐力体育活动,如健身跑、自行车、远足、登山和各种球类等。对中老年人来说,散步是最容易掌握,随时随地都可进行的体育活动。②以太极拳为主的传统体育健身运动:导引、五禽戏、太极推手和各种保健气功等。太极拳是人人可参与的健身运动,非常适合中老年人。③以扭秧歌为主的民俗特色文体活动:各地方特色舞蹈、健身操、棋牌等。秧歌源于插秧耕地的劳动生活,主要在春节和元宵节等重大节日时表演,对于中老年来说扭秧歌是一项集文化、健身和娱乐为一体的锻炼项目。另外可创新一些锻炼项目,如老人与孩子互动游戏活动,既能促进老人的身心健康,也能加深老幼两代人的亲情,又能弘扬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
(五)发展农村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全面促进农村老人的身心健康
由于工作原因,许多农村子女不能留在老人身边尽孝,致使农村老人内心常感孤独。长此以往有碍于老人的心理健康,另外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也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因此,有必要大力发展农村老人志愿者服务。你在外地不能为自己的父母尽孝,可以在外地为别人的父母尽孝,而别人同样也在为你的父母尽孝,实现孝的共赢,这实际上是一种孝的交换,这也是解决子女在外工作不能为父母尽孝的可行路径之一。
通过学会感恩、实践孝行等活动,发动社会青年及在校学生提供志愿服务,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考虑成立“农村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并成立“青年志愿者”队伍,定期为农村老人提供照料服务,尤其为孤寡老人提供志愿扶助服务,在两代人之间构筑良好的代际关系。孝行天下,创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既能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又能促进我国农村老人的身心健康。 (六)培养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医护人员为主导的农村老人健康人才服务体系
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要以具有一定资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医护人员等人才为基础。当前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村与村合并后形成很多大的农村社区,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医护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医护人员针对农村老人的职责主要包括:指导农村老人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传授老年体育健身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定期组织农村老年人进行健身、娱乐、康复等活动;开展农村老人的体质测定、监测、评价等活动;承担经营、管理及服务工作;医护人员要以家庭为重点提供服务,特别是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老人在休养时,要定期为老人提供诊断服务并能保持与医院的联系,使老人的病情得到动态的监控。
四、结 语
农村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对提高农村养老水平、改善农村人口质量及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华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稳定、社会和谐的基础。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立足我国未富先老、“空巢老人”多、独生子女养老压力大等国情,借助我国当代孝文化“善事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及“社会有孝”尊老敬老思想,构建政府、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对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要立足实际,勇于创新,切实做好农村基层老年工作,全面推进我国农村老年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凯,吴松伟.基于孝文化视阈的农村老年体育健康发
展服务体系构建[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3,(2):
125-128.
[2] 胡泽勇.孝文化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复兴与重构[J].江
西社会科学,2008,(4):206-209.
[3] 常青.健康促进理念下的老年健康教育[J].体育科技文
献通报,2013,(6):11-13.
[4] 高岩.发扬孝忠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J].河南商业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2009,(4):94-96.
[5]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
[2010-04-01].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
n1467/n1843577/1843747.html.
[6] 陈凌玉,曹梅娟.农村老人健康及健康管理现状调查
[J].中国老年杂志,2011,(12):4875-4877.
[7] 谢爱萍.农村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
[J].天津护理,2009,(3):157-158.
[8] 韩广忠,肖群忠.韩国孝道推广运动及其立法实践述评
[J].道德与文明,2009,(3):39-43.
[9] 雷秀雅.关于老年人主观幸福的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
2004,(6):104-109.
[10] 余建华.日本老年人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分析[J].武汉
体育学院学报,2004,(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