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使学生“乐于学习”,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认知、情感、意志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这一理论来进行。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应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使师生都感到愉快。因此,快乐教育的课堂教学是愉快合作的。我认为学生课堂是否活跃和快乐,主要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能否“蹲”下来看学生,能否师生互动,能否为学生创设愉悦平台。教学内容要有意识、有计划、有措施地进行精心设计,融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寓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学会运用知识。
作为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听说玩,小朋友们就特别起劲,兴致百倍,可一听说要上语文课、数学课时,小朋友就显得有点无精打采了。其实之所以会有这样大的反差,正说明了一点:兴趣决定了学生的喜好。这是一种正常的天性反映。他们不是不愿意学语文数学,而是语文数学课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不感兴趣的事大人也不愿意做,更何况孩子!既然知道玩是孩子的最爱,那何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好好利用它呢?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些小的游戏、小的表演,既可解除学生40分钟上课产生的疲劳,又可使学生不断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只要我们抓住契机,发挥自身的创造精神,把语文课上得生动些,活泼些,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在玩中学,学中玩。不正是“快乐中学习,学习中享受快乐”吗?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表演式
我在教学《陶罐与铁罐》的第二课时时,我设计了“拍电视剧,适当插入课堂表演”的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你们喜欢喜欢当演员吗?谁拍过电视?噢,现在机会来了,电视台想拍一部电视剧,内容都确定了,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陶罐与铁罐》,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导演也确定了,就是你们的冯老师,你们也可以叫我冯导。现在就选中你们全体学生来当演员,愿意不愿意拍呀?”可以说,对于表演,学生是十分情有独钟的,所以一听说要他们当演员,个个兴奋极了,有的甚至认为真的要拍电视呢!其实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紧接着说:“同学们,要想演好戏,就得先把剧本读熟,《陶罐与铁罐》中有哪些人物?如果你演这些人物你打算怎么说它们的话呢?这些都要了解得清清楚楚。请小演员们认真读剧本,要滚瓜烂熟。谁读得最有感情,谁就可以当主角。”这样,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就真正被调动起来了。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小演员”演得有声有色,“观众”看得更是津津有味。他们不再感到上语文课枯燥无味,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他们积极动脑、加动作、背台词,以课文为基础,又有所创新。
另外,这种教学方法还适用于想象作文的教学中,比如第十册教材第七单元的习作中,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动物,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如果只让学生简单地说说“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大部分小朋友都可以回答出来。但要是深入一点,让他们发挥想象,具体说说“动物们之间可能发生什么事?结果会怎样?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很多小朋友就有些束手无策,十分困难了。这时我让四人小组合作表演故事,下面的小朋友一听说有故事表演,看得可仔细了。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创编故事,他们的语言就丰富,生动多了。于是我顺势让他们对故事中动物说句话,他们都很积极,有的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能只盯着别人的短处,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有的则说:“美不美不能只看外表,更要看内心。”还有的说:“小白兔,你要守信用,不然,没人会喜欢你。”这样化单调为活泼,学生学得开心,而且在无形之中自然地渗透了思想教育,一举两得。
2.竞赛式
小学生争强好胜,最喜欢比个输赢,语文课上,根据教材的特点,开展小型的学习比赛,也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开火车比赛,朗读比赛,写字比赛、故事表演赛等都是小学生喜欢且行之有效的竞赛式教学方法。如果在评出输赢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具体奖励,例如盖个红五星等,即使是同学的掌声或赞扬声,也能刺激学生的积极性,起到良好的效果。
3.绘画式
儿童的色彩感觉很敏锐,他们喜欢把自己喜爱的人、事、物以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采用画画这种教学方法,有时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咏梅》、古诗《望天门山》一课时,便采用了这种方法。在学习了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作画。同时,在教学《詹天佑》、《少年闰土》时利用画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做了喜欢做的事,而且又巩固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知识,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从而,使学生愿学乐学。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让我懂得只有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以更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黄垣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校:长江)
作为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听说玩,小朋友们就特别起劲,兴致百倍,可一听说要上语文课、数学课时,小朋友就显得有点无精打采了。其实之所以会有这样大的反差,正说明了一点:兴趣决定了学生的喜好。这是一种正常的天性反映。他们不是不愿意学语文数学,而是语文数学课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不感兴趣的事大人也不愿意做,更何况孩子!既然知道玩是孩子的最爱,那何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好好利用它呢?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些小的游戏、小的表演,既可解除学生40分钟上课产生的疲劳,又可使学生不断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只要我们抓住契机,发挥自身的创造精神,把语文课上得生动些,活泼些,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在玩中学,学中玩。不正是“快乐中学习,学习中享受快乐”吗?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表演式
我在教学《陶罐与铁罐》的第二课时时,我设计了“拍电视剧,适当插入课堂表演”的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你们喜欢喜欢当演员吗?谁拍过电视?噢,现在机会来了,电视台想拍一部电视剧,内容都确定了,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陶罐与铁罐》,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导演也确定了,就是你们的冯老师,你们也可以叫我冯导。现在就选中你们全体学生来当演员,愿意不愿意拍呀?”可以说,对于表演,学生是十分情有独钟的,所以一听说要他们当演员,个个兴奋极了,有的甚至认为真的要拍电视呢!其实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紧接着说:“同学们,要想演好戏,就得先把剧本读熟,《陶罐与铁罐》中有哪些人物?如果你演这些人物你打算怎么说它们的话呢?这些都要了解得清清楚楚。请小演员们认真读剧本,要滚瓜烂熟。谁读得最有感情,谁就可以当主角。”这样,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就真正被调动起来了。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小演员”演得有声有色,“观众”看得更是津津有味。他们不再感到上语文课枯燥无味,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他们积极动脑、加动作、背台词,以课文为基础,又有所创新。
另外,这种教学方法还适用于想象作文的教学中,比如第十册教材第七单元的习作中,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动物,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如果只让学生简单地说说“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大部分小朋友都可以回答出来。但要是深入一点,让他们发挥想象,具体说说“动物们之间可能发生什么事?结果会怎样?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很多小朋友就有些束手无策,十分困难了。这时我让四人小组合作表演故事,下面的小朋友一听说有故事表演,看得可仔细了。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创编故事,他们的语言就丰富,生动多了。于是我顺势让他们对故事中动物说句话,他们都很积极,有的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能只盯着别人的短处,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有的则说:“美不美不能只看外表,更要看内心。”还有的说:“小白兔,你要守信用,不然,没人会喜欢你。”这样化单调为活泼,学生学得开心,而且在无形之中自然地渗透了思想教育,一举两得。
2.竞赛式
小学生争强好胜,最喜欢比个输赢,语文课上,根据教材的特点,开展小型的学习比赛,也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开火车比赛,朗读比赛,写字比赛、故事表演赛等都是小学生喜欢且行之有效的竞赛式教学方法。如果在评出输赢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具体奖励,例如盖个红五星等,即使是同学的掌声或赞扬声,也能刺激学生的积极性,起到良好的效果。
3.绘画式
儿童的色彩感觉很敏锐,他们喜欢把自己喜爱的人、事、物以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采用画画这种教学方法,有时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咏梅》、古诗《望天门山》一课时,便采用了这种方法。在学习了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作画。同时,在教学《詹天佑》、《少年闰土》时利用画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做了喜欢做的事,而且又巩固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知识,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从而,使学生愿学乐学。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让我懂得只有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以更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黄垣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校: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