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次,找来一名平时学习较认真可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家长,到学校来共同商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对策。家长开口对学生说到:“数学是需要动脑筋的学科,你考的不好还情有可原,可英语只需要死记硬背,你怎么还学不好呢?”而学生委屈的说到:“我上课也用心听老师讲了,课后也认真背了单词,可不知为什么没过多久就忘了。而且老师平时提问后都是集体回答,以为其他同学会了我也会了。”从家长和学生的对话中,我发现学生已经努力了,之所以英语成绩不理想与我的教学方式有密切关系。虽然经过新课改的学习,我知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也在课堂实践中设计了大量的师生互动的环节。但我并没有注意到在我的师生互动里有一部分学生被我忽略了,成了边缘人,而恰恰是这部分学生更加需要我们的关爱。由此,我想到有必要对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做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将尝试着讨论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无效的表现,并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
一、师生互动不完美的表现
(一)师生互动中“师动生不动”
1.师生互动中“师动生不敢动”
“师动生不敢动”指的是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要求后,学生不敢积极的回应,生怕有所差错。我们在听公开课时有时会看到学生在众多听课者面前不敢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怕自己的错误见解引来听课老师的耻笑。
2.师生互动中“师动生不想动”
“师动生不想动”指的是学生不想在教师的启发下展开思维活动,形成不了师生互动。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总有些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老师教授的内容,只满足于生搬硬套、机械模仿。
3.师生互动中“师动生不能动”
“师动生不能动”指的是学生不能根据教师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要求展开积极的思考,达到预设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无论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一片茫然。显然,教师提出的问题超出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无从下手,“想动不能动”!
(二)师生互动中“生动师不动”
1.师生互动中“生动师不敢动”
“生动师不敢动”指的是教师因循守旧,不敢针对学生出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和看法展开讨论,而是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是一种消极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教师只是一味的将课堂按照课前预设的方向去发展,全然不顾学生的学习情变成“一言堂”,缺乏生气!
2.师生互动中“生动师不想动”
“生动师不想动”指的是教师不想动,没有做到在动态中生成新知。
3.师生互动中“生动师不能动”
“生动师不能动”指的是学生在教学中积极的展开思维活动,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后,教师由于自身的知识缺乏不能及时给出正确的评价,让师生互动的信息交流受阻。
二、师生互动不完美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1.学生缺乏宽松的心理环境
针对“师动生不敢动”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课堂气氛压抑,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唯恐“动”错了。
2.学生缺乏积极思考的习惯
针对“师动生不想动”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有些学生思维惰性较重,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主的解决问题。有时即使展开思维活动了,可一遇到困难,马上退缩,无法深入!
3.学生缺乏必要的认知基础
针对“师动生不能动”的情况,应排除学生不敢动、不想动等主观原因,而是有可能教师提出的问题与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较远,学生客观上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认知基础,学生只能“望题兴叹”。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针对“生动师不敢动”的情况,我认为与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关。他们可能对教材和教法把握得还不够透彻,在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不能够得心应手的进行教学。他们怕学生提出的“非常规”问题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他们更怕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难倒他们,让自己难堪。
2.教师缺乏动态的教学理念
针对“生动师不想动”的情况,我认为与教师缺乏动态的教学理念有关。他们认为英语课堂仅仅静态的知识的传递,而不是动态的知识的有效生成!其实,一堂精彩的课应该是教师备课时的预设和上课时的生成的完美结合。
3.教师缺乏灵活的教学机智
针对“生动师不能动”的情况,我认为与教师缺乏灵活的教学机智有关。在师生互动的环节中,当学生的答案与正确答案看似毫无关联时,有的教师能巧妙的分析其合理性,寻找出隐藏在里面的深层次的意义,这往往成为了一节课的亮点。而缺乏灵活的教学机智的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可能就只是简单的一句“No”就中止了师生间的互动。
(三)客观方面的原因
1.课堂时间有限
在新课改进行到今天,我们大多数教师都已意识到课堂上师生有效互动的重要性,但往往不能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这是因为师生互动有时要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而我们的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较广泛、较深入的展开师生互动。有的教师还是使用着“题海战术”,追求短暂的利益,使我们的学生会考英语却不会用英语,也就达不到真正的掌握英语。
2.班级人数众多
现在班级的人数在60人左右,老师无暇顾及所有人,这一点制约了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且明显存在无法照顾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极易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最终使某些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总之,教学需要“沟通”与“合作”,师生互动是实现英语有效教学的关键。面对现实教学中各种师生互动无效的表现,我们不仅要研究其原因,更应该针对这种现象,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实践中去寻找与摸索!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邓园初中)
一、师生互动不完美的表现
(一)师生互动中“师动生不动”
1.师生互动中“师动生不敢动”
“师动生不敢动”指的是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要求后,学生不敢积极的回应,生怕有所差错。我们在听公开课时有时会看到学生在众多听课者面前不敢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怕自己的错误见解引来听课老师的耻笑。
2.师生互动中“师动生不想动”
“师动生不想动”指的是学生不想在教师的启发下展开思维活动,形成不了师生互动。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总有些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老师教授的内容,只满足于生搬硬套、机械模仿。
3.师生互动中“师动生不能动”
“师动生不能动”指的是学生不能根据教师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要求展开积极的思考,达到预设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无论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一片茫然。显然,教师提出的问题超出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无从下手,“想动不能动”!
(二)师生互动中“生动师不动”
1.师生互动中“生动师不敢动”
“生动师不敢动”指的是教师因循守旧,不敢针对学生出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和看法展开讨论,而是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是一种消极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教师只是一味的将课堂按照课前预设的方向去发展,全然不顾学生的学习情变成“一言堂”,缺乏生气!
2.师生互动中“生动师不想动”
“生动师不想动”指的是教师不想动,没有做到在动态中生成新知。
3.师生互动中“生动师不能动”
“生动师不能动”指的是学生在教学中积极的展开思维活动,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后,教师由于自身的知识缺乏不能及时给出正确的评价,让师生互动的信息交流受阻。
二、师生互动不完美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1.学生缺乏宽松的心理环境
针对“师动生不敢动”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课堂气氛压抑,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唯恐“动”错了。
2.学生缺乏积极思考的习惯
针对“师动生不想动”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有些学生思维惰性较重,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主的解决问题。有时即使展开思维活动了,可一遇到困难,马上退缩,无法深入!
3.学生缺乏必要的认知基础
针对“师动生不能动”的情况,应排除学生不敢动、不想动等主观原因,而是有可能教师提出的问题与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较远,学生客观上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认知基础,学生只能“望题兴叹”。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针对“生动师不敢动”的情况,我认为与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关。他们可能对教材和教法把握得还不够透彻,在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不能够得心应手的进行教学。他们怕学生提出的“非常规”问题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他们更怕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难倒他们,让自己难堪。
2.教师缺乏动态的教学理念
针对“生动师不想动”的情况,我认为与教师缺乏动态的教学理念有关。他们认为英语课堂仅仅静态的知识的传递,而不是动态的知识的有效生成!其实,一堂精彩的课应该是教师备课时的预设和上课时的生成的完美结合。
3.教师缺乏灵活的教学机智
针对“生动师不能动”的情况,我认为与教师缺乏灵活的教学机智有关。在师生互动的环节中,当学生的答案与正确答案看似毫无关联时,有的教师能巧妙的分析其合理性,寻找出隐藏在里面的深层次的意义,这往往成为了一节课的亮点。而缺乏灵活的教学机智的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可能就只是简单的一句“No”就中止了师生间的互动。
(三)客观方面的原因
1.课堂时间有限
在新课改进行到今天,我们大多数教师都已意识到课堂上师生有效互动的重要性,但往往不能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这是因为师生互动有时要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而我们的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较广泛、较深入的展开师生互动。有的教师还是使用着“题海战术”,追求短暂的利益,使我们的学生会考英语却不会用英语,也就达不到真正的掌握英语。
2.班级人数众多
现在班级的人数在60人左右,老师无暇顾及所有人,这一点制约了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且明显存在无法照顾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极易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最终使某些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总之,教学需要“沟通”与“合作”,师生互动是实现英语有效教学的关键。面对现实教学中各种师生互动无效的表现,我们不仅要研究其原因,更应该针对这种现象,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实践中去寻找与摸索!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邓园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