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数学题引发的思考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zer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各种活动,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来组织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与方法。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一部分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完成后,数学练习册上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从一个正方体上锯下一个角(一个四面体),使得剩下部分的棱数分别为12条、13条、14条、15条,该怎样锯?请在图中画出来。”
  由于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于这样一道空间想象力较强的题目,多数学生很难将四种情况完全正确解答出来。通过学生自主完成,了解情况,学生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一是不会画,二是数不清,三是想象不到,学生头脑中构建不出剩下立体图形的模型,一头雾水。针对这种情况,我重新调整了教学流程。
  活动1:知识迁移,引发思考
  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数学课堂的重要资源,“变异理论”认为当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后,教师应将当前所学内容与过往内容相联系,把学会的知识和解题技能迁移应用到各种不同的情境中,让学生解决有一定“思维挑战性”的题。因此,课前先复习这样一道练习题“一张正方形纸剪下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学生很容易得出以下几种情况:
  这是对平面图形的复习,学生头脑中易于构建模型,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活动2:动手操作,主动探索
  主动探索是创新型教学的重要标志,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起到指导和点拔的作用,鼓励学生在“自学尝试——发现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模式中主动学习,通过思维和操作的有力结合,在具体活动中获取知识。为此,课前让学生每人用土豆、萝卜或苹果等削切四个正方体,课上分小组学生动手按照题目要求锯角,并将不同情况记录下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形象,兴趣盎然。接着各小组汇报交流,同时教师也用实物形体操作演示梳理(教师按照15条、14条、13条、12条的顺序进行)使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变化、动态的空间模型。
  活动3:动画演示,问题知识化
  在学生动手操作面对具体形体实物能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按照15条、14条、13条、12条的顺序逐一呈现),抽象出正方体变形后的形体结构,从学生的发散思维出发,对问题进行再加工,優化原有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对空间感觉的能力,将问题知识化,不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经过上述几个环节的探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具体到抽象,由平面到立方体,由浅入深,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达到掌握解题方法之目的。
  小结:通过这道数学题的教学,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在数学课堂中师生双边互动的重要性。认识任何事物都需要一个过程,知识的掌握同样也需要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螺旋递进上升的过程,但整个过程中切忌将一个知识点大卸八块,或将几个知识点简单拼凑,而是要让学生逐渐适应学习内容,然后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并且教师对每一个活动均要提出不同的要求,既要针对下拉任务,又要胸怀全局,服务于总目标,因为学生的学习大体上要经历初步接触、逐步适应到豁然开朗的过程,教学活动同样应该尊重学习规律。
其他文献
作文是书面语言活动的高级形式,作文训练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内容,作文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使我体会到作文指导一定要和阅读紧密结合,我的做法是:  一、根据课文内容,训练学生作文内容的表达  小学生作文,往往用概括性极强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如:“太好了”“很美丽”“很壮观”等语句,使人读后只感到喊空话,唱高调。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读教学中我从理解课文内容入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期刊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游戏兴趣,喜欢与数字宝宝玩游戏。  2.引导幼儿掌握从具体到抽象的数量关系。  3.培養幼儿默数和记忆的能力。  活动准备:大演示版、鼓、雪花片  活动过程:  第一,听音乐《小鼓响咚咚》入场。  1.小鼓真听话,我们让他响几声,它就响几声。今天,小鼓来到了我们班,想和我们玩游戏,小鼓响几下,小朋友就拍几下手,小鼓响得时候,小朋友在心里默默地数,老师说开始,小朋友才能拍。
期刊
有几只天鹅来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上面的这段文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天鹅的故事》一文中的片断,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
期刊
從奥地利学习回来后,休息了一个多星期后,7月30日参加中国国际合唱节指挥大师班(工作坊)为期六天的培训。在这六天里,我们聆听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8位世界指挥大师和顶级合唱团。有的大师运用各种方法讲述合唱指挥的方法和技巧,有的大师把自己带的合唱团请到舞台上来,做了很多示范排练。让我们欣赏到优秀合唱团是怎么排练的,怎样才能把合唱团的水平提高等等。六天结束后,我翻了翻笔记,突然有种想把它写下来的冲动,一个
期刊
导学课堂里教师讲得少、学生参与得多,很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一时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做好语文课堂笔记,产生了很多困惑:黑板上板书变少,没有东西可记;PPT课件、电子白板展示,知识量大,速度跟不上,疲于应付;笔记做了、书写满了,要用时找不到,过后自己也看不明白。  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下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堂笔记作一个详细的指导。  一、作好课堂笔记需要准备好“笔记四宝”  一支
期刊
对于语文复习课,很多人理解为知识的训练和大量的做题,而轻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发展。死记硬背大量的知识,枯燥乏味,令学生苦不堪言,重复性的的大量做题。这样的复习,不但学生的应试能力得不到令人满意的发展,更不符合新课程发展学生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的要求。实际上,复习课是对所学课程进行综合、梳理、深化、迁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下面,综合本人的实
期刊
课程建设是国家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进行特色的课程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多年的探索,我们的课程教育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我们创造性地推进课程建设,有力推动了课程的深入开展。以下结合我在课程实施方面的几点粗浅认识,略谈一下打造富有特色的课程的几点思考。  一、课程目标:培养特质、发展个性  国家课程体现国家意志,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保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期刊
当今社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光是学校、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托,适度地进行拓展,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深刻理解课文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品质和道德情感。  一、为加深理解而拓展  有些文章是作者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写的,以此抒发自己爱国的、悲愤的、喜悦的情感等。如陆游的绝笔诗《示儿》以及《卜算子·咏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都是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期刊
小练笔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只要有时间,有需要,就可以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写几句话祝福的贺卡,描述一下所见的新鲜的事物,一件随机发生的小故事……都是练笔的绝好时机。  一、现象  又是一次学生“小练笔”课,我照例在班上朗读优秀学生的“小练笔”,并且准备“加星”奖励。今天这位同学作文题目是《小摄影师续写》,在批改此篇“小练笔”的时候,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文章构思精巧,立意独特,读后令人回味无穷。这位同
期刊
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