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在基层,由于复杂的姻亲关系与相对密集的资源富集,基层的圈子呈现出一种封闭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基层“政治家族”的产生。
婚嫁市场
在当地婚嫁市场,基层公务员绝对属于可以“挑挑拣拣”的阶层。一般来说,强势部门的公务员更受欢迎,但其实这几年各类公务员都很抢手。因为在区县,除了类似税务这种垂直管理部门每年通过招考补充新人外,其他部门很难有规律进人,适龄未婚的就更少了。这些新丁一进单位就会有人介绍对象——地方上圈子小,有个未婚的全县城都知道。
基层公务员的婚恋,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公务员找公务员,或者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比如老师)—他们往往还都是当地官员子女,门当户对,这算不上“政治婚姻”,但能说是“政治联姻”。当然,一般彼此也都喜欢,逼迫在这个时代几乎没了。
北大社会学博士冯军旗曾写了一篇名叫《中县干部》的博士论文,用数据详细描绘了一个县城当地21家政治大家族彼此之间复杂的联姻关系。在一个子女众多的政治家族中,你会发现几个女婿之间各有领域:有工商局的、有医院的、有当地银行的,总之大病小灾摆摊借钱自己人都能搞定。
以冯论文中的张家核心人物张泰康为例,他实际是新野原组织部长,政协主席张以彬的化名,张以彬后来在唐河县当过县委书记,从南阳地区劳动局长的位置上退休。其妹张秀彬也做过新野的副县长和政协主席,妹夫则为卫生局长。
张以彬有8个子女,儿子张新生现任南阳海关关长,大女婿张德宝为南阳市旅游局长,二女婿贺利民是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四女婿王庆为宛城区区长。其妹张秀彬的儿子是南阳市急救中心主任,儿媳为宛城区工商局副局长,儿媳的父亲也在新野当过县委副书记和政协主席。张以彬大女婿张德宝的父亲当过新野县城关镇教育组长,妹妹张平岚现在是新野县纪委副书记。
新野张家出来的副科级以上干部有22人,其中一半在南阳市,一半在新野。
另一种,是地方公务员跟当地富裕商人子女结婚,其中男方为公务员的居多。中国的商人们还是习惯找一个体制内的依靠,家境一般的“凤凰男”公务员是首选,而后者也往往需要更多经济支持,毕竟公职的待遇不算太高。
若非要排个序,公务员们的婚恋对象基本上是:公务员、老师、医生、当地国有垄断行业(银行、电力、电信、石油)员工,至于当地富裕商人家族的子女,职业也就是上面几种。
晋升路径
裙带关系的错综复杂和资源的相对富集,让一些在当地没有什么“门路”的公务员,晋升之路比较困难。
不少通过考试进入体制而后又被分配到乡镇的公务员们,都在继续备考。正常的晋升途径自然存在,不过难度很高。在某乡镇工作的公务员常月表示,她的同事中,有人在备战国考,有人打算考县纪委,还有的要考县财政所,“总之没几个人真正在干活”。
她的男友江星,是同县另一个乡镇的公务员,这个出生于1989年的男孩有着类似的困惑:“想不到这才来一两年,我已经被‘困’在乡镇了。我都能想象到,自己十几年后的样子。”
通过选调生考试后,江星被分到镇里的计生办,这个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会主席一度“斗志满满”,觉得“基层是对自己最好的考验”,但很快,他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镇政府的“熟人”悄悄问他:“怎么就你去了计生办?一般选调生都去了党政办,离领导近不说,也最容易出成绩。”江星还没反应过来,“熟人”又提醒他,“计生办事务性工作这么多,很容易被困住手脚,在基层最没出路”。
在基层,年轻公务员升职究竟有多难?某地级市机关副局长梁文再清楚不过。2013年,他下乡到基层,正巧碰上一个副镇长被调往县里的开发区工作,不过是升半个职级的事情,这个副镇长却在他面前“高兴到语无伦次”。 局长退了,上面很有可能直接调一个来,那么副局长就上不去。副局长上不去,科长也上不去。“你看看县委书记和县長,都很少从本地升上来,这不就能说明问题吗?”
即便是有门路,晋升也并不简单,冯军旗的论文中曾提到,某乡党委副书记通过曾任政府办主任的公公做了县委书记的工作,但竞争对手却将招呼打到了同省的政协主席那里。落败后的她说道“我真是政治上不成熟,不知道潜规则的重要性,认为光从下面推就行了,没想到还需要上面有人拉你。”
社交饭局
中国是人情社会,总是免不了各种各样的饭局。饭局是情感与资源的一个交流场景,当然,也有的人将交流变成了交易。
基层官场的饭局也大致保持了这样的主题,并按照级别,形成了不同层级的饭局。县处级饭局参与者多是各地区县的副处级干部和区县局的正职局长,用民间官场人士的话说,正科级以下是没有进入这个饭局圈子的资格的,而县委书记、县长“他们都往上跑”。
这些基层官场精英们聚会多选一些当地的次高档餐厅,主持者会按照职位高低和亲疏详细地排列出自己节前聚会的次序:比如中午吃饭的多是市长秘书负责的各个联系部门的办公室主任,这属于各部门对秘书礼节性的问候,都是半公务性质了;晚上一起吃饭的则算是一般朋友,纯粹是为了联络感情,属于节前碰头问候型。晚上的饭局一般是一个主饭局,一两个次饭局,前者是开头和结尾都要在,后者则是中间去意思下就行。
饭局过后才是要紧的,几个真正关系好的,会选个包间继续喝茶。此时话题就放开了,领导最近是否要调动,某次常委会上两个常委的冲突性对话,党政一把手某个批示的书写方式和会上的说话语气,新来的领导喜欢什么,什么地方某个职位最近要有官员流动,都会事无巨细地被谈及。大家看起来都很放松,其实都在竖着耳朵。
事实上,这还不是最要紧的,圈内人士表示,喝茶完毕,各自回家,之后连夜打电话再详细商谈某问题的,才是最核心的朋友。不过具体谈话内容,一般人就无法得知了。
婚嫁市场
在当地婚嫁市场,基层公务员绝对属于可以“挑挑拣拣”的阶层。一般来说,强势部门的公务员更受欢迎,但其实这几年各类公务员都很抢手。因为在区县,除了类似税务这种垂直管理部门每年通过招考补充新人外,其他部门很难有规律进人,适龄未婚的就更少了。这些新丁一进单位就会有人介绍对象——地方上圈子小,有个未婚的全县城都知道。
基层公务员的婚恋,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公务员找公务员,或者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比如老师)—他们往往还都是当地官员子女,门当户对,这算不上“政治婚姻”,但能说是“政治联姻”。当然,一般彼此也都喜欢,逼迫在这个时代几乎没了。
北大社会学博士冯军旗曾写了一篇名叫《中县干部》的博士论文,用数据详细描绘了一个县城当地21家政治大家族彼此之间复杂的联姻关系。在一个子女众多的政治家族中,你会发现几个女婿之间各有领域:有工商局的、有医院的、有当地银行的,总之大病小灾摆摊借钱自己人都能搞定。
以冯论文中的张家核心人物张泰康为例,他实际是新野原组织部长,政协主席张以彬的化名,张以彬后来在唐河县当过县委书记,从南阳地区劳动局长的位置上退休。其妹张秀彬也做过新野的副县长和政协主席,妹夫则为卫生局长。
张以彬有8个子女,儿子张新生现任南阳海关关长,大女婿张德宝为南阳市旅游局长,二女婿贺利民是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四女婿王庆为宛城区区长。其妹张秀彬的儿子是南阳市急救中心主任,儿媳为宛城区工商局副局长,儿媳的父亲也在新野当过县委副书记和政协主席。张以彬大女婿张德宝的父亲当过新野县城关镇教育组长,妹妹张平岚现在是新野县纪委副书记。
新野张家出来的副科级以上干部有22人,其中一半在南阳市,一半在新野。
另一种,是地方公务员跟当地富裕商人子女结婚,其中男方为公务员的居多。中国的商人们还是习惯找一个体制内的依靠,家境一般的“凤凰男”公务员是首选,而后者也往往需要更多经济支持,毕竟公职的待遇不算太高。
若非要排个序,公务员们的婚恋对象基本上是:公务员、老师、医生、当地国有垄断行业(银行、电力、电信、石油)员工,至于当地富裕商人家族的子女,职业也就是上面几种。
晋升路径
裙带关系的错综复杂和资源的相对富集,让一些在当地没有什么“门路”的公务员,晋升之路比较困难。
不少通过考试进入体制而后又被分配到乡镇的公务员们,都在继续备考。正常的晋升途径自然存在,不过难度很高。在某乡镇工作的公务员常月表示,她的同事中,有人在备战国考,有人打算考县纪委,还有的要考县财政所,“总之没几个人真正在干活”。
她的男友江星,是同县另一个乡镇的公务员,这个出生于1989年的男孩有着类似的困惑:“想不到这才来一两年,我已经被‘困’在乡镇了。我都能想象到,自己十几年后的样子。”
通过选调生考试后,江星被分到镇里的计生办,这个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会主席一度“斗志满满”,觉得“基层是对自己最好的考验”,但很快,他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镇政府的“熟人”悄悄问他:“怎么就你去了计生办?一般选调生都去了党政办,离领导近不说,也最容易出成绩。”江星还没反应过来,“熟人”又提醒他,“计生办事务性工作这么多,很容易被困住手脚,在基层最没出路”。
在基层,年轻公务员升职究竟有多难?某地级市机关副局长梁文再清楚不过。2013年,他下乡到基层,正巧碰上一个副镇长被调往县里的开发区工作,不过是升半个职级的事情,这个副镇长却在他面前“高兴到语无伦次”。 局长退了,上面很有可能直接调一个来,那么副局长就上不去。副局长上不去,科长也上不去。“你看看县委书记和县長,都很少从本地升上来,这不就能说明问题吗?”
即便是有门路,晋升也并不简单,冯军旗的论文中曾提到,某乡党委副书记通过曾任政府办主任的公公做了县委书记的工作,但竞争对手却将招呼打到了同省的政协主席那里。落败后的她说道“我真是政治上不成熟,不知道潜规则的重要性,认为光从下面推就行了,没想到还需要上面有人拉你。”
社交饭局
中国是人情社会,总是免不了各种各样的饭局。饭局是情感与资源的一个交流场景,当然,也有的人将交流变成了交易。
基层官场的饭局也大致保持了这样的主题,并按照级别,形成了不同层级的饭局。县处级饭局参与者多是各地区县的副处级干部和区县局的正职局长,用民间官场人士的话说,正科级以下是没有进入这个饭局圈子的资格的,而县委书记、县长“他们都往上跑”。
这些基层官场精英们聚会多选一些当地的次高档餐厅,主持者会按照职位高低和亲疏详细地排列出自己节前聚会的次序:比如中午吃饭的多是市长秘书负责的各个联系部门的办公室主任,这属于各部门对秘书礼节性的问候,都是半公务性质了;晚上一起吃饭的则算是一般朋友,纯粹是为了联络感情,属于节前碰头问候型。晚上的饭局一般是一个主饭局,一两个次饭局,前者是开头和结尾都要在,后者则是中间去意思下就行。
饭局过后才是要紧的,几个真正关系好的,会选个包间继续喝茶。此时话题就放开了,领导最近是否要调动,某次常委会上两个常委的冲突性对话,党政一把手某个批示的书写方式和会上的说话语气,新来的领导喜欢什么,什么地方某个职位最近要有官员流动,都会事无巨细地被谈及。大家看起来都很放松,其实都在竖着耳朵。
事实上,这还不是最要紧的,圈内人士表示,喝茶完毕,各自回家,之后连夜打电话再详细商谈某问题的,才是最核心的朋友。不过具体谈话内容,一般人就无法得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