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政教育在中職教育中是重要的内容。除了开设思政课程之外,学科教学也可作为其落脚点。中职语文具有高度人文性,蕴含思政元素,以其为途径开展“课程思政”,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树立思政意识、提高综合素养。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教育是落实这一任务的主要途径。“课程思政”即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个学科教学中,在各学科中充分发掘思政元素并加以运用,贯彻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德育观念,提升综合素养。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探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从创新角度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以发挥中职语文学科的最大思政教育价值。
(一)明确“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目标
中职语文与思政教育互相贯通的前提是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真正含义,并以其做引导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当中。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明确课程所想要达成的思政教育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发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以实现德育、思想方面的学科教育育人价值。以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中《人生的境界》一文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前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解读,找到思政教育要素,并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通篇了解后发现文章所阐述主题为哲学,强调人的发展境界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课程思政目标,即让学生了解“人生境界”,思考人生价值,明白日常行为活动背后所暗含的深刻道理,从自然境界逐步发展成为拥有道德境界的人或者天地境界的人。但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需如此,“课程思政”下中职语文教学是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而设定目标的,切实把握课文的真正教学价值,才能切实做好课程思政教育。
(二)利用问题作为思政教育导向
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有效方式,教师抛出问题之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者与小组组员一起讨论,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将“课程思政”观念融合其中,用问题式教学方式进行思政教育,可以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实现思政教育目标。以“人生的境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思政”的教学需要设计问题,如“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自然境界的人是什么样的?”“道德境界与自然境界的差别在哪里?”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时,从中理解作者所提到的不同人生境界的含义,明白人生的价值意义在于觉解,觉解的程度不同所达成的人生境界也不同,只有真正明白所做事情的意义,其做出的行动才有价值。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是现代化教学中常见的方式之一,其信息化、智能化的优势能够帮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了解所学知识,将知识内容详细分解后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也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有趣味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将理论认知、情感体验与行为融合在一起,为思政教学有效性提供保障。在“人生的境界”教学中,其中所包含的哲学观点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文章结构和脉络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以结构化的视角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人生境界含义,再借以网络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对人生境界的哲学认知,加深理解课文中的思政内容。
(四)开拓语文课程实践的平台
语文课程虽然人文性较强,但也可以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综合考虑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以其中的思政元素为基础,中职语文教师应为学生组织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获得思想上的引导以及观念的指导。在“人生的境界”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一些关于作者的信息资料,阅读作者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对于人生所表达的其他观点,以读书分享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课堂分享,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在对人生境界的理解中,让学生清晰地明确当下自己所做的事情即学习在整个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为学习投入更多的耐心与精力,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在新时期教育中的新探索,中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包含诸多思政元素,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中职语文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其道德素养,还需继续探索其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如明确定位思政教育目标、合理运用问题导向方式、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开拓语文课程实践的平台等,进而推进课程思政的发展。
责任编辑 朱守锂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教育是落实这一任务的主要途径。“课程思政”即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个学科教学中,在各学科中充分发掘思政元素并加以运用,贯彻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德育观念,提升综合素养。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探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从创新角度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以发挥中职语文学科的最大思政教育价值。
(一)明确“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目标
中职语文与思政教育互相贯通的前提是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真正含义,并以其做引导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当中。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明确课程所想要达成的思政教育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发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以实现德育、思想方面的学科教育育人价值。以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中《人生的境界》一文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前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解读,找到思政教育要素,并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通篇了解后发现文章所阐述主题为哲学,强调人的发展境界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课程思政目标,即让学生了解“人生境界”,思考人生价值,明白日常行为活动背后所暗含的深刻道理,从自然境界逐步发展成为拥有道德境界的人或者天地境界的人。但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需如此,“课程思政”下中职语文教学是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而设定目标的,切实把握课文的真正教学价值,才能切实做好课程思政教育。
(二)利用问题作为思政教育导向
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有效方式,教师抛出问题之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者与小组组员一起讨论,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将“课程思政”观念融合其中,用问题式教学方式进行思政教育,可以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实现思政教育目标。以“人生的境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思政”的教学需要设计问题,如“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自然境界的人是什么样的?”“道德境界与自然境界的差别在哪里?”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时,从中理解作者所提到的不同人生境界的含义,明白人生的价值意义在于觉解,觉解的程度不同所达成的人生境界也不同,只有真正明白所做事情的意义,其做出的行动才有价值。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是现代化教学中常见的方式之一,其信息化、智能化的优势能够帮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了解所学知识,将知识内容详细分解后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也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有趣味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将理论认知、情感体验与行为融合在一起,为思政教学有效性提供保障。在“人生的境界”教学中,其中所包含的哲学观点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文章结构和脉络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以结构化的视角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人生境界含义,再借以网络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对人生境界的哲学认知,加深理解课文中的思政内容。
(四)开拓语文课程实践的平台
语文课程虽然人文性较强,但也可以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综合考虑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以其中的思政元素为基础,中职语文教师应为学生组织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获得思想上的引导以及观念的指导。在“人生的境界”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一些关于作者的信息资料,阅读作者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对于人生所表达的其他观点,以读书分享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课堂分享,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在对人生境界的理解中,让学生清晰地明确当下自己所做的事情即学习在整个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为学习投入更多的耐心与精力,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在新时期教育中的新探索,中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包含诸多思政元素,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中职语文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其道德素养,还需继续探索其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如明确定位思政教育目标、合理运用问题导向方式、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开拓语文课程实践的平台等,进而推进课程思政的发展。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