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尤擅于将形、声、光、色、动、静融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网络为载体,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以幼儿园发展为本,实现幼儿园教育和管理的现代化,已成为现代幼儿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分析上,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多个维度展开,探讨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关键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教育;整合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平台、新媒体等技术手段的更新迭代,让幼儿教育的即时互动性大大提高,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家校沟通的效果,是深受广大幼儿教师和幼儿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幼儿园课程如何向自主与特色发展,进而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是当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融合过程中须攻克的重要难题。
一、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驾驭能力
教师素质高是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的保障,幼儿教师作为教育信息的主要传递者,其信息素养是影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关键因素。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将产生以下影响:其一,幼儿教师课程融合理论欠缺,思想上存在误区会影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融合;其二,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很多研究表明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偏低是造成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困境的原因。
(二)幼儿园管理模式与教学模式
幼儿园管理与教学模式也是影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重要因素。在管理模式方面,园长信息化领导力欠缺,对信息化教学理解偏差是造成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困境的重要原因;相关软件的应用模式也会影响学前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此外,幼儿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数量和质量也会对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产生影响。在教学模式方面,其一,缺乏切實可行的教学模式会对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产生影响;其二,教学模式中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固定的课程融合模式,同样会限制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融合。
(三)信息化资源与资金保障
信息化资源建设和资金投入是实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保证和重要支撑。信息化资源对幼儿园课程融合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资源分配存在的地区差异上,另一方面体现在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短缺上,故综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资源共享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经费投入是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财政投入存在的地区差异同样会影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家长对教育信息化的态度,均会影响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二、基于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教学方式整合
(一)以趣味性教育创设教学情境
幼儿的求知欲望强、学习热情高,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教学需求,特别是能够应用至幼儿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往往搭载着幼儿教育阶段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信息,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叠加,如视频、音频结合的视听手段,更是能改善教学氛围,打造趣味互动性教学情境的效果。举例来讲,学习有关蚯蚓的知识时,对蚯蚓的生理原理和生活环境等展开讲解显然是不适合的,若将蚯蚓打造成一个有名字的卡通形象,化身孩子们身边的小伙伴,则更有代入感,也更能加深孩子们的印象。关注孩子们的阅读绘本就会发现,给孩子们带来更多认知印象的往往是非常具象的人物和形象,比如在吃饭之前孩子会去主动洗手,因为“河马医生”说饭前便后要洗手,“河马医生”当然只是绘本创造的一个形象,但它起到了单纯教学方式无法达到的作用,帮助孩子加深对知识点的认知。同样,“蚯蚓小兵”“蚯蚓小将”也可以是一个个全新的认知形象,教师可以通过给小蚯蚓配音、帮小蚯蚓回家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学,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又一个真实可感的教学情境。
(二)利用微课教学,实现教育助力
微课模式有效拉近了幼儿与教师教学、教学内容的距离,通过微课将幼儿学习内容以幼儿可以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呈现,有利于构建以幼儿为主的教学课堂模式,但在微课教学的选择和制作方面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持续的优化和调整。以幼儿篮球:熟悉球性为例,熟悉球性基本的训练主要有滚球训练、抛接球训练、腰间绕球训练、胯下绕球训练等,教学方式基本是教师示范、幼儿跟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下幼儿只是被动熟悉球性,虽然有参与的积极性,但动作规范性比较差,很难达到熟悉球性的目标。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播放熟悉球性的教程,如抛接球训练,边播放边讲解,包括:①双脚平行,脚尖向前,膝关节微曲,身体微曲重心脚前掌;②五指张开掌心向上,托球底部,手臂自然微曲;③脚部蹬地发力,带动上肢将球垂直向上抛出。所有的内容都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演示,教师可以进行走动管理,针对幼儿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比如抛球时高度不够,一般需要超出头上二十厘米,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大砸到其他小朋友。教师通过走动管理帮助幼儿规范动作,助力幼儿的成长。微课教学模式让教师有了更多与幼儿沟通和交流的机会,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示课程内容容易拉近幼儿教师与幼儿、与教材内容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
课程数字化资源库是新型幼儿园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幼儿园要加大投入力度,全力建构数字化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和平台,减少幼儿家庭教育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开创互联网+学前教育新生态。另一方面,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模式,注重现实与虚拟的结合,科学选择内容,探索有效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教学资源。此外,目前幼儿园数字资源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教师可从区域层面开发数字资源,充分考虑地域特色,展示地方文化,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实录”“课件分享”“一师一优课”等活动来创作优秀资源,幼儿园可要求科研团队成员在日常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资源创作方法,掌握资源创作技巧,并注重积累资源。
(四)以信息技术开展现代幼儿教育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让幼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有益于各个学科内容的开展,让教学过程更加“轻量化”,无纸化办公更是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信息技术只能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不应成为课堂的主体。孩子们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他们对听觉、视觉、触觉等方面的需求非常多样,我们不能依赖信息技术带来的某些刺激,就忽略带领其他方面的教学探索。在当前的幼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什么时候运用信息技术,如何运用,达到什么样的应用效果,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课题。
三、结语
作为奠定未来学习和生活方向基础的幼儿教育阶段,全面培养始终是该阶段的培育重点,基于信息技术的幼儿园教育,能够以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开展更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对幼儿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及情感沟通等方面都有更好的提升效果,更是促进家校沟通的重要手段,值得每一位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积极探索,优化整合,更好地运用技术信息手段促进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凯,黄胜.幼儿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05):71-74.
[2]黄茹萍.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柴玲.浅谈信息技术和幼儿园教育的融合[J].学周刊,2020(16):177-178.
[4]黄美丽.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3):160+165.
[5]王青.浅谈信息技术和幼儿园教育的融合[J].科技资讯,2017,15(21):143-144.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教育;整合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平台、新媒体等技术手段的更新迭代,让幼儿教育的即时互动性大大提高,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家校沟通的效果,是深受广大幼儿教师和幼儿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幼儿园课程如何向自主与特色发展,进而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是当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融合过程中须攻克的重要难题。
一、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驾驭能力
教师素质高是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的保障,幼儿教师作为教育信息的主要传递者,其信息素养是影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关键因素。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将产生以下影响:其一,幼儿教师课程融合理论欠缺,思想上存在误区会影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融合;其二,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很多研究表明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偏低是造成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困境的原因。
(二)幼儿园管理模式与教学模式
幼儿园管理与教学模式也是影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重要因素。在管理模式方面,园长信息化领导力欠缺,对信息化教学理解偏差是造成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困境的重要原因;相关软件的应用模式也会影响学前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此外,幼儿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数量和质量也会对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产生影响。在教学模式方面,其一,缺乏切實可行的教学模式会对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产生影响;其二,教学模式中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固定的课程融合模式,同样会限制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融合。
(三)信息化资源与资金保障
信息化资源建设和资金投入是实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保证和重要支撑。信息化资源对幼儿园课程融合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资源分配存在的地区差异上,另一方面体现在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短缺上,故综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资源共享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经费投入是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财政投入存在的地区差异同样会影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家长对教育信息化的态度,均会影响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二、基于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教学方式整合
(一)以趣味性教育创设教学情境
幼儿的求知欲望强、学习热情高,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教学需求,特别是能够应用至幼儿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往往搭载着幼儿教育阶段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信息,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叠加,如视频、音频结合的视听手段,更是能改善教学氛围,打造趣味互动性教学情境的效果。举例来讲,学习有关蚯蚓的知识时,对蚯蚓的生理原理和生活环境等展开讲解显然是不适合的,若将蚯蚓打造成一个有名字的卡通形象,化身孩子们身边的小伙伴,则更有代入感,也更能加深孩子们的印象。关注孩子们的阅读绘本就会发现,给孩子们带来更多认知印象的往往是非常具象的人物和形象,比如在吃饭之前孩子会去主动洗手,因为“河马医生”说饭前便后要洗手,“河马医生”当然只是绘本创造的一个形象,但它起到了单纯教学方式无法达到的作用,帮助孩子加深对知识点的认知。同样,“蚯蚓小兵”“蚯蚓小将”也可以是一个个全新的认知形象,教师可以通过给小蚯蚓配音、帮小蚯蚓回家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学,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又一个真实可感的教学情境。
(二)利用微课教学,实现教育助力
微课模式有效拉近了幼儿与教师教学、教学内容的距离,通过微课将幼儿学习内容以幼儿可以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呈现,有利于构建以幼儿为主的教学课堂模式,但在微课教学的选择和制作方面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持续的优化和调整。以幼儿篮球:熟悉球性为例,熟悉球性基本的训练主要有滚球训练、抛接球训练、腰间绕球训练、胯下绕球训练等,教学方式基本是教师示范、幼儿跟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下幼儿只是被动熟悉球性,虽然有参与的积极性,但动作规范性比较差,很难达到熟悉球性的目标。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播放熟悉球性的教程,如抛接球训练,边播放边讲解,包括:①双脚平行,脚尖向前,膝关节微曲,身体微曲重心脚前掌;②五指张开掌心向上,托球底部,手臂自然微曲;③脚部蹬地发力,带动上肢将球垂直向上抛出。所有的内容都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演示,教师可以进行走动管理,针对幼儿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比如抛球时高度不够,一般需要超出头上二十厘米,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大砸到其他小朋友。教师通过走动管理帮助幼儿规范动作,助力幼儿的成长。微课教学模式让教师有了更多与幼儿沟通和交流的机会,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示课程内容容易拉近幼儿教师与幼儿、与教材内容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
课程数字化资源库是新型幼儿园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幼儿园要加大投入力度,全力建构数字化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和平台,减少幼儿家庭教育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开创互联网+学前教育新生态。另一方面,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模式,注重现实与虚拟的结合,科学选择内容,探索有效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教学资源。此外,目前幼儿园数字资源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教师可从区域层面开发数字资源,充分考虑地域特色,展示地方文化,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实录”“课件分享”“一师一优课”等活动来创作优秀资源,幼儿园可要求科研团队成员在日常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资源创作方法,掌握资源创作技巧,并注重积累资源。
(四)以信息技术开展现代幼儿教育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让幼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有益于各个学科内容的开展,让教学过程更加“轻量化”,无纸化办公更是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信息技术只能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不应成为课堂的主体。孩子们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他们对听觉、视觉、触觉等方面的需求非常多样,我们不能依赖信息技术带来的某些刺激,就忽略带领其他方面的教学探索。在当前的幼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什么时候运用信息技术,如何运用,达到什么样的应用效果,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课题。
三、结语
作为奠定未来学习和生活方向基础的幼儿教育阶段,全面培养始终是该阶段的培育重点,基于信息技术的幼儿园教育,能够以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开展更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对幼儿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及情感沟通等方面都有更好的提升效果,更是促进家校沟通的重要手段,值得每一位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积极探索,优化整合,更好地运用技术信息手段促进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凯,黄胜.幼儿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05):71-74.
[2]黄茹萍.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柴玲.浅谈信息技术和幼儿园教育的融合[J].学周刊,2020(16):177-178.
[4]黄美丽.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3):160+165.
[5]王青.浅谈信息技术和幼儿园教育的融合[J].科技资讯,2017,15(21):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