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的总目标中提到,要通过义务教育时期的语文学习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能运用阅读技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了更好的进行小学阅读教学,老师可以运用举一反三和文本细读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坚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1005-8877(2019)12-0163-01
语文作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上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加强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是该学科教学的重点,是每位语文教师迫切关注的问题[1]。学生通过阅读不仅能加深对文章文本的理解,还能培养良好的阅读技巧和阅读习惯,也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案例和素材,从中汲取他人的养料,为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重大的意义。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举一反三
一般而言,阅读教学是指老师让学生以文本素材为载体进行的语言文字实践活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做到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以不断进行阅读练习为前提。映射到实际生活中,阅读其实就是为了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我们通过视觉功能扫描文本,或者通过发音的器官多与自己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表达,最后通过大脑对这些事物进行理解进而吸收甚至能够运用。阅读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是人际交往的前提。语文中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素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学科,开展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素养,其中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全面学习的基础,由此,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还可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持之以恒的语文学习习惯。
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通俗来说是指在学习某种知识的过程中,总结除了一种学习方法,然后我们能够利用这一种学习方法,去理解其他类似的知识,进而解决其他问题的一种过程。 “举一”是指通过学习后已经拥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块,而“反三”是对旧的思维结构和模式进行补充和修正形成更全面的认知结构。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好的运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首先应该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文教材,比如在讲解《落花生》一课时,文章通过描写在自家后院里收花生的情节,引入了吃花生的情节,最后通过家庭成员吃花生,每个人带出了花生的优点,最后由文中的父亲引出“做人要像花生一样,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由这篇文章老师可以教导学生,很多文章的描写都是由叙事开始,后面由事情的发展引出文章的感情主旨,情感产生的机会之一就是情感上的熏陶,类似于古诗鉴赏中经常提到的“触景生情”,在课堂上,情境的建立有利于将学生内心的情感移入到与教学相关的事物上,既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现有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然后可以暗示学生今后自己阅读写作时可以模仿这种理解方式或者写作方式。比如写作文时,文章情感的抒发和主旨的点出不要太直接,应该有层次的引出来,最好通过具体的事件描写最后引出主旨。在阅读时,文章主旨往往在结尾的段落才会体现,很少开门见山就指出来。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教师对文本狭隘性的认知这一问题的出现[2],有利于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使学生透过文字的阅读感知其中所蕴含的内涵,借此把握阅读文本的表意,进而帮助学生自主地建构其阅读、文本和作者的深层关系。比如,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宋代朱熹写得《春日》,在诗词的课堂之前,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反复朗读,理解诗意。在课堂的讲解过程中,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让学生掌握诗词大意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文本细读中讲解诗词描写的手法,比如在进行“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诗句讲解中,可以先标出关键词,划出成语优先进行讲解。借助多媒体进行课件的展示,穿插动画或短视频,为学生们勾勒一幅清风徐来,各种春意焕然一新的无边春景。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在促进学生对诗歌和散文的理解,了解古诗文和不同题材的写作描写方式,增加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增加语文知识的积累,拓宽自身文学素养和知识修养。
3.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运用举一反三和文本细读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坚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金涛.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
[2]温爱丽.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84-85
关键词: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1005-8877(2019)12-0163-01
语文作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上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加强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是该学科教学的重点,是每位语文教师迫切关注的问题[1]。学生通过阅读不仅能加深对文章文本的理解,还能培养良好的阅读技巧和阅读习惯,也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案例和素材,从中汲取他人的养料,为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重大的意义。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举一反三
一般而言,阅读教学是指老师让学生以文本素材为载体进行的语言文字实践活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做到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以不断进行阅读练习为前提。映射到实际生活中,阅读其实就是为了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我们通过视觉功能扫描文本,或者通过发音的器官多与自己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表达,最后通过大脑对这些事物进行理解进而吸收甚至能够运用。阅读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是人际交往的前提。语文中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素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学科,开展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素养,其中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全面学习的基础,由此,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还可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持之以恒的语文学习习惯。
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通俗来说是指在学习某种知识的过程中,总结除了一种学习方法,然后我们能够利用这一种学习方法,去理解其他类似的知识,进而解决其他问题的一种过程。 “举一”是指通过学习后已经拥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块,而“反三”是对旧的思维结构和模式进行补充和修正形成更全面的认知结构。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好的运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首先应该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文教材,比如在讲解《落花生》一课时,文章通过描写在自家后院里收花生的情节,引入了吃花生的情节,最后通过家庭成员吃花生,每个人带出了花生的优点,最后由文中的父亲引出“做人要像花生一样,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由这篇文章老师可以教导学生,很多文章的描写都是由叙事开始,后面由事情的发展引出文章的感情主旨,情感产生的机会之一就是情感上的熏陶,类似于古诗鉴赏中经常提到的“触景生情”,在课堂上,情境的建立有利于将学生内心的情感移入到与教学相关的事物上,既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现有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然后可以暗示学生今后自己阅读写作时可以模仿这种理解方式或者写作方式。比如写作文时,文章情感的抒发和主旨的点出不要太直接,应该有层次的引出来,最好通过具体的事件描写最后引出主旨。在阅读时,文章主旨往往在结尾的段落才会体现,很少开门见山就指出来。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教师对文本狭隘性的认知这一问题的出现[2],有利于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使学生透过文字的阅读感知其中所蕴含的内涵,借此把握阅读文本的表意,进而帮助学生自主地建构其阅读、文本和作者的深层关系。比如,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宋代朱熹写得《春日》,在诗词的课堂之前,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反复朗读,理解诗意。在课堂的讲解过程中,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让学生掌握诗词大意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文本细读中讲解诗词描写的手法,比如在进行“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诗句讲解中,可以先标出关键词,划出成语优先进行讲解。借助多媒体进行课件的展示,穿插动画或短视频,为学生们勾勒一幅清风徐来,各种春意焕然一新的无边春景。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在促进学生对诗歌和散文的理解,了解古诗文和不同题材的写作描写方式,增加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增加语文知识的积累,拓宽自身文学素养和知识修养。
3.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运用举一反三和文本细读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坚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金涛.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
[2]温爱丽.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