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窖囚禁少女”者的边缘人生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aaa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两名少女囚禁在地窖的曾祥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救命电话
  
  没人想到,14英寸的破旧电视机内,会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在武汉市前进四路附近工作的杜先生,目睹并参与了这个秘密的破解。
  那是5月14日上午,杜到朋友的电器维修店内玩,修理工在拆开一个旧电视外壳时,电视壳内掉出了一张纸条。
  “折叠成小方块,叠得很整齐,上面积了很厚的灰,应该放进去很长时间了;而且纸条边角还有磨损的痕迹,像是被人长时间在手上捏过。”
  “是从一个小本子上撕下的纸,上面用圆珠笔写着字,不多,大约200多字,还画了一个小地图。”
  “上面写着‘救命’两个字,然后写着人的姓名、电话,还画了地图,很准确地标明了她所在的位置。”
  纸条上写了一句:“害我们的人叫曾祥宝。”由于表述用的人称是“我们”,杜先生由此判断,如果纸条上的事是真的,应该不止一个人。
  杜的朋友没将这张纸条当作一回事,认为是一个无聊的恶作剧,杜的看法是——既然纸条上有名有姓,还画着图,信息应该是真的。
  离开修理店,杜顺手从朋友那儿拿走了这张纸条,但没有立即报警。
  后来,杜说,当时,他在犹豫。
  回到家,放学回家的儿子抱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几个小混混“擂肥”(武汉方言,指被索要钱财)了。
  儿子告诉杜,满大街没有一个人帮他,让他感到很生气。
  “我当时跟儿子商量,那你说这个事情(纸条上的求救之事),帮还是不帮?孩子说,还是救吧。”
  武汉市青山区的周立民接到了这个电话。去年7月2日,她18岁的女儿失踪了。
  3个多小时后,根据纸条上提供的信息,武汉警方在距离周家不到150米的同村人曾祥宝家地窖内,找到了其失踪近10个月的女儿,一同解救出来的,还有另外一名据说才16岁的胡姓少女。
  目击者称,两名女孩被从地窖里解救出来的时候,“没哭也没喊”,其中一个年纪稍轻的女孩“背部溃烂,有点发烧,浑身恶臭,几乎奄奄一息”,周女儿的情况稍好一些,被搀扶着上了救护车。
  周的一名亲属向《南方都市报》透露,两名女孩被解救时,脚上锁着铁链,“两女孩在地窖被发现时都裸着身体,没有穿衣服”。
  杜先生的电话称得上非常及时——在杜电话周立民的前一周,5月8日前后,曾祥宝已经因涉嫌强奸(未经武汉警方证实)被警方拘押,但狡猾的曾,并没有告知警方,自家地窖内还囚着两人。
  “这俩女孩命大,再晚几天,没人给她们送东西,不渴死也要被饿死……”胜英村的一位村民说。
  
  萧瑟村庄
  
  曾家是一幢长满爬山虎的两层小楼。靠小楼右边,正是那间低矮平房——简陋的石棉瓦下,是囚禁两个女孩的地窖。
  从被木板封住的缝隙看,平房内碎瓦、断砖遍地,很难分清哪里才是地窖入口。有知情的村民说,5月14日那天,前来搜寻的几十名警察,也是反复寻找两三次,最后才找到入口。
  小楼南面,有两间小屋,屋内垃圾遍地,再向前,下几个台阶,又是两间小屋。屋内,有警察搜寻地窖时深挖的大坑。
  让人陡生寒意的是,曾家多年来一直有人居住,但其院内杂草丛生、青苔遍布,荒凉之状,阴森可怖。
  整个胜英村也几乎见不到新房,所有建筑似乎同一色调——水泥的青灰。一个个老态龙钟的老头,抑或皱纹堆垒的老太,寂寥地坐在自家门口,守着空荡荡的院子发呆。
  胜英村距离武汉市中心城区并不远,大概30公里左右,但由于其靠近武钢集团,白天大部分村民到武钢上班,晚上各自各家,农村样式的居住形态,却有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性。
  生活在大工业和大城市边缘的曾祥宝,很早就开始享受这种地域带来的便利——1988年前后,初中毕业后,和很多同龄人一起,稍稍培训了半年,他就成为了特大型国有企业——武钢集团的一名工人。
  20多年过去,曾一直是精鼎工业炉公司(原炉窑车间)的普通员工,每月到手的工资大约在2300元左右。
  在当地,这是一个不算太坏的收入。
  一位多年前曾和他一起培训过的同事说,最初入厂的时候,曾还是一个蛮开朗的人,“有说有笑”,但看得出,后来他变得沉默、内向了。
  “一般下了班他就回家,很少和我们一起喝酒吹牛,也极少出去活动,偶尔的几次唱歌,他也不找陪唱的,只是自己在那儿吼。”一位同事说。
  大家能记住的还有,曾祥宝的工资卡在没有离婚前,都放置在老婆那里,离婚后,据说放在姐姐那里。下班时,曾祥宝会从厂里面带一些废弃的袋子卖钱——一个能卖三四元,厂里一般不让职工带,曾祥宝靠自己骑车上下班,偷偷带,“有时一月也能挣个1000多”。
  五一长假过后,有警察到武钢找曾祥宝的同事问话,还将曾喊到派出所。后来,又将他放了出来。
  出来后,曾祥宝神色自若地告诉同事:“他们(派出所)说我偷自行车,其实,我没干。”
  “就是告诉我们,他没事。那几天,他上班特正常,一个班没缺。平时这样,我们都没有任何怀疑。没想到,现在出了这种事。”曾的一位叶姓同事说,曾祥宝的心理,“很强大、很镇定”。
  
  家庭
其他文献
直面禽流感  普通人感染禽流感的几率要比遭雷劈低多了,如果我们并不担心自己会遭雷击,也就不必过于担心禽流感这回事    据世界卫生组织收到的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16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者有391例,其中247例死亡。而我国截至上月26日,2009年已报告确诊7例人禽流感病例,其中死亡5例。而去年全年仅有3例。    从这一组数据来看,发病总人数虽然不多,但死亡率可真够
婴儿为何会出现性早熟?    8月初,武汉曝出3例喝圣元奶粉的女婴出现性早熟症状,同时伴有雌激素检测超标。随后,江西、山东、安徽、广东等地接连曝出类似新闻。由此“早熟门”事件掀起世人新一轮对国产奶粉的质疑。但近日,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时称,武汉患儿诊断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而非真性“性早熟”;婴儿性早熟与圣元奶粉无关,激素含量没有异常。  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是部
如果你贫困潦倒    那时他那么年轻。大概20出头的光景,皮肤白,眼睛小,看上去总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他正走在从乡村奔往城市的路途上,周身上下满是对命运一无所知的轻松气息。  寒暑假里,他率领我和哥哥、表姐、表弟从姥姥那个村庄步行至姨妈那个村庄,全程8里。夏天他带我们钻玉米地,当然,要顺几颗回家烤着吃。有时我们也会听从他的指挥,跑到人家的菜地里拔几个土豆出来。土豆刚冒头,放哨的他大喊一声,“来人
“恰恰是因为他身上没有任何附属性,和当代艺术、当代中国的概念没有任何关系,我才选择托马斯作为我绘画的对象”    1  头发中分的毛焰穿着松垮垮的牛仔裤和皱巴巴的T恤衫,脸上鼓出几颗粉刺。  看上去,他像是一位艺术家或者一位县城美术教师。他从杯盘狼藉的餐桌旁站起来,走向录音笔,手里还拿着一杯雪花啤酒。  “喝点酒可以让我更清醒。”他富有诗意地嚷道。    2  42岁,毛焰已成为当代最重要,也是最
一阵悉悉索索的拖鞋声后,黄宗江给我开了门。  跟我同时到达的还有邮局的一个包裹,从广东寄来的。黄宗江急急地用剪刀挑开一看,眉开眼笑地乐了,“呦!腊肠!”  她女儿曾说过,爸爸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吃”,不求高级,但求地道,什么他都要尝一尝,“一年过了20次生日,都是为了找个借口大家出去好好吃一顿”。他们家中吃客不断,因为“一个人吃没味儿”,千方百计、四处打电话也要找个朋友来共享,有时为了叫一个客人来吃
“(林贤治)一如一位当事者,时刻在以反抗的姿态发出峻切、急迫和呼号的声音,这种声音在专业化、物质主义的二十世纪末,听起来很有点唐吉诃德的味道”    “你是什么家庭出身?”初次见面不久,林贤治问我。  “什么家庭出身?”  “就是你的家庭成分?”  我想了一会,“好像是中农。”作为一个“70后”,我依稀记得上小学时填过的表格上有“家庭成分”这么一栏,这个问题,已经与我绝缘20多年。  听到答案,林
年轻一代解说员在话筒前的权威早已动摇、稀释,一场比赛解说完,第一件事就是迎接真伪球迷的语言大批判,大伙共同的感触是,球迷水平越来越高,脾气越来越大,这碗开口饭越来越难吃了  2006年夏天,德国世界杯,喊出“海啸音”的黄健翔还没回国,韩乔生老师带着我穿过京西宾馆与恩菲科技大厦(《足球之夜》及世界杯特别节目栏目组均在此办公)之间的地下通道,碰上他一个年轻同事背着包上班去。韩老师说,“他叫贺炜,我的小
“音乐房子”现在每天刚过七点,预订座位就超过了一半;另一座“超女”制造工厂“莲花府邸”,也同样门庭若市。这里的驻唱歌手,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    1997年1月18日,冬日的成都玉林西路一片萧瑟。这天夜里,号称“摇滚教母”的唐蕾打开街边一扇门,“小酒馆”开张。从此终结了玉林西路夜晚的沉寂。  在唐蕾的“小酒馆”里,第一场正式演出由凉山汉子陈涤领衔。他原是县文化馆里的头牌,留长发,翻唱张雨生的《大海
乱糟糟的头发、黑框眼镜、黑棉袄、一个旧电脑包。北京的冬天,这是于建嵘一贯的装束。熟悉他的人已经习惯了,他不像学者;他自己也不愿意让农民或者工人一眼就认出来,他是个学者。  他从2001年进入学界以来,一直是个异数。2000年,开始重走毛泽东农民调研路,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岳村政治》,蜚声学界。在调研中,他认识了农民减负维权代表,上世纪90年代末农民税费负担沉重,维权代表用高音喇叭在集市上宣读中央
“毛泽东不太喜欢知识分子,但他需要通过《文汇报》了解知识分子的动向”    “毛泽东与《文汇报》”这个题目,郑重想了几十年。  1965年,毛泽东让《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时年30岁的郑重注意到毛对《文汇报》有很大的兴趣。  此前,1957年3月10日,接见《文汇报》总编辑徐铸成时毛泽东赞扬:你们《文汇报》实在办得好,琴棋书画、花鸟虫鱼,真是应有尽有……  但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