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突出能力立意,有些题目不是靠背答题模板就能获得答案,并且地理作为文科中的理科,机械地背诵知识点和答题模板已经不可取。本期笔者为考生介绍四种创新思维解题方法。
方法一: 突破常规,以图解文
适用题型:空间性、综合性强或无图考图的地理试题
遇到以上题型,只要将试题中的文字叙述、图表或解题中的思维过程用简单的图示表达出来,就能化难为易,直观揭示解题中的关键点所在。绘制图示解答试题要瞄准解题中的关键环节,主要用图示来表达地理事物的位置、分布、变化、特征等。
【典题1】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露出的地层,记录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完成1~2题。
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解析】第1题,在表格中同一行中的两个地点属于同一地层;将表中各点的位置转绘到经纬网图中,如下图所示;根据“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结合图示可确定总体构造线为东北—西南方向,D项正确。第2题,根据表中岩层的新老关系,C→D→S由新到老,结合图示可知:核部老两翼新,为向斜构造。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对照选项,C项符合。
【典题2】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下题。
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2m水深位置距海越近,泥沙沉积越轻,海水侵蚀越严重;距海越远,泥沙沉积越严重,如下图所示。图示信息显示1975~1978年,2m水深位置距起始点远,以淤积为主;1979年后,2m水深位置与起始点接近,侵蚀不断加强。D项正确。
适用题型:数据计算题、分析题
数据的计算、处理、分析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地理技能,相关试题多以统计图表的形式呈现。准确的数据计算能力、娴熟的定量、定性分析技巧是解答统计类试题的关键点所在。
【典题3】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
【解析】第1题,解答依据:总人口数=移民人数/移民人口比例。定量计算:依据图中数据,估算该国不同年份的总人口数(如下图所示),推断出其人口增长特征:移民数量虽然发生波动和变化,但人口总量不断增加,结合数值大小应与①图变化相符。第2题,解答依据:自然增长量=总增长量-机械增长量。定性推理:1950~1970年迁移人口数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迁移人口比例降到了最低值附近,故此时段人口的自然增长数量最多。该题也可以通过定量计算得出答案,但运算量大。
适用题型:创新型的选择题
高考地理试题选项的设置往往干扰度高、迷惑性强,考生经常在多个选项之间不能决断。针对这类题目,考生可利用推谬法排除干扰项,即由“假设正确”出发,通过正确的推理,导出与已知条件不符、与已知原理矛盾或与明显的事实不符的选项。
【典题4】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化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解析】第1题,假设A项正确,其前提是湿地、水域面积增大,显然与题干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不符,B项也可以此类推进行推谬论证。假设C项正确:近地面风速增大←摩擦力减小←下垫面平坦,显然与建筑物增多不符。故D答案正确,按常规验证: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湿地或水域面积减少→气温变率增大。第2题,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为获得经济效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其他选项也可通过推谬推导出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相悖,故D答案正确。第3题,B项与本题无关,C项基塘农业本身就是生态循环农业;短时间内当地的水热条件不会有明显变化,D项错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产业升级,桑基、蔗基鱼塘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故A项正确。
方法四: 看图说话,穷尽信息
适用题型:地理综合题
1.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明确问题
(1)审什么:审时间(季节、日期、时刻),审空间(直接地名、间接区域),审数据(数据含义、数值大小、变化特征),审图像(图名、图例、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圈划文字材料中的关键信息。(2)怎么审:快速浏览材料(含图)、题目要求;细读材料与题目要求;圈点关键词;在旁边写出联想词、画辅助图。(3)审设问: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修饰词”和“限定词”,确定问题指向。
2.看图说话、读表归纳:在设问与材料信息间建立联系,文字材料——直接用、概括用;图示材料——看图说话,揭示联系;数字材料——把数字变文字,重在比较。
【典题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解析】解答试题要循着“观图、知地、析因、究理、懂法”的思路进行“剥笋式”剖析:第1题,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文字信息:内陆盐湖;图示信息:河流→营养盐类→藻类→饵料);第2题,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文字信息:产品需低温运输→运输成本高;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市场需求量小);第3题,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卤虫产业的影响(判断推理: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渔业资源枯竭、市场需求量大、养殖技术提高;对卤虫产业的影响:文字信息——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答案】1.大盐湖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小。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加;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影响: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的发展。
方法一: 突破常规,以图解文
适用题型:空间性、综合性强或无图考图的地理试题
遇到以上题型,只要将试题中的文字叙述、图表或解题中的思维过程用简单的图示表达出来,就能化难为易,直观揭示解题中的关键点所在。绘制图示解答试题要瞄准解题中的关键环节,主要用图示来表达地理事物的位置、分布、变化、特征等。
【典题1】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露出的地层,记录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完成1~2题。
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解析】第1题,在表格中同一行中的两个地点属于同一地层;将表中各点的位置转绘到经纬网图中,如下图所示;根据“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结合图示可确定总体构造线为东北—西南方向,D项正确。第2题,根据表中岩层的新老关系,C→D→S由新到老,结合图示可知:核部老两翼新,为向斜构造。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对照选项,C项符合。
【典题2】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下题。
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2m水深位置距海越近,泥沙沉积越轻,海水侵蚀越严重;距海越远,泥沙沉积越严重,如下图所示。图示信息显示1975~1978年,2m水深位置距起始点远,以淤积为主;1979年后,2m水深位置与起始点接近,侵蚀不断加强。D项正确。
适用题型:数据计算题、分析题
数据的计算、处理、分析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地理技能,相关试题多以统计图表的形式呈现。准确的数据计算能力、娴熟的定量、定性分析技巧是解答统计类试题的关键点所在。
【典题3】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
【解析】第1题,解答依据:总人口数=移民人数/移民人口比例。定量计算:依据图中数据,估算该国不同年份的总人口数(如下图所示),推断出其人口增长特征:移民数量虽然发生波动和变化,但人口总量不断增加,结合数值大小应与①图变化相符。第2题,解答依据:自然增长量=总增长量-机械增长量。定性推理:1950~1970年迁移人口数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迁移人口比例降到了最低值附近,故此时段人口的自然增长数量最多。该题也可以通过定量计算得出答案,但运算量大。
适用题型:创新型的选择题
高考地理试题选项的设置往往干扰度高、迷惑性强,考生经常在多个选项之间不能决断。针对这类题目,考生可利用推谬法排除干扰项,即由“假设正确”出发,通过正确的推理,导出与已知条件不符、与已知原理矛盾或与明显的事实不符的选项。
【典题4】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化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解析】第1题,假设A项正确,其前提是湿地、水域面积增大,显然与题干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不符,B项也可以此类推进行推谬论证。假设C项正确:近地面风速增大←摩擦力减小←下垫面平坦,显然与建筑物增多不符。故D答案正确,按常规验证: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湿地或水域面积减少→气温变率增大。第2题,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为获得经济效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其他选项也可通过推谬推导出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相悖,故D答案正确。第3题,B项与本题无关,C项基塘农业本身就是生态循环农业;短时间内当地的水热条件不会有明显变化,D项错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产业升级,桑基、蔗基鱼塘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故A项正确。
方法四: 看图说话,穷尽信息
适用题型:地理综合题
1.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明确问题
(1)审什么:审时间(季节、日期、时刻),审空间(直接地名、间接区域),审数据(数据含义、数值大小、变化特征),审图像(图名、图例、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圈划文字材料中的关键信息。(2)怎么审:快速浏览材料(含图)、题目要求;细读材料与题目要求;圈点关键词;在旁边写出联想词、画辅助图。(3)审设问: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修饰词”和“限定词”,确定问题指向。
2.看图说话、读表归纳:在设问与材料信息间建立联系,文字材料——直接用、概括用;图示材料——看图说话,揭示联系;数字材料——把数字变文字,重在比较。
【典题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解析】解答试题要循着“观图、知地、析因、究理、懂法”的思路进行“剥笋式”剖析:第1题,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文字信息:内陆盐湖;图示信息:河流→营养盐类→藻类→饵料);第2题,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文字信息:产品需低温运输→运输成本高;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市场需求量小);第3题,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卤虫产业的影响(判断推理: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渔业资源枯竭、市场需求量大、养殖技术提高;对卤虫产业的影响:文字信息——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答案】1.大盐湖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小。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加;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影响: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