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展开中,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要让学生对于课本中提到的史料有独立分析的能力。这是学生能够有效展开自主学习的根基,也是学生能够更深入的体会历史的一个前提。
【关键词】高中 历史 思维能力 培养
历史课程的教学在展开中,教师不能让学生一味的、被动的接受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学生要具备独立的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的具备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与分析历史问题,能够更加全面细致的解读文本素材,体会其中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
一、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师首先应当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管是遇到问题还是在课本中读到了一些具体的内容,学生都应当首先进行自主的思考与体会。不少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不好,对于教师的依赖性极强。往往是等着教师来讲解课本内容,对于史实、课堂上展示的课外史料,学生并没有充分进行自主解读。学生如果长期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历史课程的学习,很可能会失去思考与判断能力,遇到没有学过的内容,或者是一些新鲜题材,往往就会产生非常明显的理解与认知障碍。由此可以看出,在历史课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师要有意识的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课堂上鼓励学生对于各类问题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与分析,如果是自己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再来引导大家展开交流探讨,遇到瓶颈时可以适当给予点拨。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也是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一条合理路径。
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自主学习中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例如,在读到课本中关于“二战影响”的相关描述时,每一段的第一句就是重点句,它概括了整段文章的内容,这一点学生要了解。另外,要提醒学生阅读时理解重点词的含义,如前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是重点词,应理解,否则无法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除了这些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要引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内容讲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表达。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首先可以从文本的阅读、分析过程中展开。学生如果具备非常好的文本分析与解读能力,这必然体现了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思维能力形成的一个关键素质。
二、丰富课堂上的材料容量
思维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训练与加强的过程,教师想要充分锻炼学生思维,可以尝试丰富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材料。课本中的篇幅有限,能够呈现的史料史实并不会太多,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适当进行教学素材的拓宽与延伸就很有必要。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主题引入一些拓宽素材,可以利用史料来丰富教学内容,并且利用这些课本中没有的或者未曾提到的内容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一个很值得展开的教学尝试,这样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也可以在新颖的材料的呈现下得到激发,这也就能够慢慢推动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教学工具,将一些和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引入课堂,如使用投影、电视等给学生呈现一些史料,使学生见多识广,增加一些趣味性材料,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讲美国在二战中修改“中立法”实行“租借法案”的根本原因时,引用了罗斯福的一个比喻:“如果你的邻居家着火了,想借你的水管用,你当时能讨价还价吗?”从而形象地道出,美国对外政策改变的根本原因是出于自身的考虑,使学生很快悟出道理。这种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了起来,这个史料中的比喻也直接给学生揭开了这段事件的实质,多采取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堂上的知识呈现,学生的思维也很容易受到激发,自己理解与看待问题的角度与视野也会随之拓宽。
三、合理有效的设计训练内容
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展开,教师也可以灵活的设计课后的训练内容与训练形式,将思维能力的训练有机的和课后训练相结合,以这种形式来给学生设置学习任务。不少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采取的方法仍然非常传统,讲解问题时的方式也比较低效,并没有充分发挥这些习题可以被挖掘的教学价值。对此,教师可以做出反思,并且要积极转变这种低效化的教学行为。教师可以在思考问题的设计以及习题的解析上都采取更加新颖的方式,训练题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发,在剖析问题时也要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这样才能够层层深入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并且会让学生对于剖析的具体问题有更加全面与深入的了解。
教师在设计训练题时可以有一些变式,如一题多练,一个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可当成四道题来做。又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能使他们某一种思维得到训练的题型,如选择题可考查学生的读题和判断能力,材料题可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问答题可训练学生的归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要有的放矢,根据重难点来讲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教师如果善于灵活的设计训练内容,并且在习题讲授时注意方法,这会非常好的实现对于学生思维品质训练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前提下对于特定问题的剖析也会更为透彻。
【参考文献】
[1] 李荣荣.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D]. 辽宁师范大学,2011.
[2] 宋建亮. 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08.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中学)
【关键词】高中 历史 思维能力 培养
历史课程的教学在展开中,教师不能让学生一味的、被动的接受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学生要具备独立的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的具备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与分析历史问题,能够更加全面细致的解读文本素材,体会其中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
一、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师首先应当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管是遇到问题还是在课本中读到了一些具体的内容,学生都应当首先进行自主的思考与体会。不少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不好,对于教师的依赖性极强。往往是等着教师来讲解课本内容,对于史实、课堂上展示的课外史料,学生并没有充分进行自主解读。学生如果长期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历史课程的学习,很可能会失去思考与判断能力,遇到没有学过的内容,或者是一些新鲜题材,往往就会产生非常明显的理解与认知障碍。由此可以看出,在历史课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师要有意识的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课堂上鼓励学生对于各类问题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与分析,如果是自己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再来引导大家展开交流探讨,遇到瓶颈时可以适当给予点拨。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也是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一条合理路径。
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自主学习中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例如,在读到课本中关于“二战影响”的相关描述时,每一段的第一句就是重点句,它概括了整段文章的内容,这一点学生要了解。另外,要提醒学生阅读时理解重点词的含义,如前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是重点词,应理解,否则无法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除了这些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要引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内容讲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表达。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首先可以从文本的阅读、分析过程中展开。学生如果具备非常好的文本分析与解读能力,这必然体现了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思维能力形成的一个关键素质。
二、丰富课堂上的材料容量
思维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训练与加强的过程,教师想要充分锻炼学生思维,可以尝试丰富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材料。课本中的篇幅有限,能够呈现的史料史实并不会太多,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适当进行教学素材的拓宽与延伸就很有必要。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主题引入一些拓宽素材,可以利用史料来丰富教学内容,并且利用这些课本中没有的或者未曾提到的内容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一个很值得展开的教学尝试,这样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也可以在新颖的材料的呈现下得到激发,这也就能够慢慢推动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教学工具,将一些和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引入课堂,如使用投影、电视等给学生呈现一些史料,使学生见多识广,增加一些趣味性材料,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讲美国在二战中修改“中立法”实行“租借法案”的根本原因时,引用了罗斯福的一个比喻:“如果你的邻居家着火了,想借你的水管用,你当时能讨价还价吗?”从而形象地道出,美国对外政策改变的根本原因是出于自身的考虑,使学生很快悟出道理。这种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了起来,这个史料中的比喻也直接给学生揭开了这段事件的实质,多采取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堂上的知识呈现,学生的思维也很容易受到激发,自己理解与看待问题的角度与视野也会随之拓宽。
三、合理有效的设计训练内容
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展开,教师也可以灵活的设计课后的训练内容与训练形式,将思维能力的训练有机的和课后训练相结合,以这种形式来给学生设置学习任务。不少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采取的方法仍然非常传统,讲解问题时的方式也比较低效,并没有充分发挥这些习题可以被挖掘的教学价值。对此,教师可以做出反思,并且要积极转变这种低效化的教学行为。教师可以在思考问题的设计以及习题的解析上都采取更加新颖的方式,训练题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发,在剖析问题时也要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这样才能够层层深入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并且会让学生对于剖析的具体问题有更加全面与深入的了解。
教师在设计训练题时可以有一些变式,如一题多练,一个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可当成四道题来做。又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能使他们某一种思维得到训练的题型,如选择题可考查学生的读题和判断能力,材料题可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问答题可训练学生的归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要有的放矢,根据重难点来讲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教师如果善于灵活的设计训练内容,并且在习题讲授时注意方法,这会非常好的实现对于学生思维品质训练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前提下对于特定问题的剖析也会更为透彻。
【参考文献】
[1] 李荣荣.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D]. 辽宁师范大学,2011.
[2] 宋建亮. 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08.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