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yo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教育素材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资源,需要在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发掘和利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中历史;审美情趣;创新精神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作为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之一。可见,历史教师不但肩负着全面提高学生历史科学素养的重任,而且承担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的使命。据此,笔者结合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作初步的探索。
  一、审美情趣与创新精神的内涵
  (1)审美情趣的内涵。审美情趣是学生通过亲身的审美体验和求美践行而积累起来的对美的领悟、情感和兴趣,它是在人生成长和经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向上的心理特质。它是学生一生享用的精神财富,在追求真、善、美与鉴别假、恶、丑中释放正能量。学生时期是接受审美教育、培养审美情趣、形成人生态度、塑造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教育心理学认为,审美情趣的形成要以知识经验为基础,以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为过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以美的形象感化学生的心灵,以美的情感感染学生的心理,以美的行为引导学生的品行。
  (2)创新精神的内涵。创新精神是一种具有求新、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基础是知识、方法、信息和技能。就学生而言,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意志三种心理成分,这决定着学生对创新的热情与兴趣指向、创新设计与思维方法、自我控制与不畏艰辛的努力。中学时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在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精神。
  二、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创新精神
  审美情趣与创新精神培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创新精神能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与实践,而审美情趣也能促进学生对创新精神的理解与追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本身就是教学改革的创新成果,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资源。历史教师要挖掘教材内涵,寓审美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于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三维目标。
  (1)寓审美教育于历史教学中。教育家蔡元培说过:“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是说以美能育德,美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美感心理,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活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历史学科在审美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历史是过去的信息,其内涵包罗万象,无论是政治史、经济史、还是科技社会史,都渗透着人类创造历史、书写历史的过程美和创造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历史又是现实的借鉴。马克思说过:“人类是按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的。”可见,人类不仅要追求美,而且要按美的规律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唯有这样地球村的人类才能和美共处。
  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审美体验的过程,教师要把教育理论和美学原理相互渗透融合,注重教学自身美的开发与探索,使教学活动集自然美、生活美、科学美、艺术美和创造美于一体,成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既是教材美育素材的挖掘者,又是审美化教学的创设者,更是课堂新生成资源的驾驭者,教师要以自身的形象美、心灵美、智慧美和创新美来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个人魅力来感染学生。学生是美感体验和审美实践的主体,教师要以人为本,给学生创造个性化赏析美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2)寓创新精神培养于历史教学中。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是一部体现人类创新精神的宝库,历史新课程的教与学同样要求师生更新理念,改革方法,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①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就是求佳、求新、标新立异的意识。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决定他们都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潜质,中学生富有好奇性和想象力,敢于冒险和质疑,勇于挑战困难和不畏权威。他们对新事物、新知识、新活动充满兴趣,他们乐于探究未知事物,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历史教师完全可以从审美教育入手,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中历史新教材从必修到选修,处处透露着培养创新意识的美的信息。从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从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到二战后美国人研发计算机和互联网;从古代文明到现代世界文化遗址;从古希腊的民主、古罗马的法律,到近现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从古代中国的封邦建国,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最后到新中国的民主政治……这些史实都是人民创造的,是人类追求美的创新历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相关史料,精心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教师努力成为创新思维者。其次,要求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第三,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主要表现为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显著特点是不依常规,不受固有模式的束缚,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主渠道,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来启发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时,笔者采用史料教学新模式,先由学生自主搜集史料,再组织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合作交流,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根据材料提问,另一组负责回答。最后由教师集中点评小结。交流中不管是提问者还是回答者,思维的发散度都很高,甚至引发不少激烈的争辩。实践证明,通过这样发散度高,集中性好的个案累积,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③激励创新意志。创造美是一种愉悦的精神体验,对创新的不懈追求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激励创新意志,努力克服任何艰难险阻,为实现创新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中,不乏有着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的美的形象。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十九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人类的三次科技革命、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历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等等都是激励学生创新意志的科学史料。一切创造者之所以能瞄准目标,长期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坚韧不拔的惊人毅力和坚不可摧的顽强意志。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相关史料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
  卢梭说过:“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在于教育。”作为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理应率先落实新课标理念,遵循历史学科特点,尊重教学改革规律,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3.
  [2]高平叔,蔡元培.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江苏省昆山中学)
其他文献
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每天上学、放学都是车接车送。更有甚者,家长帮幼儿拿着书包送进教室。如此娇惯的孩子从进入学校后,就从家中的宠儿变成了班级群体中的一员
内外墙体抹灰上的龟裂、水平裂缝、不同材料间的裂缝、混凝土裂缝等是在建筑中经常发生的一种通痛,出现这种裂缝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技术上的不成熟、材料本身的缺陷、温度的变
通过调整冷床运行速度和缓冷坑温度,研究了SCM435热轧钢坯弯曲成因及解决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当冷床运行速度下降至50%,热轧钢坯4个面的温度能够较均匀下降,钢坯下冷床温度为550
机场是航空运输的基础设施,是公共交通的起降场所,在全球航空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民用机场的数量以及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在全球城市互联互通的过程中,机场的体系建设水平会直
微气候是风景园林学科的热点研究内容,对微气候的研究方向做预测,有助于研究学者梳理思路,为微气候研究提供有益启示。通过CiteSpace软件,对近10年的微气候文献进行整理,以热
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是指学生在对待学习、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在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引领下,内心产生的对解决问题的一种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良好
[摘要] 目的 针对抑郁焦虑障碍患者不同的靶症状,选用不同类型的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发挥其治疗最佳效应,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87例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抑郁障碍、焦虑障碍诊断标准,且排除精神病性抑郁、难治性抑郁和强迫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针对患者不同的靶症状,依据《中国精神障碍治疗指南》选用相应的抗
铁前低成本战略是钢铁企业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生存的前提,炼钢生产要树立以“经济燃料比”达到高效益的操作原则。结合原材料市场状况和企业的焦炭采购资源、设备条件、技术水平
高炉喷吹混合煤粉在保证性能指标满足工艺要求以及生产安全的基础上,追求配煤成本最低是降低铁水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当前喷吹煤配煤优化模型研究的不足,以混合煤粉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