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及处理能力。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诗,随时都会有不确定的因素带来新的生成的音符。这个时候,我们离不开教学机智,灵动的教学机智,会奏出精彩的乐章。
一、机智——让理论践实
教学《雪儿》一课,老师让学生自读课文,而后谈阅读收获。学生纷纷举手。
生1:老师,文中的“祝福”也可以换成“感谢”!
(冷不丁冒出了这样一句话,将原来的教学设计全打乱了。)
生2:我觉得“祝福”好!
师:为什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引导学生领会遣词造句的重要作用,达到学语言、用语言的最终目的。)
生:用“感谢”不通顺。
师:我觉得通顺,可以换。我们把“感谢”放进句中读一读,看看怎么样?
(生换词读句)
生1:两个词意思不一样,不能换。
生2:就是“祝福”好!
(大多数学生说“祝福”好,也有部分学生说能换,可就是说不出理由。)
师:刚才有同学说了它们意思不一样。它们只是意思不一样吗?例如:陈小宇同学帮助了我,我应该——?
生:感谢他。
师:对!可如果陈小宇同学没有帮助过我,但他是我心爱的学生,我也可以——?
生:祝福他。
师:我祝福他健康成长!你们祝福过谁?
生1:我祝福妈妈新年快乐,万事顺利!
生2:我祝福韦秀丽生日快乐!
生3:我祝福全国人民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师:好,大家对自己热爱的亲人、伙伴、朋友衷心地祝福了,是因为你们对他们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那么,雪儿为什么要向“我”祝福?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争着喊)
“因为雪儿对‘我’有感情!”
“因为‘我’对雪儿好!”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此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将学生引导到关键问题)
师:雪儿为什么对“我”产生感情?“我”对它好在哪里?(引领全文)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课文,找答案。
一个换词意见,教师灵动地抓住契机,改变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解读文本。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是妙不可言啊!
二、机智——让课堂精彩
某位教师在教学《学与问》这一课,学生显然是被哥白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吸引住了,几个学生争论起来,有个学生就问:“老师,你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位老师显然准备不足,但他还是“机智”地处理了这一难题——“同学们,这些问题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到课后再研究好吗?”这个时候,我们看到,学生之前“闪闪发光”的小眼顿时“暗淡”了下来。
无独有偶,特级教师徐善俊老师教《赤壁之战》一课,课文学完了,徐老师问学生:“大战结束了,周瑜在庆功会上会怎样向将士总结这次取胜的原因?如果你是周都督,会说什么?同样,曹操也会总结这次大战失败的教训,如果你是曹操,会怎样向部下做总结?”这时,一个小男孩举手发言:“我看过《三国演义》,曹操是个从来不认错的人,他怎么会向部下分析失败的原因呢?”
一句话使课堂的气氛像凝固了似的,教学陷入了“困境”。只见徐老师先是一笑,继而表扬这位学生读书用心,然后说:“你说得对!咱们就不让曹操开总结会了。但是,你说曹操回去以后,独自一人会不会反省自己?咱们现在就把他的内心话掏出来,行不行?”这一问,课堂气氛顿时又活跃起来,学生把曹操的“内省”说得一五一十。
这样的“峰回路转”“绝处逢生”,真是一个“无法预约的精彩”啊!
三、机智——让学生快乐
刚接任三年级语文教学,韦老师并不知道班里的陈小月同学先天口齿有毛病,发音不准。第一节语文课,韦老师提问到她,只见陈小月同学站起来,涨红着脸,低头小声地回答了问题。与此同时,已经有一些声音在学着或是在议论开了。韦老师见状,立刻评价:小月同学回答得真好!她是第一个能回答这个难题的同学。老师听明白了,你们听明白了吗?说着就带头鼓掌,掌声热烈地响了起来。掌声一停,韦老师又对大家说:“我们说话就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我们心里所想的,陈小月同学做到了,而且她的见解非常独特!这不值得我们赞赏吗?”全班出奇的静,大家或许是重新认识了小月,或许是认真审视了自己;小月同学通红的小脸漾起了笑的涟漪。
此后,小月积极发言了,也经常听到她欢快的笑声了。她在习作中写到:“以前,没有哪个老师愿意叫我发言。我知道,他们是害怕别的同学嘲笑我,他们是在善意地维护我的自尊。是韦老师的那一节语文课让我不再自卑,让我敢在众人面前说话;现在,我无比快乐,无比幸福!”这何尝不是老师的幸福呢!
俗话说:“把戏人人会做,各有巧妙不同。”同样,课堂上的教学机智,我想每一位老师都曾经历过处理过。但我们应该追求一种怎样的教学机智呢?是“缓兵之计”还是“点石成金”? 是“视而不见”还是“润物无声”?还是让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感悟,不断历练,共同追求教学机智“炉火纯青”之境界吧!
一、机智——让理论践实
教学《雪儿》一课,老师让学生自读课文,而后谈阅读收获。学生纷纷举手。
生1:老师,文中的“祝福”也可以换成“感谢”!
(冷不丁冒出了这样一句话,将原来的教学设计全打乱了。)
生2:我觉得“祝福”好!
师:为什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引导学生领会遣词造句的重要作用,达到学语言、用语言的最终目的。)
生:用“感谢”不通顺。
师:我觉得通顺,可以换。我们把“感谢”放进句中读一读,看看怎么样?
(生换词读句)
生1:两个词意思不一样,不能换。
生2:就是“祝福”好!
(大多数学生说“祝福”好,也有部分学生说能换,可就是说不出理由。)
师:刚才有同学说了它们意思不一样。它们只是意思不一样吗?例如:陈小宇同学帮助了我,我应该——?
生:感谢他。
师:对!可如果陈小宇同学没有帮助过我,但他是我心爱的学生,我也可以——?
生:祝福他。
师:我祝福他健康成长!你们祝福过谁?
生1:我祝福妈妈新年快乐,万事顺利!
生2:我祝福韦秀丽生日快乐!
生3:我祝福全国人民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师:好,大家对自己热爱的亲人、伙伴、朋友衷心地祝福了,是因为你们对他们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那么,雪儿为什么要向“我”祝福?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争着喊)
“因为雪儿对‘我’有感情!”
“因为‘我’对雪儿好!”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此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将学生引导到关键问题)
师:雪儿为什么对“我”产生感情?“我”对它好在哪里?(引领全文)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课文,找答案。
一个换词意见,教师灵动地抓住契机,改变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解读文本。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是妙不可言啊!
二、机智——让课堂精彩
某位教师在教学《学与问》这一课,学生显然是被哥白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吸引住了,几个学生争论起来,有个学生就问:“老师,你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位老师显然准备不足,但他还是“机智”地处理了这一难题——“同学们,这些问题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到课后再研究好吗?”这个时候,我们看到,学生之前“闪闪发光”的小眼顿时“暗淡”了下来。
无独有偶,特级教师徐善俊老师教《赤壁之战》一课,课文学完了,徐老师问学生:“大战结束了,周瑜在庆功会上会怎样向将士总结这次取胜的原因?如果你是周都督,会说什么?同样,曹操也会总结这次大战失败的教训,如果你是曹操,会怎样向部下做总结?”这时,一个小男孩举手发言:“我看过《三国演义》,曹操是个从来不认错的人,他怎么会向部下分析失败的原因呢?”
一句话使课堂的气氛像凝固了似的,教学陷入了“困境”。只见徐老师先是一笑,继而表扬这位学生读书用心,然后说:“你说得对!咱们就不让曹操开总结会了。但是,你说曹操回去以后,独自一人会不会反省自己?咱们现在就把他的内心话掏出来,行不行?”这一问,课堂气氛顿时又活跃起来,学生把曹操的“内省”说得一五一十。
这样的“峰回路转”“绝处逢生”,真是一个“无法预约的精彩”啊!
三、机智——让学生快乐
刚接任三年级语文教学,韦老师并不知道班里的陈小月同学先天口齿有毛病,发音不准。第一节语文课,韦老师提问到她,只见陈小月同学站起来,涨红着脸,低头小声地回答了问题。与此同时,已经有一些声音在学着或是在议论开了。韦老师见状,立刻评价:小月同学回答得真好!她是第一个能回答这个难题的同学。老师听明白了,你们听明白了吗?说着就带头鼓掌,掌声热烈地响了起来。掌声一停,韦老师又对大家说:“我们说话就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我们心里所想的,陈小月同学做到了,而且她的见解非常独特!这不值得我们赞赏吗?”全班出奇的静,大家或许是重新认识了小月,或许是认真审视了自己;小月同学通红的小脸漾起了笑的涟漪。
此后,小月积极发言了,也经常听到她欢快的笑声了。她在习作中写到:“以前,没有哪个老师愿意叫我发言。我知道,他们是害怕别的同学嘲笑我,他们是在善意地维护我的自尊。是韦老师的那一节语文课让我不再自卑,让我敢在众人面前说话;现在,我无比快乐,无比幸福!”这何尝不是老师的幸福呢!
俗话说:“把戏人人会做,各有巧妙不同。”同样,课堂上的教学机智,我想每一位老师都曾经历过处理过。但我们应该追求一种怎样的教学机智呢?是“缓兵之计”还是“点石成金”? 是“视而不见”还是“润物无声”?还是让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感悟,不断历练,共同追求教学机智“炉火纯青”之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