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习知识和增长能力的黄金阶段,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其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教授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对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做出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小学生;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3-00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17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因此,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成为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现在的小学生大多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当遇到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所学的知识不能正确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对教师過度依赖。为了锻炼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开拓小学生的思维。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发挥数学培养创新思维的功能,构建数学模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存在的误区
(一)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着滞后性,在教学时对小学生进行先入为主的引导,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释数学问题中的知识,唯恐小学生不懂,面面俱到,很少引导小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问,忽略了小学生的体验和认知,制约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对提问的理解不够深刻,把课堂提问作为活跃课堂气氛的主要途径,把数学课堂上成了“满堂问”,很多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新意,缺乏思考价值,并不能锻炼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时急于求成,不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就立即让小学生解答,这样的课堂提问是无效的,不能展现出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课堂分析环节薄弱
优化小学生的分析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前提和关键。只有把数学问题分析到位,才能高效地解决相关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向小学生渗透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将数学题型进行归类和整理,提高小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际运用时能够灵活选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只关注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过于死板和传统,很少对小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同时,小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经常无从下手,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点,造成解题困难。小学数学教师设计的数学实践活动少,达不到锻炼数学能力的目的,需要引起重视。
(三)评价反思习惯培养不足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重中之重。小学生如果能够养成经常复习、反思、评价的好习惯,那么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及时的评价和反思,可以让小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改善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做到举一反三。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小学生并没有养成反思、评价的习惯,经常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还会出现错误。还有很多小学生在审题、解题时经常出现误认、误算的现象,影响数学运算的准确性。究其原因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不足以及学习习惯的缺失。
二、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加强课堂交流
学习环境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带给小学生更多的安全感,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敞开心扉,大胆地提出问题,提高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小学生感觉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存在,促使小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当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设定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很自然地切入教学主题,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利用视频、图像等形式,再现生活的真实场景。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和生动,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了解数学知识应用的场合,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准确调取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疑惑和看法,从课堂交流中获取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长此以往,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幅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也会更加喜爱,信心十足。
(二)转变教学重心,关注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重心应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素养培养转变,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课堂”为“学堂”,激发小学生关注数学的热情,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小学生发散思维、独立思考,提高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设置教学任务时要从小学生的兴趣点和实际需求出发,满足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小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秉承开放性和多向性的原则,从多维度引导小学生对数学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帮助小学生探寻不同的解决方法,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增加和扩大数学课堂的开放程度,通过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小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掌握小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找到课堂教学的侧重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教育性。当发现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这对小学生创新解题方法有很大帮助。当数学教师发现小学生思维混乱时,要帮助小学生理清思路,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发展小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培养学习观念,重视习惯养成
很多小学生找不到数学学习的方向,他们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父母或者为了教师,如果自己数学成绩不理想,那么会受到父母或者教师的批评。这种错误的学习观念造成了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清,数学综合素养偏低。而且当前很多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总是想到哪里就学到哪里,也不及时进行课后复习,这样就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陷入僵局。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重视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小学生解错题后,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让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出错,以后怎样避免出错。当这些状况都有所改善的时候,小学生的数学水平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在解题时引入一题多解,由于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审题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个数学问题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方法,有的解题方法是简单的,有的解题方法是复杂的。这时数学教师要促使小学生从新的角度和层面对数学问题进行重新审视,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探索最佳的解决方法。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养成记数学日记的好习惯,将做错的习题、新的解题方法等记录下来,随时回顾和反思,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四)合理利用教材,优化能力培养
在新时期,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注重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实际应用问题在教材中的比重,很多教学内容并不是用例题直接表现出来,而是用“比一比”“摆一摆”等形象化的语言进行相关描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这种教材内容的改变,从接触数学开始就为小学生灌输学以致用的思想,让小学生在学习中注重解题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图片资源,将数学知识蕴含在图片中,既增强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简化了教学的难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变得通俗易懂,易于小学生接受。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拓展模块,对数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发散小学生的思维,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教师还可以带领小学生自编数学校本教材,把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总结归类到校本教材中,让每位小学生都参与其中,使不同水平的小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也让小学生在总结中学习不同的解题方法,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解决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深受小学生的喜愛,相比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的进步。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的实践活动。小学生可以从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自主制作的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动手和动脑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给小学生提出活动方案,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数学模型,从而促进空间能力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开展各种竞赛游戏活动,寓教于乐,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学习到数学知识,建立数感。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设计数据统计或者实地调查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强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同时,要指导学生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让学生不仅会学数学,还会用数学,进而为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著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J].儿童大世界,2018(4).
[2]邱桂连.浅析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J].考试周刊,2019(20).
[3]富鸣芳.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小学时代,2019(17).
[4]张万忠.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9(12).
[责任编辑 杜建立]
关键词: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小学生;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3-00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17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因此,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成为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现在的小学生大多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当遇到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所学的知识不能正确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对教师過度依赖。为了锻炼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开拓小学生的思维。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发挥数学培养创新思维的功能,构建数学模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存在的误区
(一)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着滞后性,在教学时对小学生进行先入为主的引导,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释数学问题中的知识,唯恐小学生不懂,面面俱到,很少引导小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问,忽略了小学生的体验和认知,制约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对提问的理解不够深刻,把课堂提问作为活跃课堂气氛的主要途径,把数学课堂上成了“满堂问”,很多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新意,缺乏思考价值,并不能锻炼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时急于求成,不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就立即让小学生解答,这样的课堂提问是无效的,不能展现出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课堂分析环节薄弱
优化小学生的分析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前提和关键。只有把数学问题分析到位,才能高效地解决相关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向小学生渗透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将数学题型进行归类和整理,提高小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际运用时能够灵活选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只关注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过于死板和传统,很少对小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同时,小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经常无从下手,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点,造成解题困难。小学数学教师设计的数学实践活动少,达不到锻炼数学能力的目的,需要引起重视。
(三)评价反思习惯培养不足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重中之重。小学生如果能够养成经常复习、反思、评价的好习惯,那么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及时的评价和反思,可以让小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改善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做到举一反三。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小学生并没有养成反思、评价的习惯,经常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还会出现错误。还有很多小学生在审题、解题时经常出现误认、误算的现象,影响数学运算的准确性。究其原因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不足以及学习习惯的缺失。
二、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加强课堂交流
学习环境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带给小学生更多的安全感,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敞开心扉,大胆地提出问题,提高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小学生感觉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存在,促使小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当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设定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很自然地切入教学主题,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利用视频、图像等形式,再现生活的真实场景。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和生动,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了解数学知识应用的场合,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准确调取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疑惑和看法,从课堂交流中获取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长此以往,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幅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也会更加喜爱,信心十足。
(二)转变教学重心,关注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重心应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素养培养转变,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课堂”为“学堂”,激发小学生关注数学的热情,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小学生发散思维、独立思考,提高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设置教学任务时要从小学生的兴趣点和实际需求出发,满足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小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秉承开放性和多向性的原则,从多维度引导小学生对数学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帮助小学生探寻不同的解决方法,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增加和扩大数学课堂的开放程度,通过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小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掌握小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找到课堂教学的侧重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教育性。当发现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这对小学生创新解题方法有很大帮助。当数学教师发现小学生思维混乱时,要帮助小学生理清思路,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发展小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培养学习观念,重视习惯养成
很多小学生找不到数学学习的方向,他们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父母或者为了教师,如果自己数学成绩不理想,那么会受到父母或者教师的批评。这种错误的学习观念造成了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清,数学综合素养偏低。而且当前很多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总是想到哪里就学到哪里,也不及时进行课后复习,这样就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陷入僵局。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重视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小学生解错题后,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让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出错,以后怎样避免出错。当这些状况都有所改善的时候,小学生的数学水平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在解题时引入一题多解,由于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审题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个数学问题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方法,有的解题方法是简单的,有的解题方法是复杂的。这时数学教师要促使小学生从新的角度和层面对数学问题进行重新审视,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探索最佳的解决方法。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养成记数学日记的好习惯,将做错的习题、新的解题方法等记录下来,随时回顾和反思,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四)合理利用教材,优化能力培养
在新时期,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注重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实际应用问题在教材中的比重,很多教学内容并不是用例题直接表现出来,而是用“比一比”“摆一摆”等形象化的语言进行相关描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这种教材内容的改变,从接触数学开始就为小学生灌输学以致用的思想,让小学生在学习中注重解题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图片资源,将数学知识蕴含在图片中,既增强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简化了教学的难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变得通俗易懂,易于小学生接受。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拓展模块,对数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发散小学生的思维,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教师还可以带领小学生自编数学校本教材,把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总结归类到校本教材中,让每位小学生都参与其中,使不同水平的小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也让小学生在总结中学习不同的解题方法,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解决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深受小学生的喜愛,相比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的进步。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的实践活动。小学生可以从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自主制作的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动手和动脑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给小学生提出活动方案,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数学模型,从而促进空间能力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开展各种竞赛游戏活动,寓教于乐,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学习到数学知识,建立数感。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设计数据统计或者实地调查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强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同时,要指导学生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让学生不仅会学数学,还会用数学,进而为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著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J].儿童大世界,2018(4).
[2]邱桂连.浅析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J].考试周刊,2019(20).
[3]富鸣芳.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小学时代,2019(17).
[4]张万忠.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9(12).
[责任编辑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