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onw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创业与经济工作密不可分。新形势下,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应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就业创业工作新特点,以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为重点,深入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程,统筹做好各项工作。
  2015年,谷城县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组织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培训4500人,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210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600万元,扶持创业1000人,带动就业3500人;失业保险扩面1650人,征收失业保险费610万元。具体来讲,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冲刺全市争创全国创业型城市,抓实五大体系建设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健全争创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全民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各项工作制度,层层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各自职责,形成政府促进创业的工作机制。二是完善创业政策体系。放宽市场准入,切实改进行政管理和办事程序。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费减免、小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不断优化创业创新环境。三是健全创业培训体系。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培训质量,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的创业培训体系。四是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扶持一批创业示范基地,发挥良好导向和典型作用。完善“小额担保贷款 信用社区建设 创业培训”的联动工作机制。结合创业活动特点,围绕创业培训、项目选定、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信贷支持、政策落实、跟踪服务等七个主要环节,开展“创业七棒帮扶接力棒”活动,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五是健全工作考核体系。健全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将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工作指标纳入全县主要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作为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实行月统计、季度检查、半年通报、年终考评,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围绕促进就业、鼓励创业新机制,深入落实更加积极就业政策
  一是全面落实更加积极就业政策。不断适应经济转型需要,把支持和促进就业创业的一系列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全力服务企业用工。通过开展“返乡行动”“一建二进三访四送”等活动,完善人力资源状况调查统计制度,摸清全县人力资源状况和企业用工情况,广泛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企业用工提供服务。三是突出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组织实施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不断完善面向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推进就业援助制度化、精细化、长效化。四是扎实开展就业服务。组织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服务月等专项活动,突出人岗对接,突出活动实效。健全完善就业信息四级同步发布和网上招聘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和劳务品牌建设。
  围绕全方位、多形式、重实效培训新格局,大力实施“就业培训三年行动计划”
  坚持就业导向,实行校企联合,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增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就业培训坚持“六个围绕”,即围绕经济开发区和各企业新招聘员工开展就业前培训;围绕经济开发区和城中村扯迁改造开展失地农民技能就业培训;围绕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依托各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围绕公益性岗位开发、落实社保补贴和稳岗补贴,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技能培训;围绕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开展电工、电焊工、危化品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围绕经济转型发展的用工需求,大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双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依托乡镇、社区(村)人社服务机构和职业学校,开展创业培训进乡镇、进社区(村)、进园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依托“农家乐”创业项目、小额担保贷款、创业示范基地等开办特色创业培训班。
  围绕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新要求,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
  一是加快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深化省公共就业服务管理系统和公共招聘网的应用,逐步将所有业务纳入管理系统。实施省级扶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省、市、县、乡镇、社区(行政村)五级联通。二是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以全省社区党建观摩会在襄阳市举办为契机,根据示范乡镇和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标准,做到辖区内服务平台建设标准统一、基础信息管理要求统一、服务项目办理统一。畅通各项业务衔接,实现企业用工、个人就业登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政策享受等业务办理向基层延伸,打造“十五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三是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以“忠诚、责任、干净,争做好干部”为主题的“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继续出重拳整治“四风”,持续不断地推进作风建设,努力塑造一支政治上合格、作风上过硬、品质上高尚、形象上良好、业绩上突出的干部队伍,为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广大职业学校教师要密切联系专业实际、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条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要以课堂为载体,努力创设“学的课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此,以中职计算机专业为例,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构建“学的课堂”。  一
关键词:化工单元操作课程 弹性学制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建设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是如皋市技工学校面向全市化工企业开展的企业职工弹性学制人才培养工作中,化工工艺专业中级技工班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学员进行化工安全生产操作的必修课程。高质量建设好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既能有效提升学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水平,又能按照专业标准和弹性学制规定,使学员顺利毕业并取得化工总控工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四级)。在实施教学
摘 要:衡水是农业大市,拥有蔬菜、果树、养殖等产业特色,衡水科技工程学校已成为衡水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的重要力量。学校以建立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长效机制,探索校、村(企)合作新模式,打造过硬的、农味十足的师资团队作为主要目标。通过调研筛选,确定服务合作对象,签订协议,做好系部分工,建立稳定的科技下乡服务队伍,制订计划,产教结合,开展服务工作,定期做好检查评估,形成完整的工作过程。最终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
一、时代背景  身处21世纪,世界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课堂也不例外,互联网、微博、QQ、微信、多媒体、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未来教室、电子书包、可穿戴设备等新词汇、新概念、新手段,频频出现于媒体,在改变着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方式,延展了学习的形态,影响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其中“翻转课堂”作为颠覆传统教学形态的代表,如同一股旋风,迅速风靡国内外。 
摘 要:口语表达能力是技工院校学生就业后生存、成长必须具备的个人能力,但技工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语言基础薄弱、口语表达能力差的问题,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探尋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职业核心能力要求,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从教学理念、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四个方面,以语文课本“口语交际:一分钟自我介绍”一课为例,对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提高技校生口语表达能力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任务驱动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一笔令人骄傲的文学遗产。解读文学遗产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语文的教科书中,文言文篇章均达到了一定的数量,是一大教学板块。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与继承,对于中职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中职院校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厌学,课堂教学陷入僵局  因为升学的压力,再加上文言文在考试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中学生(即初中生和高中生
近日,首届“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微课大赛”结果揭晓,天津机电工艺学院参选的两项作品荣获一等奖,学院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本次大赛由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面向全国中高职院校(含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机电类相关专业教师。旨在推动职业院校机电类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融合,探索微课在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促进优秀教学资源
2016年5月6日上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林应武厅长应邀参加广东省技师学院科研技能月启动仪式。在科研技能月竞赛现场指导工作时,当他看到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等学校的本科生与技工学校的学生同台竞技时,表现出极大兴趣,尤其对刘建老师将“机电一体化快速培训项目”推广到大学城的做法非常认可。当林应武厅长得知该项目在惠州、东莞等地已建立企业员工培训点并准备向全国推广时,便勉励刘建老师把PLC电气工程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德育必须先行。本文以天津市部分国家级示范校为样本,开展了工匠精神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体系中作用的研究,突出工匠精神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路径的探索与创新研究。  关键词:立德树人 天津模式 工匠精神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重要指示,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
关键词:中职数学 PBL教学模式 问题 教学改革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二十条”)。这份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中,提出了对教师、教材和教法三个维度的概述性改革要求(合称为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法三者之间形成三维立体架构,教师是主体,教材是主线,教法是主导,系统地回答了“谁来教、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  中职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