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Discussion环节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英语阅读的Discussion环节目的就是让学生以文本为出发点,在已经获得了较多的语料知识和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信息输入之后,在教师的组织下讨论特定话题的语言输出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此话题的内涵,达到拓展认知领域、发展思维、培养合作精神的目的。本文通过案例评析指出Discussion环节要设计合理,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水平,能充分调动学生想说的欲望。
  关键词:discussion;阅读课;输出;话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8-0118-3 doi: 10.3969/j.issn.1006-2831.2014.03.031
   1 . 引言
  长期以来,高中英语阅读课已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即第一步——读前导入,此环节引出文章的主题,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第二步——快速阅读,引导学生训练scanning和skimming的阅读技巧;第三步——详细阅读,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教师讲解语言点疑难处,对可能产生理解障碍的句子进行推理判断;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总结。由此可见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基本遵循由浅入深,由整体到细节,层层推进的原则,体现了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随着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广大教师大胆探索和实践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由此Discussion环节逐步成为阅读课的必要环节。最近,笔者聆听了许多位教师的阅读公开课,几乎每节课上教师都安排了Discussion环节。几乎每一位教师都不约而同地在课堂的最后5~8分钟向学生抛出讨论话题,要求学生进行group或者pair讨论,最后让一两名学生代表发言。这样的讨论环节多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是少数尖子生的舞台,这样的教学设计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阅读课中的Discussion环节有必要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
   2 . Discussion环节存在的必要性
  2 . 1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进行语言输出实践
  Krashen(1985: 3)在输入假说中提出: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中,要使语言的习得得以发生,有必要让学习者理解的输入语言包含稍高于其现有语言能力的语言项目,即i+1理论。Krashen的输入理论对我国英语教材的编写和英语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指导。输入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手段,但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是自如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所以语言的输出是至关重要的。
  Swain(转引自吴冬萍,2008)在Krashen输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理解的输出假设”,她认为“可理解性输入”在习得中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仍不足以让学习者全面发展他们的学习水平,如果学习者想使他们的二语既准确又流利的话,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过去我们的教学非常重视输入的作用,忽视输出环节。自任务型教学引进以来,尤其是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使用任务型教学方法以来,输出环节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过去我们对输入、输出的理念是“厚积薄发”,现在提倡“学完即用”。在单元的阅读教学后,学生已经获得了较多的语料知识和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信息的输入,这时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输出的实践恰到好处。
  2 . 2 通过讨论,学生容易养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合作是一种好习惯,合作学习也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纳入课堂教学重要的学习策略之一。合作学习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着眼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同伴相互作用的弊端,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学习活动,在最大程度上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在有意义的课堂讨论中,在频繁的交往互动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分别言表各自的思想见解,聆听别人的观点,各取所长,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习惯,达到共同进步的最终目标。
  2 . 3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开发思维,培养创新、批判精神
  讨论有时要求广泛阅读,有时需要细品文章,有时要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讨论话题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和远处,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探寻问题的答案,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讨论话题还可以是质疑文章观点或作者的看法,彰显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批判精神。
  最后,通过讨论,课堂气氛可以变得和谐、轻松愉悦。选好讨论的话题,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这样教师一下子就能调动他们想说的欲望,激发交际意图(桂诗春,1988:152),从而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波”之效果。
  可见,阅读课中Discussion环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备课时教师要精心设计让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的话题。任何一种交际活动,如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每个参与者的交际的欲望,其交际的有效性必然大打折扣(Hammer, 1983: 44)。因此,在确立话题时,应考虑到话题的价值、现实意义、难易程度等因素,话题应是多元的、开放性的、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或激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吴小馨,2008)。笔者在听课中发现有些Discussion的设计很不合理。
   3 . Discussion环节设计不当的案例及案例分析
  〔个案一〕:高中英语(新人教版)(必修3)Unit 2 Healthy Eating: Come and Eat Here
  课上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复习各种有关食物的名称之后,进入到阅读部分的学习。通过览读、细读、理解和归纳总结等环节后,教师抛出Discussion话题:(一张骨感美女PK一个肥胖男士的图片),Who will win? Why?
  〔案例分析〕:该教师设计的这个Discussion话题没有与该篇文章建立起信息差,任何学生都知道答案是“neither will win”,文章都说了:“We ought to combine our ideas and provide a balanced menu.”至于这个“why”,学生也很容易在课文上找到答案的原句,所以不必非得通过学生讨论之后才能形成自己的判断。   〔修改建议〕:既然该教师是想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文章,我们可以设计如下话题:Do you think the story really happens in our real life? If not, why does the author make up with the story? What are his or her purposes? Do you like to present something in this way? 通过讨论写作目的,学生会说到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之类的,从而达到巩固文章之目的。笔者也问过学生有关故事的真实性问题,许多学生认为是编的。编者何意?值得探讨。总之,学生的意见有时最能代表学生对教材的评价,反馈学生的需求。讨论环节连续地设问,这些问题都具有层次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往更深层次思考,并对现行新教材的编写提出挑战与批判。
  〔个案二〕:高中英语(新人教版)(必修
  3)Unit 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
  课上教师进行了词汇学习,展示图片学习“warming-up”部分,再以回答问题“How did the earth begin?”进入文章的第一段,再逐段设问导读文章,最后填写地球生物发展的表格,在剩下不到5分钟的时候,教师要学生分组讨论“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our earth?”,学生响应教师号召开始讨论,结果下课的时间到了,讨论话题改为“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and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how to protect our earth.”,作为课外作业。
  〔案例分析〕:首先,从这一环节的时间安排就能预测出讨论这个环节将是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环节;其次,这个话题与本单元的阅读文章的相关性不强,只是文章的最后一段提到“这种动物(人类)没有好好地照顾地球,能否长久生存下去是个问题”,在此切入讨论话题“how to protect our earth”还是欠妥;再说这个话题太大、太泛,学生对此话题非常熟悉但又无从谈起,要谈也只能浅尝辄止,达不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输出实践之功效。
  〔修改建议〕:教师的阅读授课任务完成,并确定学生学得了相关的语言知识和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后,再抛出讨论话题:About the origin of life on the earth, there exist different views. The widely accepted theory is mentioned in our text. Can you repeat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forms in turns in your group? Do you agree with the theory? Why or why not? Do you know other theories or legends about the origin of life on the earth? 此讨论话题就是围绕该单元教学重点“the formation of the earth”所设计的,通过学生复述生物进化过程,学生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进行口头输出实践,接龙的方式增加复述的趣味,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另外,对于地球的形成,任何人包括科学家都只是猜测,作为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他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设计此话题学生可以开拓思维,大胆想象,并提出创新见解。
   4 .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质疑阅读课中Discussion教学环节存在的必要性,相反,我们应该强化这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充分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精心设计讨论话题,做到话题一抛出,学生有耳目一新的体验,继而细品、继而查阅、继而探讨。除此之外,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这样的讨论活动,不因为赶进度而让它流于形式,因为那样做的后果不仅仅是形同虚设,还会给课堂、给学生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Ham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83: 44.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M]. London: Longman, 1985: 3.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152.
  吴冬萍.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学院,2008(3).
  吴小馨.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口语教学新探[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6).
其他文献
期刊
'Cai Wei',an ancient Chinese poem from a poetry collection called Shi Jing,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many people,while those English versiom d
期刊
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重点研究目标,随着素质的不断深入大学课堂,在泛在学习的资源共享的平台下,大学英语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poems has always been the direction of many translators at home and abroad,and the translation of color words has gradually b
期刊
随着翻译在世界文学沟通中地位的加强,国内外翻译理论的研究也日益丰富。近年来,诸多学者声称西方译论领先中国译论20年,而以许渊冲为代表的中国学派翻译家却对此观点持反对
随着科学文化的不断进步发展,中英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逐渐频繁起来,而社会上就需要一批具备较高的英语翻译能力的人才。因此,许多高等院校就开始大力加强培养高素质的翻译
摘 要:肯尼斯·雷克思罗斯为美国有名的现代诗人和翻译家,他的诗歌作品深受中国古诗影响。而他的诗歌翻译更是20世纪众多典籍英译本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他的译文诗意浓厚,情感真挚,意象清晰,语言优雅亲切,赋予读者一种极强的艺术魅力。他的译作的成功秘诀在于他擅长运用创意英译策略,通过自己的解读和解释,采用地道的英语自由诗形式,同样以诗意盎然的译诗来转达原诗的精神风貌和它的诗意境界。  关键词:雷克思罗斯;
The reduplicative Chinese words in type AABB is a very special form in Chinese language, which is worth researching and analyzing. Through plenty of examples ci
动机是决定语言学习有效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广州三所军事院校进行学员英语学习动机的现状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院校以及不同类型学员的英语学习动机,为军事院
环保公示语在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环境破坏严重的境遇下。环保公示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有其语言特色。本文在文体学的基础上,从词汇、句法、修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