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海西经济区的建设,为三明市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三明要想抓住这个机遇,使汽车产业成为三明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就必须抓住本身发展优势,克服劣势,走产业合作之路。通过产业合作,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提高整个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三明;汽车产业;产业合作
1.三明市汽车产业现状及在产业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汽车产业被称为“工业中的工业”,是公认的具有高度产业关联的产业。汽车产业链几乎涉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其发展对上下游具有巨大的辐射和拉动效应,由此各国、各地区都将汽车产业作为带动本国或本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三明市是福建省最早发展汽车工业的地区,早在1957年便在永安市建厂生产“福建”牌载重汽车。1965年,我省的第一辆汽车和第一辆重型卡车就在永安诞生。2005年,三明市委、市政府重新定位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果敢地做出了在永安老基地建设汽车工业园的重大举措,主要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而选址就在埔岭。汽车产业要加速发展,必须引进大集团合资合作,走产业合作的道路。正当埔岭汽车工业园寻找合作伙伴时,中国重汽也将目光聚焦于正在崛起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龙头企业的带动为三明市打造海西汽车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三明市的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也面临诸多困难。
1.1汽车产业结构比较松散,关联度低
三明市汽车的上、中、下游产业之间由于长期以来条块分割等体制性障碍的影响而相互分割,各自追求自我延伸与自我循环形成的小而全为主的生产体系,互相挤占原料、技术、资金、销售等资源,这样的行为使得企业难以实现纵向上结构升级,不同程度的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产品档次不高、竞争力不强。横向间企业彼此内在联系少,缺乏应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没有形成产业的合作,产业链接工作薄弱,产业间关联度低。多数集群企业生产主要集中于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尤其是终端产品生产上,同类产品的市场细分特征不明显,产业同构现象严重,系列化产品不多,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
1.2零部件基础薄弱,汽车工业的依存度不够
在我国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中,长期存在这样一种状态:“改一个螺丝钉都要德国本部批准”。三明汽车产业也存在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不少企业习惯于对外方零部件的依赖,而忽视本身对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很显然汽车产业要做大做强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汽车零部件对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三明市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独立开发能力,技术发展缓慢,难以满足汽车更新换代的需要。零部件企业散小重低,集聚效应不明显,“散”是缺乏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很难出现集团性汽车零部件企业;“小”是生产规模小,配套范围小、出口量小;“重”是重复建设,重复生产;“低”是产业开发水平较低,特别是同步开发水平低。因此,三明市汽车整车厂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空间分布呈现分散和缺失化,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1]。
1.3汽车产业规模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所谓规模经济是指生产某一种产品的企业因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单位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收益上升而产生的经济性。汽车产业是一个规模、技术和品牌竞争的产业,三明市汽车产业虽然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因种种原因长期以来规模没有上去,规模上不去,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得规模者得市场,三明经过努力,重组后的永安汽车厂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生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生产能力也实现了翻番,这是三明市汽车产业在规模化发展上迈出的第一步,也是一大步。但是我们在看到成就的同时应当注意到三明汽车产业存在的非常明显的弱点:规模不经济。根据马克西一西尔伯斯通的论证,当产量由5万辆增加到10万辆时,单位成本将下降15%;当由10万辆增加到20万辆时,单位成本将下降10%;当由20万辆增加到40万辆时,单位成本下降5%;当年产量超过40万辆时,单位成本下降幅度将急剧减少;当年产量达到100万辆时,再加大批量就不存在规模的经济性了[2]。三明市2011年汽车产量是10230辆,远远没有达到规模经济所要求的产量。
2.三明市汽车产业合作的必要性
2.1合作是三明汽车产业抓住机遇的必然选择
政府的支持、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的建设、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的加入,这都说明三明汽车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机遇期,为了全力打造海西汽车及机械制造业基地,三明市汽车产业合作、形成汽车产业集群优势就势在必行。
2.2合作是三明汽车产业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汽车产业是近年来的热点,各省市都在汽车产业上加大投资力度,使得目前的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三明汽车产业也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重卡方面,三明正积极的与中国重汽联合,致力打造东部沿海地区先进的载重汽车产业基地——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近年来中国卡车的诱人“钱”景不仅让现有的七尺制造商纷纷扩充产能提高竞争力,还引发了众多有实力的企业加入卡车市场,这些企业包括国内其它产业的多元化经营者,还包括一些来华合资的国外卡车巨头。这样的情形使得重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激烈的竞争使得多年来一汽和东风两大制造商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多家企业垄断竞争的时代已经来临。
轿车方面,由于国外大公司纷纷与国内企业合资,不断推出新车型,使得轿车市场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的程度。轻型客车方面,轻型客车是我国客车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市场,生产企业近40家,竞争一直较为激烈。目前有金杯、南京、江铃依维柯等品牌竞争者。大中型客车方面,我国有大型客车生产企业20余家,中型客车生产企业30余家,竞争相当激烈[3]。从表面上看汽车产业的竞争是价格和品质的竞争,各汽车生产商也在汽车价格和品质上下功夫,但是从各国汽车产业发展来看,汽车产业竞争的实质其实是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因为整车要想在价格和品质上保持竞争优势,就要把降价空间与品质保证转移到与此相关的零部件供应环节上。譬如,如果汽车产业想要有1万元的降价空间,而1辆汽车由1万多个零件组成,如果把降价空间分配到每一个零件上,每个零部件都能为整车提供1元的降低空间,这对零部件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因此,通过产业合作,围绕汽车产业中的整车企业建立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与之配套的零部件企业,形成竞争优势明显的汽车产业集群,是区域汽车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汽车产业能否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 3.三明市汽车产业合作的可行性
区域经济产业合作的三个条件,一是地理位置相邻,二是经济结构相近且产业结构互补,三是人文空间相似。三明市汽车产业的合作,在地理位置上涉及到三明市、永安、将乐等,地理位置相邻。在产业结构上,三明市汽车产业目前整车生产龙头企业是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重点发展商用车。中国重汽可以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引进合作企业,发展专用车和城用新能源(电动)车。在零配件产业上,零配件的制造是目前三明市汽车产业的薄弱环节,也可以发挥商用车、专用车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利用埔岭汽车工业园园区优惠整车,引进配套的零部件制造企业。在零部件制造企业的选择上,重点发展汽车总成及其零部件,汽车总成包括汽车发动机、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关键总成,零部件包括底盘、变速箱、车桥、轮胎等关键零部件,为整车提供配套。在汽车加工产业上,可以充分利用三明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数控机床技术基础,引进合作企业,在做大经济型、普及型数控机床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大型、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同时依托福建华橡自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三明市)、厦工集团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新型橡胶机械、工程机械、路面机械、矿山机械、林产机械等。面向量大面广的纺织产业,充分利用三明市机械加工优势,重点发展新型高档面料及精密纺纱装置、高速经编机、高效无梭织机、新型高档染整和印花设备及其零部件等。此外,依托天尊铸业、毅君铸造、三重铸锻、辉煌重工等企业,推广运用大规模冲天炉和中频炉双联熔化生产、冷温锻工艺、免高温热处理、旧废料循环利用等技术装备,大力发展大型、精密、高性能金属基础件、零部件以及金属模具,提高汽车及机械制造业配套能力[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明市汽车产业结构存在互补性,完全可以走产业合作之路,从而增加整个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4.三明市汽车产业合作的效益分析
4.1形成产业集群,增加整个汽车产业竞争力
产业合作的机理是通过地域的邻近性来获得与促进分工效率的提高,同时降低因频繁交易而产生过高的交易费用,是绝大多数产业提升竞争优势的战略方式。对于产业链长、配套环节多、迂回生产方式明显,尤其是采用精益方式且模块化日益显著的汽车产业来说,走产业合作之路,发展产业集群会使汽车产业竞争优势提升的效果更为明显[5]。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产业都是通过产业合作形成产业集群的方式予以发展的,例如美国的底特律、日本的丰田城、德国斯图加特、意大利都灵等都是著名的产业集群。在产业合作最终形成产业集群的过程中,三明市汽车产业可以在借鉴别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以提高自身素质和整体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以优势互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规模形成规模效益为核心,以整个产业的集团化为方向,通过纵向联合、横向联合、企业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独立研发能力、有自己的品牌、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大型集团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并形成一批零部件企业集团,这些零部件企业集团要具有系统开发、模块化配套能力。汽车产业的合作可以推动整车与零部件产业紧密关联的产业集群建设,构建区域性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在整个的汽车产业集群中,还涉及到汽车中介服务结构、汽车规划管理结构和汽车销售商,这五大类机构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组成汽车产业集群网络,提升地区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4.2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区域产业合作可以支持和引导区域产业转移,支持区域内同质产业进行合并重组,通过品牌扩张和资产重组等方式,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在产业结构调整理论研究中,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增长不可能均衡地出现在所有的部门,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全面投资和发展所有的部门是不可能的,只有集中有限的资源到某些行业,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这些行业即为区域的支柱产业。赫氏认为,支柱产业必须关联度高,有较强的前向、后向和旁侧关联效应,能够向各方向渗透,带动相关产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6]。三明市汽车产业是三明市的重点企业,其关联度也因其符合赫氏对关联产业的定义而较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大,因此三明市汽车产业应作为支柱产业来扶植。在支柱产业中的培育中,龙头产业的发展优势重点,因为龙头企业可以带动其关联产业共同发展。三明市汽车产业通过产业合作,培育好龙头企业,集成产业要素,可以形成以下的产业结构:以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商用车。以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为主,建立汽车产业基地;以三明金沙高新园、三明台商投资区为主,建立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最终打造成“产品设计-零部件制造/装配-系统总成-整车(机)、销售和服务”等环节构成的汽车及机械制造产业链,使整个汽车产业的机构优化升级[7]。
5.加快三明市汽车产业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发挥埔岭汽车工业园产业聚集效应,鼓励三明市汽车产业向专业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2005年开始规划,2006年组织实施,目前基础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已有14家机械与汽车生产企业和一批商贸物流企业入驻,汽车轴承、汽车研发中心等重点和配套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已发展成为福建省最大的载货汽车生产地。三明市政府要科学的制定并切实推进三明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全力培植核心企业群,加快零部件企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步伐,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汽车及零部件核心企业靠拢,强化汽车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和延伸三明市汽车产业链条。三明在建设埔岭汽车工业园过程中,要全面落实关于支持工业园区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充分发挥三明市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品牌效应和中国重汽这一品牌的领导效应,促进生产要素和优势企业向园区集中。总之,埔岭汽车工业园区以整车生产企业为龙头,倾力打造海峡西岸载货汽车生产基地,形成整车与车身、车桥等主要零部件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汽车产业发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是加快三明市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 构建联系紧密的汽车产业链。三明市要加快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构建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就必须要抓住汽车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在整车企业的发展上,鼓励具有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自主创新,尽快做大做强。同时,引导整车生产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市场。在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上,要在汽车零部件的设计研发、资本运作等环节上下功夫,加快现有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促进整车与零部件良性互动,形成联系紧密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配套体系。在具体措施的实施上,大力培育客车及载货车生产企业,并围绕客车及载货车产品,在提升现有零部件生产企业产品多元化的同时,引入配套零部件企业,比如汽车轴承、汽车研发中心、汽车模具中心等重点和配套项目,打造比较完善的客车及载货车配套产业链。在加强与配套零部件企业合作的同时,提升三明市现有的客车及载货车产品的品质,完善客车及载货车配套产业链。
三是发展汽车行业协会,加快三明市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行业协会可以代表社会公众对汽车行业的企业进行监督与服务,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提升产品品质。汽车行业协会是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走汽车产业合作之路不可或缺的部分,发展行业协会,可以加强三明市汽车产业中企业间的联系,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合作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同时,行业协会对企业进行监督,可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公平有序的发展。三明汽车产业要走合作之路,就要成立各级各类汽车行业协会, 建立一个真正能代表三明市汽车行业利益的民间性组织,这个民间组织可以协调企业关系,搜集行业信息,沟通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公平的发展。汽车行业协会还可以组织有关的专家学者以及业内人士,调查研究三明市汽车产业的现状,分析影响汽车产业合作的关键性因素,通过这些调查研究协助三明政府和汽车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制定汽车产业集群的整合思路,以提升三明市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总之,汽车行业协会可以加强三明市汽车产业的核心整车厂、零部件企业、销售商和中介服务机构的交流合作,推进三明市汽车产业更好的合作,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最终促进三明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吴龙,邓志勇.三明市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J].决策参考,2011,(11).
[2]史忠良,郭南芸.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分析[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S3).
[3]邱华桢,福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商场现代化,2008,(10).
[4]李远明.三明市全力打造海西汽车及机械制造业基地[N].三明日报,2011-08-15(A4).
[5]刘国卿.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途径探索[J].汽车工业研究,2011,(7).
[6]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办公室,环渤海区域产业合作与发展对策[J].天津市信息中心环渤海经济膝望,2009,(3).
[7]杨海涛.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1).
【关键词】三明;汽车产业;产业合作
1.三明市汽车产业现状及在产业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汽车产业被称为“工业中的工业”,是公认的具有高度产业关联的产业。汽车产业链几乎涉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其发展对上下游具有巨大的辐射和拉动效应,由此各国、各地区都将汽车产业作为带动本国或本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三明市是福建省最早发展汽车工业的地区,早在1957年便在永安市建厂生产“福建”牌载重汽车。1965年,我省的第一辆汽车和第一辆重型卡车就在永安诞生。2005年,三明市委、市政府重新定位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果敢地做出了在永安老基地建设汽车工业园的重大举措,主要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而选址就在埔岭。汽车产业要加速发展,必须引进大集团合资合作,走产业合作的道路。正当埔岭汽车工业园寻找合作伙伴时,中国重汽也将目光聚焦于正在崛起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龙头企业的带动为三明市打造海西汽车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三明市的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也面临诸多困难。
1.1汽车产业结构比较松散,关联度低
三明市汽车的上、中、下游产业之间由于长期以来条块分割等体制性障碍的影响而相互分割,各自追求自我延伸与自我循环形成的小而全为主的生产体系,互相挤占原料、技术、资金、销售等资源,这样的行为使得企业难以实现纵向上结构升级,不同程度的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产品档次不高、竞争力不强。横向间企业彼此内在联系少,缺乏应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没有形成产业的合作,产业链接工作薄弱,产业间关联度低。多数集群企业生产主要集中于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尤其是终端产品生产上,同类产品的市场细分特征不明显,产业同构现象严重,系列化产品不多,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
1.2零部件基础薄弱,汽车工业的依存度不够
在我国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中,长期存在这样一种状态:“改一个螺丝钉都要德国本部批准”。三明汽车产业也存在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不少企业习惯于对外方零部件的依赖,而忽视本身对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很显然汽车产业要做大做强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汽车零部件对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三明市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独立开发能力,技术发展缓慢,难以满足汽车更新换代的需要。零部件企业散小重低,集聚效应不明显,“散”是缺乏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很难出现集团性汽车零部件企业;“小”是生产规模小,配套范围小、出口量小;“重”是重复建设,重复生产;“低”是产业开发水平较低,特别是同步开发水平低。因此,三明市汽车整车厂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空间分布呈现分散和缺失化,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1]。
1.3汽车产业规模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所谓规模经济是指生产某一种产品的企业因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单位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收益上升而产生的经济性。汽车产业是一个规模、技术和品牌竞争的产业,三明市汽车产业虽然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因种种原因长期以来规模没有上去,规模上不去,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得规模者得市场,三明经过努力,重组后的永安汽车厂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生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生产能力也实现了翻番,这是三明市汽车产业在规模化发展上迈出的第一步,也是一大步。但是我们在看到成就的同时应当注意到三明汽车产业存在的非常明显的弱点:规模不经济。根据马克西一西尔伯斯通的论证,当产量由5万辆增加到10万辆时,单位成本将下降15%;当由10万辆增加到20万辆时,单位成本将下降10%;当由20万辆增加到40万辆时,单位成本下降5%;当年产量超过40万辆时,单位成本下降幅度将急剧减少;当年产量达到100万辆时,再加大批量就不存在规模的经济性了[2]。三明市2011年汽车产量是10230辆,远远没有达到规模经济所要求的产量。
2.三明市汽车产业合作的必要性
2.1合作是三明汽车产业抓住机遇的必然选择
政府的支持、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的建设、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的加入,这都说明三明汽车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机遇期,为了全力打造海西汽车及机械制造业基地,三明市汽车产业合作、形成汽车产业集群优势就势在必行。
2.2合作是三明汽车产业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汽车产业是近年来的热点,各省市都在汽车产业上加大投资力度,使得目前的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三明汽车产业也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重卡方面,三明正积极的与中国重汽联合,致力打造东部沿海地区先进的载重汽车产业基地——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近年来中国卡车的诱人“钱”景不仅让现有的七尺制造商纷纷扩充产能提高竞争力,还引发了众多有实力的企业加入卡车市场,这些企业包括国内其它产业的多元化经营者,还包括一些来华合资的国外卡车巨头。这样的情形使得重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激烈的竞争使得多年来一汽和东风两大制造商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多家企业垄断竞争的时代已经来临。
轿车方面,由于国外大公司纷纷与国内企业合资,不断推出新车型,使得轿车市场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的程度。轻型客车方面,轻型客车是我国客车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市场,生产企业近40家,竞争一直较为激烈。目前有金杯、南京、江铃依维柯等品牌竞争者。大中型客车方面,我国有大型客车生产企业20余家,中型客车生产企业30余家,竞争相当激烈[3]。从表面上看汽车产业的竞争是价格和品质的竞争,各汽车生产商也在汽车价格和品质上下功夫,但是从各国汽车产业发展来看,汽车产业竞争的实质其实是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因为整车要想在价格和品质上保持竞争优势,就要把降价空间与品质保证转移到与此相关的零部件供应环节上。譬如,如果汽车产业想要有1万元的降价空间,而1辆汽车由1万多个零件组成,如果把降价空间分配到每一个零件上,每个零部件都能为整车提供1元的降低空间,这对零部件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因此,通过产业合作,围绕汽车产业中的整车企业建立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与之配套的零部件企业,形成竞争优势明显的汽车产业集群,是区域汽车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汽车产业能否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 3.三明市汽车产业合作的可行性
区域经济产业合作的三个条件,一是地理位置相邻,二是经济结构相近且产业结构互补,三是人文空间相似。三明市汽车产业的合作,在地理位置上涉及到三明市、永安、将乐等,地理位置相邻。在产业结构上,三明市汽车产业目前整车生产龙头企业是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重点发展商用车。中国重汽可以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引进合作企业,发展专用车和城用新能源(电动)车。在零配件产业上,零配件的制造是目前三明市汽车产业的薄弱环节,也可以发挥商用车、专用车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利用埔岭汽车工业园园区优惠整车,引进配套的零部件制造企业。在零部件制造企业的选择上,重点发展汽车总成及其零部件,汽车总成包括汽车发动机、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关键总成,零部件包括底盘、变速箱、车桥、轮胎等关键零部件,为整车提供配套。在汽车加工产业上,可以充分利用三明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数控机床技术基础,引进合作企业,在做大经济型、普及型数控机床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大型、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同时依托福建华橡自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三明市)、厦工集团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新型橡胶机械、工程机械、路面机械、矿山机械、林产机械等。面向量大面广的纺织产业,充分利用三明市机械加工优势,重点发展新型高档面料及精密纺纱装置、高速经编机、高效无梭织机、新型高档染整和印花设备及其零部件等。此外,依托天尊铸业、毅君铸造、三重铸锻、辉煌重工等企业,推广运用大规模冲天炉和中频炉双联熔化生产、冷温锻工艺、免高温热处理、旧废料循环利用等技术装备,大力发展大型、精密、高性能金属基础件、零部件以及金属模具,提高汽车及机械制造业配套能力[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明市汽车产业结构存在互补性,完全可以走产业合作之路,从而增加整个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4.三明市汽车产业合作的效益分析
4.1形成产业集群,增加整个汽车产业竞争力
产业合作的机理是通过地域的邻近性来获得与促进分工效率的提高,同时降低因频繁交易而产生过高的交易费用,是绝大多数产业提升竞争优势的战略方式。对于产业链长、配套环节多、迂回生产方式明显,尤其是采用精益方式且模块化日益显著的汽车产业来说,走产业合作之路,发展产业集群会使汽车产业竞争优势提升的效果更为明显[5]。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产业都是通过产业合作形成产业集群的方式予以发展的,例如美国的底特律、日本的丰田城、德国斯图加特、意大利都灵等都是著名的产业集群。在产业合作最终形成产业集群的过程中,三明市汽车产业可以在借鉴别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以提高自身素质和整体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以优势互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规模形成规模效益为核心,以整个产业的集团化为方向,通过纵向联合、横向联合、企业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独立研发能力、有自己的品牌、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大型集团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并形成一批零部件企业集团,这些零部件企业集团要具有系统开发、模块化配套能力。汽车产业的合作可以推动整车与零部件产业紧密关联的产业集群建设,构建区域性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在整个的汽车产业集群中,还涉及到汽车中介服务结构、汽车规划管理结构和汽车销售商,这五大类机构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组成汽车产业集群网络,提升地区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4.2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区域产业合作可以支持和引导区域产业转移,支持区域内同质产业进行合并重组,通过品牌扩张和资产重组等方式,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在产业结构调整理论研究中,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增长不可能均衡地出现在所有的部门,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全面投资和发展所有的部门是不可能的,只有集中有限的资源到某些行业,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这些行业即为区域的支柱产业。赫氏认为,支柱产业必须关联度高,有较强的前向、后向和旁侧关联效应,能够向各方向渗透,带动相关产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6]。三明市汽车产业是三明市的重点企业,其关联度也因其符合赫氏对关联产业的定义而较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大,因此三明市汽车产业应作为支柱产业来扶植。在支柱产业中的培育中,龙头产业的发展优势重点,因为龙头企业可以带动其关联产业共同发展。三明市汽车产业通过产业合作,培育好龙头企业,集成产业要素,可以形成以下的产业结构:以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商用车。以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为主,建立汽车产业基地;以三明金沙高新园、三明台商投资区为主,建立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最终打造成“产品设计-零部件制造/装配-系统总成-整车(机)、销售和服务”等环节构成的汽车及机械制造产业链,使整个汽车产业的机构优化升级[7]。
5.加快三明市汽车产业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发挥埔岭汽车工业园产业聚集效应,鼓励三明市汽车产业向专业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2005年开始规划,2006年组织实施,目前基础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已有14家机械与汽车生产企业和一批商贸物流企业入驻,汽车轴承、汽车研发中心等重点和配套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已发展成为福建省最大的载货汽车生产地。三明市政府要科学的制定并切实推进三明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全力培植核心企业群,加快零部件企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步伐,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汽车及零部件核心企业靠拢,强化汽车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和延伸三明市汽车产业链条。三明在建设埔岭汽车工业园过程中,要全面落实关于支持工业园区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充分发挥三明市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品牌效应和中国重汽这一品牌的领导效应,促进生产要素和优势企业向园区集中。总之,埔岭汽车工业园区以整车生产企业为龙头,倾力打造海峡西岸载货汽车生产基地,形成整车与车身、车桥等主要零部件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汽车产业发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是加快三明市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 构建联系紧密的汽车产业链。三明市要加快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构建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就必须要抓住汽车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在整车企业的发展上,鼓励具有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自主创新,尽快做大做强。同时,引导整车生产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市场。在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上,要在汽车零部件的设计研发、资本运作等环节上下功夫,加快现有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促进整车与零部件良性互动,形成联系紧密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配套体系。在具体措施的实施上,大力培育客车及载货车生产企业,并围绕客车及载货车产品,在提升现有零部件生产企业产品多元化的同时,引入配套零部件企业,比如汽车轴承、汽车研发中心、汽车模具中心等重点和配套项目,打造比较完善的客车及载货车配套产业链。在加强与配套零部件企业合作的同时,提升三明市现有的客车及载货车产品的品质,完善客车及载货车配套产业链。
三是发展汽车行业协会,加快三明市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行业协会可以代表社会公众对汽车行业的企业进行监督与服务,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提升产品品质。汽车行业协会是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走汽车产业合作之路不可或缺的部分,发展行业协会,可以加强三明市汽车产业中企业间的联系,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合作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同时,行业协会对企业进行监督,可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公平有序的发展。三明汽车产业要走合作之路,就要成立各级各类汽车行业协会, 建立一个真正能代表三明市汽车行业利益的民间性组织,这个民间组织可以协调企业关系,搜集行业信息,沟通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公平的发展。汽车行业协会还可以组织有关的专家学者以及业内人士,调查研究三明市汽车产业的现状,分析影响汽车产业合作的关键性因素,通过这些调查研究协助三明政府和汽车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制定汽车产业集群的整合思路,以提升三明市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总之,汽车行业协会可以加强三明市汽车产业的核心整车厂、零部件企业、销售商和中介服务机构的交流合作,推进三明市汽车产业更好的合作,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最终促进三明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吴龙,邓志勇.三明市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J].决策参考,2011,(11).
[2]史忠良,郭南芸.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分析[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S3).
[3]邱华桢,福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商场现代化,2008,(10).
[4]李远明.三明市全力打造海西汽车及机械制造业基地[N].三明日报,2011-08-15(A4).
[5]刘国卿.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途径探索[J].汽车工业研究,2011,(7).
[6]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办公室,环渤海区域产业合作与发展对策[J].天津市信息中心环渤海经济膝望,2009,(3).
[7]杨海涛.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