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的叙事结构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bankco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20世纪初期的文学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所创作的代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叙事艺术的独特性是让作品具有持久影响力与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叙事时间与叙事视角两个方面对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所具有的叙事结构做出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儿子与情人》 叙事结构
  作为一部具有自传特征的长篇文学作品,戴维·赫伯
  特·劳伦斯通过《儿子与情人》呈现出了主人公保罗与自己的生母莫雷尔太太、克拉拉与米丽安之间所产生的情感纠葛,对社会底层矿工群体的生活做出了描写与反应,并对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所存在的人性扭曲问题进行了解释。通过这部作品,劳伦斯使用独特视角将对社会所做出的尖锐批判与细致的心理描写和分析结合起来,并对人物所具有的复杂情感与心理以及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中所隐藏的罪恶进行了展现。《儿子与情人》自出版以来,许多国内外的优秀学者都对其开展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除了对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做出分析之外,从叙事学角度对《儿子与情人》做出解读同样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领域。因此,本文通过结合对《儿子与情人》文本的细读与分析,从《儿子与情人》叙事结构中的叙事时间特征、叙事结构的断裂性与悖论性三个方面对这部作品的叙事结构做出了深入分析,这不仅有利于深化对劳伦斯及其著作《儿子与情人》的了解,同时能够提供一个成功的叙事学分析范例。
  一 《儿子与情人》叙事的时间顺序
  文学作品中的叙事与时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这主要是因为文学作品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无论是正叙、倒叙还是插叙都不可能离开时间,因此,在叙事作品中,时间因素与作者对故事的叙述共同构成了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叙事作品一般具有两种时间序列,即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这两种时间序列的产生是因为无论是叙述这项工作本身还是叙述过程中所讲述的故事都需要在一个时间过程中完成。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作者可以对故事时间做出改变,而在叙事结构的调整与确定中,作者需要对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做出综合的考虑与处理。两种时间序列的处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一般而言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时间次序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为作者对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顺序做出叙述,这种叙述可以实现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的一致性,另一种为作者将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打乱重组。虽然第一种时间次序处理方式看似十分简便,但是许多文学家尤其是现代文学家则更愿意使用第二种方法来构建叙事结构。这主要是因为要实现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的绝对一致是几乎没有可能的,同时使用第二种时间次序处理方式也能够获得一种特殊的叙述效果,这种叙述效果能够与作者想要利用故事表达出的特殊含义相适应,从而实现文学作品内容与叙事结构的统一化。在这种时间次序处理方式中,作者需要对连续的故事情节进行打断并进行重新组合。
  《儿子与情人》在故事情节方面的发展是符合自然顺序的。《儿子与情人》讲述了保罗从一个困惑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艺术家的故事,在这部作品中,读者可以从第一章到第十二章树立出一个完整且自然的故事线,即保罗出生之前——保
  罗的童年与成长——保罗母亲的去世。保罗与三位女性之间所产生的情感纠葛是主要的故事线索,通过对这些故事线索的利用,劳伦斯呈现出了强烈的情感与心理活动,从而推动者故事内容以及情节的发展。其中,莫雷尔是保罗的生母,保罗与莫雷尔之间的情感纠葛也始终贯穿于这部作品,对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发生的时间,劳伦斯使用自然的顺序进行了呈现:保罗的母亲在对丈夫绝望之后,将自身所有的爱都给了自己的孩子,她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来避免让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丈夫具有同样的命运,在此过程中,对孩子的培养成为了莫雷尔最为重要的情感慰藉,而孩子们也在母亲的宠爱和庇护下产生了依赖与崇拜。而在大儿子威廉为了挣钱而劳累致死后,保罗便得到了母亲更多的爱,对于母亲莫雷尔而言,保罗已经成为其生命的全部,甚至为了阻止保罗离开自己,莫雷尔故意向保罗展现出自身的痛苦与不幸,从而使保罗陷入两难境地,至此,莫雷尔的母爱已经畸形。在临死之前,莫雷尔仍旧认为与儿子出游的时光是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而对于保罗而言,他一直徒劳地尝试摆脱莫雷尔这种执着的爱,在母亲去世很长一段时间后,保罗才决定寻找自己的新生活,正如《儿子与情人》中写的那样:“他从黑暗中走开了。”结合《儿子与情人》的故事内容可以发现劳伦斯使用了顺序叙述来讲述整个故事,其中第一章讲述了莫雷尔在保罗出生之前对婚姻生活的处理;第二章到第六章讲述了保罗的出生与童年;第七章到第十三章讲述了保罗成年之后与米丽安以及克拉拉的关系;第十四章则讲述了莫雷尔的历史以及保罗的绝望。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儿子与情人》在故事的总体论述方面采用了顺序叙事,但是这种总体上的叙事顺序并不代表着文本局部没有出现其他叙事策略的使用。事实上,劳伦斯在许多局部内容中都使用了穿插倒叙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不仅对人物的思想与心理做出了更加细致的刻画,同时也让读者对故事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因此,这些叙述顺序的使用使《儿子与情人》的叙事结构产生了特殊的效果。例如,在《儿子与情人》对莫雷尔太太和丈夫的情感经历中就使用了“闪回”的策略,小说文本从“现在撤回到对莫雷尔太太与丈夫的婚前场景,这一部分更像是针对莫雷尔太太的一生所做出的传记。莫雷尔太太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并且具有强烈的宗教信仰,而莫雷尔太太的丈夫出身于旷工家庭,在误会中相识相遇使二人坠入爱河。但是,当叙事又再次回到“现在”时,两人之间的情感与之前产生了强烈的对比,由于成长背景的差异,两人在婚后产生了不可融合的价值观,而婚前的幸福与婚后莫雷尔太太的心理和情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中,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莫雷尔太太急剧的幸福感,这种叙事顺序的选择主要是因为二人之间的情感是引发后续多人情感纠葛的前提,而这种阅读感受也是《儿子与情人》所要表达以及劳伦斯让读者体验到的。
  二 《儿子与情人》叙事结构的断裂性   断裂性是《儿子与情人》叙事结构中最为明显和重要的特征,这种特征的存在也让《儿子与情人》这部作品遭受着较多的争议。但是事实上,这种叙事结构中的断裂不仅没有对文学作品本身所需要具有的整体性造成破坏,而且是作品构建过程中独特手法的重要表现,因此,这种断裂性的叙事结构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与特殊意义。
  首先,从《儿子与情人》的题目设定来看,劳伦斯所拟定的这一题目已经对断裂性叙事结构的出现做出了暗示。在这个题目的设定中,劳伦斯对儿子与情人的主体进行了省略,刚刚接触这一作品的读者很容易将两个名词的主体当成是主人公保罗的母亲,但是事实上,在这部作品中所描述的是莫雷尔的儿子和保罗的情人。但是如果将《莫雷尔的儿子与保罗的情人》当做这部文学作品的题目,那么劳伦斯在叙事结构方面必须给出一个稳定的叙事视角,然而从《儿子与情人》的内容来看,莫雷尔与保罗的叙事视角是同时存在的,这也是《儿子与情人》中叙事结构具有冲突性的表现。通过结合《儿子与情人》的内容来看,这一题目的设定其实是对儿子的故事和情人的故事所做出的整合,同时也让两个故事的叙事视角出现了分离,劳伦斯通过在题目中省略主语,使叙事视角出现了模糊性并具有了更大的弹性,同时体现出了这部作品在叙事结构方面的复合与分离。
  其次,从《儿子与情人》的文本内容来看,在《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将整个故事的叙述分为两个部分,小说初始部分是主人公保罗没有出生时所做出的叙事,此时作者应该是选择了保罗的母亲为叙事视角,而小说结尾部分则是保罗的母亲已经去世,所以这一阶段作者应该是选择了保罗为叙事视角。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了《儿子与情人》出现了叙事视角的不统一,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出生的保罗肯定不是初始部分的叙事视角,而去世后的母亲也不可能是小说结尾部分的叙事视角,因此,在《儿子与情人》的叙事中出现了不可避免的断痕。对于这种叙事断痕,劳伦斯使用第三人称对整个故事做出了叙述,也就是说,在《儿子与情人》的叙事结构中,虽然主人公以及主人公的母亲是不同时期的叙事视角人物,但是小说叙事的开展却始终使用了叙述人称,这种叙事人称的统一使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的叙述中实现了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的过渡。虽然劳伦斯能利用这种叙事方法实现叙事的平稳过渡,但事实上读者还是能够在《儿子与情人》的叙事中发现叙事断裂性问题,如保罗的母亲去世之后,保罗对母亲生前所发生的事件做出了很多回忆,但是为了对保罗出生之前所发生的事件做出论述,劳伦斯又在保罗的回忆中加入了母亲的回忆。在这种叙事结构中,保罗是整个回忆叙事的主体,而母亲的叙述则被保罗的叙述所包含与覆盖。所以在《儿子与情人》的叙事中,读者可以发现分别来自于保罗和保罗母亲的声音,其中以保罗母亲为主的叙事主要出现在第一部,在这部分作品内容中,母亲所做出的回忆决定了这一部分作品在叙事内容方面的安排,这一点读者可以从结尾处以及章节标题处得到明显暗示。如“威廉取代了莫雷尔”,这是第三章列出的标题,通过对《儿子与情人》文本的阅读与理解可以发现,这一标题所提出的“取代”显然是针对保罗的母亲莫雷尔而言的。如同第三章标题一样,在这一部分中,许多章节标题都是以保罗母亲视角来列出的。保罗的声音出现在《儿子与情人》的第二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莫雷尔的声音被保罗所取代和接替,同样,劳伦斯依旧使用章节标题来对叙述者的转换做出暗示,如“对米莉安的考验”等,并且在每个章节的总结内容中,劳伦斯所描述的也多为保罗所具有的情感,例如,“保罗憎恨她,因为她似乎毁坏了他的自在和自得。他感到屈辱,并因此而苦恼。”综上所述,在《儿子与情人》的文本中,断裂性是十分鲜明的特征,虽然这种断裂性十分容易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性造成致命的负面影响,但是由于以保罗母亲为叙事视角对于推动文学作品内容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对于《儿子与情人》而言,这种断裂性叙事结构的存在是合理的。
  综上所述,从叙事时间方面来看,《儿子与情人》在整体上使用了顺叙的叙事策略,但是其中也穿插了倒叙等叙事手法,从叙事视角方面来看,《儿子与情人》中具有两个叙事视角,这让《儿子与情人》的叙事结构出现了明显的断裂性特征,而无论是叙事时间策略的选取还是叙事视角策略的选取,都对小说作品叙事结构的形成以及故事内容的讲述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劳伦斯十分重视对传统叙事方式作出继承与创新,在此基础上,《儿子与情人》所具有的独特叙事结构也让这部文学作品本身具有了持久的影响力与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杜芳芳:《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朦胧之爱》,《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S2期。
  [2] 王新春、康春艳:《两性关系的和谐:解析〈儿子与情人〉》,《理论观察》,2006年第5期。
  [3] 王秋媛:《劳伦斯和他的〈儿子与情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4] 郑小红:《寻找·找到·失去——对〈儿子与情人〉人物的叙事学分析》,《外国语文》,2010年第3期。
  (郜珂,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每次看完徐果同学的成绩单,我就要叹气。不用我开口,徐果同学马上就说,知道你要说,我既不聪明,又不用功,就是嘴巴会说,把老师从幼儿园一路骗到高中,将来到了社会上要吃大亏。  他这么有自知之明,倒让我有点不好意思。凭良心说,我这个当妈的一有机会,就会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古训跟他讲一遍,要他学会静下心来做学问。徐果同学却不以为然,说这都是过时的道理,他的理论是“三分钟搞定”。  徐果同学高中毕
一本好的诗集,总是能让人反复翻看,跟着诗人在情感的湍流中浮浮沉沉,心情起起落落。读这本诗集时,眼前浮现的是一位孤独行走在这喧嚣世间的中年诗人。他疲惫的身躯疾患重重,
太阳快要下山了,小猴捧着一个大西瓜,从姥姥家回来了。因为天气闷热,走到半路,小猴中暑了,(。)森林里走出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狐狸。(,)它们俩正商量着带小猴一起去看话剧呢。(可以再详细描述一下天气,在闷热的天气下,太阳是怎么样的?树是什么样?等等。)  “咦!那不是小猴么?怎么躺在地上?”眼尖的小白兔发问道。“走!我们去看看。”小狐狸说。只见这时,小猴脸色发红,口吐白沫,不省“猴”事。小狐狸当机立断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根据今年9月中旬在香港举行的1995年亚洲钢铁高峰会议结论显示,各国与会钢铁业一致同意,二十一世纪将是亚洲的钢铁世纪。 在亚洲诸国中,中国和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对钢铁需
现行的初三政治教材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
正在街旁墙根打盹的毛毛,被吵闹声惊醒,他弓起身子,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份,便站起来,冲着来来往往的狗大叫起来:“喵,尔等见了寡猫为何熟视无睹,不行君臣之礼?寡猫定要严惩不贷
《青岛文学》是由青岛市文联主管,青岛市文学创作研究院上办的文学期刊(原《海鸥》文学月刊)。创刊50多年来,始终以“团结全国作家,繁荣本地区文学事业;发现、扶持、推出文学
撞向路灯柱的自行车  大街上发生了一宗命案,一个男子倒毙在地上,后脑被硬物击中,自行车撞在一根路灯柱上。男子死亡的地点离路灯柱约两米,腿部微曲,身体后仰。  警长在现场调查,分别找到两位证人。  证人甲指着乙说:“我见到他用一块小石头掷向正在行驶的自行车上的人的后脑,那个男人被石头击中后,倒在地上,接着自行车便撞向路灯柱。”但是,证人乙却说:“简直是荒谬,我可不是那样无聊的人。我见到那辆自行车飞驰
建国以来,建筑活动的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是旧中国所不能比拟的。伴随着大量的建筑实践,创作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但与人们不断增长的要求相比,还是不能尽如人意。较为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