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迅速,他们积累了大量词汇,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语言发展趋于成熟。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能表达,想表现。那么,在大班幼儿的故事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提问呢?下面就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注重问题设计
幼儿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我们要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阶梯。
1.问重点。
问重点才能保持幼儿思维清晰。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内容要反复设问,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如在此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幼儿熟悉故事后提问:谁来帮小兔子想想办法,还可以怎样和妈妈比比爱呢?你最爱谁?为什么? 此时,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对故事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循规律。
(1)面向全体。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时时处处落实“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提问设计也不例外。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面向全班每一个幼儿的,要使每个幼儿都能感觉到这个问题是教师向我提出的,从而愿意参与问答活动。如问题“小兔子又用什么动作来说明对妈妈的爱了?”由于这个提问,既面向全班幼儿,又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所以孩子们都非常踊跃的来学小兔子的话并模仿小兔子的动作。
(2)因人而异。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由于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从而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3.开放性。
心理学家对人类的研究证明:幼儿期是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最旺的时期。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启发幼儿积极动脑筋,勤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因此教师的提问应有启发性,启发幼儿联想,引发想象,让幼儿有选择地运用现有知识进行分析和重组。教师以辅助小问题来引导幼儿,不仅能使幼儿拓展思路,而且师幼互动性强了,教育的效果也好多了。例如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问:来帮小兔子想想办法,还可以怎样和妈妈比比爱呢?教师编拟的这些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励幼儿联想创造,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解决的多种可能性,找出不同答案,增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提问激情调动
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她的语言应该是热情洋溢的肺腑之言,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提问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用抑扬顿挫、恰如其分的语气并结合表情等态势语言来诱发幼儿对问题产生兴趣,调动幼儿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提问:为什么小兔子说,我爱你一直到手指头上呢?刺激性的语言再配上老师略感神秘的体态语,很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可见,教师提问时的语言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幼儿对问题的回应效果。
三、及时鼓励激励
在教师提问后,总会出现幼儿的一些平行答案。比如教师问:你们最爱谁啊?一个幼儿说“妈妈”,于是第二个幼儿说“我也爱妈妈。”之后的每一个幼儿几乎都说了此类答案。在这个问题中周旋了很久。当时老师若是批评后来回答的孩子,那么这些孩子以后就不会再这么积极回答问题了。于是老师就鼓励问道:除了妈妈,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爱我们的和值得我们去爱的人。如果说出不一样的答案,老师会给贴纸奖励。以这样一种正强化的方式,果然激发了幼儿的思考,也达到了教师预期的效果。
四、丰富问答模式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提出许多“为什么”的问题,而在故事教学活动中却很少有提问,我们认为是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模式,扼杀了幼儿的问题意识。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幼儿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因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例如在上述案例中:老师问:在这个故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这一点传统的提问模式是无法做到的,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丰富提问模式,使其多元化可采用“老师问-幼儿答”、“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模式进行尝试。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自我提问的能力也就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教师的提问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掌握了一些设问的技巧,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更加生动而精彩!
一、注重问题设计
幼儿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我们要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阶梯。
1.问重点。
问重点才能保持幼儿思维清晰。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内容要反复设问,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如在此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幼儿熟悉故事后提问:谁来帮小兔子想想办法,还可以怎样和妈妈比比爱呢?你最爱谁?为什么? 此时,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对故事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循规律。
(1)面向全体。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时时处处落实“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提问设计也不例外。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面向全班每一个幼儿的,要使每个幼儿都能感觉到这个问题是教师向我提出的,从而愿意参与问答活动。如问题“小兔子又用什么动作来说明对妈妈的爱了?”由于这个提问,既面向全班幼儿,又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所以孩子们都非常踊跃的来学小兔子的话并模仿小兔子的动作。
(2)因人而异。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由于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从而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3.开放性。
心理学家对人类的研究证明:幼儿期是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最旺的时期。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启发幼儿积极动脑筋,勤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因此教师的提问应有启发性,启发幼儿联想,引发想象,让幼儿有选择地运用现有知识进行分析和重组。教师以辅助小问题来引导幼儿,不仅能使幼儿拓展思路,而且师幼互动性强了,教育的效果也好多了。例如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问:来帮小兔子想想办法,还可以怎样和妈妈比比爱呢?教师编拟的这些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励幼儿联想创造,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解决的多种可能性,找出不同答案,增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提问激情调动
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她的语言应该是热情洋溢的肺腑之言,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提问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用抑扬顿挫、恰如其分的语气并结合表情等态势语言来诱发幼儿对问题产生兴趣,调动幼儿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提问:为什么小兔子说,我爱你一直到手指头上呢?刺激性的语言再配上老师略感神秘的体态语,很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可见,教师提问时的语言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幼儿对问题的回应效果。
三、及时鼓励激励
在教师提问后,总会出现幼儿的一些平行答案。比如教师问:你们最爱谁啊?一个幼儿说“妈妈”,于是第二个幼儿说“我也爱妈妈。”之后的每一个幼儿几乎都说了此类答案。在这个问题中周旋了很久。当时老师若是批评后来回答的孩子,那么这些孩子以后就不会再这么积极回答问题了。于是老师就鼓励问道:除了妈妈,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爱我们的和值得我们去爱的人。如果说出不一样的答案,老师会给贴纸奖励。以这样一种正强化的方式,果然激发了幼儿的思考,也达到了教师预期的效果。
四、丰富问答模式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提出许多“为什么”的问题,而在故事教学活动中却很少有提问,我们认为是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模式,扼杀了幼儿的问题意识。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幼儿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因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例如在上述案例中:老师问:在这个故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这一点传统的提问模式是无法做到的,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丰富提问模式,使其多元化可采用“老师问-幼儿答”、“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模式进行尝试。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自我提问的能力也就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教师的提问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掌握了一些设问的技巧,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更加生动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