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仁人君子修身养性的完成是通过音乐艺术的熏陶来完成的。音乐可以融合、协调人的知识,经验,促进人的和谐、整体的完善和发展。哲学家德谟克利也认为音乐是改变人、造就人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音乐是培养人整体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用音乐教育来提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会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常态的儿童没有不喜欢音乐的,声音和动作是儿童生活中两个最有趣的因素”。音乐教育内容丰富,不仅仅是唱歌,还有歌舞表演、音乐游戏,律动,音乐欣赏等,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要。因此,我们把音乐活动作为提升我园养成教育工作的途径之一并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收获。
一、用音乐启迪幼儿心智,净化幼儿心灵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我们用美好的音乐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来影响幼儿,侵入幼儿的内心世界,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关心他人,讲究卫生,爱护公物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产生相应的行为力量。
1.根据不同的养成教育目标选择不同内容的歌曲。
幼儿园教育目标既是用来明确幼儿发展方向,促进幼儿发展,使幼儿成为社会所希望的人,同时它又指导着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和幼儿园养成教育工作规划,我园首先制定了不同年龄段的养成教育目标,并根据目标选择了相应的歌曲。例如教育小班幼儿愉快入园的歌曲有《我爱我的幼儿园》《大公鸡》等;教育中班幼儿不随便采摘花朵,关爱他人的歌曲有《看花》《小羊羔》;教育大班幼儿保护环境,爱护图书的歌曲有《爱护小树苗》《小人书不哭》等。同时,为了方便教师使用,我们还收集整理了园本教材《宝宝爱唱的歌》五十余首供教师使用。教师用歌声影响幼儿,用歌声教育幼儿。
2. 根据不同的年龄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注重教育方法的趣味性和游戏性。
游戏是幼儿最好的伙伴,趣味是幼儿参加一切活动的基础。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幼儿追求、向往快乐的天性,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达到养成的目的。
(1)通过简单的律动模仿引导小班幼儿学习生活技能。
爱玩爱动是幼儿的天性。律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表现、探究的需要,更能引导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掌握生活技能。我们把幼儿的一日生活编成了生活模仿律动。如睡觉、起床、穿衣、系扣子、叠被、刷牙、洗脸、洗手、梳头等,幼儿在老师的组织下,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跟着音乐做动作。音乐愉悦着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动作模仿引导着幼儿掌握生活技能。教师每天在活动转换时间或是集体活动以前都要组织幼儿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就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2)通过歌表演的形式引导小中班幼儿树立良好的品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期的活动未完全分化,所以幼儿在唱歌时往往“手舞足蹈”。我们充分利用幼儿这一特性选择了许多歌表演作为教育内容。比如 “讲卫生”“洗手”“洗手帕”、“好朋友”等,不仅让幼儿明白讲卫生是好孩子的标志,还通过表演学习了如何洗手、如何洗手帕、如何与好朋友互相帮助的技能。中班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水平和认知水平以及动作发展明显高于小班幼儿,节奏感和乐感也好于小班幼儿。针对他们的特点,我们在小班的基础上增加了律动和歌表演的难度。如“小弟弟早早起”让幼儿懂得要按时作息;“谢谢好叔叔”使幼儿懂得如何尊老爱幼;“一分钱”则教会幼儿拾金不昧。这些内容成为幼儿学习的典范。除此之外,我们还给中班幼儿增加了歌曲的内容。即让幼儿在唱歌的同时懂得并愿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如歌曲“看花”让幼儿懂得随便摘花是羞耻的,从而知道爱护花草;“小猫小猫你别吵”让幼儿明白应该替别人着想和怎样替别人着想;“拉拉勾”则引导着幼儿与同伴建立友好交往的态度。
(3)通过唱歌、音乐游戏帮助大班幼儿明辨是非,形成好习惯。
大班幼儿的音乐领悟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随着语言能力的增强,大班幼儿能够理解更复杂的歌词,能够通过速度、力度等表现有一定难度的歌曲,因此,在大班我们减少了律动,增加了歌曲内容及其难度和深度。比如歌曲“我来”表达了一个小朋友帮奶奶穿针引线的故事。幼儿通过学习歌曲自然习得了良好的品质;歌曲“小红花”形象的比喻帮助幼儿理解了“党和我”的深深情意。总之通过演绎歌曲,幼儿获得的不仅仅是音乐技能,而是人格的完善和提升。
随着大班幼儿能力的提升,简单的演绎歌曲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于是我们又把歌曲设计成音乐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渗透式的教学。“幼儿园里好事多”、“让座”、“避雨”、“爱护小树苗”等叙事性歌曲,在教师的二度创作下,变成了幼儿的精神食粮。幼儿在乐此不疲的游戏中接受了良好的品德教育。
二、用音乐与幼儿互动,规范幼儿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幼儿一日生活包括入园、晨检、集体活动、自由活动、区动活动、进餐等环节。环节的自然转换和过渡,一直是老师追求的目标。在养成教育工作开展以前,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发号师令,幼儿被动执行。例如“小朋友,收拾玩具了”“小朋友,上床睡觉”,这种形式,不仅让老师口干舌燥。更重要的会让幼儿有抵触情绪,尤其是大班的幼儿,在执行老师命令的过程中拖拖拉拉,丢三落四。如何发挥音乐的功能,帮助幼儿自觉形成良好的习惯呢?我们从每天的早操环节中得到了启发。长时间以来,幼儿园做早操时一直播放的是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久而久之,幼儿就形成了习惯。每当听到运动员进行曲响起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幼儿在做什么,幼儿都会自觉的排队准备到操场或阳台上做早操。“运动员进行曲“已经成为一个特定的符号,和幼儿之间已经建立起特定的连接。为此,我们在各班开展了“听信号养习惯”的实验。各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不同的环节选择适合的音乐来发出信号,规范幼儿的行为。如“收拾玩具”时播放“我有一双小小手”,就餐准备播放“大大的馒头”,午休环节播放“摇篮曲”。在实验的开始阶段,音乐和教师的口令同时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幼儿在音乐和行为之间就建立起了链接。每当幼儿听到不同的音乐,就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了。而且在行动的过程中,由于有音乐的伴随,幼儿可以边听音乐,一边自然哼唱歌曲。幼儿整个的活动过程是愉悦的,是自主的。
三、用音乐调整幼儿情绪,促进幼儿有效的学习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能够生动的反映和影响人的思想感情,音乐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而人的情绪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幼儿也同样如此。在情绪稳定或激动或悲观时所做出的行为时不一样的,它对幼儿的学习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不同时间或幼儿特殊情绪情况下弹奏不同乐曲,来调整幼儿的情绪,其效果也是显著的。在幼儿入园的初始期,我们多采用玩音乐游戏的方法消除幼儿离家的焦虑,吸引幼儿加入和适应集体生活,同时喜欢音乐活动。如在小班经常组织“找小猫”“打电话”等音乐游戏,来增加幼儿的学习乐趣;在午休前,教师播放比较安静的催眠曲,让幼儿在安静的心境下入睡;在午休起床后,幼儿比较懒散,这时,教师则弹奏或播放比较雄壮有力的进行曲来振奋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很快进入兴奋状态;当幼儿户外活动后情绪比较激动时,教师则弹奏或播放比较舒缓安静的摇篮曲来稳定幼儿情绪,使幼儿在短时间里安静下来;在组织教学时,教师用短而有力的乐曲律动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有序和集中注意的状态下开始。幼儿在一边接受音乐美育的同时一边学习接受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
四、拓展音乐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巩固提升展现教育成果
每当节日来临之时,幼儿园都要进行联欢庆祝活动,如:“六一”儿童节、“元旦”“三八节”“教师节”等。为了更好的巩固和展现我们的养成教育成果,在近几年来的节日活动中,我们有目的的增加了养成教育的内容。我们先后排演了保护环境的舞蹈:“绿色家园”;孝敬长辈的舞蹈:“扮家家”“我的好妈妈”“小板凳你别歪”。另外,我们还组织了“好习惯”歌咏大展示活动。所排演的节目从不同方面强化了幼儿品德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这些活动也完全符合了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所指明的幼儿“参加集体生活环境中的共同音乐活动,发展在演唱、演奏、舞蹈以及伴随音乐的游戏和表演活动中的人际沟通、协调、合作能力;体验集体音乐活动引发的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养成对音乐舞蹈作品、乐器、道具以及表演、游戏场地的初步责任意识,以及初步的的责任意识”的要求。可以说,在进行庆祝活动的同时,幼儿接受了又一次行为的洗礼,习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自美好的心灵。音乐活动不仅仅是培养幼儿音乐兴趣和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和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形成既相互和谐又相互促进的共同体。
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更期待新的成效。
一、用音乐启迪幼儿心智,净化幼儿心灵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我们用美好的音乐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来影响幼儿,侵入幼儿的内心世界,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关心他人,讲究卫生,爱护公物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产生相应的行为力量。
1.根据不同的养成教育目标选择不同内容的歌曲。
幼儿园教育目标既是用来明确幼儿发展方向,促进幼儿发展,使幼儿成为社会所希望的人,同时它又指导着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和幼儿园养成教育工作规划,我园首先制定了不同年龄段的养成教育目标,并根据目标选择了相应的歌曲。例如教育小班幼儿愉快入园的歌曲有《我爱我的幼儿园》《大公鸡》等;教育中班幼儿不随便采摘花朵,关爱他人的歌曲有《看花》《小羊羔》;教育大班幼儿保护环境,爱护图书的歌曲有《爱护小树苗》《小人书不哭》等。同时,为了方便教师使用,我们还收集整理了园本教材《宝宝爱唱的歌》五十余首供教师使用。教师用歌声影响幼儿,用歌声教育幼儿。
2. 根据不同的年龄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注重教育方法的趣味性和游戏性。
游戏是幼儿最好的伙伴,趣味是幼儿参加一切活动的基础。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幼儿追求、向往快乐的天性,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达到养成的目的。
(1)通过简单的律动模仿引导小班幼儿学习生活技能。
爱玩爱动是幼儿的天性。律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表现、探究的需要,更能引导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掌握生活技能。我们把幼儿的一日生活编成了生活模仿律动。如睡觉、起床、穿衣、系扣子、叠被、刷牙、洗脸、洗手、梳头等,幼儿在老师的组织下,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跟着音乐做动作。音乐愉悦着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动作模仿引导着幼儿掌握生活技能。教师每天在活动转换时间或是集体活动以前都要组织幼儿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就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2)通过歌表演的形式引导小中班幼儿树立良好的品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期的活动未完全分化,所以幼儿在唱歌时往往“手舞足蹈”。我们充分利用幼儿这一特性选择了许多歌表演作为教育内容。比如 “讲卫生”“洗手”“洗手帕”、“好朋友”等,不仅让幼儿明白讲卫生是好孩子的标志,还通过表演学习了如何洗手、如何洗手帕、如何与好朋友互相帮助的技能。中班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水平和认知水平以及动作发展明显高于小班幼儿,节奏感和乐感也好于小班幼儿。针对他们的特点,我们在小班的基础上增加了律动和歌表演的难度。如“小弟弟早早起”让幼儿懂得要按时作息;“谢谢好叔叔”使幼儿懂得如何尊老爱幼;“一分钱”则教会幼儿拾金不昧。这些内容成为幼儿学习的典范。除此之外,我们还给中班幼儿增加了歌曲的内容。即让幼儿在唱歌的同时懂得并愿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如歌曲“看花”让幼儿懂得随便摘花是羞耻的,从而知道爱护花草;“小猫小猫你别吵”让幼儿明白应该替别人着想和怎样替别人着想;“拉拉勾”则引导着幼儿与同伴建立友好交往的态度。
(3)通过唱歌、音乐游戏帮助大班幼儿明辨是非,形成好习惯。
大班幼儿的音乐领悟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随着语言能力的增强,大班幼儿能够理解更复杂的歌词,能够通过速度、力度等表现有一定难度的歌曲,因此,在大班我们减少了律动,增加了歌曲内容及其难度和深度。比如歌曲“我来”表达了一个小朋友帮奶奶穿针引线的故事。幼儿通过学习歌曲自然习得了良好的品质;歌曲“小红花”形象的比喻帮助幼儿理解了“党和我”的深深情意。总之通过演绎歌曲,幼儿获得的不仅仅是音乐技能,而是人格的完善和提升。
随着大班幼儿能力的提升,简单的演绎歌曲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于是我们又把歌曲设计成音乐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渗透式的教学。“幼儿园里好事多”、“让座”、“避雨”、“爱护小树苗”等叙事性歌曲,在教师的二度创作下,变成了幼儿的精神食粮。幼儿在乐此不疲的游戏中接受了良好的品德教育。
二、用音乐与幼儿互动,规范幼儿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幼儿一日生活包括入园、晨检、集体活动、自由活动、区动活动、进餐等环节。环节的自然转换和过渡,一直是老师追求的目标。在养成教育工作开展以前,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发号师令,幼儿被动执行。例如“小朋友,收拾玩具了”“小朋友,上床睡觉”,这种形式,不仅让老师口干舌燥。更重要的会让幼儿有抵触情绪,尤其是大班的幼儿,在执行老师命令的过程中拖拖拉拉,丢三落四。如何发挥音乐的功能,帮助幼儿自觉形成良好的习惯呢?我们从每天的早操环节中得到了启发。长时间以来,幼儿园做早操时一直播放的是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久而久之,幼儿就形成了习惯。每当听到运动员进行曲响起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幼儿在做什么,幼儿都会自觉的排队准备到操场或阳台上做早操。“运动员进行曲“已经成为一个特定的符号,和幼儿之间已经建立起特定的连接。为此,我们在各班开展了“听信号养习惯”的实验。各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不同的环节选择适合的音乐来发出信号,规范幼儿的行为。如“收拾玩具”时播放“我有一双小小手”,就餐准备播放“大大的馒头”,午休环节播放“摇篮曲”。在实验的开始阶段,音乐和教师的口令同时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幼儿在音乐和行为之间就建立起了链接。每当幼儿听到不同的音乐,就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了。而且在行动的过程中,由于有音乐的伴随,幼儿可以边听音乐,一边自然哼唱歌曲。幼儿整个的活动过程是愉悦的,是自主的。
三、用音乐调整幼儿情绪,促进幼儿有效的学习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能够生动的反映和影响人的思想感情,音乐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而人的情绪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幼儿也同样如此。在情绪稳定或激动或悲观时所做出的行为时不一样的,它对幼儿的学习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不同时间或幼儿特殊情绪情况下弹奏不同乐曲,来调整幼儿的情绪,其效果也是显著的。在幼儿入园的初始期,我们多采用玩音乐游戏的方法消除幼儿离家的焦虑,吸引幼儿加入和适应集体生活,同时喜欢音乐活动。如在小班经常组织“找小猫”“打电话”等音乐游戏,来增加幼儿的学习乐趣;在午休前,教师播放比较安静的催眠曲,让幼儿在安静的心境下入睡;在午休起床后,幼儿比较懒散,这时,教师则弹奏或播放比较雄壮有力的进行曲来振奋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很快进入兴奋状态;当幼儿户外活动后情绪比较激动时,教师则弹奏或播放比较舒缓安静的摇篮曲来稳定幼儿情绪,使幼儿在短时间里安静下来;在组织教学时,教师用短而有力的乐曲律动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有序和集中注意的状态下开始。幼儿在一边接受音乐美育的同时一边学习接受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
四、拓展音乐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巩固提升展现教育成果
每当节日来临之时,幼儿园都要进行联欢庆祝活动,如:“六一”儿童节、“元旦”“三八节”“教师节”等。为了更好的巩固和展现我们的养成教育成果,在近几年来的节日活动中,我们有目的的增加了养成教育的内容。我们先后排演了保护环境的舞蹈:“绿色家园”;孝敬长辈的舞蹈:“扮家家”“我的好妈妈”“小板凳你别歪”。另外,我们还组织了“好习惯”歌咏大展示活动。所排演的节目从不同方面强化了幼儿品德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这些活动也完全符合了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所指明的幼儿“参加集体生活环境中的共同音乐活动,发展在演唱、演奏、舞蹈以及伴随音乐的游戏和表演活动中的人际沟通、协调、合作能力;体验集体音乐活动引发的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养成对音乐舞蹈作品、乐器、道具以及表演、游戏场地的初步责任意识,以及初步的的责任意识”的要求。可以说,在进行庆祝活动的同时,幼儿接受了又一次行为的洗礼,习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自美好的心灵。音乐活动不仅仅是培养幼儿音乐兴趣和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和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形成既相互和谐又相互促进的共同体。
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更期待新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