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的共生发展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122702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中小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但其融资难一直是发展的瓶颈。而民间金融发展,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出路。基于共生关系理论,从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共生关系角度分析并提出了如何通过规范发展民间金融,以充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关键词:共生关系;民间金融;民营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090-03
  所谓“共生”原指生物学中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于1879年提出的,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其要素包括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模式。随着共生概念的不断发展,这一理论不但在生物学领域形成了一门学说,而且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斯蒂格利茨(1998)最早运用共生理论研究经济问题,并首次提出金融体系中的共生概念;而在中国,袁纯清(2002)将共生理论用于分析中国小型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在其著作《金融共生理论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首次在国内将共生理论引入到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改革,提出并界定了金融共生概念。
  一、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共生关系
  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的关系,表现为作为资金供给部门的金融机构和作为资金需求部门的民营企业的双方在通过物质、信息交流,产生了在各自单独存在情况下无法形成的共生能量,互相促进,从而形成了民间金融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它包含三要素: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
  1.共生单元。共生单元是构成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本文所分析的共生单元是指各种民间金融组织和中小民营企业,而民间金融主要是指没有纳入中国金融管理机构常规管理系统而游离在正式金融体制之外的非正规民间金融。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深化发展,共生单元的形式将越来越多元化。
  2.共生模式。民间金融与民营经济的共生模式是指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相互作用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反映两者之间的物质、信息和能量关系。通过共生模式,民间金融与民营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将各自纳入互动的轨道和共生的圈子,优势互补,产生共生效益,这是金融与经济协作关系的前提。
  3.共生环境。民间金融与民营经济这种共生环境是指二者相互作用所处的环境,即各种政治、经济、法律、政策等影响因素在相互联系和动态演化中形成的有机整体,这种环境在共生关系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共生关系的形成因素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产生巨大资金需求
  近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已达4 200多万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平均增长9.5%,而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左右。截至2006年底,中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国内增加值的58%,社会零售额占59%,上缴税收占50.2%,提供就业机会占75%,出口额占全国出口的68%。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户国内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据国家统计局测算,中国非国有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1998年为53.57%,2007年增加到69.37%,可见非国有经济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这当中中小民营企业功不可没。
  从共生角度看,民营经济作为资金需求方,需要大量资金来发展壮大,而共生单元民营经济在共生体系中可以获得共生另一方(民间金融)所提供的资金量,这是民营经济单独存在时所无法实现的,而民间金融组织机构通过提供资金获得相应的利息收入,共生双方通过共生模式创造了新的价值,产生了共生能量,促进了双方的发展。
  (二)传统的正规金融供给不足形成市场缺口
  一般企业的外部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慢,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门槛高,民营企业由于自身规模限制很难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因而中国企业融资主要还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起步晚,银行信贷这种正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民营经济规模小、频率高的融资需求,在规模和市场定位等方面很难得到银行的青睐。
  乡镇企业尤其是规模极小的私营及个体企业其经营发展主要靠内源性融资,通过外部融资渠道所获得的资金少之又少(见表1)。由此,中国的正规金融对民营经济融资的支持十分不足,即使在民营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民营企业依然面临银行“惜贷”、“慎贷”。因而,正規金融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共生。
  (三)民间金融的活跃发展形成充足的供给
  中国民间融资规模巨大,增长速度快。几年前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民间融资不过千亿元,经过短暂发展,这一数字增加了10倍,特别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民间金融发展非常活跃,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最新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极其活跃,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借贷规模高达1 100亿元。根据郭斌等对温州地区257家企业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对民间金融的需求占50%以上(见表2)。
  可见,民间金融组织通过大量吸收民间社会闲散资本,用于投资民营经济,解决了民营经济资金短缺问题。特别是在民营企业的创业期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民间金融的存在恰恰使这些企业的创立成为了可能。另一方面,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刺激了民间金融的发展,表现为民间投资越来越活跃。
  事实上,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形成了共生关系,民营经济的生存发展就与民间金融紧密联系在一起。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民营企业所在地的民间金融相应发达;民间金融活跃也需要民营经济发展对其所形成的资金需求。共生双方这种互相协作、互相促进的关系很好地解释了中国一些地区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都十分活跃的现象。   三、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共生发展的制约因素
  从共生单元看,中国的民营经济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内源性融资,只有少数规模大、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民营企业能从正规金融体系或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而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则很难像国外民营企业那样,通过完善的金融市场,吸收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做大做强取得规模效益,因而受到国有银行的“规模歧视”。而从共生的另一方民间全融,得不到应有的政策支持而难以发展壮大。民间金融长期以来游离于国家的正规金融监管之外,并未取得正式的合法地位,缺少相应的正规保障,其风险控制能力较低,由于缺乏正规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并且一些民间金融活动存在隐蔽性和投机性,因此社会风险很大。
  从共生模式看,虽然民间金融在解决民营经济融资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民间金融内生于民营经济的的融资需求和国有银行的融资供给之间的融资缺口,因而民间金融的发展比较依赖于民营经济的发展程度,中国民间金融比较活跃的地方也正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因而民间金融的发展对民营经济依赖性较强,二者从共生的内容和形式上属于互利共生关系,民间金融和民营经济的合作产生新的能量,但是新的能量分配并不是对称的,民营经济获得了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资金,而民间金融却未能健康有序地发展起来,还只是停留在小范围的活跃。
  从共生环境看,缺少正向激励的共生环境。首先是中国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化改革滞后导致中国民营企业陷入融资困境,中国的融资制度设计上忽略了民间金融这一环。民营经济无法得到正规金融机构资金支持,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渠道)对民营企业的进入还存在制度障碍。其次是信用环境问题,由于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发展的特殊性,支撑民营经济外源性融资的民间融资,其信用体系更多靠的是社会成员的自律,依赖于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约束,因而这种信用关系比较短缺。最后,中国金融市场运行的法律环境还不够完善,一些非法的民间金融活动与民营企业互相渗透,得不到有效监管。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认为,民间金融与民营经济双方之间存在一种民营化的金融共生关系。民间金融发展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需求,过去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离不开民间金融的支持。因此必须遵循经济决定金融的内在规律,在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为民营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民间金融。但与银行等正规融资相比,民间金融存在着一系列的先天性不足,另外,由于缺少监管,自身法律地位不明晰等原因,其发展很受限制,这也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因此,重构中国的民间金融市场,有利于民营经济这种有效融资渠道的长远发展。
  (一)民间金融市场体系的建立
  首先,民营经济的融资特点就是“数额小,次数频”,因此有必要发展专业的小额贷款机构,民间金融的门槛低、手续简和利率比较灵活等特点正好满足了小额贷款者的需要。而且可以让民间借贷、私人钱庄、合会等规范发展为专业的小额贷款机构。其次,随着中国民间资本数量越来越大,组建中小民营银行,可以吸收民间资本进入银行,既可以利用民间资本为民营企业发展服务,又可以规范民间资本的投资。可以建立完全由民间资本组成的地方性的中小规模银行,也可以对当地的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行民营化改造,将原先投向地下钱庄的社会闲散资金吸引到合法的投资轨道上来,使其成为真正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最后,政府要将民间借贷市场与典当行的经营行为纳入监控范围,建立健全民间金融市场制度,使其合法并规范运作。
  (二)民间金融发展相关配套措施的建立
  共生关系是存在于一定的共生环境中,在构建完善的民间金融市场体系,引导民间金融正规化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共生环境的创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間金融合法化。国家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赋予民间金融合法地位,将民间金融逐渐纳入到法制轨道上来,积极鼓励正常的合法的民间金融活动,从而促进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二者的共生关系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2.建立民间金融社会征信系统。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优化信用环境。由政府部门牵头,建立面向中小民营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体系,对民间借贷交易双方的合同信用、纳税信用、社会责任等信息进行收集、汇总整理,建立信用数据库,将民营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或经营者个人纳入征信系统,为民间金融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3.完善市场机制及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在严格金融市场准入的同时,降低市场壁垒,特别是取消对中小银行及民间金融机构的各种政策歧视,并完善破产机构退出机制。发展民间金融,也要求对民间金融机构的存款人提供社会担保,从而增强储户的信心,有利于民间金融机构业务的开展。
  4.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发展正规民间金融的必然要求,结合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尝试在民间金融市场上推行利率市场化,以此来规范合理的利率范围,并建立民间借贷利率信息公布机制和平台。民间金融主要服务于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贷款缺少担保,如果不进行利率市场化,将会使民间金融组织经营过程中面临风险,不利于民间金融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劲倩.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与民间金融重构创新探析[J].中国商贸,2011,(7).
  [2] 牛凯敏.金融组织与民营企业的发展[J].企业家天地,2010,(1).
  [3] 郭金刚.民营经济的融资困境与民间金融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6,(8).
  [4] 陈时兴.对中国民间金融及其发展前景的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5,(1).
  [5] 张惠君.民营企业融资与民间金融的发展[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6] 王鹏涛.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财经问题研究,2002,(4).
  [7]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8] 郭斌,刘曼路.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2,(10).
  [责任编辑 陈丽敏]
其他文献
摘要:按特定组织形式组建的私募企业具有特定的内部收益分配制度,而受益分配制度的设置实际上是一种契约设计,反映了基金投资人对基金管理人的激励特征。结合目前中国私募证券基金在组织形式上的创新需求,可以利用契约理论,对可供参考的两类私募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与有限合伙制企业的收益分配制度所对应的契约激励机制进行比较分析,为中国私募证券基金在组织形式上的创新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激励相容约束;收益分
期刊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产生于1985年,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项新型的审计监督制度,并在干部监督、权利约束、民主政治建设等多个方面显现出成效。尽管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审计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直到2006年《审计法》才明确赋予其法律地位。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研究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实践,且实践工作、队伍建设和项目管理上存在诸多不足,发展受到制约。结合对S市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分析,从制度建
期刊
摘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路径和桥梁。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根本原因是反对主观主义,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举措是再编《农村调查》,发布《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设立中央调查研究局,推动各级组织、各个系统展开调查研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端正了党的高层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作风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毛泽东;调查研究;主观主义;理论
期刊
摘要:网络舆论的特点让基层政府网络危机的管理变得更加困难,基层政府在应对各类网络危机事件时,应坚持责任、信息公开和多元主体治理原则,采取正确而及时的方法来有效引导网络舆论。提出必须加强认识、提高基层官员的网络危机引导能力,建立基层政府网络危机预警机制,开通政府微博,完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网络评论队伍,借助网络意见领袖进行引导。  关键词:网络舆论;基层政府;网络危机;危机管理 
期刊
摘要:在日常管理实践中,见物不见人的现象非常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虽然许多领导以及班刊杂志经常提到“以人为本”、“人本管理”,但很多人并没有深究其中“人”与“本”的真正内涵。似乎人本管理就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似乎“人本管理”成为了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手段,组织中的人并没有摆脱仅仅作为一种资源或人力资本存在的地位。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需要从概念
期刊
摘 要:中国改革的成功在于正确的改革方法和路径选择:“老树发新枝”的渐变改革方式。中国政府并不像俄罗斯那样采取休克疗法,“砍掉老树栽新树”;中国政府也并不像东亚各国那样采取积极政策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政府在积极支持民营部门方面不那么主动,这与东亚其他经济体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改革仍存在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应继续坚持尊重国情、借鉴国际规范的稳健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中国模式;政策环境;政治体制
期刊
摘要: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化工科技与贸易交流与合作中,化工英语翻译在经济、科技、文化与社会中起着桥梁的作用。以氟硅行业化工英语为例,对化工英语的词法和句法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例句探讨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化工英语;氟硅;特点;翻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320-03  氟硅产业作为新兴的低污
期刊
摘要: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差异日益凸显,这些差异不仅有来自于民营企业在规模竞争力上、效率竞争力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来自于民营企业结构竞争力上的差异。为此,提出了结构竞争力的概念,即企业结构所具有的量变和质变作用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构建了企业结构竞争力模型,并运用该模型以沪苏浙三省(市)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企业结构竞争力的路径。  关
期刊
摘 要:性别偏好是生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随着社会制度的变迁而变化。通过对广西博白的农村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不同人群、生育目的、生育性别、生育数量等方面,进而分析研究农村居民生育性别偏好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给予结论,从而弱化人们的性别偏好倾向和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对促进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的男女平等,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农村;生育;性
期刊
摘 要:布尔津县作为新疆自治区首批“创业型”县,在农民创业促进工程方面采取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以布尔津县为例,在对该县的发展现状的实地调查基础之上,为其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发展对策研究,并对其进行效益分析。作为西部农民创业示范县,其建設对于中国其他县市农民创业的促进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民创业;布尔津县;现状;对策分析;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