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石,为德国社会培养了大量应用型技术人才。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虽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从双元制的内涵和特点入手,探讨双元制教育模式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双元制;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学生就业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被称为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很有必要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以促进对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
一、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一)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内涵。双元制注重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就业和直接通向生产岗位,是为未来而工作的一种教育模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从各方面都体现出强烈的实用性、岗位性、技能性、综合性等特征。“双元制”是一种制度,是国家立法、双方遵循、企业为主、校企合作的一种办学制度。企业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用于生产实践。双元制同时又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通过工作实践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双元制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企业进行实践技能的操作与培训,使得教育同生产紧密结合。在这一教育模式指导下,专业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提高职业技术能力,注重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这是一种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强调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强调就业和直接通向生产岗位,教学方法上充分体现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征。
二、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现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是传统教育方式,以教师授课为主体,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偏重理论讲解,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技术单一,技术面窄,动手能力弱,使得所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与熟练劳动力的断层太大,原有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归根到底就是与市场需求脱节,没有考虑学生将来就业和企业用人的需要,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动手能力差。原有教育模式大多采用填鸭式的理论知识教育,以学科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在就业上岗前还需要再培训。
(二)职业技术能力弱。学校专业设置单一、不合理,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缺乏良好的市场前景。同时对于学生职业技能技巧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指导缺乏实战性的环节,以至于进入就业岗位后明显表现出职业技术能力不足,工作效率低。
(三)缺乏创新能力。原有教育课程模式单调,不适应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多样化要求,学生个性的发展受到限制,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与现有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严重脱节,学生缺乏创新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由是观之,我国原有的职业教育模式结合现有的中国国情不够,尚不能适应在未来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
三、双元制教育与学生就业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无论是发展速度、发展规模还是发展水平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技能型”人才在面临国际竞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弱势,而“知识型”人才已经不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高职院校,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而传统的职业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相互脱节的现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偏重理论讲解,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技术单一、动手能力弱,使得所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与熟练劳动力的断层太大。因此有必要借鉴“双元制”教育模式,力求将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参与度,逐渐将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的传统职业教育过渡到由企业实训占主导地位的新型职业教育,将封闭的填鸭式的理论教学过渡到开放式的能力教学。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当今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大学生基本能力方面的欠缺主要体现为缺乏实践技能的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
双元制教育模式真正从重理论轻实践转到理论实践并重或理论同实践互相结合的轨道上来。双元制培养模式下,学生不再是以获得学历为终极目标,而是培养技术熟练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熟而精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应聘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双元制教育模式适应我国的教育国情,符合我们的人才市场需要。
双元制教育的关键影响因素是企业的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企业在职业教育上合作,使合作的双方互利共赢。双元制引入就业指导模式,能够弥补现有就业指导模式的不足。企业为“一元”,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模拟实训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促进学生对于自身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引进双元制教育模式,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使就业指导方向能够准确定位。另一方面,企业借助职业院校的技术资源,解决企业人才不足问题,促进企业的健康和持续稳步发展。因此,双元制教育模式能够促进校企两方面的合作办学,实现校企双方的合作双赢。
四、结语
“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就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教育模式更注重大学生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接轨。因此,吸取“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精华,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周 筠.浅析大学生“双元制”就业指导模式[J].老区建设.2011(16)
[2]雷佑新.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启示[J].经济师.2004(2)
[3]杨玉宝.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新认识[J]. 比较教育研究.2002(3)
责任编辑/文 章
[关键词]双元制;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学生就业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被称为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很有必要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以促进对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
一、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一)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内涵。双元制注重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就业和直接通向生产岗位,是为未来而工作的一种教育模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从各方面都体现出强烈的实用性、岗位性、技能性、综合性等特征。“双元制”是一种制度,是国家立法、双方遵循、企业为主、校企合作的一种办学制度。企业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用于生产实践。双元制同时又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通过工作实践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双元制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企业进行实践技能的操作与培训,使得教育同生产紧密结合。在这一教育模式指导下,专业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提高职业技术能力,注重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这是一种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强调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强调就业和直接通向生产岗位,教学方法上充分体现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征。
二、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现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是传统教育方式,以教师授课为主体,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偏重理论讲解,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技术单一,技术面窄,动手能力弱,使得所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与熟练劳动力的断层太大,原有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归根到底就是与市场需求脱节,没有考虑学生将来就业和企业用人的需要,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动手能力差。原有教育模式大多采用填鸭式的理论知识教育,以学科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在就业上岗前还需要再培训。
(二)职业技术能力弱。学校专业设置单一、不合理,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缺乏良好的市场前景。同时对于学生职业技能技巧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指导缺乏实战性的环节,以至于进入就业岗位后明显表现出职业技术能力不足,工作效率低。
(三)缺乏创新能力。原有教育课程模式单调,不适应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多样化要求,学生个性的发展受到限制,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与现有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严重脱节,学生缺乏创新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由是观之,我国原有的职业教育模式结合现有的中国国情不够,尚不能适应在未来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
三、双元制教育与学生就业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无论是发展速度、发展规模还是发展水平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技能型”人才在面临国际竞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弱势,而“知识型”人才已经不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高职院校,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而传统的职业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相互脱节的现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偏重理论讲解,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技术单一、动手能力弱,使得所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与熟练劳动力的断层太大。因此有必要借鉴“双元制”教育模式,力求将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参与度,逐渐将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的传统职业教育过渡到由企业实训占主导地位的新型职业教育,将封闭的填鸭式的理论教学过渡到开放式的能力教学。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当今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大学生基本能力方面的欠缺主要体现为缺乏实践技能的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
双元制教育模式真正从重理论轻实践转到理论实践并重或理论同实践互相结合的轨道上来。双元制培养模式下,学生不再是以获得学历为终极目标,而是培养技术熟练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熟而精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应聘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双元制教育模式适应我国的教育国情,符合我们的人才市场需要。
双元制教育的关键影响因素是企业的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企业在职业教育上合作,使合作的双方互利共赢。双元制引入就业指导模式,能够弥补现有就业指导模式的不足。企业为“一元”,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模拟实训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促进学生对于自身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引进双元制教育模式,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使就业指导方向能够准确定位。另一方面,企业借助职业院校的技术资源,解决企业人才不足问题,促进企业的健康和持续稳步发展。因此,双元制教育模式能够促进校企两方面的合作办学,实现校企双方的合作双赢。
四、结语
“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就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教育模式更注重大学生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接轨。因此,吸取“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精华,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周 筠.浅析大学生“双元制”就业指导模式[J].老区建设.2011(16)
[2]雷佑新.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启示[J].经济师.2004(2)
[3]杨玉宝.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新认识[J]. 比较教育研究.2002(3)
责任编辑/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