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贵阳市第十六中学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研究性教学策略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进入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状态。研究性教学策略的实施主体是老师,实施客体是学生,而学生又是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主体。在教师成功实施研究性教学策略的情境中,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动者,同时又是教育研究性教学策略的被动者。
关键词:教学策略 研究性学习
学生初学几何要比初学代数困难得多。因为初中代数虽然比小学算术要抽象一些,但仍旧是对数和式进行运算,学生初学时困难略小些。而初学几何不同,在几何中主要不是对数和式进行运算,而是运用几何语言、作图等进行演绎推理,对几何图形的性质进行证明,这对初学几何的学生来说感到抽象,很不习惯。为了减少学生初学几何时困难,本人在七年级数学的教学活动,尝试着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地体会到了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
当前,“研究性学习”有三种不同的概念。一是指一种学习方式,二是指一种教学策略,三是指一门专设的课程。第一种理解:“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第二种理解:“研究性学习”是指导教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第三种理解:“研究性学生”课程是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的主体性探究来实现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的生成性课程。“研究性学习”尽管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但其根本点是学习方式,而教学策略和课程是学习方式对课程、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具体地说,教师的研究性策略与学生的研究性活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师实施研究性教学策略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进入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状态。研究性教学策略的实施主体是老师,实施客体是学生,而学生又是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主体。在教师成功实施研究性教学策略的情境中,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动者,同时又是教育研究性教学策略的被动者。
当然中小学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针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暴露的一些问题与不足,为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而提出来的,它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研究过程的亲历,获得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和正确认识,通过自由、自主的探索过程,综合性地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是在“学习”,而不是在“研究”,“研究知识”是手段,是途径,而不是目的。研究性学习正以其独特的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去探索、获取和应用知识,成为新一轮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内在推动力。初中几何是历次数学改革的“排头兵”,现行的实验教材,打破了欧氏几何体系,代之以大量的实验几何,突出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为我们进行几何教学研究性学习夯实了基础。
1 重视学习体验的教学策略
研究性学习不仅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还要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这个基础应该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结合。间接经验是前人直接经验的精华,直接经验是学习者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感悟与体验。间接经验只有通过直接体验才能更好地被学习者所掌握,并内化为个人经验体系的一部分。学习体验可以充分地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更重要的是,“创造不仅是一种行为、能力方法,而是一种意识、态度和观念,有创造的意识,才会有创造的实践。因此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创造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形成自觉指导创造行为的个人观念体系。
几何的概念、法则、定理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精确性,因此,概念定理形成的方式,需要以学生脑海中已经存在的一些概念定理为依托。对于初中几何的每一个几何模型,一般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具体的背景。把学生带出班级小课堂,带进社会大课堂,感受现实生活的几何情景,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
七年级下册教材要求学生画出学生的上学路线,这是一个宏观上要的要求。教学中我进一步做出微观上的要求,让学生画出学校的平面图,这样做就把全班学生放在一个统一的情景之中,使他们得到相似的体验,也利于比较。事实上,让学生动手画是“几何体验教学”的首选切入点。画图是学生的一种天性,学生喜欢;另一方面,让实物进入大脑,学生在动手画图中,描绘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展示了他们的理性。
2 重视几何应用的教学策略
学以致用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在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的根本区别。在学习内容上,研究性学习侧重点在于问题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具体的,有社会意义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心脏。著名的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但设置问题大有讲究,在上海一重点中学高一年级一知名特级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国内同行认为非常成功,但听课的美国教育专家却不解地问:“这堂课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上它干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然后带着更多地问题走出教室,这才是问题教育的真谛。假如我们在简单地画画与学习几何之间划上等号,那么就不是进行数学教学了。
几何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主要是将学生置于几何问题情景中,激发他们对几何问题的兴趣。因此,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一般是发现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
如:试用六根火柴摆出尽量多的图形(要求每一根火柴棒的一端或两端和另一根火柴棒的一端相接触)。这道题只给出条件六根火柴,结论要求摆出尽量多的图形是开放的,可引导同学从一维、二维、三维空间上广泛地去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品质。
3 重视学习过程的教学策略
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它的学习“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成品。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查。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数学概念的获得往往是一个心理表征的构建过程。几何先天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品质,实验教材设计了许多“做数学”:量一量、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填一填,以及观察物体、识别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教学环节,这些都是可以使用的教学形式,充分地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摘要:研究性教学策略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进入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状态。研究性教学策略的实施主体是老师,实施客体是学生,而学生又是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主体。在教师成功实施研究性教学策略的情境中,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动者,同时又是教育研究性教学策略的被动者。
关键词:教学策略 研究性学习
学生初学几何要比初学代数困难得多。因为初中代数虽然比小学算术要抽象一些,但仍旧是对数和式进行运算,学生初学时困难略小些。而初学几何不同,在几何中主要不是对数和式进行运算,而是运用几何语言、作图等进行演绎推理,对几何图形的性质进行证明,这对初学几何的学生来说感到抽象,很不习惯。为了减少学生初学几何时困难,本人在七年级数学的教学活动,尝试着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地体会到了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
当前,“研究性学习”有三种不同的概念。一是指一种学习方式,二是指一种教学策略,三是指一门专设的课程。第一种理解:“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第二种理解:“研究性学习”是指导教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第三种理解:“研究性学生”课程是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的主体性探究来实现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的生成性课程。“研究性学习”尽管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但其根本点是学习方式,而教学策略和课程是学习方式对课程、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具体地说,教师的研究性策略与学生的研究性活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师实施研究性教学策略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进入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状态。研究性教学策略的实施主体是老师,实施客体是学生,而学生又是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主体。在教师成功实施研究性教学策略的情境中,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动者,同时又是教育研究性教学策略的被动者。
当然中小学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针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暴露的一些问题与不足,为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而提出来的,它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研究过程的亲历,获得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和正确认识,通过自由、自主的探索过程,综合性地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是在“学习”,而不是在“研究”,“研究知识”是手段,是途径,而不是目的。研究性学习正以其独特的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去探索、获取和应用知识,成为新一轮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内在推动力。初中几何是历次数学改革的“排头兵”,现行的实验教材,打破了欧氏几何体系,代之以大量的实验几何,突出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为我们进行几何教学研究性学习夯实了基础。
1 重视学习体验的教学策略
研究性学习不仅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还要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这个基础应该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结合。间接经验是前人直接经验的精华,直接经验是学习者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感悟与体验。间接经验只有通过直接体验才能更好地被学习者所掌握,并内化为个人经验体系的一部分。学习体验可以充分地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更重要的是,“创造不仅是一种行为、能力方法,而是一种意识、态度和观念,有创造的意识,才会有创造的实践。因此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创造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形成自觉指导创造行为的个人观念体系。
几何的概念、法则、定理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精确性,因此,概念定理形成的方式,需要以学生脑海中已经存在的一些概念定理为依托。对于初中几何的每一个几何模型,一般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具体的背景。把学生带出班级小课堂,带进社会大课堂,感受现实生活的几何情景,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
七年级下册教材要求学生画出学生的上学路线,这是一个宏观上要的要求。教学中我进一步做出微观上的要求,让学生画出学校的平面图,这样做就把全班学生放在一个统一的情景之中,使他们得到相似的体验,也利于比较。事实上,让学生动手画是“几何体验教学”的首选切入点。画图是学生的一种天性,学生喜欢;另一方面,让实物进入大脑,学生在动手画图中,描绘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展示了他们的理性。
2 重视几何应用的教学策略
学以致用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在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的根本区别。在学习内容上,研究性学习侧重点在于问题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具体的,有社会意义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心脏。著名的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但设置问题大有讲究,在上海一重点中学高一年级一知名特级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国内同行认为非常成功,但听课的美国教育专家却不解地问:“这堂课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上它干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然后带着更多地问题走出教室,这才是问题教育的真谛。假如我们在简单地画画与学习几何之间划上等号,那么就不是进行数学教学了。
几何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主要是将学生置于几何问题情景中,激发他们对几何问题的兴趣。因此,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一般是发现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
如:试用六根火柴摆出尽量多的图形(要求每一根火柴棒的一端或两端和另一根火柴棒的一端相接触)。这道题只给出条件六根火柴,结论要求摆出尽量多的图形是开放的,可引导同学从一维、二维、三维空间上广泛地去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品质。
3 重视学习过程的教学策略
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它的学习“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成品。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查。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数学概念的获得往往是一个心理表征的构建过程。几何先天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品质,实验教材设计了许多“做数学”:量一量、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填一填,以及观察物体、识别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教学环节,这些都是可以使用的教学形式,充分地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关注。